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懂得珍惜,做人身在福中要知福

有一次,一位妈妈跟心理医生说起自己的不幸遭遇:“我的婚姻生活触礁,先生另有新欢,我活得很痛苦。”她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最后心理医生告诉她说:“你的婚姻生活已经够惨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折磨践踏自己呢?要惜福!除了先生有外遇这件事,你各方面都还好,有子女、有工作、有住处、有体力、有理想。为什么不把眼光投在现在有的事物上,去珍惜它、赞美它、拓展它,而要一头栽进那点缺陷,做缺陷世界的囚犯呢?”

这位妈妈与心理医生谈了半个小时后,终于拭干了自己的眼泪,告诉心理医生:“我愿意珍惜自己现有的一切。”

就生命的有限性而言,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令人赞叹的喜悦。但有许多人不懂得珍惜它,一天到晚挑剔东挑剔西,不满这不满那。他们失去欢笑,也失去生活的勇气。他们把生活变成了烦恼,把人生变成了受尽煎熬的历程。

具有睿智的老师,总是举起他们的教鞭,敲醒学生们的昏沉说:“别再傻了!虽然穷,但谁也阻止不了你苦中作乐。为什么不唱一首歌,额手称庆说‘今天我活得很开心,精神生活很富裕’呢?”

做人要懂得惜福,你自己有许多福气却不自知。你能说话、能看报、能工作思考、能爱护他人,这都是你的大福报。你有你的生活和工作,心可以安排得充实,把握它、运用它,小小的一棵树苗,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些挫折会成为你心智德行的沃土,要懂得珍惜自己的一切。

为人处世-懂得珍惜,做人身在福中要知福

只看自己拥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

你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如果你在某个方面不具备特别的天赋,你通常就认为不值得全力以赴。

不要因为你不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就认为自己是个天生的依赖者。没有杰出的领导天赋并不能成为理由,因为你完全可以慢慢培养。如果我们不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考验,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力。很多看似没有领导天赋的人最终证明了自己是伟大的领导者——他们一开始很少显示出自立的能力。

爱默生在散文《自恃》中写道: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物欲是愚昧的根苗,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有这种勇气。

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自小就患上脑性麻痹症。此病状十分惊人,因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这样的人在常人看来,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

但黄美廉硬是靠她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个中学生竟然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

在场的人都责怪这个学生不敬,但黄美廉却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六、……”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要想成功,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并非只有你是最不幸的。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看自己没有的,要多看看自己拥有的,就会接受和肯定自己。

为人处世-懂得珍惜,做人身在福中要知福

重视有形和无形的价值

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世界上的价值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因为它的存在让别人感到它的价值,比如说一些产品、商品、科技发明以及金钱、地位都归于这一类。这一类东西,能让你过得更好。另一类是你丧失它之后,才感到它的价值,比如说空气、自由、健康、时间、青春等,这一类价值体现的是你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两类价值相比,因为其存在而显示其价值的东西一般是从无到有的,由于来之不易且不能人人均等,你会倍加珍惜,比如说地位、金钱等。但那些因失去才显示它的价值的东西一般是从有到无的,这种价值,由于它是自然存在和普遍拥有,很容易让人忽视。

但与生俱来、从有到无的这种价值对人来讲更重要。有的人在拼命地获取和享受从无到有的价值的时候,忘了更重要的从有到无的价值,只有当他已经失去后一类价值的时候,才知道它的可贵,但已悔之晚矣。牺牲后一类价值去追求前一类价值,他所付出的代价更大。

“老之将至,才觉得时光的可贵;病卧在床,才知道健康最重要;进了牢房,才知道自由是无价的。”

因为失去才显示其价值的东西,更值得人们去珍惜、去维护,因为人一旦失去了这一类价值,就连追求另一类价值的基础条件都没有了。

史密斯是小镇上一家五金店的老板,他从事这一行已有20多年,生意一直很好。但他对会计业务不在行,不习惯用账簿。

有一天,他那个在华盛顿当会计师的儿子回家探望他,并对他说:“爸爸,我实在搞不清你是怎么记账的,你根本无法核算成本和利润。我替你设计一套现代化会计系统好吗?”

