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和屠宰如果讲人道主义,会不会影响猪肉价格?

若世界各地的养殖业和屠宰业全部采用了人道主义养殖和屠宰,那么肉制品及其衍生品(例如提取自动物的营养补充剂和药品等)的价格是否会飙升?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是否会因此倒退,甚至出现过去那种逢年过节才能吃肉的情景?

人道主义与猪道主义

首先需要对“人道主义”界定清楚。根据维基百科(为了逼格高,引用百度百科可能会被喷吧),“人道主义”定义如下:

人道主义(英语:humanitarianism),是重视人类价值——特别是关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的思想。关注的是人的幸福,强调人类之间的互助、关爱,与重视人类的价值。相对的,另有重视神类、重视自然类或者重视动物类等的思想主张。它和人本主义以及人文主义有密切关系。在西方,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针对基督教教会统治社会的神道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该主义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幸福。后来也延伸为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

养猪和屠宰如果讲人道主义,会不会影响猪肉价格?

根据此定义,我们认为“人道主义”主要关切的是“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人、生命、基本生存

按理说,对于养殖和屠宰,不应该按“人道主义”来要求和规范,毕竟,人和养殖动物是不同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与养殖动物是不同的。

养殖的动物其生命、基本生存是基于人的需要,而这种人的需要,其实也是“人道主义”的内容之一。比如,人养猪是为了获取猪肉,获取猪肉是为了补充人所需要的动物源蛋白,满足人的“生命”的基本需要。

如果用“人道主义”套用到养殖动物上,那么,屠宰必然会侵犯动物的“生命”,那么就不符合“人道主义”的要求了。同时,为了提高养殖效率,必然地会按工业生产的方式进行动物养殖,那么按不同人对“基本生存状况”的理解,必然地可能存在侵犯动物的“基本生存状况”,也是不符合“人道主义”的要求了。

说到底,人道主义是针对人的,不是养殖动物的。

养猪和屠宰如果讲人道主义,会不会影响猪肉价格?

但,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同理心,用人道主义的思想去关切养殖动物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也是人类“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体现,这会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

那么,现实中,养殖动物的在养殖过程中和屠宰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关切动物的“动物道主义”呢?

答主是养猪的,就把养猪过程中的情况给题主做个分享吧。其他领域不熟悉,就不强答了。

养猪业有没有“猪道主义”?

猪在养殖环节,其生命是得到保证的,毕竟,养殖的最终产品就是符合屠宰要求的猪。

但在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猪的生命权被侵犯的情况。包括:

  • 产仔舍会对弱仔、畸形仔进行处死。这样做是为了提高仔猪均匀度,降低因为弱仔而感染疫病的风险;
  • 疫病导致猪只死亡。

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也存在猪的基本生存状况受到侵犯的情况。包括:

  • 母猪在配种和怀孕阶段,为了保胎和饲养管理,每头母猪在限位栏中饲养,限制了母猪的活动自由;
  • 部分猪场的猪舍环境控制比较差,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不符合猪的生活要求,特别是空气质量,一些猪场的猪舍里粉尘大、氨气重,猪很不适;
  • 大栏饲养时,会存在饲养密度大的情况,这会导致猪的居住环境脏乱差,也会引起猪的应激,出现争斗、咬尾等情况;
  • 在出栏运输至屠宰场的过程中,存在猪只挤压的情况;
  • 种公猪和种母猪作为成熟动物,在绝大多数猪场,交配权被剥夺,而是依靠人工采精、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配种。(狗头.jpg)

而在屠宰环节,如果我们把猪脑死亡作为要求“猪道主义”的结点,那么实际上猪是享受到了屠宰环节的“猪道主义”的

但在屠宰前的禁饲,是不符合猪道主义的。

现在的屠宰方式主要是电击致死,这种方式比以前的二氧化碳致死更快更无痛。禁饲主要是为了在屠宰后清除内脏时避免污染猪肉胴体。

养猪和屠宰如果讲人道主义,会不会影响猪肉价格?

