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勝街道推行“全區域停車自治”管理模式

北京德勝街道推行“全區域停車自治”管理模式

早上開車去上班,下班回家沒車位。小區裡找個車位就像中彩票一樣……近年來,停車難問題在核心區尤為明顯。怎麼才能讓百姓停得放心、停得舒心?德勝街道2017年試點西城區首個共享車位,而今又正式推出全市首個“全區域停車自治”,或許可以提供一個解決核心區停車問題的樣本。

北京德胜街道推行“全区域停车自治”管理模式

圖為德勝街道自治車位。千龍網發

48位調查員8天摸底調查

算出4000余車位缺口

北京德胜街道推行“全区域停车自治”管理模式北京德胜街道推行“全区域停车自治”管理模式

西城區德勝街道,面積4.14平方千米,下轄20個社區,是西城區住宅區、常住人口較多的街道之一。“停車難”成為了街道幾年來最高頻的“熱詞”。“幾乎每次和大家交流的時候,都會聽到有群眾反映轄區內的停車資源有限,難以滿足自身停車需求。”德勝街道工委書記孫廣俊說。

久而久之,孫廣俊和其他街道幹部的心中畫出幾個問號。轄區內目前可用的停車位有多少?需要車位的車輛有多少?路面車位、固定車位分別有多少?有待盤活的駐區單位車位有多少?

想要解決問題,就要摸清底數。於是,從去年3月12日開始,一場為期8天的德勝地區停車狀況摸底調查開始了。德勝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負責人李振波清楚地記得,他和調查員代表崔秀岐等人開碰頭會時的場景。

“一共48名隊員,都是從事過統計,調查工作的志願者,平均年齡50多歲,大家一起把轄區分成了七個片區。”李振波說。從最北端的裕東社區和裕西社區開始,六鋪炕、德外大街、新外大街、黃寺大街等地被一一劃片。20個社區、81個停車場和

64條地區主要街巷及輔助街道一目瞭然。

48人的兵力也被分成了若干小組,每組保證至少兩名隊員。崔秀岐介紹,為了讓調查的數據更有針對性,他們主要分成隨即清查、居民小區調查、道路停車調查和停車場(單位)調查四類。

48個人看似不少,可分到每個點位就顯不出來了,加之8天時間有限。調查隊的首要任務是通過一兩個點位測出最佳的調查頻率和時間。手指著一張自己繪製的折線圖,崔秀岐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和幾位調查員利用八天時間對裕民路到裕民中路路段全天候監測的數據,通過折線走勢可看出,每天上午10點,路面車位使用率達到頂峰,與之相對的晚間頂峰是晚八點。就這樣,在監測了一天後,每天10點和晚8點各數一次的巡查模式固定下來。

高峰時期數個數,記錄下來,看似簡單的工作背後藏著的門道可不少。隊長方如卿第一天調查就遭到了質疑。早上八點剛過,方如卿就和一名隊員走進了黃寺大街某小區,數了起來。數完劃線車位,小本上的正字已經一個挨一個了。當兩位調查員要統計非劃線車位車輛時,一名車主滿臉狐疑地問:“你們統計這些幹什麼,劃線車位太少,我們只能這樣。”

“知道大家停車難,正因為要解決這個問題,街道才讓我們來統計轄區實際的停車需求,算清缺口。”兩個多小時的統計過程中,類似的話方如卿說了不下六七遍。等到時針指向晚上11點時,兩位調查員已經將負責的小區完整清查了兩遍。

“8天當中,大家磨破嘴、跑斷腿,每天提前一個多小時開始,延遲一個多小時結束,負責點位至少數兩遍,兩位隊員一個計數,一個核查,足足記錄了7本數據。”崔秀岐說,當他把這些調查結果摞起來時,高度超過30釐米。

就這樣,地區停車需求在2.6萬左右,全區域正規停車位在2.2萬左右,4000多個停車位缺口被數了出來。德勝“全域停車自治”有了實實在在的數據支撐。

北京德胜街道推行“全区域停车自治”管理模式

圖為車主可以通過掃描管理員打印停車條上的二維碼進行繳費。千龍網發

142個車位匹配400張自治停車卡

優惠本地居民每小時5角錢

有了數據就有了底氣。為了讓全域停車自治邁出堅持的第一步,街道決定從路側停車入手,打造“全域路側停車管理”。李振波比喻說,路側停車位屬於大家都想佔,占上都不走,車位流動難的典型,一直困擾著屬地車輛和外來車輛。

