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警方開棺驗屍偵破離奇“殺妻案”


聊城警方開棺驗屍偵破離奇“殺妻案”


這,又是一起因感情瑣事、家庭矛盾引發的慘案——9月23日晚,一件突發的意外事件,最終導致了姚衝(化名)的家破人亡。

當晚,和妻子再次發生爭吵後,姚衝殺死對方並偽造其自殺現場。事後,被民警識破並歸案的姚衝,因為牽掛尚未成家的兒子,心裡有了深深的悔意。

在這起離奇“殺妻案”中,警方從發現疑點到尋找物證,再到開棺驗屍鎖定嫌兇,僅用了兩天時間。

案子順利告破,但辦案民警鄧國倫和張慶全的心情卻極為沉重,他們坦言,在自己從警生涯中,曾經歷過太多類似的慘案,而如何避免家庭血案的發生,卻需要集社會之力去努力破解。

聊城警方開棺驗屍偵破離奇“殺妻案”

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自殺疑雲

村婦“吊死”家中,丈夫急於下葬

在鄉鄰眼中,年近六旬的姚衝老實、能幹,因為本性勤勞節儉,一家人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他甚至已經置辦了樓房,安排好了和妻子的晚年生活。

然而,這一切的美好,都在今年9月的一天化為了泡影。

9月24日一早,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於集鎮某村村民姚衝,突然通知幾家近親,說其妻陳花(化名)一時想不開在家中上吊自殺了。

聽聞此事後,姚衝的親朋好友遂來其家中幫助料理後事,並未感覺箇中有什麼異常。即便是匆忙趕來的一雙兒女,也沒來得及向父親詢問有關母親自殺的相關細節。

姚衝於當日將妻子下葬,而妻子離世的消息,他並沒有告知她遠在重慶的孃家人。

直到當天陳花的親屬在微信群裡例行聊天問候時,姚衝的女兒和兒子才告訴他們,母親已離世。

可以想象,陳花的至親聽聞此消息時的驚訝,他們不相信前一天還情緒正常的親人,一夜之間發生如此大的變故。於是,陳花的孃家人一個電話打到了度假區公安分局於集派出所,而此時,早已瞭解情況的於集派出所負責人張慶全和民警王凱,已從外圍對此事進行了明察暗訪。

求證真相

垃圾桶內,翻找出那根尼龍繩

每個職業都有它特有的敏感性,警察更是如此。

9月24日當天,於集派出所民警聽說姚衝妻子的事情,第一時間感覺事有蹊蹺。“一般農村白事,亡者都會停放三天才下葬,為的就是讓遠路的親友送其最後一程,這樣匆忙下葬,會不會有什麼緣由?”

考慮到事情非同一般,派出所民警一邊將此事上報分局刑偵大隊,一邊和同事從外圍摸排、走訪。尤其是接到陳花娘家人的那個電話後,他們心裡的疑慮又加深了許多。

此時,雖心存疑慮,但民警並不掌握確鑿證據,如何求證真相,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9月24日15時許,派出所民警通知姚衝到派出所,詳細說明一下情況。

經大量準備工作,專案組民警於9月25日20時將犯罪嫌疑人姚衝控制。起初,姚衝拒不交代犯罪事實,堅稱妻子是自殺身亡,且叫囂人已下葬,態度惡劣。辦案民警與其鬥智鬥勇,經過數回合的較量,在相關證據及辦案民警的凌厲攻勢下,姚衝最終承認了所有犯罪事實。

自殺變成了命案。

當日晚9時許,度假區公安分局局長馬金江、分管局長鬍成都立即抽調刑警大隊和於集派出所精幹力量成立專案組,啟動一級命案偵破機制,全力偵查此案。刑警大隊負責人鄧國倫第一時間趕到派出所,此時,他心裡清楚,雖然有了嫌疑人的口供,但警方接下來的任務是馬上勘察現場、收集物證,甚至是開棺驗屍,最終完善證據鏈,偵破案件。

其中,為尋找嫌疑人作案時使用的尼龍繩,辦案民警找遍了姚衝的家,未果。然後翻遍了他家附近的垃圾桶,好在,終於找到了那根尼龍繩,“村裡的垃圾當天因故未清理,不然,我們就要去翻垃圾場了”。

此時,已經是次日凌晨時分。天亮以後,辦案民警緊接著就去了埋屍現場進行開棺驗屍,開啟連軸轉工作模式。

社會痛點

<strong>

家庭矛盾升級成大問題

隨著證據鏈的逐步完善,姚衝殺妻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

9月23日晚間,姚沖和妻子陳花再次因為感情問題發生爭執,其間,陳花一再重複要離婚。

見妻子態度堅決,姚衝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勸說對方上床休息。深夜,見妻子熟睡後,姚衝下床走到院子裡,隨手撿起一截尼龍繩,返回臥室,用盡力氣將妻子勒死。

見妻子停止呼吸後,姚衝將其從臥室的床上背到另一個房間,用繩子將其吊到門框上,製造出妻子自殺的假象。

做完這些之後,姚衝怕自己身上留有相關痕跡,便模仿懸疑電視劇中的有關情節,將自己作案時穿的衣服脫下來,半夜跑到村外的一座小橋下燒燬,之後返回家中繼續睡覺。直到第二天早晨,才以妻子自殺的謊言,通知近親前來料理喪事。

目前,犯罪嫌疑人姚衝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也在進一步偵查中。

辦案民警介紹說,歸案後,姚衝對殺妻行動流露出深深的悔意,尤其是提及尚未成家的兒子時,更是後悔不已。

記者手記

希望悲劇不再重演

每次採訪這樣的案件,心裡的惋惜、壓抑、沉重難以言表。

我們常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每一段美好的婚姻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付出和辛苦。然而,有多少夫妻走著走著就忘記了最初的美好,被一地雞毛的生活折磨得面目全非。

終日為生活奔波操勞的煙火夫妻,免不了會生出嫌隙和摩擦,如何應對夫妻間的感情糾紛,也越來越成為家庭,甚至是社會需要關注的大問題。如果有了順暢的傾訴感情、解決問題的渠道,或許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惡性案件的發生,當然,這其中又和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文化素養有著緊密的關係。

辦案民警遺憾地說,在他們經辦的很多案件中,當事人常抱有“家醜不可外揚”的心理,矛盾越積越深,同時又沒有主動去化解糾紛的心思,這樣下去,結果很可能會導致家庭慘案的發生。

鄧國倫表示,自己從警生涯中,曾接觸過十餘起因感情糾紛、家庭瑣事引發的慘案,雖然每一起案子最終都順利告破,但每一次結案後,他和同事的心情都相當沉重。“如果類似家庭糾紛可以在萌牙狀態或矛盾並沒有激化時,得以化解,那麼,這樣的慘案或許就會少許多。”

鄧國倫建議,社會各個部門聯起手來,建立健全家庭糾紛預警機制,著力部門聯動處置長效化,堅持預防為主、調解為先,堅持因情施策、分類處置。因時、因地、因情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提高化解效率。“建立健全家庭糾紛化解機制已迫在眉睫,這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 (趙豔君)

來源:聊城頭條(liaochengwanbao) 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豔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