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俞志清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國家一級編劇)人們都知道上海有花園洋房,可好多人不知道,上海有“都市裡的 村莊”,這個戲最早的名字叫《都市胎記》。上海的棚戶區裡,住著“揚州三把刀”,住著拉黃包車的,剃頭的,他們靠勞動維繫著生活,他們為上海多多少少作過貢獻。

徐頻莉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著名劇作家) 這個戲更早的雛形叫《拐角》,是俞志清的一個小品,我最先看到這個小品,是以評委的身份。《拐角》非常好,故事發生在一家菸紙店,傳統的銷售模式被網絡銷售模式衝擊,菸紙店和它的主人都在新時代的浪潮中鳳凰涅槃。從這個作品中,我看到了作品所蘊含的底蘊。

俞志清 一直喜歡徐頻莉老師的作品,讀大學時,就看她的戲。

徐頻莉 俞志清是一個接地氣的劇作家,我們決定合作後,他就拖我下生活,我們現在戲裡一半人物是直接從生活中來的,如塑料頭、塗阿姨、桂花。船孃是我以前在糞船上下生活結識的女人。和棚戶區的人一接觸,把我以前的生活一起喚醒了。

俞志清 劇本初稿出來後,我請了專家看本子。

宮凱波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著名劇作家) 看完全劇很激動,並一直回味著臺詞和熟悉的(劇情中)細節。我是從這四個時代走過來的,其生活質感極其強烈地感染到了我。人物接地氣, 情節很熟悉。人物很生動。人物的目標很具象——從滾地龍到上只角的奮鬥過程。一句話說明白就是:小人物追求過上好日子的歷史。這些人對精神和物質的追求, 被你放在了一枚郵票、一部電話機、一個馬桶,一把房子的鑰匙上。我讀劇本的時候感到了上海人,或者也可以說中國人,這些年來為了追求美好生活所付出的代價。

一個女人為了美好生活,嫁給了上海戶口;一個女人為了過上好日子,主動把男人放到了日本,最後產生了婚姻悲劇。

一個女人為了過上好日子嫁給了一個塑料頭的男人。這個男人沒有愛過她,有的只是責任。同樣,一個性格極其豐富的船孃在受虐的同時也為做過了塑料頭的老婆而感到滿足,她強烈地表示要照顧塑料頭,她說:我可以照顧你,你是一個塑料頭。(很動人,很有創造性這個人物)劇本看了一半,就讓人為那個時代的小人物感到敬畏。

老太太給媳婦一個上海戶口,卻放她一個自由,看了扎心,我們對制度感受無奈、也為一個女人的悲劇性想去罵大街。這部劇有美感。

美感在於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那些人還依然熱愛生活劇本為我們燃起了對明天的希望!根發在等女兒,他的希望沒有滅絕;正因為沒有滅絕,他等來了另外一個結果。美好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

心不能死,死了一切就容易了,同時,也就沒有未來了。

父親問前妻:這把鑰匙能給女兒嗎?這句話令人難過,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父親的內心的焦灼和痛苦……

有一點建議,因為這是一個跨時空結構的劇情類型(故事以人物的命運節點為線索),所以把細節做深,做透,做到用顯微鏡放大,慢鏡頭一樣地表現你的細節會更好。比如,給每家送餛飩的細節一定要做到位,做到細膩深入。目前還是一種交代性敘事,要做出事件來,因為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生活了,現代人會感到新鮮,過來人會懷舊。

有人偷馬桶上的銅,要寫透。小人物認為滾地龍與上只角之間就是一個馬桶的事兒,這個細節非常有意味,這也是愚昧與文明、底層與貴族之間的一個溝壑,小人物如何填平它呢,這裡上演了一個黑色喜劇,展開之後極具黑色幽默意味。 馬桶被小人物的無知給堵住了,修好馬桶的人正是一個來自底層的船孃,這場戲要極其認真地表現人物的狀態,越認真越有意思,充滿了黑色喜劇的力量。床上戲增加了生活的氣息,一定要保留。

有一對人物關係你要好好調整一下,這個人物是船孃和桂花。這兩個女人是這個劇最動人的兩個人物。塑料頭最愛的人卻不能為他在手術檯上簽字,而塑料頭不愛的人卻為了他犧牲了自己的一生。桂花與塑料頭之間應該有愛。

