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奉獻:“59+”老民警的軍運“高光時刻”

楚天都市報記者葉文波 通訊員杜剛 鄒航 劉海龍 實習生陳玉婕 左穎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正在江城如火如荼地進行,運動員們在賽場內奮力角逐、激烈比拼,而放眼場館外,在青山區公安分局,有這樣一群背對精彩的“59+”老民警,他們雖然經歷歲月蹉跎,兩鬢斑白,卻依然堅守崗位;雖然承受了生活的苦痛,步履蹣跚,卻依然堅定前行。他們就是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面對艱辛苦難不曾退縮的老民警們。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身著警服、頭頂警徽時,他們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使命擺在前面;臨近退休、散發餘熱時,他們依舊把平安建設放在最前,把百姓冷暖放在心間,不遺餘力地站好最後一班崗……

一腔熱血勇擔當,護航軍運排頭兵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周持躍,1960年7月出生,紅衛路街派出所一級警長,距離退休還剩256天,主要負責社區管理工作。先後被評為優秀黨員2次、優秀公務員2次、受武漢市局嘉獎3次,榮獲“優秀復退軍人“等榮譽稱號。

老周既是一名復員軍人,又是一位運動愛好者,他身高一米八五,酷愛籃球,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在警營,都是衝鋒在前的“大排頭”。說起這屆軍運會,他無比激動和自豪地說:“能在家門口看軍運會是我一生的榮耀,我們做主人的要打掃乾淨屋子,以最好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他甚至動員女兒當志願者,鼓勵她為軍運會做點有意義的事。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7月以來,為做好“迎大慶、保軍運會”工作,老周每天像一顆“釘子”釘在社區開展“一標三實”信息採集,白天頂著烈日入戶走訪退休的老年人,晚上接著採集下班回家的居民信息,一忙就忙到深夜,排查調處糾紛30餘起,獲取破案線索10餘條。其實,老周的身體並不好,患高血壓三期,曾因雙腎囊腫做過兩次手術。但軍運會安保工作啟動以來,他一直帶病堅守,火炬傳遞、開幕式、沙灘排球等各項保衛活動中都有他的身影。

10月15日晚,他還在開展入戶排查工作,16日凌晨3點,他又到東湖綠道參加火炬傳遞安保,當日6時許,老周突感頭暈,帶隊領導立即安排他在一旁休息。他服下藥物後,休息了不到一刻鐘,又不顧大家勸阻返回到崗位上,他說:“你們放心,我已經恢復好了,能為軍運會多貢獻一份力量,我就多一份驕傲。”

“槍神”不懼風雨,平凡彰顯可貴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冷世貴,1960年3月出生,園林路警務站一級警長,離退休還有134天。一直從事基層一線巡邏工作,先後榮獲“武漢市社會面控制工作先進個人”、“青山區政法業務標兵”、“武漢市保護未成年人優秀公民”、武漢市政府三等功1次、嘉獎10餘次,分局“十佳射手”2次。

老冷曾是全局公認的“槍神”,但在一次抓捕行動中,為護住身後的群眾,他的右肩不慎被摔傷,從此落下病根,與槍械無緣。雖然歷經坎坷,但他那顆服務群眾的心始終沒變。

軍運安保工作啟動以來,為了提高見警率,守護萬家燈光安寧,老冷跟大家一起夜以繼日地在轄區開展巡邏盤查。入秋後,天氣漸冷,他的右肩明顯酸脹起來,有時候在寒風裡甚至連抬手都很費力。近段時間,在站裡時他總會拿個熱水袋敷一敷肩膀,或塗些紅花油來緩解病痛,確保每次出警都能抓住戰機、快速反應、妥善幫扶。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把群眾放在心裡,群眾也會把我在放在心上。”這是他從警30多年始終堅守的信念。一次深夜,在接到一起酒後路倒警情後,他立即趕至現場,將平躺在地的醉酒男子扶到路邊座椅上坐立,用紙巾一道道擦拭男子身上的嘔吐物,通過其手機通訊錄聯繫上家屬。秋夜涼氣逼人,老冷怕只穿了件T恤的醉酒男子凍感冒,便將他扶上警車,打開暖氣、脫下警服為其保暖。擔心家屬來了找不到位置,老冷就站在車外等候著,一個多小時後,對方終於趕到指定地點,見到親人被照顧得如此細緻周到,家屬感激地說:“太感謝警察同志了,幸好有你們在,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你們就是我們的守護神!”此時已是凌晨4時,他站起身來頓了頓,又轉身前去處理另外一起警情。

軍運安保啟動以來,老冷跟大家一起,夜以繼日地在和平大道、臨江大道開展巡邏盤查。局裡知道他年紀大了,又有肩傷,屢多次提出要他退居二線,都被他婉拒了,他說:“警察的使命就是保一方平安,讓我從一線退下來,我渾身都不舒坦!”言語質樸,卻字字鏗鏘有力。

秉承“工匠精神”,恪守“三不”信條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張華,1960年2月出生,警務保障室四級調研員,距離退休僅剩128天,主要負責基建維護、物業管理等後勤保障工作。從警42年來,多次榮立個人三等功,獲武漢市局嘉獎、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等榮譽20餘次。