史密斯说:“不必了,孩子,我心里有数。你爷爷是个农民,他去世时,只有一条工装裤和一双鞋。后来我离开农村,跑到城里,辛勤工作,终于有了家五金店。

“后来我和你妈妈结婚了,生下了你们兄妹三人,你哥哥当了律师,你妹妹当了记者,你是个会计师。我和你妈住在一所很不错的房子里,还有两辆汽车。我是这家五金店的老板,而且不欠人家一分钱。”

史密斯抽了一口雪茄,接着又说:“我的会计方法很简单,把这一切加起来,扣除那条工装裤和那双鞋,余下的都是利润。”

为人处世-懂得珍惜,做人身在福中要知福

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忍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其实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会缺少一些东西。

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

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

有人夫妻恩爱、月入数十万,却有严重的不孕症;

有人才貌双全、能干多金,情路上却是坎坷难行。

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开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你要宽心接受,体会到生命中的缺口就像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用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要拥有全部的东西,若你样样俱全,别人吃什么呢?另外,你如果能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有欠缺,就不会再去与人作无谓的比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有位著名企业家说:“这辈子所结交的达官显贵很多,他们的外表实在都令人羡慕。但深究其里,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甚至苦不堪言。”所以,不要再去羡慕别人如何好,好好算算上苍给你的恩典,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出许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珍惜它,你的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

为人处世-懂得珍惜,做人身在福中要知福

珍惜你的婚姻

如果你想生活得幸福丰足,安心在事业上发展,你一定要有一个美好的家庭。

创建美好的家庭,它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美好的婚姻。婚姻美满,带来家庭的和谐,父母、子女也能得到温暖的气氛和安全的保障。一个人早年是否过得幸福,视父母婚姻美满程度而定,至于家庭是贫是富,其影响并不很大。长大成家是否感到幸福,则与自己的婚姻情况有关。婚姻不但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生活,甚至影响事业前途。汉朝司马迁研究历史,更发现婚姻与个人的成败密切相关。因而司马迁先生在《史记?外戚世家》中说:“夫妇之间的和睦关系是道德规范的根本准则。礼制的用处,唯独在婚姻上最为谨慎。”

许多人都知道婚姻的重要性,刻意注重选择对象,但很少讲求如何培养美满的婚姻,如何缓和彼此间的紧张情绪,如何挽救琴瑟失谐的婚姻现状。这也许是现代社会离婚率逐渐增高,而离婚家庭的子女失去了应有温暖的原因。

导致夫妻发生冲突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

第一,性格问题。有的夫妻,丈夫是“小钢炮”,妻子是“金刚钻”,一对火爆性子的人稍遇不顺心的事就暴跳如雷,各不相让,致使争吵迭起,战斗不息。

第二,经济问题。夫妻双方工资多少?经济大权由谁掌握?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稍有不当,即会引起双方的不满,出现矛盾。

第三,性生活。表现为一方有外遇,一方有生理缺陷,或是夫妻双方缺乏性知识,导致性生活的失调。

第四,辐射关系。如双方父母、兄弟姐妹、姑嫂妯娌,以及同事、朋友、邻居等关系的相处。

第五,家务。随男女双方一起来到小家庭的是炉子、篮子、孩子的矛盾。有些丈夫对家务不管不问,家务重担推给妻子一人承担;有些妻子对家务事能推则推,对方看不惯容不下,引发冲突。

第六,孩子。爱子是人的天性,但怎么去爱,什么是真爱,夫妻双方应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如果丈夫对孩子要求严些,而妻子一味溺爱孩子,偏袒孩子,就会产生矛盾。

