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千年古鎮神垕

神垕鎮,屬河南省禹州市,位於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箕山山脈東南端邊緣地帶。東接禹州市鴻暢鎮,南臨郟縣,西與禹州市磨街鄉交界,北與禹州市文殊鄉相連。神垕鎮地處伏牛山淺山區,鎮區內東有角子山、鳳翅山,西有牛頭山、鳳陽山,南有大龍山,北有云蓋山,東西走向橫亙在中部的乾明山把全鎮分成兩個狹窄的盆地。

禹州千年古鎮神垕

神垕因鈞瓷而繁榮馳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燒製出多彩的花瓷和鈞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間,鈞瓷生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定為“宮廷御用珍品”。

禹州千年古鎮神垕

北宋時,官府在陽翟(今禹州市)鈞臺附近設置官窯,為宮廷燒造貢瓷,實現了鈞瓷生產由民窯向官窯的轉變,位居中國五大名瓷之首。古有“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邊天。客商遍地走,日進斗金錢。”的詩句美譽。 神垕古鎮被評為“中國鈞瓷之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活著的古鎮”。

禹州千年古鎮神垕

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垕鎮有文字記載是從明朝開始的,而其名字的由來一直是一個謎。《新華字典》裡專用字“垕”字介紹:“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而《辭海》又將神垕作為多次鈞瓷故鄉作了簡明的介紹。從近年來出土的關沙、紅陶、篦紋灰陶推斷,早在夏商時期神垕就有人群住,並從事農耕和治陶,由陶而瓷的進化演變說明神垕歷史與華夏文明歷史幾乎是同步的。

禹州千年古鎮神垕

神垕鎮歷史悠久。早在夏、商時期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從事農耕和冶陶。自唐代出現鈞瓷以來,神垕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陶瓷中心之一。宋時稱神垕店,明代開始稱神垕鎮,屬鴻暢都,清時屬文風裡。明清時期流行一首民謠:“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進斗金錢”,由此可見當時之繁華。

禹州千年古鎮神垕

神垕古稱神垕店,明代稱鎮,屬鴻暢都凌錦裡;清屬文風裡;民國初年仍屬文風裡,後設神垕鎮。1961年先後稱神垕鎮,1968年改稱神垕公社,1981年改建神垕鎮。

禹州千年古鎮神垕

悠久的歷史給神垕鎮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神垕鎮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各種古寺廟、古民居、古祠堂等40餘處,大多數分佈於以老街為核心,面積達3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

禹州千年古鎮神垕

2014年 神垕鎮成功入選“河南十佳美麗鄉村”。2016年10月,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禹州千年古鎮神垕

神垕鎮先後被確定為“全國農村100個小城鎮經濟開發試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河南省改革與發展綜合試點鎮”。2003年9月,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鈞瓷之都”榮譽稱號。2005年11月12日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命名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