熟悉老張的同事都知道,在後勤戰線上工作了19年的老張幹工作起來有自己的信條,那就是:“不怕吃苦、不講條件、不打折扣。”今年夏天接到軍運會“兩站兩點”建設的任務後,二話不說全身心投入到選址、設計、審批等工作中,因為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張華隨身帶著降壓藥片每天往返驅車90餘公里,連續兩個月奮戰在4個同時動工的施工現場。8月份的武漢驕陽似火,龔家嶺高速口9股車道日均通車4萬輛,老張瞅準夜間、清晨車流量較少的時機指揮工作人員打樁施工,僅用1個月就如期建成檢查站9個大棚。分局“環城護城河”臨時治安檢查站在武漢全市第一個全面完工通過驗收,受到市局高度肯定。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勤務工作開展中,發現檢查站內沒有供民警休息的場所,條件十分艱苦,老張看在眼裡、急在心頭,當即協調相關單位,僅用2天就搭建了4個可保障300餘人休息的行軍帳篷,為參戰警力換崗休息提供了強力支撐。10月5日晚,突發大雨,龔家嶺檢查站頂棚嚴重滲水,且執勤點的照明燈受損,漏水和照明條件不佳給勤務正常開展帶來不利影響,當時在分局備勤準備休息的張華接到電話後,急忙動身連夜趕到現場,冒雨細緻查明滲水和電路問題,並與施工單位、路燈局、供電局多方協調,和施工人員一起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急搶修,終於使站內恢復了正常運轉。

盡心才能安心,工作當成樂趣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秦傑,1960年1月出生,治安管理大隊警務技術四級主任,距離退休僅剩94天,主要負責大型警衛安保、易制爆、槍支管理等工作。從警37年,先後榮獲三等功7次,獲得武漢市局嘉獎、優秀公務員20餘次。

“吃虧是福”是老秦的口頭禪,重任在前他總是搶著扛,榮譽面前卻從來不爭。軍運安保中,老秦負責現場圖紙的繪製,為確保詳盡細緻掌握責任區情況,他不放過每一處路口、每一個角落,每天徒步行走30多公里後,半夜還要回到單位反覆修改方案。軍運會開幕式前夕,武漢晝夜溫差大,患有風溼的老秦卻常常穿著單薄的制服工作到深夜,有一次同事問他為什麼沒加件衣服?他才發覺身上還是早上出門前的單衣。“沒事兒,一點都不冷,走著走著就暖和了。”老秦樂呵呵地說道。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老秦的女兒在派出所當戶籍警,女婿也是特警,平日裡都各自忙碌、聚少離多,雖然相隔不遠,但忙起來1個多月碰不到面是常有的事。18日中午,老秦在開幕式安保現場執勤中,恰巧遇到來領取盒飯的女兒秦熙,“父女齊上陣”成為一道靚麗風景,老秦拍了拍女兒肩膀,勉勵她共同完成軍運安保的光榮使命。

談及退休,幹勁絲毫不輸青年民警的老秦覺得自己還很“年輕”,“只要身體允許,我就一天不離開崗位,和家人一起堅守很光榮、很滿足!”21日晚上8點,剛剛忙完當天執勤任務的老秦正準備吃晚飯,電臺裡又緊急傳來排查沙灘排球場館附近無人機的指令,他匆匆放下手中碗筷,揮了揮手,便飛快跑向江灘的夜幕中……

敢問深情深幾許,初心常系群眾心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朱建中,1960年1月出生,交通大隊事故中隊二級高級警長,距離退休僅剩74天,主要負責交通事故處理、信訪接待等工作。

2000年,朱建中從部隊轉業,完成了從空軍預警學院士官大隊長(副團職)到基層交通警察的角色轉換。20年軍旅生涯、20年從警之路,改變的是制服的顏色,一直不變的是他忠誠為民的底色。今年以來,朱建中共接待群眾來訪、來電4056人次,解決群眾反映的合理訴求352件,向其他部門轉達群眾建議468件,工作成績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軍運安保以來,朱建中更是發揚“老兵”風範,主動請纓到“環城護城河”檢查站一線執勤,他激動地說,“我曾經是一名軍人,現在能為軍運會站好崗,是我一生的榮耀!”檢查站實行“三班倒”勤務,但朱建中從來不談困難,按時到崗。不同於其他人的是,下午4點執勤上崗,他3點還在接待群眾;通宵夜班早上8點下班,他白天休息半天后又回到了信訪接待室……有同事不理解他為什麼這麼拼?他說:“雖然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但是節省了群眾的寶貴時間啊,我覺得值!”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10月19日,一名老家在安徽的群眾王某,因家中突發變故,急需駕自己安徽牌照的車回老家,但軍運會期間武漢對外籍車輛實施了限行,王某無奈之下跑到交通大隊信訪室求助。朱建中瞭解情況後,急群眾之所急,反覆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用最短的時間為群眾打開了“綠色通道”,拿到《軍運會臨時通行證》的群眾噙著眼淚緊緊握住老朱的手致謝。

坚守奉献:“59+”老民警的军运“高光时刻”

其實,這些“59+”老民警只是全局眾多敢擔當、善作為、不服老的“年輕”民警的一個縮影,他們年近黃昏,依舊一顆紅心,真情不改;雖然遲暮,仍然奮發有為,心繫平安。再過不久,他們就要退休了,當了一輩子警察,他們總說自己虧欠了很多人:父母、妻子和孩子……

但是,他們不虧欠的人更多:他們不虧欠每一位求助者,一個電話總能及時出現;他們不虧欠頭頂的國徽,所有的激情、所有的青春全部燃燒奉獻;他們不虧欠那一身早已穿在心裡的警服,在每一個不平靜的夜裡、在每一個挺身而出的時刻、在每一個關乎生死的地方,都有他們堅毅的身影……

難忘的歲月,不變的是本色,

他們把青春的鮮紅融入深邃的藏藍;

流轉的時光,不老的是信念,

他們把滿腔的熱枕化作畢生的追求。

即便沒有掌聲陪伴,

依然一肩重任、風雨兼程;

即便沒有功勳環繞,

依舊一心為民,情懷永駐;

青絲白髮,見證崢嶸歲月;

使命初心,從未改變消磨。

向他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