以上种种,是导致夫妻婚姻冲突常见的原因。婚姻中的冲突是正常现象,理智的夫妻能正视现实,缓解冲突,不断调适双方的关系。

为了培养美满的婚姻,使婚姻持久地维持下去,先生应有好的礼貌和态度,过正常生活,尊重和关心妻小;太太也要在生活上尊敬先生,有礼貌,言辞谦和。这些原则如果加以引申,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培养美满婚姻之道。

1.关心自己的婚姻

美好的婚姻和家庭不单是从选择伴侣中得来,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养而获得。许多人常怀着错误的观念,等待配偶顺从自己,而从未想过自己也有调适的责任。另外一种错误的态度是:漠不关心,抱着“合不来就离婚”的观念。这两种心态,都缺乏积极争取圆满婚姻的信念,所以多少要影响其婚姻幸福。一个人要想和自己的配偶圆满好合,一定要对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关心。有意去改善它、培养它,才可能获得好的婚姻生活。

2.情意交流

夫妇间的情意必须交流。许多琴瑟失调的夫妇,都是由于沟通缺乏而引起的。沟通必须是和谐的、双向的、互相接受、互相尊敬的。沟通不只透过语言来沟通,也透过表情、行动、姿势等来沟通。就其重要性而言,有时表情、行动及姿势等非语言沟通,比语言沟通更重要。夫妻间的沟通必须是真诚的交谈,是和气的对话;可以在茶余饭后聊天中沟通,也可以在散步中倾谈。在情意交流中,最重要的是倾听对方的意见,真诚地表示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说话,就表示自己能接受对方的意见,能和气地表示意见,也容易被对方接受。

3.消除纠纷

夫妻两人对事物免不了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如果为了不同的意见或一时的急躁,而吵得面红耳赤,对彼此都有损无益。它不但影响心情,还会引发疾病,如高血压、头痛、失眠等。因此,夫妇之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如果发生争吵,彼此都有消弭它的责任。

以下介绍几种避免争吵的原则:

要注意谁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了解你,明白这一点,你就不会因为对方不了解你而生气争吵;不要把对方的事当做自己的事,避免唠叨,重要的事予以重视,小事最好一笑置之;对方没有理由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你的意见,接受的过程是了解,了解需要时间作冷静的讨论;对方坚持己见时多说自己的感受,少作责备与批评,引起争吵时,应及时停止,立即控制;暂时放下不谈,可以防止争吵的爆发;你正想发脾气时,记着靠近对方,握着对方的手,放低声调,自然会使气氛改变,恢复平静;快动肝火的时候,要告诉自己:“明天我再好好地臭骂你!”这样容易把一时的气愤忍住,明天时过境迁,自然重归于好,那时很难再大动肝火。

4.放下不合理的欲求

人是不会餍足的,某些欲求得到满足,新的欲求就进一步出现。婚姻关系中,对配偶的要求也是一样。有的人把自己的婚姻,拿来跟别人比较,在配偶面前赞美别人的美满恩爱,羡慕别人的成就或温柔体贴,到头来只是伤了彼此的自尊,破坏自家的和气。羡慕别人的恩爱,埋怨自己的福薄,并不能提升自己婚姻的幸福感。事实上,每一对夫妻都有自己的特质,这是不能相互比较的。别人家的优点抄袭不得,更不可能勉强模仿。美满婚姻的唯一之道是相互尊重与鼓励,从不断适应与改进中,学会互相欣赏优点,互相体谅与包容缺点。

婚姻甘苦在人为,真的关心自己的婚姻,就得主动改正和适应。使婚姻真正快乐的是彼此欣赏和爱护对方的特质。弗洛斯特曾说:“我们对万物之爱,是爱其本来面目。”如果我们不把对方变为自己的从属,期待他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人物,而是彼此接受,那才是真爱。

