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未来简史》6、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击上方蓝色标识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解读《未来简史》6、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现代契约

在前现代社会,采集狩猎时代的泛神论,我们相信万物有灵,农业时代的一神论,我们相信上帝。而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相信的东西肯定又不一样了。用赫拉利的话说,就是我们当代的每一个人其实都签订了一个现代契约,其中的条款就一句话,那就是我们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生来就是现代人,要理解所谓的意义还真是又点困难。

就是说在前现代社会中,多数文化都相信人类是某个伟大宇宙计划中的一部分。世界是上帝创造的,那么这世间的一切都是按照某种既定的规律在进行着。我们人类呢?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上帝的脚本让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所掉的每一滴眼泪,所做的每一个手势都具备了某种意义。同时,也就对我们的表演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而到了现代,我们都不再相信什么伟大宇宙计划的存在。我们根本就不是活在什么高于日常生活的戏剧之中。上帝也没给我们写剧本,更没有制片人和导演,而且,科学的进步让我们知道,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盲目而且没有目的的过程,这其中的一切都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人类只不过居住在茫茫多的行星中的其中一个,占据着再小不过的一点位置,存在着在短不过的一段时间,在自己的舞台上得意或者失意了那么一小会,就再也悄无声息了。

依赖经济增长

因此我们说,现代契约就是我们放弃意义,而换取力量!我们之所以选择力量,是因为我们开始相信未来,相信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经济增长。赫拉利的这个角度很有意思。

他说,前现代化的人类社会,习惯于把世界看做一张静态的大饼,这张饼是不会变的,明天所创造的财富并不会比今天要多。但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能生活的更好,如果经济不增长的话,我们想给穷人多一点,就必须选择从富人那里拿走一点。此消彼长,大家都在做零和博弈。而到了现代社会呢?我们相信这张饼是会越摊越大的,而且是必须要让他越来越大。所以现代契约让我们选择力量的背后道理是:“如果想解决问题,就需要更多东西;那为了拥有更多东西,我们就要生产的更多!”

无知的革命


那我们会问,为什么几千年来我们没法用科学来推动经济增长呢?为什么最近几百年却可以呢?为什么到了现在我们才发现原来饼是可以变大的?是因为在科学革命之前大家认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已经提供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知识。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全部都在圣经里,或者是在四书五经里,你就去学这些就可以了。如果这些里面没有你需要的答案,比方说为什么蝴蝶的翅膀是彩色的。这个问题在古人的智慧里没有,那么就说明这些问题并不重要,你不需要关心。这个感觉,就像是如果石油公司相信自己已经开采出了全球所有的石油,就不可能再浪费时间和金钱去做勘探一样。我们人类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所有该知道的知识,那就自然没有去探究新知识的必要。

而500年前开始的科学革命打破了我们这种天真的信念,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无知。所以科学革命他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一场承认自己无知的革命。从此才开启了科学推动人类进步的道路,开启了现代社会。

那我们再说回来,现代社会让我们放弃意义来换取力量。但是别忘了我们之前说的,这么几千年来宗教所提供的是秩序,他不但能促成人类的大规模灵活协作,还给我们提供道德判断的指引。作用可以说是不可替代。但是现在我们选择了科学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相信互为主观的上帝。那上帝已死之后我们的道德约束从哪里来呢?为什么我们人类社会没有就此崩溃,从此变得混乱呢?

人文主义

很简单啊,因为死掉的是上帝,死掉的并不是宗教。我们创造了新的道德判断标准,我们建立了新的秩序,我们给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我们建立了新的宗教,他叫做人文主义,或者说直接叫他人本主义都可以。因为他的教义就是一句话,以人为本,我们自己就是这世间一切意义和权威的来源。为这个本来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在前现代社会我们碰到问题,我们会去向上帝或者神灵寻找答案,现在呢?我们只听从我们自己内心的声音,遵从自己的感受,唯一能给答案的只有我们自己。


权利

比如说权利,之前的权威来自于上天,皇权天授,现在呢?民主选举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人文主义的政治学认为选民是知道好坏的,知道谁应该来治理我们的国家。所以选民赋予权利就是人文主义政治学的核心观念。


