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六年級上冊習作五《圍繞中心意思寫》習作指導+範文名師點評

統編六年級上冊習作五《圍繞中心意思寫》習作指導+範文名師點評



統編六年級上冊習作五《圍繞中心意思寫》習作指導+範文名師點評


習作指導

1.寫之前,擬提綱。

寫之前,可以擬個提綱,看看選擇的材料是不是能夠表達中心意思,確定重點、詳略,順序。寫完後,請同學讀讀,看看他能不能找出你寫的中心意思。

由題目確定中心意思,如《變》,可反映的中心意思是:在這個新時代,農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由事情(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質確定中心意思。

由事情(故事)中揭示的道理,確定中心意思。

……

2.怎麼圍繞中心選材

①寫有用的,不寫沒用的。

中心是選材、剪裁的依據,要力求選取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捨棄無關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②寫典型的,不寫一般的。

要選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典型材料。這樣的材料最有說服力和表現力。選取事情發展中最精彩的片斷來反映事物本質,捨去一般性片斷,選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蹟、最典型的經歷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實,中心突出。

③寫新穎生動的,不寫陳腐呆板的。

要選用新穎的、有特點的材料。我們在寫作中,要力求在選材時多下功夫,做到別人說過的話,我不原樣地說;別人用過的材料,我不照搬來用。這樣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選取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五彩繽紛的“閃光點”,人物的獨特經歷。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讀者賞心悅目,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新素材並不都是大事和新鮮事。平常小事,熟人熟事,往往含有新意,等著你去發現,這就看你有沒有敏銳的觀察力了。

④寫具體的,不寫空洞的。

要選用具體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選用空洞的、“有影無形”的“材料”。

範文+評語

範文一:尋

上天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用它來尋找人間真情。 ——題記

往年的夏天悶熱不堪,今年的夏天卻像個調皮的孩子,這兩天又下起了小雨。臨近小考,我的內心焦躁不安,一直想用洗澡來緩解一絲緊張。可每次剛要進浴室,媽媽總是找藉口,想自己先洗。我一直都不理解媽媽為何這樣做。但有一次,我在媽媽的床頭櫃裡發現了秘密。原來,媽媽從網上下載了一份“ 寶典”, 其中,“洗完澡後浴室溫度能升高一攝氏度”被媽媽標了記號。心絃被輕輕地撥動,我一直誤解了媽媽,媽媽其實是不想讓我在小考前感冒。

我找尋到了,一攝氏度的溫暖,飽含著媽媽的情啊!

夜,好靜謐,皎潔的月光灑了滿地銀白。窗外一盞盞柔和的燈,伴著皎潔的月光,織成一曲和諧的催眠曲。我沉浸在題海中,想忙裡偷閒,手中的筆卻遲遲不肯落下。“咚咚咚”,是爸爸的敲門聲,“已經很晚了,早點睡了吧,這裡有杯熱牛奶,睡覺前趁熱喝了吧。”粗獷的眉毛,挺闊的身姿,一個大男人,對我的關懷卻無微不至……

我找尋到了,一聲叮囑,一杯熱牛奶,洋溢著爸爸的愛啊!

親人永遠愛我,老師也一直給予我關懷。學習上的低谷,也曾使我灰心喪氣,但是,老師那肯定的目光,又怎能讓我失去動力?“有付出終有回報”,臨別的贈言,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從未褪色。我知道,千言萬語都濃縮其中,這裡,有老師對我們的信心與期待啊!

一攝氏度的溫暖,飽含著媽媽的情;一杯熱牛奶,洋溢著爸爸的愛;一句哲言,隱藏著老師的信心與期待!一雙慧眼,我尋找到了人間的真愛。帶著這些真愛,帶著感動出發,我堅信,我定能抓住夢想的翅膀!

總評:全文以“尋”為題,通過三個具體的事例,表達了“我”尋找人間真情的中心意思。條理清楚,中心明確。

範文二:悔

悔,你有過嗎?我有過悔,而且是永遠的悔,到底是什麼讓我懺悔一輩子之久呢?沒人知道,除了我自己。

那還是發生在我讀四年級時的事了。那是一個晴朗無雲的早晨,在上學之前,我向爸爸要書本費。爸爸說等兩天再說吧,現在沒有。於是,我去上學了。下午,放學回家,我做完了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就在院子裡和弟弟妹妹玩起來。快要吃晚飯的時候,我又和爸爸提起了交費的事。