为人处世-懂得珍惜,做人身在福中要知福

珍惜你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有关家庭的名言警句太多了,无法一一列举。

1.家庭是事业的基础和核心

大多数成功人士在谈及自己的成功秘诀时都不忘提及自己的家庭。很多人都认为人一生最终最大的幸福、归宿、成就感和精神动力就是家庭幸福。不善经营家庭的人,往往不善经营事业。家庭是你必须回去,也必定会接纳你的地方。没有一个地方像家那么具有奉献性。我们在很多旅馆里都会看到“给你家的感觉”这样的广告。

马志尼曾说过“家庭是心的国度”,也有人说“在家中感到快乐是所有野心的终极结束”。

很多人都以家庭和事业相冲突为借口来否定婚姻。他们总是说先立业后成家,好像这是两个完全无法同时进行的事情。他们完全没看到两者相互促进的一面。

2.把企业和家庭都装在心中

在IT行业的新贵奚祖强的办公桌上摆着两幅彩色照片——他的两个儿子。在谈到人生目标时,他一再强调“我的家庭才是第一位的,再怎么忙,我也会顾家。”他日常工作特别忙,应酬很多,但即使工作很多,也是每天在家吃晚饭,和家人聊天。他认为没有家庭的幸福,事业的成功也是不圆满的。

3.让家庭成为你永久的港湾

信息产业的宠儿黄培才30岁出头就已经当了CEO,学了企业管理,有10多年的软件企业工作经验和5年的管理经验。他在谈及婚姻的时候一脸的幸福,很郑重地说自己很重视家庭,把家作为休息的港湾,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一个在社会上顶天立地的男儿,没有美满的婚姻,他的成功也少了一丝亮色;

一个巾帼英雄,没有一个知心的爱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一个温馨浪漫、尽享天伦之乐的家庭里,诚实是家庭的建筑师,整洁是家庭的装饰工,情爱是家庭的温暖器,欢乐是家庭的照明灯,勤奋是家庭的通风口。珍惜你的家庭吧!

为人处世-懂得珍惜,做人身在福中要知福

珍惜你的工作

你在这个世界上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对待工作?从根本上说,这不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和得到多少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意义的问题。

鲁迅先生曾经严肃地指出:“我觉得,那么躺着过日子,是会无聊得使自己不像活着的。我总这样想,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好,因为结果还是一样,多活几年也是浪费时间。”

在工作时,最重要的是充满珍惜感而不是环境的好坏。毫无疑问,工作环境要让人适应才行,然而如果在那里工作的人没有意愿,环境再好也是白搭。

有珍惜眼前工作的心态,人的工作意愿自会产生,上进心自会更旺盛,也会更脚踏实地,注意力也会更集中。有一位焦庄老先生,他原来在一家监理公司工作,退休后在家待不住,经朋友介绍后,到总后工程总队当质检顾问,亲戚朋友都担心他的体力、精力是否能吃得消。令人兴奋的是,焦老先生每天都按时骑车上下班,神采奕奕,大有“返老还童”之感。有晚辈跟他开玩笑,问他有何灵丹妙药使自己青春焕发。老先生笑着说:“是工作,当顾问就得接受无休止的挑战,使命感让我发现自己居然有这样的天赋。”在人的生命中,抛弃一切,只专心去追求某一个机会是很重要的,在追求的过程中,会使自己的工作观更加坚固。

高尔基曾说过:

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

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

一个热爱工作的人,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努力工作,工作也给了他足够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他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他才是最优秀的员工,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

张小五有一阵子待业在家,早上10点多还赖在床上,可仍不时地叫头疼,那么健壮的他,稍不注意就会生小病。现在他找到一份在出版社作发行的工作,一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却精力充沛,无病无痛。他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工作才是治疗年轻人所有疾病和痛苦的灵丹妙药。”

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展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了解那个人。因此,美国前教育部部长、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说:“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你不能决定自己的寿命,但你可以保证生命的质量;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知道自己没有辜负今天,因为你还工作着。工作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希望,工作使自己的热情变成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是人生的一半,而人生的另一半也是工作。

