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台州文化發源地,仙境仙居縣

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台州文化發源地,仙境仙居縣。
仙居縣原名樂安縣、永安縣,據《中國地名辭源》記載,北宋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圍”,彷彿多神仙之宅而改現名。

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台州文化發源地,仙境仙居縣

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台州文化發源地,仙境仙居縣

這裡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的千年古城,約7000年前出現的下湯新石器遺址,被譽為台州文明發源地;歷代人才輩出,是晚唐著名詩人項斯、元代詩書畫三絕的大書畫家柯九思等人的故鄉。這裡文化積澱深厚,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滄海桑田、逢人說項等成語典故的發生地。

這裡是中國國家公園試點縣,是台州市母親河的源頭;兩宋時期這裡是國內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也曾入圍中國最美縣域名單,多次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台州文化發源地,仙境仙居縣

仙居縣地處浙江省東南部台州市的西部,這裡東接臨海市、台州市黃巖區,南連永嘉縣,西鄰縉雲縣,北界磐安縣和天台縣。仙居縣原名樂安縣、永安縣,據《中國地名辭源》記載,北宋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圍”,彷彿多神仙之宅而改現名。

下轄3個街道、7個鎮、10個鄉:福應街道、安洲街道、南峰街道,橫溪鎮、白塔鎮、田市鎮、官路鎮、下各鎮、朱溪鎮、埠頭鎮,上張鄉、安嶺鄉、溪港鄉、湫山鄉、皤灘鄉、淡竹鄉、步路鄉、廣度鄉、大戰鄉、雙廟鄉。縣人民政府駐南峰街道環城西路,總面積2000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1.7萬,常住人口35.7萬。


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台州文化發源地,仙境仙居縣

據考證早在距今四千至七千年前,已有人類在這塊土地生息繁衍。春秋戰國時為蔣國、弦國屬地。戰國屬越國領土。秦統一六國,屬閩中郡鄞縣回浦鄉。三國時屬吳國臨海郡始平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始平縣改稱始豐縣,隨屬。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置樂安縣,治今城關鎮西。

隋開皇九年(589)併入臨海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八年又省。上元二年(675)再置,徙縣治於盂溪之側(今城關鎮)。五代吳越寶正五年(930),因治盂溪水患,希望永保平安,改名為永安縣。北宋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圍,傳為神仙之宅,又改永安縣為仙居縣。

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台州文化發源地,仙境仙居縣

民國元年(1912)直屬省政府。民國三年(1914)5月屬會稽道。民國十六年(1927)隸屬省政府。民國三十七年(1948)屬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新中國成立後屬台州專區。1954年5月劃歸溫州專區,同年6月劃入寧波專區。1957年7月,復置台州專區,屬之。1958年12月撤銷台州專區,屬溫州專區。1962年4月復置台州專區,隨屬。

1978年10月屬台州地區。1994年8月設立地級台州市,屬之。2000年6月,溪港鄉政府駐地由曹店村遷至麻車坑村。2001年7月楊府鄉併入城關鎮;12月溪港鄉黃寮、葉巖頭、塘屋基、前莊、永聯、小葉山、子田、石柱山8個村劃歸湫山鄉。2003年4月,城關鎮改設設立福應街道、南峰街道、安洲街道。


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台州文化發源地,仙境仙居縣

仙居縣屬浙南山區,三面環山,括蒼山、大雷山綿亙南北,唐朝編著的《唐六典》中,括蒼山就已被列為江南道教名山。 地形以丘陵為主,佔全縣面積的80%,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有下各、城關、田市、橫溪等4個較大河谷平原;永安溪自西向東穿流而過。

這裡森林覆蓋率77.9%,年均氣溫18.3℃,歷年均降水量2000毫米,有中國楊梅之鄉、中國有機茶之鄉的稱號。有水稻、小麥等農產品,有螢石、鉛鋅、蠟石等礦產;有茶葉、蠶繭、黃花菜、三黃雞、金針菜等特產,木副工藝品發達,為全國最大的出口基地。仙居工藝美術行業名揚海內外,是全國最大的木製工藝品基地縣,有中國工藝禮品之都的稱號,針刺無骨花燈在唐朝時即被送選皇宮作為宮燈。


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台州文化發源地,仙境仙居縣

這裡是浙江省十大養生福地之一,仙居是景色秀麗的人間仙境,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中國最美綠道仙居綠道,淡竹原始森林享有綠色基因庫和天然藥物寶庫之美譽。境內有神仙居風景區、淡竹原始森林、景星巖景區、高遷古民居 、響石山、永安溪漂流、皤灘古鎮等景區;有下湯遺址、五代宋古窯址、桐江書院、南峰塔、西罨寺、括蒼山洞等名勝。清翰林院編修潘耒記道:天台深幽,雁蕩奇崛,仙居兼而有之。

神仙居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在1997年被評為遊客最喜愛的美景樂園之一,被確定為浙江省作家創作基地。景區以西罨幽谷為中心,包括神仙居、景星巖、十三都、公盂、淡竹五大景區,由將軍巖、睡美人、蝌蚪崖等139個景點,有道家第十洞天括蒼洞、浙江省人工開鑿最大的洞石倉洞、全國丹霞地貌第一大洞大佛巖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