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人總是短命?

《回答》

北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為什麼好人總是短命?

北島這首《回答》堪稱20世紀80年代朦朧詩最著名的一首詩,也是北島本人最著名的一首詩。

這首詩率真、果敢,酣暢淋漓、充滿氣勢。

一九七六年,《回答》最初刊登在《今天》雜誌第一期上。這首詩帶著詩人賦予它的靈魂,表達著自己強烈的反叛與懷疑。《回答》或許沒有回答,但它發出了疑問。

對於“如何評價北島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知乎上有個千贊回答: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鄙是卑鄙者的墓誌銘”,這是天堂;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是人間;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卑鄙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是地獄。

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為什麼好人總是短命?

01

許久沒有音信的初中同學晨晨,突然給我發了一條微信:好久不見,出來聚聚吧。

晨晨從來沒在我們的同學群裡發過言,她的經歷有些特殊。

初中時,不知道是誰看到她家庭登記表上的“單親”,就在班上傳言“她沒有爸爸,是個野孩子”,她成為了班上幾個無聊男孩集中捉弄的對象。他們天不怕地不怕,日日挑事。為了合群,班上同學們集中孤立晨晨。

有一次,老師剛發下來周練的卷子,還沒發到晨晨手上,那幾個男生一哄而上,邊看邊說“果然沒幾個,沒有爸爸就是差生啊”…從來只會忍讓的晨晨拿著保溫杯衝上去,砸向了其中一個男孩的頭,他當場捂住了頭,有絲絲鮮血流出。

在年紀主任辦公室,晨晨沒有解釋,提著書包離開了學校,再也沒有回來。有人說她轉學了,有人說她跟著再婚的媽媽離開了A市,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裡。

見面後,她看起來狀態很好,她給我說:謝謝你的小紙條,紙上的那句“不要怕”,溫暖了我的整個學生時光。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我們所經歷的人生,就是如此的複雜。許多看似截然相反的屬性,交織在一起。好與壞、善與惡、愛與恨、對與錯,常常在某一事物上同時、矛盾地出現。

希望永遠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希望所有的所有都美好,希望每個人都懂得善良。

有些事,或許可以放下,但不能原諒。很多人退了班級群,屏蔽了一些人,再也不想參加同學聚會,不願返回校園,這便是結局。

社會里有陰暗面,也有光明的一面,人性也是如此。“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鄙是卑鄙者的墓誌銘”,這是天堂。

我們或許改變不了別人,但是也能如螢火蟲般,給別人帶去絲絲光明與溫暖。

為什麼好人總是短命?

02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是人間。

《雙城記》開頭寫道: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地獄。

王小波曾說,所謂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頭認罪,承認地球不轉的年代,也是拉瓦錫上斷頭臺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殺的年代;也是老舍跳進太平湖的年代。

而我們當下的年代,也並不是個理智的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在網上發洩,當一輪“鍵盤俠”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只需動動手指就行。

《奇葩說》中,陳銘說:“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溫暖純良,是愛與自由的前提,否則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為什麼好人總是短命?


溫暖與純良,是一個人的底線,你可以平庸,但不能無良。

去年六一兒童節,陳銘在微博上發了和女兒的合影,只是祝福女兒節日快樂。沒想到的是,因為這張照片,他的女兒遭遇了網絡暴力,有人在他的微博下面留言,“這個孩子真的醜的,湖北村貨的基因,沒差了”。

一句話,短短几個字,讀起來充滿了惡意。

陳銘說“我就發了一條微博,那一瞬間我的情緒迅速湧了上來,我迅速點開回復,準備髒話回擊,但是妻子制止了我,我才警醒:一旦在網絡上遇到一個鍵盤俠,你距離成為他就只剩一步之遙了。”

鍵盤俠想的是:大家總要過生活,就算我曾經在大家都黑他的時候,我也跟風黑了一句,我只不過是一座土山裡的一粒塵。他死,都不會是因為我這一句話吧。

人死不能復生,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

願勇者都懷有一口真氣,不畏暴力,所謂烏合之眾的狂歡,不過是一場可笑的鬧劇罷了。

04

臧克家在1949年,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時,在《所有人》寫到:“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之後,對孔子做了點評,高山仰止。《朱子語類》有一句話也可以概括: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然而,孔子這一生並不順利。家庭上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分離。這也並不影響他被稱為“聖人”,上到統治者、官員,下到讀書人、農民都對他萬分景仰。

七十歲,他的兒子孔鯉去世;七十一歲,最愛的弟子顏淵去世;七十三歲,孔子辭世。他的人生曲折,但並不影響他成為改變歷史進程的人。

在命運的選題前,我們過於渺小,但解答依舊有跡可循。

曼德拉曾經說過: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的,那就蜷伏於牆角。

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你或許提出不了任何解決的辦法,但是請保持善良,不要落井下石嗎,盲目跟風。

“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卑鄙是高尚者的墓誌銘”,這是地獄。

為什麼好人總是短命?

05

知乎上對於什麼是真正的善良有這樣一句回答:

多數時候,我們肯定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但更多的善良只是在於我們自身的利益沒有被傷害的基礎之上,而一旦我們的利益被觸碰,我們內心本能的反應似乎就遠離了我們想要“善良”的初衷。

善良,從來不是本能,而是一種選擇。選擇善的同時,意味著選擇勇於承擔,選擇不顧自身利益,選擇承受或許被誣陷,被傷害的風險。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死無報應”。生活可能苟且,但你的為人不能苟且。

也如魯迅在《熱風——隨感錄四十一》中所說: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我又願中國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善惡一線牽,願屠龍的勇士最後不要也變成惡龍。

為什麼好人總是短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