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非遺裡的詩和遠方——落別鄉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非物質 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許多歷史文人的藝術創造,無與倫比的藝術技巧,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能深深打動人類心靈、觸動人類情感。

通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藝術作品,我們可以形象地看到當時的歷史事件、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不同人群的生活習俗,以及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藝術創作方式、藝術特點和藝術成就。

美食

/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六枝非遺裡的詩和遠方——落別鄉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在貴州西部六枝特區落別布依族彝族鄉,居住著一支具有獨特文化的布依族。

布依族油團粑

六枝非遺裡的詩和遠方——落別鄉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六枝非遺裡的詩和遠方——落別鄉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長期以來,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落別布依族創造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其中以油團粑的製作最具代表性。油團粑是落別布依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食品之一,主要是由糯米、大米、黃豆、慈菇、花生等原料製作而成,成品從選料到製作過程皆就地取材,自給自足。其具體做法是:先將糯米、大米按八比二或九比一的比例,在溫水中浸泡相當的時間後濾幹,接著將少許泡漲過的黃豆、慈菇、紅薯等材料混合,摻入濾乾的糯米中攪勻,放入碓窩裡,然後用石碓將攪勻後的混合物舂成細面,待混合物無大小顆粒以後,取出,用水均勻的攪拌成一個大面團,接著將和好的麵糰捏成雞蛋般大小的麵糰,這樣油團粑第一道工序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炒油團粑,先選擇一口底平的鍋放在小火上,把少許菜油倒入鍋內,接著將麵糰放入油鍋攤成圓形餅狀(一次10至20個),然後用木質的鍋鏟反覆對圓餅進行翻炒,約十分鐘後,將火力減小,翻炒的過程要注意掌握火候,大約一至二小時後,油團粑呈金黃色時起鍋。上好的油團粑色鮮味美,具有軟、香、酥、甜等特點可通過燒、蒸、炸及配以其它佐料食用,也可單獨食用。油團耙作為過小年祭祀的一個重要載體,它代表著民族發展的文化軌跡,反映了當地人崇尚祖先,崇尚自然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六枝非遺裡的詩和遠方——落別鄉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六枝非遺裡的詩和遠方——落別鄉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六枝非遺裡的詩和遠方——落別鄉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油團耙的製作技藝宛如繡花、蠟染一樣十分講究,既能衡量婦女的心靈手巧,又可陶冶她們的情操,體現其族群聰明賢惠、勤勞善良的特點。油團粑配方考究、色鮮味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不但為本鄉本土的群眾所喜愛,還受到各界朋友的高度讚賞。

六枝非遺裡的詩和遠方——落別鄉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六枝非遺裡的詩和遠方——落別鄉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六枝非遺裡的詩和遠方——落別鄉布依族油團粑製作技藝

布依族的飲食生活,是一定歷史階段的文明基準與文化風貌的綜合反映。油團耙的製作技藝創造了許多獨特的文化元素,這不僅表現在餐桌上,更表現在他們對自己食文化的深刻思考與積極探索中,對該民族飲食生活的風格、飲食文化的特質及思想產生了不可低估的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