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阻礙長株潭合併發展?

無名小卒58933


看現在長株潭發展方向就知道長株潭是名義上的說法,為了吸引國家政策和投資。三市交界地方規劃為綠心地帶,禁止開發。

株洲和湘潭貌似對長沙不服,其實我覺得長沙不願意往你們靠,株洲湘潭可以熱情地往長沙靠。畢竟面子工程不重要,能帶動城市發展才至關重要。

如果株洲湘潭不有所行動,特別是株洲,這兩座城市的龍頭企業(汙染性的除外)可能會搬離,因為株洲湘潭因為自身城市發展限制,無高校,也沒有吸引力留住人才。


專治不服sawyer


超大型城市己是過時的觀念,造成巨大的環境壓力和資源浪費。

株洲這個所謂的老工業城市,早己名存實亡,只剩下火車站經濟,南車被北車吞併,中車集團重北輕南,高鐵本身作的就是公益性質的賠錢買賣,兩車自合併以來,效益持續下滑,光憑高鐵機車,算不上什麼工業城市,其主要是商業,與長沙沒有互補,反而存在競爭,長沙會與株洲搶奪外來商業投資,事實上它己經搶了。從衛星圖上看,十年間長沙與株洲城區的距離幾乎沒有變化。

湘潭雖然工業有所下降,昔日八大廠礦,有兩家己不存在,但仍然是一座工業城市,湘鋼是長江以南規模較大的鋼鐵企業,有人胡說鋼鐵是夕陽產業,但沒有鋼鐵可以嗎?!它是基礎產業;江南、江麓機械廠,江濱都是老牌軍工企業,軍工生產沒受過大影響,電機廠是中國機電企業前四的企業,同樣也從事軍工生產,電纜廠為湘鋼兼併,現屬華菱集團,生產繼續;吉利汽車也在湘潭紮根,正不斷擴大規模。長沙與湘潭存在一定互補的可能,沒有什麼競爭,從衛星圖上看,十年間長沙河西城區與湘潭河西城區,通過雙方對九華和坪塘的開發,距離越縮越短,己快連接到一起,從湘潭三橋右拐下橋,一條直路,九華大道連著坪塘大道,再連著金洲大道,可直達長沙西站,再一路直行,過三叉戟大橋、撈刀河大橋,又可連接萬家麗路,再從芙蓉大道回來湘潭河東城區,走河東大道,轉雙擁路,又回到湘潭三橋,正好是長潭城區的一個內環線。長沙地鐵三號線也計劃連通至湘潭城區,將長沙西站與湘潭高鐵北站也順帶連上了,而株洲被暫時放了下來。

長沙正大力發展大河西,企圖與寧鄉市城區連接,新的通用機場也規劃到了更接近湘潭、婁底的寧鄉大屯營,長株潭中間的地區己經被改為城市綠心,將來不會大規模開發。搞不好,可能還會將婁底地區納入城市群中來,甚至可能以婁底取代株洲,相比之下,這個位置更偏向湖南省的中心,離相對落後的湘西北更近,對全省的輻射作用更大。

長沙與湘潭可能還達成了一定的房地產開發默契,工作在長沙,生活在湘潭,完全有實現的可能,也許將來唯一的障礙就是湘鋼的環境問題,如果把湘鋼遷往婁底與漣鋼合二為一,企業規模更大,也不會丟掉這個產業,對核心區域的環境也沒有了影響,湘潭就真正變成了宜居城市,重點發展地產、旅遊和城市居民所需的商業,分擔長沙的居住壓力,為吸引周邊人口,成為名符其實的海棉。

過去認為,長沙存在私心,不願意向株洲、湘潭靠攏,先是發展長沙縣,又調頭向寧鄉發展。不可否認,地方保護主義的私心一定是有的,但卻更像是先在外面劃線圈地,再向內充實,湘潭更小、更近,更容易先“吃”下來。湘潭倒是一直積極向長沙靠攏,河西連接長沙的沿江風光帶,己基本建好,只等長沙接過來,成為比長潭西高速,更快捷的連接核心城區的通道,而河東連接長沙和株洲,河西連接株洲的通道,都相對滯後,尤其連接株洲的部分,多年來,只有一條天易大道和株易路口往株洲方向的舊路改造,兩地連接部分的發展也顯得沒有什麼吸引力,城市綠心區,將長潭與株洲割開了。


