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不認錯,不必擔心,教會你如何正確的引導方法

孩子說謊不認錯,不必擔心,教會你如何正確的引導方法


大家好,我是方哲萱!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孩子愛說謊,不肯認錯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的孩子開始知道說謊,首先我要恭喜你,你的孩子的大腦發育是正常的,如果他還會很有技巧的說謊,那麼更要恭喜你,這說明你的孩子智商很高。加拿大專家研究發現。孩子愛說謊其實是他們的智力在增長。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研究所測試了1200名2歲至16歲的兒童。年齡偏小的受試兒童被帶進裝有隱蔽攝像頭的房間坐下,他們身後放著一個毛絨玩具。隨後研究人員會找藉口離開,孩子們被要求不允許在這期間轉身偷看。結果,攝像頭“抓到”90%的受試兒童犯規。不過,當被問起是否回頭時。這些孩子幾乎全部矢口否認。

現就顯示,2歲的孩子,有20%會說謊,而到了4歲,這個數據高達90%,也就是說,說謊,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你小的時候,肯定也說過謊,作為父母,不必太恐慌。英國的一位專家表示,聰明的孩子往往擅長說謊,如果他們成長的社會環境抵制說謊,那麼他們就會逐漸戒除這種行為,8歲以後,就基本不會有了。

孩子說謊不認錯,不必擔心,教會你如何正確的引導方法


那麼,孩子說謊了,父母該如何引導呢?我們還是先來討論一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和不同情況下,他說謊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兩三歲小朋友來說,他的表達能力有限,經常會把現實與想象混為一談,編故事是孩子心理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小時候由於孩子的認知和思維能力發育不夠完善,無法區分自我與環境的真實性,關於這類“謊言”父母無需太過擔心,可以一笑了之,安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四五歲的小朋友呢,還會沉迷幻想,以至於經常把幻想與現實混在一起,這個階段的孩子說謊話多數是“無心之舉”,父母也不必大驚小怪。

第三種可能性是,孩子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有時也會採用說謊的方式。這種情況也不嚴重,家長要想一想,是否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太少。只要孩子心理得到滿足,自然也就不會再用此種方式博取注意。

第四種情況是,四五歲的當小朋友開始有了自主意願,這時候,他會想獲得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又沒有能力去獲得,為了滿足自己的小小慾望,他們就會選擇用謊言的方式。

第四種可能性是,往往是因為感覺說實話對自己沒好處。比如說了實話,會被父母責備,會受到懲罰。於是,他們就會為了保護自己而說謊。那麼在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注意引導,這個引導,不只是指出他不該說謊,或是讓孩子為自己說謊的行為認錯,而是要讓小朋友知道,怎麼樣做才是對的。

孩子說謊不認錯,不必擔心,教會你如何正確的引導方法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可是說基本上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誘導孩子說謊。比如發現孩子放學回來有一丁點不高興就會問:“怎麼啦?是不是被別人欺負了?”這種不負責任的總結原因和問問題的方式,會給孩子一種誤導,由於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容易受到大人的誤導,說謊似乎也成為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我們在課程中經常會提到一個溝通技巧,就是要用描述性的語言說事實,而不要用推論的方式說想法,因為後者只能令人與人之間產生隔閡與誤解。

那麼,以下,我們就針對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說謊的行為,給出一些建議:

首先,面對孩子的說謊,父母要做的不是指責和拆穿,更不是給孩子貼上一個愛說謊的標籤,而是要描述事實。比如孩子從幼兒園拿了一個玩具回家,說是老師給的,媽媽可以這樣說:“媽媽看到你拿回了一個毛茸茸的玩具,你喜歡毛茸茸的玩具對嗎?不過,玩具是小明的,不是你的,讓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去吧。”

父母可以通過這個事件,瞭解小朋友的需求,原來他喜歡這樣的物品,只是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慾望,那麼這個時候就應該告訴他,怎麼樣才能通過正當的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你可以接著告訴他,“如果你很喜歡這個毛茸茸的玩具,你可以用自己喜愛的玩具和小明交換。”,讓小朋友知道,自己可以在什麼情況下,獲得自己想要的。

同時,父母也要適時地給孩子添置他需要的東西,比如:玩具、圖書、彩筆甚至是零食等。讓孩子意識到,只要是合理的,家庭又是力所能及的,是會得到滿足的。這樣就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滿足而把別人的東西隨便拿回來而又不告訴家長和小朋友的情況。

如果孩子為自己說謊的行為承擔了後果,那麼父母也應及時的給與描述性的表揚,這樣一來,孩子將逐漸體會到說真話就能平安無事,甚至還可以贏得父母的讚賞。這樣孩子以後就不怕對家長講實話,有了困難也願意求助於家長。

其實,孩子愛說謊,最應該反省的還是父母,因為凡是受到家人的尊重,能夠隨意發洩自己的牢騷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誠實;相反,在父母過分嚴格的管教下的孩子對父母有較少的親近感,而有較多的恐懼感,他們常常為了逃避責罵而說謊欺騙。父母最應該關注的,是自己能否調整自己的心態,成為孩子的榜樣和支持的力量,剛柔並濟,寬嚴有度,我想,這種人格的影響,是比任何方法都更重要的。

以上關於孩子說謊問題的一些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聆聽,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