三仓河的男人们

如果说三仓河的婆娘们吃苦能干如男人一样,那么她们的“男强”们则是钢铁般地坚韧,用满是老茧沧桑的大手,托起了整个三仓河的天空!耕种时手挖田,收成时肩扛粮,他们用有力的双臂持家外,用宽广的胸怀养老小。

三仓大河全长49公里,流域面积380平方公里(10多个澳门大);西接通榆河,向东流经安丰镇,南沈灶镇,三仓镇,弶港镇,最后汇入滔滔黄海。这条原本用于从海边运盐到扬州府的大河,是三仓河的男人们用“铁锹qiao”一锹锹铲出来,用箩筐将河泥一担担挑出来的,人们称他们是“挑河的”。当年生产条件低下,男人们穿着带有补丁的破烂衣服,赤着脚,风里来雨里去,挥洒汗水,挑出了我们今天的这条养育堤东儿女的母亲河。

三仓河男人们吃苦的作风代代相传。那个上大学是天方夜谭的年代,在种田之外,男人们的出路除了挑河,还有当兵,做个瓦匠,木匠,漆匠,剃头匠,开货车等有手艺的活儿。

我最敬佩过去三仓河的木匠们,个个都如艺术家一般。打的四方桌,桌角旁边雕的花和龙凤,异彩纷呈,玲珑剔透。过去的婚床,床外有个小暖阁,下面有踏板,暖阁上雕刻的鸳鸯等喜庆的事物,活灵活现。无论是衣柜,橱柜,还是条桌,木匠们都是细心地用笔一点点勾描裁量,用斧子锯子手工切割木头,精雕细琢,花上数日的功夫将一块木头变成了工艺品。现如今的家具,学个数控,装个程序,从流水线一条下来,木匠们只需会钉钉子了。

瓦匠,曾经是三仓河一带外出打工男人们主流职业。和木匠手艺可怕的失传的不同,瓦匠们依旧需要在风吹日晒下一砖砖地垒,一片片盖瓦。不论是木匠还是瓦匠,在三仓河一带他们的地位是很高的,人们尊称他们为“师傅”。说个题外话,家里造房子和装修房子的千万要对师傅们好点,有户人家造房子期间苛待师傅,房子造好后家宅不宁,男主人一条胳膊还断了。后来请了个风水师过来看,师傅们在上梁的时候在房梁上放了个木头小人,左臂上钉了钉子.........这是个例,我们三仓河的师傅们都很厚道的。瓦匠们长期离家别妻子,在外面住工棚,风餐露宿,吃糠咽菜,徒手造出一幢幢高楼大厦,只为过年带回家一扎扎票子和婆娘孩子们共享。

三仓河的男人们不光勤劳,还很聪明。没有手艺的人在种田上也琢磨了出路,不再拘泥于种粮食作物。西瓜,这是三仓人的创造;当西瓜声名在外后,人们长起了大棚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蔬果,并将这些蔬果运送到各大城市,赚城里人的钱。由此三仓河又有了很多贩卖蔬菜的商人和开着大车的司机。一个初中同学从事蔬菜生意,常看到他半夜三更在朋友圈发的在蔬菜堆里忙碌的照片,他是新一代三仓勤劳的楷模男人,没日没夜的辛劳啊;教育孩子也有一套,有次一起吃饭,他像对兄弟般拍拍儿子肩膀,教育他餐桌礼仪,主人应该坐在哪里,重要的客人坐在主人的旁边........三仓河的男人不光主外,也主内啊,赚钱之余随时随地教育子女。

放眼中国农村,就说离我们近的盐城北地区,男人们大多是重男轻女,家家都生几个。而三仓河的男人们听党的话,听婆娘的话,响应号召,无论男女,只生一个,生个痛丫头也宝贝了不得了。有次在车上听到两个年纪六十上下的人在聊天,大意是男方家境不好,女方家出钱买房,一人问:“汝何不招婿?”彼说:“吾只一女,他们夫妻好就行,我又望不到千秋万代,计较个姓弄神尼稿子啊!”三仓河的男人们,对待子女总是这样通情达理,心胸豁达。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无法用任何优美的辞藻来赞美三仓河的男人们!他们是继承祖辈优良传统的好儿子,是热爱妻子的好丈夫,是疼惜子女的好父亲!他们是三仓河顶天立地的汉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