沉140769451


不是湖南人,沒有在那裡親身生活的體會。只能從一般規律上做一個分析。現在也不光是長株潭一體化遇到問題,國內其他的城市同城一體化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四川的成德綿一體化,陝西的西鹹一體化,大到長三角的寧滬杭城市群,問題的原因基本都差不多,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原因,行政區劃的體制原因。中國的現實是,行政力量主導一個地區的發展格局,而財政,規劃,土地,資源分配等方面,都是以行政區劃為界,分社吃飯的。所以,在行政區劃不被打破的情況下,區域的分工合作設想很好,說起來頭頭是道,有時候很難開展。比如長株潭三個城市,株洲有比較強大的工業基礎,是共和國建國初期欽定的工業城市。但如果讓長沙的工廠遷往株洲,肯定會影響稅收。你讓長沙分工發展教育、旅遊和文化產業,這可以,但問題是這些產業產生不了多少稅收。行政區劃的分割,是同城化的根本障礙,不對區劃進行調整是很難克服的。

第二個原因,是發展階段的原因。長株潭地區的老大是長沙,然而長沙的實力在全國排不上前列,GDP總量剛過萬億,全國15名左右。以這個實力,還遠遠沒有達到經濟要素外溢的程度,很難給株洲和湘潭多少轉移。金融服務業牛逼到那個程度的上海,仍然不忘跟江蘇浙江搶工廠,從商飛到特斯拉哪個都不放過,何況長沙這種體量的城市呢?從這個意義上講,一體化對於株洲和湘潭的好處有限,也不會有太大積極性😊

第三個原因,產業結構的原因。長株潭一體化之所以提出,首要的原因是他們三個離得近,而不是產業高度互補。長沙作為湖南首位城市,在二三產業方面都有優勢,這些年在全國叫的比較響的是文化產業。株州是一個工業城市,冶金和機械比較突出,以前號稱鐵路樞紐,但高鐵樞紐被長沙搶跑走了。湘潭還沒看出有什麼特別的優勢,工業門類跟株洲差不多,搞一搞紅色旅遊?政治影響大但掙不了多少錢。三座城市都提出搞先進製造業,該如何互補,確實是值得研究的。

第四個原因,是省級層面的原因。強市模式有他的好處,也存在隱患。如果將長株潭進行合併,升格為一箇中南地區的副省級國家中心城市,一城獨大的做大以後,勢必會擁有更多的社會經濟管理權限,類似於以前的計劃單列,這意味著對省級權限的消弱。再想一步,萬一直轄了怎麼辦?好可怕。所以省級層面雖然積極推進區域一體化,但更傾向於以省為主體,用省的權利進行協調和撮合,而不是把省的權利放下去,尤其不能把省的權利轉移給某一個市。

第五個原因,人口面積的原因。長株潭三個城市,加在一起,面積280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300萬,加上流動人口撐死不超過1500萬。就算合併成一個城市,在中西部也不佔優勢。重慶都市圈(原四川省重慶市的範圍,不包括涪萬黔三個地區),面積2.3萬平方公里,人口1600萬左右。成都市1.4萬平方公里,人口1600萬。武漢市和鄭州市,面積都只有七八千平方公里,人口都突破了1000萬。從這些對比就可以看出,長株潭地區的人口密度遠遠低於其它中西部大城市。長株潭的面積偏大,人口偏少,城區短期內連不起來,起碼最近一個歷史時期,長株潭應該定義於一個城市群,而不是一體化的大城市。


萬里蜀江客


長株潭真正的完全行政上的合併我個人認為至少最快都要再等十年,樂觀二十年。現在才只是區號統一,其它的小打小鬧。

三個地方的一把手各自有各自的想法,長沙的老闆想做大河西高新區,馬上有高鐵站,北邊還有開福區大片土地沒開發。長沙縣還沒改區,改了後還有人民路遠大路開元路沿線大片地方要開發。湘潭的老闆一心想向靠攏長沙,向北發展,九華是未來的湘潭,地鐵三號線都延長過來了。株洲的高鐵西站那邊還沒大力開發。

