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教育”——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低聲教育”——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從小,我就習慣了爸爸的高嗓門。他無論和誰說話,都是大眼睛一瞪,聲如銅鈴。然後伯父和人說話也是,貌似天生的大嗓門,用我媽媽的話來說,這哥倆和人說話,永遠像是在吵架,就不能聲音小點,慢慢的,清楚的說嗎?

後來我開始從事教育工作,突然發現有個孩子的父母說話交流方式很有意思,他們從來沒有大聲說過話,包括跟我談及孩子的情況也是溫文儒雅,總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和和氣氣地說話。

“低聲教育”——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才明白,正常的說話方式就應該是這樣的。又聯想到平日裡我們教育孩子,總是說著說著,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音量,帶上了情緒。逼迫孩子看我們的臉色行事,讓他們根據我們音量的高低,來判斷事情的嚴重性。

說話是一門藝術。我們要教育孩子如何說話,就更需要自己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

何為低聲教育?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或幼師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這時候就要考慮改用低聲教育的方式了。
“低聲教育”——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低聲教育呢?

批評孩子要降低聲調

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有利於溝通。低聲批評孩子,不僅可以集中對方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罵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

對許多父母來講,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因此,說話前請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效果會很好。比如“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生硬,但過一會兒,孩子很自然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了。

“低聲教育”——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把你的期望解釋給他們聽

比如帶孩子逛超市,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並警告如果違反的後果將是什麼。你要從頭到尾貫徹到底,無需大聲威脅。

不要傷害孩子自尊心

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洩對孩子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爸爸媽媽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每一個爸媽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打罵教育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一時起到的作用也不會長久。

寫在最後: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教育孩子的時候,請記得把這一點教給他:

  • 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 小事,幽默的說;
  •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