“為什麼你的婚離不掉?”桂花質問塑料頭,對他有抱怨。

她問“你心疼過我嗎?”真的很打動人。

兩個女人之間沒有彼此的衝突,是一種缺憾,當然這種衝突不一定是表面的對撞, 也可能含蓄微妙的糾葛。不過,沒有也行,但是,兩個人要再多用一些筆墨,船孃和桂花的戲好看,現在不過癮。

裝電話的女人應該把裝電話、等待遠洋電話正面來寫,這也是好戲,可惜現在只是交代,要正面具體地讓我們看見這個女人的情感破滅過程。在追求美好生活中破滅的一切。

還有一些地方可以將交代性的敘事模式轉換成具體衝突表現,在場上直接衝突,具體地把細節再現給我們。我要看見他們的內心,而不是敘事性交代再比如根發在等待的同時也應該有尋找變被動為主動,行動就積極了。

好好調整,這絕對會成為一部好戲,期待,非常期待!

對了,扶老太太讓作品的深度和逼格低了。後面動車結婚也把作品的段位拉下來了,建議不要迎合,要當做藝術品,能夠留下來的藝術品來定位。

俞志清 聽了專家的意見,我們對戲作了很大的調整。

徐頻莉 現在,扶老太太的戲沒有了。增加了塑料頭的腦袋第二次受傷,腦子倒越發清醒了,這個人物有了“成長”。動車婚禮的戲削弱了。

周光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戲劇家周光說,上海人的熱心與冷漠、實際與虛榮、精細與高傲、時尚與懷舊,還有最重要的勤奮等等,都是 這個城市的精神文化胎記。而這種胎記,來自於曾經眾多在滾地龍生活的底層百姓,也來自於洋行、寫字樓。因而,這種城市胎記才是多面性的。

徐頻莉 我給浙江大學戲劇教授桂迎看過劇本,她前幾年復排過我的《芸香》,我想她應該喜歡看我的劇本。

桂迎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浙江大學戲劇教授)這是一個上海社會變遷的全景圖,人物可信,故事落地,語言非常地域化。沒有相當的生活閱歷,敏銳的觀察眼光和將一切捏成戲劇的匠心,是不可能完成的。我能夠預感到演出時觀眾的笑聲。

俞志清 專家給了我們鼓勵,接下來,期待觀眾的評價。滑稽演員中大多是上海人, 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導演吳曉江也是上海人,他們或多或少從劇中的弄堂裡走過。

徐頻莉 主演王汝剛老師說,這個戲是話劇的胚子,滑稽的“段子”。演菸紙店老闆的王汝剛老師和演塑料頭的潘前衛都擁有一大批熱愛他們並熟悉上海生活的觀眾。

俞志清 還有演爆炸頭的是陳靚,製作是曹雄,他們都是深受觀眾喜愛的演員。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走進劇場。

徐頻莉 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我們希望你們繼續關注我們,走進劇場,成為我們的觀眾,我們在劇場等你們噢。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相關鏈接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

上海獨腳戲藝術傳承中心

(上海市人民滑稽劇團)

特邀國家一級編劇俞志清、徐頻莉

國家一級導演吳曉江

精心打造獻禮劇目

《上海的聲音》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只!演!三!場!

欲!購!從!速!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1.這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這是一部現實題材的作品。

本劇用滑稽戲的形式來反映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和共和國成立70週年歷程中上海城市的變遷。劇中人物是現實存在的(都有原型),劇中的每個人都積極向上,努力生活,不服輸,不氣餒,呈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因此,他們的內心成長和精神完善,與新時代偉大歷史進程同頻共振。

2.為什麼起名為《上海的聲音》

劇中幕與幕之間上海弄堂各個時期不同的叫賣聲,勾勒出了一條時代變遷的河流。從“壞的棕繃修伐?”“雞肫皮甲魚殼”到“電冰箱、電視機有伐?”,再到“快遞”、“餓了麼”,無不折射出城市的悄然變化,這是這個城市最有代表性的聲音,也是人們內心珍藏著的最深沉最美好的聲音。