想要真正的融城,首先城鐵要改成地鐵模式,而且除了地鐵三號線延長到湘潭,長沙的地鐵1.7.5都要想辦法延長到株洲,或者湘潭。長沙的繞城高速要免費,長潭西高速要免費,京港澳長沙株洲段要東移,現有的路段變成快速路。株洲湘潭這段滬昆線也要南移,現有路段免費模式。這是最基本的,不然誰吃飽了去外地啊!等長沙黃花機場飽和了,長沙第二機場選址寧鄉湘潭結合部,湘潭融城就快了。那至少是十年後的事情。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行政合併,不能有三個地方一把手,只能有一個老大,而且鐵定是省委常委。現在三分天下的局面,都有各自的小九九,怎麼融城。這個問題不解決不要談融城或者合併。

還有就是三個地方找準各自特色。不然現在這種模式基本是湘潭株洲的人民來長沙消費。有些人就會認為長沙是吸血鬼。長沙可以多搞些生物,計算機高新,汽車,傳媒等產業,株洲重點鐵路,航空等大工業產業,湘潭承接重工業產業,同時做大旅遊文旅項目。總之,三個地方要互相分紅各有特色,不然只能長沙一大兩窮,還不如不合並。

長沙只有合併了才能有機會幹過武漢,才能向北上廣深看齊,現在的長沙單打獨鬥就只能以武漢為標杆!

總體來說,我個人支持融城,合併!


最美的風景就在路上


長株潭城市群位於中國湖南省中東部,包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佈。

2017年,湖南GDP合計34590億元,長株潭三市GDP合計為15171億元,佔湖南的比例高達43.86%。

湖南省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長株潭地區面積2.8萬平方千米,面積佔湖南的比例為13.22%。

2017年人口6860.2萬人,長株潭地區人口1500萬左右,佔湖南的比例為21.87%。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佔長株潭地區以湖南七分之一的面積吸引了湖南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口的同時創造的GDP接近整個湖南的五成。

從歷史數據來看,長株潭地區可謂是湖南的精華之所在了。但三個城市之間發展差異很大,長沙已經破萬億,而株洲和湘潭的經濟發展都沒有超過3000億。

從產業結構方面來講,長株潭三地的互補性很強,但是三個地區各自為政的現象很是明顯,尤其是長沙,作為省會城市和長株潭中的老大,沒有發揮出領頭羊的作用。


從公開報道可以看出,2018年長沙市城鄉規劃局官微發佈消息,長沙南部片區概念規劃設計正式啟動,這個速度其實說明了長株潭合併發展艱難的問題所在,畢竟長株潭概念提出已經有些年頭了。



駑馬小卒


長株潭合併是一個偽命題,為什麼這麼說,長株潭面積有多大,長沙1.18萬平方公里,湘潭5千平方公里,株洲1.1萬多平方公里,一共有2.8萬平方公里,這在省會里面面積要排到前三了吧,明顯不現實而且株洲的轄區太長,長株潭合併後,轄區肯定要調整,那就相當於是調整長株潭,衡陽,婁底幾個地級市的轄區,從管理的角度出發不實際,實際點,合併湘潭,新長潭市書記市長都是省常委高配,合併是效仿濟南合併萊蕪,這樣新長潭市面積是1.7萬平方公里,和杭州一樣大,GDP長沙+湘潭共1.3萬億,省會首位度繼續提升,同樣接近杭州,這樣國家重視度立馬能提升,同樣湘潭成為省會轄區,轄區不用調整,湖南省會接近湖南的中心位置了,然後我們再來談新長潭市和株洲市的容城和合並就會簡單很多,畢竟長沙河西和湘潭九華馬上容城和通地鐵了。所以湖南一直提長株潭合併實際不現實,難度太大,不如換個難度小一點的,合併湘潭,成立新長潭市,立馬做大了大長潭市的做法,GDP排名第11名,前進三名。


UE4視頻設計


深研規劃城建,關注教育,買房上學就看老左說長沙(公號同名)。

筆者在2004年就來到湖南,這麼多年了,一直看著長株潭城市群在磨洋工。

長株潭城市群,省政府是出臺了總體規劃。但是到價2018年,長株潭城市群融合程度並不高,統一了區號,統一了金融系統,開通了城際鐵路,但是沒有公交化運營,道路主要是芙蓉路拉通了,其他的項目一概沒有落地。