经济

再说经济,人文主义的经济学当中最重要是什么?是顾客永远是正确的,我们判断一个产品好不好,一个公司是不是成功。谁说了算?客户啊,人啊。是客户用钱当做选票为你投票啊。所以如果一个公司想要取得成功的话他必须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感受。如果一家公司不顾顾客的选择和愿望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这就是是人文主义的经济学。


艺术

同样在艺术、在审美依然如此。之前会有客观的标准来评判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但是人文主义的审美和艺术呢?美就存在于欣赏者的眼睛里,所有人都觉得是艺术的东西,那么他就是艺术。

最典型的例子是1917年,法国艺术家杜尚,去商店里买了一个小便器,把他命名为《喷泉》,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就作为艺术品送到了博物馆里。这发引了无数的争论,争论这个有签名的小便器到底算不算艺术。说这个破玩意儿可就是一个工业产品啊,把他放在神圣的教堂当中完全就是一种亵渎。但是,作为人文主义者,我们觉得他是艺术,是美,那么他就是,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权威可以直接告诉我们是不是艺术。所以美不再由绝对的权威来判断,而是有欣赏者判断。


伦理

还有,人文主义的伦理学。比如说一位妻子,跟别人发生了性关系,就是他出轨了。她不知道这样做对还是不对。于是他就去咨询心理医生。

现代的心理医生就和中世纪牧师作用其实是一样的。牧师呢会根据圣经告诉她上帝的判断。而心理医生会问你,那你对这件事情感受怎么样呢?也许这位妻子自己的感受蛮好的,但是心理医生会提醒他,她老公如果知道了这件事情,那她老公的情感一定会受到伤害。如果你们两个因为这件事情离婚了,那你们的孩子一定会受到伤害。这件事到底是好还是坏是把你自己的感受,你老公的感受和你孩子的感受,甚至是周围人的感受都考虑进去来评判的。但是无论如何,这里考察的都是人的感受,和上帝的说法无关,和所谓的天理无关。

再有,我们现在主流的意识形态都已经接受了同性恋,之前在欧洲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玩全无法容忍的事情。比如说被誉为计算机之父的图灵。在人工智能领域非常有名的图灵测试就是用他提出的,也是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但是因为他是同性恋,1952年被起诉。当时在英国同性恋那可是刑事犯罪。为了能继续科研工作,他只能被迫接受注射雌激素代替牢狱之灾,但这就是化学阉割嘛。结果两年之后,备受迫害生无可恋的图灵吃了泡过氯化物的苹果自杀了。

所以对于苹果公司的LOGO的解读,就是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有人就认为是为了纪念图灵的。虽然我知道这都是意淫的,你成功了之后,自然有人给你强行添加所谓的意义。就像是鲁迅写个错别字,老师都告诉我们这是通假字,但是为什么我们说自己也写通假字就要被扣分呢?对吧?像图灵这样一个天才,因为性取向而被迫害自杀,世界科技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只能空留给后人感叹不已了。

现代的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极有可能是同性恋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历山大、凯撒、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培根。在维基百科上著名同性恋者总共列举了400多名人,涵盖了政界、商界、文化圈和科技圈。

当时他们肯定都不敢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因为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里,同性恋都是无法接受的,都是被迫害的对象。尤其是在西方教会时期,同性恋者那可是要被当做异端给活活烧死的。到了近现代就像图灵一样,要被判刑,或者是像处置强奸罪犯一样的被化学阉割。

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对于同性恋还是比较开放的,许多文人雅士都有心爱的“男侍”。尤其是明末的时候,无论是官僚商贾还是富家子弟,他们攀比的往往都不是谁有个貌美的姬妾,而是再比谁有俊美的男孩子。即便后来随着观念越来越保守,民间的歧视还是存在的,但是从来都没有官方对同性恋大规模迫害的事情。

到了现在,我们的想法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两个男人有性行为感觉很开心,那大可去做。只要他们的行为不会伤害到别人,那就是一件好事。当然了有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冲突,当某一件事情我自己感觉很好,但是让你感觉不好怎么办?比如说我偷了你的钱包,我自己感觉很好啊,但是你感觉不好。那这样就会有冲突和争论了。不过最终来说,在人文主义伦理学中的所有争论都是基于人的感受,这是唯一的行为准则,而不会再有比如上帝之类的权威来约束我们的行为。