如果遵从猪道主义,是否会导致肉制品价格飙升?

显然地,是会的,是“飙”升。

这种价格飙升主要是体现在养殖环节和出栏运输环节。主要包括:

  • 尊重猪的交配权,大量采用本交的方式使母猪怀孕。这就需要饲养更多的公猪,承担更高的失配率,大量的母猪无法怀孕而需要等待下一个情期(间隔21天);这进而导致每头母猪每年分娩窝数LSY的减少;
  • (母猪怀孕到分娩需要115天左右,哺乳天数一般为21-28左右,如果空怀期延长,在一个繁殖周期内怀孕天数和哺乳天数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每年分娩的窝数(LSY)就会减少,LSY=(365.25-空怀天数总和)/(怀孕天数+哺乳天数))
  • 改善母猪的活动空间,杜绝限位栏,这将大幅度降低单位面积的可管理母猪头数,使得本来可以饲养500头母猪的猪场,最终可能只能饲养150头母猪,这使得猪场的出栏猪数仅在这一项上就减少了一半多;
  • 由于怀孕母猪自由活动,而为了确保每头母猪都能获得个性化的饲料和饲喂量,那么必然需要引进智能化饲喂设别(比如电子饲喂站),这会导致猪场的投入增加,进而分摊给每头出栏猪的成本也会增加;
  • 对于群体猪只,降低饲养密度,在相同猪的数量的情况下,必然地需要猪场扩建育肥舍,这将导致出栏猪的分摊成本进一步提高;
  • 而在出栏后的运输环节,为了保证猪只的自由活动和心情愉悦,那么同样的出栏猪,就需要更多的生猪运输车(配备空调、玩具、饮水),这个成本也会分摊给每头出栏猪。

而在屠宰场,不能饿着猪(不禁饲),那么在屠宰后的流水线上,就需要更多的工人更小心地清理内脏,这会导致流水线效率降低,也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由于采食了饲料,同样的出栏体重,最终的屠宰胴体的体重会变低,使得最终上市时猪胴体需要分摊这些饲料引起的成本。

养猪和屠宰如果讲人道主义,会不会影响猪肉价格?

既然会导致猪肉的成本飙升,那么要不要猪道主义呢?

我们不可能完全讲“猪道主义”,并按人道主义的标准来约束生猪养殖。那样的话,生猪养殖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毕竟,我们养生猪,就是为了剥夺生猪的生命,然后吃肉。

因此,只能在养殖过程和屠宰使猪脑死亡之前的过程中,尽量按照猪道主义的要求,在可以承受的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猪的生存环境,尊重其生命权。

养猪行业已经有很多的行动,来提高猪的生存环境。比如:

  • 提高猪场设施设备,特别是环境控制设备的投入,使用物联网技术,精准控制不同阶段猪只的生活环境,使得猪只生活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更优;
  • 有限度地废弃限位栏,采用电子饲喂站等技术,增加猪只活动空间,并添置垫料、玩具、音乐等,使猪只享有自由活动的权利,并尊重了其探索环境的天性;
  • 规范作业流程,猪场人员更少地介入猪的生活环境,避免比必要的人为干扰和人为呵斥、驱赶等引起猪只应激的行为。
养猪和屠宰如果讲人道主义,会不会影响猪肉价格?

上述行动虽然已经在行业内得到了应用,但还远没有得到普及,毕竟现阶段养猪行业的主题仍然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动物福利。【目前养猪行业的主题是防非洲猪瘟,其他一切都靠边】

按动物福利标准进行立法,才能让猪道主义更普遍地在养猪业得到落实。但显然地,这会导致猪肉价格飙升,进而影响CPI,从而加重了居民的消费压力,引发不稳定。(猪肉价格和CPI是强关联,而CPI影响居民消费,所以肉篮子工程是地方政府的KPI)。

所以,别担心猪肉价格会因为猪道主义而飙升。能引起猪肉价格飙升的因素只有:存栏母猪数、非洲猪瘟。

稳定更重要。在稳定面前,一切人道主义、猪道主义都得靠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