为人处世-懂得珍惜,做人身在福中要知福

珍惜你的福分

《唐语林》中有两则吃饼的故事。

唐太宗大宴群臣,宇文士及割肉,割完之后,用面饼揩手上的肉汁,太宗不做声,眼睛斜视着他。不知是这位宇文士及有节俭的习惯还是因为感觉到芒刺在背,总之是不动声色地用饼揩好手,然后从容地把这块饼吃下去了。在一边太宗也松了一口气。到了唐玄宗这一辈,国家已经很富裕,宠妃还享用万里飞骑送来的荔枝,但他本人却也很舍不得一块饼。有一回割肉的是太子李亨,他也用饼擦手上的肉汁,玄宗一直盯着他看,大不高兴。太子慢慢地举起大饼,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玄宗非常高兴,对太子说:“福当如是爱惜。”

“福”在古代是指祭神的酒肉,也泛指食物。中国语言中有“惜福”一词,就是从爱惜粮食这个意思上来的。

为人处世,应有勤劳节俭、冰清玉洁的操行。也只有勤俭,才能永保廉洁;只有冰清玉洁的操行,才能长久处世。守住节俭并依此修持,贫穷时可以独善其身,富贵时可以兼济天下。守住了勤俭,就足以为万世师表。勤就不缺乏财物,俭就能有节余;劳就能进益,节就能知足,这是古代人惜福的方法。在勤、劳、节、俭中,俭是首要的。

宋史记载:宋代的永宁公主,曾经以一身豪华的高贵打扮来拜见皇上,皇上说:“从今以后不要这样打扮了。”公主笑着说:“这又能花费多少钱?”皇上说:“作为皇帝的女儿都如此奢华,宫廷里必然效仿起来。宫里人人都绫罗绸缎,京城市面上的高档服装价格就会抬高。京城里的高档服装价格太高了,百姓们必然追求利益。你生长在富贵的家庭里,应该知道珍惜福分,不能生出不好的念头来。”

人生福禄,都有定数。珍惜福分的人,福常有余;暴殄天物的人,福常不足。所以老子以俭为宝贝。不只是生活中应该懂得节俭的道理,而是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应该懂得节俭,这样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吃喝上节俭,可以养护脾胃;在嗜好上节俭,可以集中精力;在语言上节俭,可以调养气息;在应酬上节俭,可以养身安神;在思虑上节俭,可以少生烦恼;在欲望上节俭,可以清心养德。凡事俭省一分,便增益一分。这虽然是持身之道,也不失为处世之道。

身在福中要知福。知道自己现在过着一种不愁衣食的生活,是一种难得的福分。不要小看这福分,不要浪费这福分。一方面要知足,一方面仍要尽量节俭。这样才不会养成奢靡颓放的习惯,日后才有足够的准备去应付各种不同等级的困难。

俗话说:“多在有日思无日,别到无时思有时。”对经历过艰苦的人来说,尽管现在生活富裕,但仍应念念不忘过去的艰苦困难的日子。这样,做人才可以知足,才可以安分,才可以不敢松懈地继续努力,也才可以保住既有的财富。

旧时,许多长辈告诫子女们说:“老天爷给每个人安排了一定的福分。如果你小时候把福分享用光了,老的时候就会穷苦。”这句教诲对今天的每个人都适用。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福分,慢慢享用,不要挥霍。“宁吃少来苦,不受老来贫”。年轻时候苦一点,年纪大的时候,就多一点享福的可能。至低限度,俭朴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人有多一点力量去适应各种环境。

人生的幸福不是一味追求得来的。虽然说没有努力就没有幸福,但不懂得惜福,到手的福气也是会流逝的。不懂得珍惜自己,不愿活出自己生活意义的人,即使有了偌大的财富,也是空虚不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