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前半句為大眾所熟知,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的詩句?


有哪些前半句為大眾所熟知,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的詩句?

這種只有前半句為大眾熟悉的詩聯著實太多了。中國傳統詩詞的特殊結構,讓人把一句話分了上下句來說,而上下句之間可能互為因果的邏輯關係,也可能互為補充,所以單獨的半句如果在音律上完美上口,而又能充分體現出我們現在的情境的話,就會單獨成句使用。

隨著大量使用成為俗語,有很多句子已經脫離了原詩的情境,甚至連這聯詩的另一半都不需要了,這就造成了我們今天只知半句好,不懂全詩妙的現象。

不過這是詩詞在流傳中的正常現象,也是高雅文化下沉到民間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種方式。我們隨便來舉幾個例子看看。

春宵一刻值千金

大凡結婚喜慶之時,我們都要說上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表示對新人的祝福,希望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時光,把春宵難得量化成一刻千金,算得上最成功的、最世俗也最貼切的比喻了。所以,這句話既寓意吉祥,又朗朗上口,深為我們所喜愛。

不過很多人並不清楚這句詩的來處,以及對句是什麼吧?

它出自蘇軾的《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因為是一首絕句,所以對句“花有清香月有陰”並沒有對仗,而是解釋了為什麼“春宵一刻值千金”,和出句成因果關係。這是一首寫春日夜晚景色的七絕,明白如畫卻又立意深沉。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譴責。詩句華美而含蓄,耐人尋味。

“春宵”就是指“春天的夜晚”,後來在民眾的智慧中變成專指“洞房花燭夜”了,這估計是東坡居士沒想到的。

有哪些前半句為大眾所熟知,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的詩句?

近水樓臺先得月

“近水樓臺”如今已經是一個成語,用來諷刺那種利用某種方便而獲得照顧,率先牟利的情況。這個成語帶有一定貶義。不過“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詩在我們心中還是中性的,人家“近水樓臺”,“先得月”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這是老百姓的淳樸和大度。

而這句詩實際上出自北宋蘇麟的《斷句》: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為何稱其為斷句?因為原詩已經散佚,而這兩句因為比喻貼切,點穿詩眼,起到了實際作用而被傳誦,原句錄於宋朝俞文豹《清夜錄》:

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范仲淹鎮守錢塘的時候,下屬都被舉薦了,唯獨巡檢蘇麟沒有被推薦。估計原因就是他是個巡檢,可能沒有跟在范仲淹身邊,所以被忽視了。這蘇麟也很機智,借送詩求教的機會寫了這兩句,大意就是

“我不被您看重舉薦,大概是因為我不是水邊的樓臺,朝陽的花木吧?”范文正公一眼看穿,並舉薦了他,同時這兩句詩就作為范仲淹的趣事流傳下來。

中國古代官場,文人智士何其多也。寫出這樣好句的人官名不顯,詩名也不達,除了這兩句外再無任何蹤跡傳世。可見有多少好的作品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啊。

有哪些前半句為大眾所熟知,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的詩句?

多情自古空餘恨

這也是電視劇、電影引用非常多的名句。不過我們讀到這個句子的時候,腦海中並不會遲疑,一般都會順口呲溜出“此恨綿綿無絕期”。

其實這完全是一種思維惰性錯誤,因為詩句以“恨”結尾,自然地聯想到白居易的名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而一般都不知道“多情自古空餘恨”的下半句是什麼,所以覺得還挺合適,就脫口而連。

實際上“多情餘恨”這個句子雖然好,但是歷史沒有其它金句悠久,而且因為帶有怨恨之意,自然不像“春宵”這種喜慶句子受歡迎,多存在於再創作的文藝作品之中。而實際上這首詩也是出自清朝《花月痕·第十五回詩》,是魏秀仁小說中的女主寫給男主的詩: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不為別離已腸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這詩沒什麼生僻字,加上明末清初白話小說的興盛,我們現在看懂這詩還是沒什麼難度的。這裡就不解釋了,我們看到“多情自古空餘恨”的對句實際上是“好夢由來最易醒。”雖然處在首聯位置,不過也還是對仗的。

注意“醒”字在這裡押“九青”韻,發平聲。這是一首合格的七言律詩。雖然我們今天單獨來唸(xǐng)也沒有問題,但是在格律詩中,是隻能平聲韻結尾的。

有哪些前半句為大眾所熟知,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的詩句?

有緣人生男兒淚

一不小心又寫多了,還有些我們只知道上句、不知下句的就不一一解釋了,就簡單列在下面。其實還有非常多這種現象,我們平時取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其實已經與原詩的情境沒有了關係,而是與當今社會大眾共同認可的意思相接近。

有緣千里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痴。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還有哪些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句子呢?歡迎留言,回答篇幅不夠,我們就用文章來細說。

有哪些前半句為大眾所熟知,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的詩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