他半開玩笑似的說沒有。聽到爸爸的回答,我不由自主地說了一句:“你抽菸的錢比我的書本費還多呢!”我說完後,往爸爸的臉上瞧去。霎時,爸爸的臉由晴轉陰,而且是烏雲密佈。我心裡咯噔一下:壞了,會不會遭一頓打或一頓責罵。可是他並沒有罵我,更沒有打我,只是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艱難地朝樓上走去。當時我為自己的衝動,感到一絲絲的後悔,但又一想:哼,我又沒說錯!誰讓你要那樣激我呢?如果你不那樣激我,我也不至於那麼說吧!就這樣,我把所有的錯都推到爸爸身上,自己卻落了個清閒。

吃過晚飯,媽媽從樓上下來對我說,你爸爸被你氣哭了,連晚飯也沒有吃。我一步一步走上了樓,敲了敲臥室門,還沒等到回應就推開門進去了,一股刺鼻的煙味瀰漫整個房間,爸爸站在窗前,使勁地抽著煙,那煙不光從嘴裡吐出來,還從鼻孔裡往外冒。窗臺上的菸灰缸裡的菸頭已經冒了尖,地上的菸頭一個又一個。見我進來,爸爸把菸頭掐滅,輕輕嘆了口氣。我走到爸爸跟前沒敢看他的臉,低著頭嘟囔著說:“我長了這麼大,從來沒有說過對不起的話,對不起!”話一出口,淚水順著我的臉頰流了下來。我難過極了,衝出了爸爸的房間,衝進了自己的臥室,撲倒在床上,痛哭了起來。我想把所有的委屈都哭出來。正因如此,以後我便學會了說那三個字,“對不起!”

還有一件事發生在今年,也就是清明前兩個星期的星期日。我在爸爸那裡拿了早點錢正要走的時候,爸爸問我:“你不去給你的生父燒紙嗎?”“你又沒拿錢給我。”我言不由衷地說了一句。我又一次揭開了爸爸心裡早已結痂的傷疤,讓他再一次受了刺激。他愣了一下,無奈地說:“娟娟,不是我說你,從你開始讀書,我就從來沒有少過你一分一釐的錢。”聽得出,他的聲音都有些顫,十分傷感。其實,我那麼說是在為自己辯護,因為我根本就沒向爸爸提過此事。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我說了那不該說的話,卻傷害了爸爸的自尊。我又一次流淚了,流的是後悔的淚,後悔自己的無知,自己的幼稚,自己的莽撞,使得爸爸一次又一次為自己生氣。風從密林裡吹了過來,吹到了我的心靈深處,我不禁一顫,心裡發出疑問:娟娟,你的所言無愧於心嗎?你從不為你的所言後悔嗎?不!你有愧於心,你也曾後悔過。是啊,我曾經後悔過。但我總是為自己找辯護的理由,讓自己從中走出來。

直到今天,看到了“悔”這個字,我才發現自己的虛偽,為自己的當初而流下了懺悔的淚。我在心裡默默地說了千遍萬遍對不起,爸爸原諒你無知的女兒吧!

總評:作者圍繞“悔”這一中心意思,選擇了生活中發生的兩件惹爸爸生氣的小事,具體表達自己傷害爸爸後後悔的心情,爸爸的隱忍更讓“我”為自己的無知感到後悔,在心靈深處懺悔,一輩子的懺悔。在敘述事情時,作者抓住爸爸的表情和極少的語言,使得爸爸的形象更加鮮明,在“我”的內心逐漸高大,“我”對爸爸的懺悔之意更濃。

範文三:甜

生活就像是一個百味瓶,酸、甜、苦、辣樣樣俱全。我們品味了生活中的苦,更要時刻咀嚼生活中的甜。

老師的表揚是甜的。上個星期五的語文課上,語文老師一走進教室就笑著說:“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們,咱們班有同學寫的文章在報紙上發表啦!”“譁”地一下教室裡炸開了鍋,這可是件大事啊,能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那一定很厲害。“恭喜李琳同學,文章寫得很好,老師為你感到很開心,大家也要多向李琳同學學習。”聽到老師的表揚,我的心一下子跳得很快,我的文章居然發表了,望著老師和藹的笑臉,我的心裡甜絲絲的。