如何讓路側車位流動起來,實現隨停隨走隨繳費?在東濱河路西向東300多米的試點區域,記者看到每個車位正中間,都有一個直徑十釐米的圓形小坑,其中嵌入的,就是 “智能雙基車位檢測器”。別看這個黑色圓柱的高度只有10釐米,搭配街道頒發的自治停車卡,就能夠完成從車輛停入、計時、繳費、離開等一系列程序。

“每一張卡都錄入了相應車輛的信息,卡片可放在車輛的任何位置。一旦車輛入位,檢測器可以通過濾波讀取信息,識別有車或無車,並且在車輛離開時自動從卡內預存資金中扣除本次停車費用。”李振波說。

這樣一來,真正做到了隨停隨繳。從8月12日142個經過改造的路側停車位投用以來,德勝街道已經向周邊居民發出了400餘張“自治停車卡”。

為什麼發出的卡數是實際車位的兩倍多呢?原來,在一卡一車的原則下,為了鼓勵更多居民嘗試全區域路側停車,街道放寬了申請條件。由原本的“四證合一”放寬至“一證”,即居民憑藉落戶於德勝街道的房產證按戶辦證,每個家庭、每套居住房產證明可申請一張卡。對於轄區內無車有房且達到退休年齡或以上的老人,可給探親子女辦一張臨時停車證,享受統一每小時0.5元的居民優惠政策。

對於無證的外來車輛,路側車位並沒有拒絕。停車入位後,“智能雙基車位檢測器”照樣計時,只是收費標準為第一個小時10元,第二個小時後15元,離開時,感應器將通知手持終端機的停車管理員,由他們完成收費環節。

“我以前每月交300元,可是每天回家,自治車位幾乎都被同樣持證的車主佔據了,一個月30天,有十幾天停不上,經濟損失不說,真著急呀。”轄區車主杜先生說。如今,成功申請停車卡的他再也不擔心了,不但車位隨時有,價格還下降了,每天即便停24個小時,也只需12元。

“利用價格槓桿,解決了很多外來車輛長期佔據路側車位的問題,屬地居民如果有兩輛車,可以考慮申請一張卡,再尋找一個固定車位,搭配解決自家停車問題。”李振波說。

此外,對於辦理了居民優惠停車證及自治停車卡,但是經常違章停放車輛、不停車入位、不服從管理員管理、外借外租停車卡設備等行為,將被列入路側停車自治管理失信黑名單,並收回停車卡,不再享受居民優惠停車價格,按照社會車輛停車收費標準收費。

李振波透露,今年年底前,德勝地區原本700個路側正規停車位將擴展到2250個車位,統一收費、統一審核標準,實現地區居民在全域路側停車位內停車收費標準統一。與此同時,埋在車位中的“智能雙基車位檢測器”也將逐步完成升級,對雨、雪、小動物覆蓋進行有效識別,降低對車輛入位的識別誤差。

2021年前

實現“全域停車自治”晝夜平衡覆蓋率將達80%

北京德胜街道推行“全区域停车自治”管理模式

東濱河路“全域路側停車”試點成功邁出第一步,“全域小區收費停車管理”和“全域企事業單位共享停車管理”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推進,特別是在和企事業單位的對接中,德勝街道正逐步實現與其平等協商。

“用一句流行語形容,以前跟企事業單位談共享車位,錯時停車真是太難了。”李振波說,由於屬地單位在安全性和管理方面的顧慮,很多次溝通都以失敗告終,哪怕某單位的停車場內經常能空出近百個車位,居民眼睜睜就是停不進去。

只有以資源換資源才能實現共享。當142個路側車位投入使用後,李振波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聽說咱們東濱河路那些車位運行得不錯,能不能跟我們共享一下?”面對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的提議,德勝街道並沒有拒絕,同意通過車位置換方式實現共享、錯時停車。

“我們的設想就是這些單位能夠在晚上為居民提供車位,我們就給他們頒發相應數量的停車卡,可以享受每小時0.5元的優惠政策。”李振波透露,目前,已經有近10家單位和街道協商合作細節。

孫廣俊說,街道預計,到2021年前,“全域路側停車管理”、“全域小區收費停車管理”和“全域企事業單位共享停車管理” 三種方式將實現全覆蓋,標誌著北京首個“全區域停車自治”實現。屆時,德勝地區停車晝夜平衡覆蓋率將達到80%以上。

北京德胜街道推行“全区域停车自治”管理模式

傳播北京|報道北京

微信ID:beijingqianl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