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刀子嘴,豆腐心”来描述自己,是一种自我安慰

就行为与认知的关系来说,一般情况下:行为与认知或者说想法是相一致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知行合一,只有这样人们才不会感觉到痛苦,才不会出现认知失调。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用“刀子嘴,豆腐心”来形容自己,认为自己是耿直,是没有心眼的人,虽然嘴上说的厉害,但内心确是柔弱、是充满爱的。对此,从心理学上来看,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亦或者说是一种发泄自己的表现。

用“刀子嘴,豆腐心”来描述自己,是一种自我安慰

行为与认知或者想法之间的关系:

人的行为或者说动物的行为,可以认为是对外界行为环境的一种反应,与一些动物不同的是:我们人类拥有思维,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这个时候,我们的行为就变成了:我们自身与外界环境的一个“中介”,一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内心;二是符合外界的环境。

所以,人们的“刀子嘴”一定对应着“刀子心”,而非“豆腐心”。但,那些“刀子嘴”的人都不同意,一定会找各种理由反驳,说自己是内心柔软的,之所以“刀子嘴”是因为关心对方。

对于这种情况,就像是:我们因为一件事愤怒,而做出一些非理智行为,最后冷静下来之后,不相信那些行为是自己做的一样。

一个人在“刀子嘴”的时候,一定是在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当发泄完之后,突然回想起自己刚才的“恶毒”语言,会感到不安。

不安的来源是:我是一个软心肠的人,我本意是为对方好,如果不关心对方,我也不会去说对方。

于是“豆腐心”就出来了,也就是说,“豆腐心”来自于“恶毒”言语之后的心态,而不是“刀子嘴”说教当时的心态。

人们为了维护自己内心的安宁,就把这两个不同时间的状态联系在一起,来安慰自己,自己是一个“好人”、是为他人着想的人,这个安慰的作用还在于消除自己“恶毒”言语之后的认知失调。

用“刀子嘴,豆腐心”来描述自己,是一种自我安慰

在情绪发泄的行为上:有肢体上的行为,也有言语上的行为。

“刀子嘴”是一种情绪发泄。我国有句古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日常生活中,言语上的伤害,往往要比肢体上的行为伤害大,因为进行言语伤害的时候,人们都不会认识到这是伤害,甚至会认为:这样说你,是为你好,是为你着想。

人们在潜意识中把这种伤害当做是“为你好”,然后打着“为你好”的旗帜,一次又一次的进行伤害,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卖力。

就像夫妻之间,很多妻子在丈夫做错一件事的时候,会这样说、那样说,甚至不相关的问题都能拿出来大说、特说,最后说完了开始觉得自己说的有点过了,就开启“豆腐心”状态。

其实,这个时候愤怒的情绪也已经发泄差不多了,然后情绪趋于平时正常状态,平时的心态就会展现出来。

也就是说,那些拥有“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在情绪变化的时候,是不懂得去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只是任由自己在情绪的控制下去行为,简单的说就是情商较低。

主要体现在:

一、不懂得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情绪状态;

二、无法去感受他人的情绪变化;

三、无法很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用“刀子嘴,豆腐心”来描述自己,是一种自我安慰

不懂得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情绪状态

“刀子嘴”的人,在情绪变化的时候,他们是感受不到的,也无法去寻找造成情绪波动的真正原因,只是任由不良情绪滋生,然后控制着自己的行为。

这样的人都是比较情绪化的,在自己能够主导的环境下,大部分都是依靠自身情绪来做事,而非理智下。在外界环境的压力下,会暂时压制自己的情绪不去爆发,但也只是暂时的压制,一旦脱离这个压力,便会直接爆发。

无法去感受他人的情绪变化

这样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不良情绪下,只顾着自己发泄,不管他人的感受,在这个状态下自己就是一切,就是主宰。

很明显,这样是无法处好与他人的关系,甚至会让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越来越差,以致于认为自己一直为他人着想,对方却在不停的远离自己,而感到非常的委屈。

用“刀子嘴,豆腐心”来描述自己,是一种自我安慰

“刀子嘴”可以认为是一言语暴力。

在现在社会中,言语暴力已经成为对人们伤害最大的一种暴力,可以说是“杀人于无形之中”,在古代三国时期,有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在现代有围观群众言语“逼死”轻生的人。

言语暴力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直接攻击了人们的内心,影响人们的认知与思维,被言语暴力攻击之后,会产生愤怒以及其它不良情况,如果控制不好,变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