能為父母分擔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是甜的。在媽媽收拾碗筷時,我會幫忙端菜碟;在媽媽晾衣服時,我會幫忙拿晾衣架;在爸爸下班回到家時,我會幫爸爸找好拖鞋;在爸爸感到勞累時,我會給爸爸捶背。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看著他們的笑臉,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同學的關心是甜的。記得有一次我感冒了,身體不舒服,但是因為快到期末考試了,不能落下學習,所以我還是堅持在學校上課。上完第三節課,我就感覺很難受,身上也沒力氣,只好趴在桌上。這時,我的同桌蔣楠發現了,她輕聲問我:“李琳,你怎麼了呀?難受得厲害嗎?”我有氣無力地點了點頭。“哧拉”只聽見椅子在地上滑動的聲響,蔣楠已經跑老遠了。“李琳,喝點熱水吧,我剛給你打的,還晾了一會兒,這下不燙嘴了。”過了一會兒,蔣楠的聲音又在我耳邊響起。我撐著身子坐起來,接過了那杯溫水,喝了一口,好像沒那麼難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甜甜的暖流。

生活中有苦,但更多的是化不開的甜。甜有時候藏在老師的表揚裡,有時候藏在父母的笑臉上,有時候藏在同學的關心裡。只要我們用心去品,一定會嚐到生活的甘甜。

名師點評:本文有三大亮點:一是結構層次清晰,圍繞“甜”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詮釋。二是內容具體,詳略得當,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關心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詳寫,幫父母分擔則是通過列舉生活中的表現來略寫。三是首尾相呼應,中心明確,使習作渾然一體。

範文四:變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身邊的很多事物都在變化著,我們每個人也在變化著。

以前我很浮躁,做事不能專心。做作業一點兒都不專注,一會兒想玩玩媽媽的手機,一會兒想摸摸爸爸給我買的鋼琴。每次只要是我一個人寫作業,我總能把半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硬生生地拖到2個小時。之後,媽媽檢查我的作業,看到我因粗心大意做錯一些題時,就會生氣地批評我。可媽媽越是批評我,我越是不願意聽她的話,她剛剛給我講完這個題,再找一個類似的題給我做,我還是不會。媽媽對我發火,批評我,我心裡還不服氣。每次都是爸爸來平息我們之間的“戰爭”。

後來,我上五年級時,有一次生病住院了,媽媽一直守在病房照顧我。一個午後,我醒來發現媽媽累得趴在床邊睡著了。這一次,我近距離地看著媽媽,才發現媽媽居然變得不再年輕了,她的頭上有了幾根白髮,她的眼角有了幾條皺紋,她的手也變得粗糙了……我突然感到很難過,原來媽媽也會變得不再年輕,這一定是因為她為我操心太多。想到這兒,我意識到原來自己是那麼不懂事,以後我一定要改變自己,變成一個懂事的孩子,讓媽媽不再為我操心。

從那次以後,我變了,我改正了很多的缺點,還養成了很多好的習慣,比如寫作業認真、不拖沓。正是因為專注,早早就把該做的做好,我才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可以看自己喜歡的連環畫,也有時間可以練習彈鋼琴。我還會幫媽媽做做家務,偶爾幫媽媽梳頭,只是每次看到媽媽頭上漸生的白髮,我就不由得鼻子發酸。正像媽媽說的那樣,我長大了,變懂事了,但同時媽媽也變老了。我多麼希望時光能變得慢些,不讓歲月在媽媽的身上留下太多痕跡。

在時間的洗禮下,我變了,你變了嗎?

名師點評:小作者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現象,及“我”在一次生病住院時對媽媽的細緻觀察,有了深刻的反思,決心改變自己,體現了“我”的變化,同時發生改變的還有媽媽。習作對比鮮明,過渡自然,詳略得當,以時間為序來行文,體現了“時光帶來變化”這一中心。

範文五:愛

母親給予我們生命的體驗,我們感激;母親使我們茁壯成長,我們感激;母親給予我們的教育和開導,使我們獲取知識和力量,我們感激;在我們的生命裡,總會有困難和曲折,是母親給予我們關懷和幫助,我們更應感激。

我在三年級以前都是媽媽幫我梳頭,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做完作業後,媽媽開始耐心地教我梳頭,一邊教一邊告訴我:明天早上由你自己梳頭了。但是第二天早上起來,我像往常一樣向媽媽撒嬌,本以為媽媽會爽快的答應,可沒想到媽媽卻對我說:“寶貝,你長大了,得學會自己梳頭,懂嗎?”我感到:想要媽媽再幫我梳頭那是不可能的了!無奈之下,我只好賭氣自己梳。一整天,我都在心裡不停的埋怨媽媽。可是,一回家,媽媽就向我解釋:你這樣一而再的要媽媽幫你,那你以後怎麼能獨立生活呢?

