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浮世,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装,或深或浅都在演

在这浮世,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装,或深或浅都在演

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每一个不曾装逼格的日子都是对生命仪式感的辜负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曾在新浪微博上说:女人买包不仅仅是为了装物品,否则超市的袋子就够了。男人买车也不仅仅是为了代步,否则5万元的轿车足矣……

一辆车一部手机一个人脑子里的知识,有70%的都用不上的,但是,如果没有对这70%的努力和追求,人类和动物真的就没有区别了。

那70%可以说是装Big,也可以说里面包含着生活的体面、活着的尊严、选择的自由等等……这就是努力活着的动力。

或许真的是这样,每一个不曾装逼格(Big)的日子都是对生命仪式感的辜负。

“装”,起码是一种在乎。

一个人可以轻易地学会不在乎,但学会在乎却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勇气。

在这浮世,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装,或深或浅都在演

“非诚”节目里,有一位上海女嘉宾自我介绍时说:“我开的宝马是真的,但是拎的包是假的。”很欣赏她的真。

宝马没有假的,LV包则假货遍野。

但是,也有人网购到宝马奔驰保时捷等名车的钥匙,带在身上,在与人吃饭的时候,一串钥匙往桌面一搁,其炫富效果一气呵成地表现出来。

在这浮世,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装,或深或浅都在演

不过,一个工作生活还算体面的人如果还坚定不移地装就会引起民愤了。

这个世道,缺的不是猪肉,而是诚恳。

曾在某节目里,一位装高端、上流的女主持对出身底层的凤姐可谓拳打脚踢,她高高在上嘲笑凤姐的时候,连嘴型、眼袋都充满不屑……其实也很丑陋。

该主持人因为采访了些大人物,就出现了自己也是大人物的幻觉,一说话就演上了,句句透露出对“底层”族群的蔑视。

其实真正的高贵者对弱者、弱势群体应该抱有深深的理解与怜悯……

“令我反感的不是她的丑陋,而是她所戴的漂亮面具。”

在这浮世,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装,或深或浅都在演

“装”的目的基本是为了“虚荣”。

据说,虚荣消费,我们中国人排第一。根据美银美林(MerrillLynch)的一份全球研究报告,中国正在驱动全球“虚荣消费”快速增长。

财经作家叶檀说,在中国,奢侈品具有增信功能、送礼功能以及圈层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实实在在的。心理学家也说了,奢侈品有弥补内心缺憾的功能,一个人需要用外表来为自己增加信心,需要用奢侈品来印证自己生活的完美与幸福。

在这浮世,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装,或深或浅都在演

早年,名门之后洪晃女士有次和导演李少红一起吃饭,看李导手里拿着一时尚的手机,很好奇大家都在议论那玩意儿,便问导演是否好用。

“这手机没正式发售,所以所有功能都有点问题,只有一个功能很灵的。”李导淡定地说。

“是拍照吧?”洪女士问。

“是炫耀。”李导演严肃地纠正说。

很多人习惯去开后门、找关系,其实,花的钱、人情不比正常排队的代价小,但是,有面子,可以炫耀。

在这浮世,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装,或深或浅都在演。

在这浮世,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装,或深或浅都在演

虚荣、装Big也不是十恶不赦,其实很多文明、品位都是从“装”着开始,比如很早很早以前,原始人都裸体,一个帅哥突然心血来潮,摘一片海芋叶子遮住下体,结果观者云集,关于赤裸裸的,大家都熟视无睹司空见惯了,难得有人玩“遮掩”,反而引起人们好奇……

这就是衣服的起源“外传”。你看,这一“装”,可谓开天辟地,装出里程碑的进化。

如今,你装风雅,说明内心还是知道什么是贵的、好的。

说大了,还有一颗向上的心,阳台上栽了两株百香果,生命力旺盛,每每有青藤快越过层界,我就把昂扬的藤往下掰弯,调个生长的方向,结果发现:凡是朝下的藤都停止生长,只有朝上才行。

也是,你若没想“上”一个人的心,怎么会有孜孜不倦的行动?

在这浮世,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装,或深或浅都在演

原谅心灵里的那些装、人性弱点,如同我们要承认心里那些诗意的需求,因为我们常常要一点诗意去逃避或者去矫揉造作。

好吧,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同病相怜。

木心说,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