其他宗教

而且有趣的是,今天就算是宗教狂热分子,当他们想煽动大众的时候,也学会了使用人文主义的论调。比方说,过去每年都会有一天,大量的同性恋者聚集到耶路撒冷举行盛大的游行。在这个充满了冲突的城市,这一天难得显得如此和平,因为无论是当地的犹太教徒、穆斯林还是基督徒,在这一天都有了共同的敌人,就是在这些同性恋者。而有趣的就是他们面对这件事情发出的声音,并不是说这些该死的罪人怎么能违背上帝的旨意搞同性恋呢?他们是通过镜头用人文主义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同性恋者穿过圣城的中心,这严重的伤害了我们的感情。同性恋者希望我们尊重他们的感受,但是他们同样也应该尊重我们的感受。你看,这可是宗教分子说的话,即便是在耶路撒冷这样的地方,依然在不断发出人文主义的声音。

教育

最后在说说人文主义的教育,过去的几千年人们觉得智慧的来源是上帝,是圣经,或者是过去的智者。所以在世界上大多数的文明当中,都是在教育孩子们学习这些。像是苏格拉底或者是老子说过的话。而人文主义的教育在当今社会已经完全不同。我们的老师都在告诉我们,他教给我们的是历史、是数学、是化学,而最最重要的是他交给我们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观,人文主义,倡导我们对于人性的崇拜,用人性取代过去宗教里神的位置,我们人类本身,才是这个世界一切意义和权威的来源。


上帝

现在就连上帝也是被人本主义所支配的。如果我相信上帝,是因为我选择相信。如果内心叫我要信上帝,我就信。我相信是因为自己感觉到了上帝的存在,我的心告诉我,他就在那里。但如果我不再感觉到上帝的存在,如果我的心突然告诉我世上没有上帝,我也就不再相信。不管是哪一种,权威的本源都在于我自己的感觉。所以,就算有人说自己信上帝,其实他更信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文主义就像是我们看过的一个童话故事,叫做《绿野仙踪》。童话故事讲的是女主角桃乐丝和他的朋友们的一场奇幻旅程,几个小伙伴当中铁皮人想拥有爱心,稻草人想拥有智慧而狮子想拥有勇气。为了要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们需要和桃乐丝克服困难一起到达旅途的终点,大巫师就可以帮他们实现愿望。但是,最后他们发现,所谓的大巫师只不过就是个骗子罢了,没有办法实现他们的梦想。但是于此同时,他们发现了更重要的事情,他们所希望得到的一切,早已经在他们自己的心中了。无论是需要智慧、需要勇气还是需要爱心,从来都不需要什么大巫师的魔法,他们一直都在,只需要屏气凝神审视自己,敞开心胸迎接挑战,就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

这就是我们现代的宗教,人文主义。

优雅的探戈

还记得上期节目里,我说的关于我们建设三峡大坝的例子吗?宗教和科技总是跳着一支优雅的探戈。双方相互推动,相互依赖。我们依靠科技获取力量,但是我们也他同样需要宗教保障秩序和指引方向。我们在19世纪的时候,工程师发明了火车、无线电和内燃机。而在20世纪的时候,事实告诉我们,运用同样的工具,可以创造出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政权,可以创造出东方社会主义政权,也可以放出法西斯主义这样的魔鬼。所以,如果没有信仰,火车就不能决定要开往哪个方向。

现在,人文主义宗教确实击败了互为主观现实的上帝,我们自己的感受成为了世间一切意义和权威的来源。但是,人文主义成功的同时,可能播下了败亡的种子。人文本的理想,正在推动人类走向永生、永远幸福并且化身成神。科学家们义无反顾的投入这些人文主义的计划当中。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正在亲手暴露出人文主义世界观自身的不足。等到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彻底发挥潜力,也就意味着自由、民主之类的概念即将过时。

《未来简史》一书,过去和现在的部分讲到今天已经差不多了,我们终于要开始说未来了。在后面的节目中我们就要说到为了实现这些人文主义的梦想,将会出现新的科技,这反而在颠覆人文主义的根基。我们还能继续掌控世界吗?谁会代替我们人类的角色?什么新的宗教可能取代人文主义呢?下期节目,我们接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