媽媽這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讓我的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很不是滋味。以前我總認為,媽媽疼愛我,幫我、管我才是真正的愛,我今天才知道,原來媽媽的“狠心”也是一種愛呀!

媽媽“狠心”的愛讓我學會了自理,媽媽這與眾不同的愛讓我受用一生,令我感激不盡!媽媽這點點的愛讓我永遠忘不了。我長大後,一定要好好對待自己的母親,同學們,你們也要這樣啊!

總評:這是一篇讚美母愛的文章,作者打破常規,介紹了母愛鮮為人知的“狠心”,內容新穎。文章語言平淡卻把母親“狠心”的愛表現得十分到位,開頭的排比句,表達了小作者對母親濃濃的感激之情。

範文六:考

今天,是期中考試,我的心情非常地緊張。我想“這次我能不能考好呢?”

一來到學校,我就拿起書來複習。但因為有很多同學在邊鬧邊跑,影響我沒法複習。於是我就對他們說:“你們怎麼能玩呢?因該複習才對呀!你想,如果你考出了好成績,老師會對你刮目相看的!”那些同學一聽到“老師會對你刮目相看”這9個字。於是就紛紛拿起書來複習。那些一直在吵的同學也不吵了。

第一個考試鈴打響了,我不得不走進其他班的教室裡準備考試。坐在別人的座位上,我一直提醒自己放鬆,放鬆。考試了,我拿到卷子後,就馬上看內容是什麼。當看完所有內容後,我緊張的心情才有所好轉。因為大部分的內容我都學過了。考試下課鈴響了,走出教室後,我緊張的心情才完全放鬆下來……

這次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我得了班上的前三名,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爸爸媽媽時,他們很開心。當天晚上,我們全家去吃了必勝客!

這次考試令我終生難忘,因為這次考試讓我勇敢地面對一切!還能做到不害怕,不緊張。跟重要的是“讓我變得更有自信!”。

點評:這篇文章,作者主要通過一次期中考試,得出了要勇於面對一切的道理。文章敘述流利通順,娓娓道來,結構也比較明朗。文章對於作者在考場中的表現,描寫的很詳細,是篇不錯的文章。

範文七:情

一滴水,能滋潤別人乾涸的心田;一束陽光,能照亮別人陰暗的心靈;一首歌謠,能喚醒別人罪惡的靈魂;一份真情,能溫暖別人的一生……

那是一個寒風刺骨的嚴冬,呼嘯的北風撲打著大地,每一扇窗戶都緊緊地關著。樹也禁不起北風的凌虐,滿頭金黃色的頭髮都掉光了,只有那梧桐依舊是綠油油的。大街上,修路工人依舊在忙碌著,修補一個又一個或人為或車碾的洞洞,那是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填補著別人心靈的漏洞。

一個老爺爺,拄著柺杖向前方摸索著前進。很顯然,這是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他根本就看不到前方的警示牌,也根本想不到危險正朝著他一步、一步地逼近。那可是個足有一米深的洞啊!對於他這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來說,掉下去該有多麼的可怕啊!老爺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著,離深坑只有幾十釐米的距離了!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人修路工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跳下坑,並迅速弓起背,靈敏地調整好高度,讓弓起的背部與路面保持幾乎是同一高度,用自己的身軀為老人搭起了一座愛的“橋樑”。老人極不靈便的右腳顫微微地踩在工人叔叔那弓起的背上,總算安全地跨過了那個坑。工人叔叔也若無其事地從坑裡爬出來,又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上。馬路上,人、車依舊像往常一樣通行著,北風依舊呼嘯著,老人依舊摸索著,修路工人也依舊忙碌著。可那個漏洞裡,愛的種子正在悄悄地萌芽……

有人說,用真誠去對待別人,那是一種付出,可是你收穫的卻是快樂。待人真誠是一種美德,它不會使人富貴,卻能使人高貴;它不能使人獲得權力,卻能使自己獲得人心!它猶如冬日裡的一束陽光,沙漠中的一個泉眼,孤獨中一位摯友……

總評:這是一篇敘事的文章,小作者通過敘述一位修路工人,用弓起的背部給一位盲人鋪平道路,說明“人間處處有真情”。文章開頭與結尾的詩化語言,充滿想象與韻律之美,為文章增色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