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主動的寫作,而不是被迫學?家長可以試試這幾種辦法

作文,成為了當代學生的“命根子”,都說作業讓人苦惱,相對於作業來講,作文更讓孩子們無從下筆,絞盡腦汁也湊不夠作文的字數要求。

那麼如何讓孩子們主動的寫作,而不是被迫學呢?家長們可以試試這幾種辦法:

一、貼合實際,挖掘素材

前期講到過,興趣是孩子最大的老師,感興趣才能自主學習從而想要記錄下來再發展聃寫作,於是寫作能力不斷提高。那麼面對好奇心強並且玩心又重的孩子,要怎麼樣才能讓他們去主動記錄下來呢?

如何讓孩子主動的寫作,而不是被迫學?家長可以試試這幾種辦法

首先,家長要觀察孩子的興趣方向,從而抓住興趣點。舉個例子,有的孩子喜歡動物,家長可以在週末帶孩子去動物園遊覽一番。

重點來了,孩子不願寫作,很大一點是“不知道寫什麼”甚至“不知道從何寫起”,這時候就要家長來幫助孩子挖掘素材了,在遊覽動物園的時候,家長不要低頭玩手機或者只顧著拍照,要多跟孩子溝通,家長必須要比孩子瞭解的範圍廣一些,才能夠在交流中給孩子傳輸思想傳遞知識,達到素材積累的目的,並且一定要保證自己傳遞的是正確觀念。要知道錯誤的思想觀念會在腦中形成思維習慣,對孩子造成錯誤傳導的話,後期是很難改變的。

當遇到孩子喜歡的“動物”(在這裡以動物園為例,其他情況進行變通,主要指孩子興趣點),家長傳遞知識的機會就來了,就興趣事物為主題,對孩子進行提問。例如:1.為什麼喜歡這種事物?2.它的基本情況瞭解嗎?3.看到這個事物有什麼樣的感受?根據這三種問題的提出,孩子回答期間,能看出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邏輯以及內心感受,這樣家長心裡會對孩子做一個能力分析。

二、塑造環境,培養習慣

周圍環境可以渲染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要想孩子提高寫作能力,要儘量營造一種文學氛圍,家裡各處都有序擺放幾本書,各種類型都包括在內,家長也要作出表率,時不時的拿一本看一看,多對文學內容進行討論,說話和文字相比的好處就是說話更容易被人接收,家長之間多對這些內容進行討論的話,孩子耳濡目染,通過多次接收,大腦就會自覺吸收這些知識,為孩子的知識庫又增添新知;家長作出表率後,孩子腦中也會不知不覺形成這種觀念,在空閒時,也會有拿出書本看的習慣,並且這種知識的傳輸過程是自主的,效率會更高。

如何讓孩子主動的寫作,而不是被迫學?家長可以試試這幾種辦法

三、給出主題,練習發揮

前面說了兩點,其實都在為第三點做準備工作,我們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寫作,做寫作練習的話,家長最好給出一個主題,並且要給出一個孩子“有話可說”的主題,還用之前的例子來講,家長帶孩子游覽動物園後,當天晚上可以讓孩子以日記的方式來進行一個簡單表達,最簡單的用“流水賬”表達都可以,目的是給孩子做一個一天的總結,加深印象,對積累的素材做一個鞏固練習;然後在一週之內對孩子進行寫作訓練,而主題內容就以剛遊覽過的動物園環繞進行,這樣孩子“有的寫,能寫下去”,很好的培養了孩子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寫作前給孩子一個思路,讓他們不僅有的寫還能寫的好。

四、擺正態度,放寬心態

成績很重要,但是家長不要逼的太緊,要有技巧的表達觀念,進行教育,要知道沒有事情是可以一蹴而成的,要循序漸進,所以家長放寬心態,幫助孩子尋找興趣點,積累素材,引導孩子燃起對寫作的信心和熱情,一旦習慣養成,後期孩子就能自主高效學習,寫作能力自然而然幾天提高了。

如何讓孩子主動的寫作,而不是被迫學?家長可以試試這幾種辦法

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把被迫應試變為主動寫作,習慣的改變是很難的,因為心裡的牴觸心裡已經存在太久,這需要家長的配合與鼓勵,但是要拿捏好分寸,不要盲目的鼓勵,也不要一味地催促,同時講求方法,讓孩子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自覺吸收知識,也就是交流的重要性,說話的期間傳輸知識,然後再以提問的方式讓孩子掌握知識,鞏固素材積累。

結語:一個好的家長懂得拿捏分寸,鼓勵和督促有效結合,同時會以身作則,給孩子打出事例,營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這樣孩子才會主動有效的學習,提高寫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