可以說,長株潭城市群還沒有發揮1+1+1>3的規模效應,為什麼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三個城市利益訴求不一樣。長沙在湖南省的首位度還不高,省市兩級政府都想做大長沙,並不想與株洲湘潭共享發展紅利。

長沙主城區不大,向南發展是必然,但是暮雲片區至今沒有大動作。長沙寧願發展寧鄉,瀏陽這種偏遠縣市。

其次,省級政府沒有強力推進。長株潭一體化,只能是省委省政府出面才能協調到位,讓三個市自己協調,那是天方夜譚。

還好,從2018年開始,省委高度重視,推出了三幹兩軌四連線工程,包括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芙蓉南路快捷化改造、洞株公路快捷化改造,紅旗路南延線;長沙地鐵3號線南延線,完善長株潭城鐵運行機制;瀟湘大道南段項目,新韶山南路、昭雲大道。

長株潭融合發展,首先是交通融城,然後才有產業融城,城建融城。

各位看官,你怎麼看,歡迎交流探討?


老左說長沙


一是提法錯誤,應該是大長沙都市區,不提長株潭城市群

二是領導不願意,合併後,株洲湘潭變成長沙所屬的一個或者兩個區

三是長沙市本身實力有限或者說湖南實力不強,給不了錢,還給不了政策,中央對湖南和長沙支持有限

四是長沙領導不夠大膽,你看武漢廣州等周圍城市都沒有縣,長沙市還在拿長沙縣這張名片

五是現在湖南省省長是本地長沙人,這是一個機遇,可以發力發展壯大長沙,好好規劃,將所屬縣市改成區,有望長沙上一個臺階!


金多海品牌蔡


長株潭合併發展不符合實際,是一個好大喜功的設想。第一,湖南不是改革開放一線,是處在改革開放二線與三線之間的區域。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城市群才是一線。第二,湖南的改革開放和發展要從實際出發。資金,人才,基礎,管理,思想觀念等諸要素,都不具備把長株潭作為特大城市設計發展。武昌,漢口,漢陽三鎮50年代末構建為一個大城市武漢,至今都沒能發展為一線的大城市。難道湖南比他更有優勢嗎?第三,湖南改革開放起步晚。自農村責任制以來,湖南的領導思想開放十分遲緩,甚至還有牴觸情緒。外商投資,人才引進等許多工作都不看好湖南。提出長株潭一體化設計實際在牴觸中央的改革開放方針。十八大以來,湖南領導的思想才跟上中央的方針政策,現在才稍有起色。第四,山東發展得最好最快。例如山東的蔬菜生產使農民富裕了。湖南的雜交水稻聞名世界,除了價格因素外,湖南農民富裕的不多。這不得不說,湖南的工作任重道遠!


手機用戶52761414156


以鄰為壑,是大灣區建設最大的高牆(有感於長株潭一體化和大灣區建設)

中國人號稱禮儀之邦,對外人很好,對鄰居卻很難做到和諧,不發生怨恨,就是不錯。老死不相往來就是說這個鄰里關係。

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原來長株潭一體化也喊了多年,這種表面口號,實則不然的情況比比皆是。

原來長株潭一體化,株洲從0733的區號都變成0731了,同城同號,我想這下好了。那天我去銀行轉賬,株洲卡轉一萬元去長沙卡,後來一看收費,ATM機毫不猶豫收了一百。轉一萬收一百,同城之間,一體化也就這樣了。

時至今日,大灣區建設提高到國家高度,香港打電話回來便宜,內地打香港貴,最後折中好了,搞了一個套餐。嘖嘖稱奇,就是小打小鬧。

坦洲已經是珠海的一部分,珠海幾乎是坦洲的大部分,可是,坦洲和珠海的融合度不暢,連條路都修不好,每天堵車在出關那裡。每天看到原來那關口的特區邊檢站,我就知道,這個融合多麼的難。

難在哪?難在一個利益,條塊分割,利益導向。沒有誰會把好東西白白放給人家。無論是人財,物,哪樣都不行。哪怕閒著也不給。這是人性的弱點,更是各部門,各行政單位之間的壁壘。

大灣區建設,不解決以鄰為壑的小農思想,就會出現扯皮打架的事,就會政出多門,各自為政,就會鑼鼓喧天,草草收場。

當然,我想應該不會,國家應該有智慧破解這道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