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智慧,是先保全自己

無論是古代的戰爭,或者是如今的謀事,最好的一個狀態和智慧並非是“百戰百勝”,而是戰勝對方的基礎之上,不損自己一兵一將。

《易經》:“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智慧,是先保全自己

有一些人在競爭或者謀事的時候很,都會用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損失,去換取期待的成功,但是這卻也是一種思慮不周,即便是最後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這樣的損失也是極其慘重,這樣的成功也是毫無價值的。

真正的智者應該掌握一種“不損已利”的道理。

就是在不損傷自己的基礎之上,能夠得到想要的目的,讓一件事情取得成功。

《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九二:利貞,徵兇,弗損,益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九二是吉利的卜問,征討他國則兇,不能減損他要增補他。

在《象傳》之中說,九二爻辭說的是“吉利的卜問”,因為九二之爻是屬於下卦中位,就好像人行事的時候需要守真。

《易經》:“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智慧,是先保全自己

“九二”屬於陽爻的剛毅,在下卦的中央,也就是代表著中庸,而不妄進,所以堅持正道有利。如果積極的向外去發展,就會出現兇險之事。

這一爻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要掌握一種不損自已的道理,靈活運用,不可拘泥。

在古代的時候,有一次西部邊疆的戰爭中,大將劉平戰死。

議論這一些事情的人,認為是朝廷委派的宦官監督軍務,使得主帥沒有了調配軍隊的權力,才導致劉平失利,最終戰死沙場。

《易經》:“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智慧,是先保全自己

於是宋仁宗就下令誅殺監軍黃德和,另外還有人請求一起罷免其他部隊的監軍,這個時候宋仁宗就用這個事情問呂夷簡,呂夷簡這個時候回答就說:“不必罷免,只要選一些忠厚,謹慎的人去擔任即可。“

這個時候宋仁宗就委派呂夷簡去挑選這一些人,呂夷簡就說:“微臣是宰相的身份,不應當和宦官交往,我也不知道他們是否賢明,皇上可以下令讓都知,押班去推薦,如果推薦的人有不稱職的,舉薦之人也同樣需要治罪。”

宋仁宗聽了呂夷簡的建議之後,第二天,都知,押班都過來磕頭,請求罷免各路監軍宦官。

士大夫都稱讚呂夷簡做事非常具有謀略和智慧。

《易經》:“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智慧,是先保全自己

呂夷簡非常具備才能,如果皇上殺掉一個監軍,其他的監軍同樣存在問題,並沒有解決根源的事情。

如果由皇上來罷免,那以後一旦出現問題,他們就會拿這件事情當做藉口。

而呂夷簡對皇上提出的建議是讓他們“自行舉薦”,不但輕鬆的解決了問題,還避免了自己招致禍端,這就是一種最好的智慧。

最好的智慧,就是能夠保全自我,並且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正所謂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我們把很多方式想象成不同的力量,當你能夠讓這些方式取得一個平衡,這些力量就能為你所用,把你推向一個更高的高點。

《易經》:“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智慧,是先保全自己

如果說只是一味的執拗偏激,只是單純的使用一種力量,那麼最後的結局就會有失偏頗。

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思考全局,用一種最合理的方式“借力使力”,讓這一股力量為自己所用,達到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