製作陣容

編劇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俞志清上海市虹口區文化館國家一級編劇

作為從虹口區基層一線走出的國家一級編劇,俞志清代表作《尋找男子漢》、《調解明星》、《拉鍊夫妻》榮獲中國戲劇獎·小戲小品獎,《回家過年》、《牽手》榮獲國家文化部中國藝術節·群星獎,《一句話的事》登上央視虎年春晚,《回家過年》入選2013央視元宵晚會並被全國七個地市級電視春晚選用。做一個“社區編劇”一直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編劇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徐頻莉,女,上海著名劇作家。創作有話劇《芸香》、《老林》、《昨天的桂圓樹》、《白色幽靈》、《血親》;滑稽戲《謝謝一家門》;電視劇《愛情女偵探》、《愛是一個美麗的錯》、《血親》、《在補丁般的屋頂下》等。話劇《芸香》榮獲1989年上海文化藝術節優秀成果獎;話劇《血親》榮獲1995年度曹禺戲劇文學獎;滑稽戲《謝謝一家門》榮獲1999年上海文化藝術節劇目獎。1990年《芸香》被翻譯成英文本{音譯名為“Ye-Zi”(‘Leaves')},並收入德國1990年“KARAGA”戲劇年鑑,1992年在美國上演;《老林》英文本(‘Old Forest’)1997年收入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國戲劇(牛津選本)》 (‘An Oxford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2016年創作並製作中國首部3D全息多媒體話劇《上海往事——阮玲玉》,該劇繫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項目。

導演

專家、劇作家談滑稽戲《上海的聲音》


吳曉江

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導演

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劇協導演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代表作品: 話劇《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我有一個夢想》《人民公敵》《故意傷害》《這是最後的鬥 爭》《老婦還鄉》等;戲曲作品《四世同堂》《荷 塘夢》《橫空出世》等。率劇目去臺灣、新加波、日本、挪威、美國等地區、國家演出,赴挪威、瑞典、美國、墨西哥、意大利講學。

劇情概要

這裡是都市裡的棚戶區,棚戶區裡有一爿菸紙店,菸紙店周圍的居民雖然生活在城市的邊緣,卻嚮往著過上“好日子”:根發之所以堅持幾十年開著菸紙店,是在等待他一個在此失蹤的女兒;在糞船上工作的船孃,為了自己能嫁掉,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嫁給了打架出名的塑料頭;戅大媽媽塗阿姨,為戅大兒子的婚事操碎心,給他物色了一個外來妹;外來妹為了肚子裡塑料頭的孩子,也為了弄一個上海戶口與戅大成了親;呂豔萍覺得自己孃家是住石庫門的,嫁給大明這個住棚戶區的是“下嫁了”,一心逼老公給自己一個“好日子”;插隊入戶的小明雖然人回城了,在里弄加工組工作,具體工作卻是釘胸罩釦子,他用邊釘釦子,邊寫詩的方式,懷念著他的詩與遠方。

本劇以“動作”“反動作”為主線,以情感為中介,推移變換,彼此聯繫,把現實生活的複雜性和多方面性作為整體表現出來。

根發一心等待他走失的女兒,等來的卻是他意想不到的女兒。當根發為了城市的發展,即將忍痛關閉了他寄託了全部情感的“小天地”時,他的菸紙店卻被劃入歷史風貌保護角,要修舊如舊,保留下來;打架出名的塑料頭成了敢於攙扶倒地老人的“勇敢者”;一直防著“外來妹”兒媳婦動“歪腦筋”的塗阿姨,卻被“外來妹”與她的戅大兒子純純的情誼所打動,成全了“外來妹”的上海戶口;一心向往退休後到大樓裡為白領掃地擦灰的船孃,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夢”;想靠男人過上好日子的“呂豔萍”,終於嚐到了自食其力的快感;棚戶區飛出了千愛這隻愛讀書的“金鳳凰”,她支持和鼓勵男友研究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動車,最後,與男友在“復興號”首發列車上舉行“動車上的婚禮”;同樣為實現“個人夢”,到雲南去支教的小明,給動車的首發式獻上了999朵彩雲之南的鮮花。他們每個人的“個人夢”,都關聯著時代的發展,緊繫著“中國夢”。

演員表

季根發…王汝剛 剃頭爺叔…陶德興

塑料頭…潘前衛 爆炸頭…陳 靚

船 娘…曾懿 大明…許偉忠

呂阿萍…徐英 小明…郭力

塗阿姨...韓麗萍 戇大…薛文彬

桂花…達娃 千愛…吳萍

老中醫…任一 小皮匠…欒一

小人書…單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