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短期套利”,上市企業應做“價值併購”

警惕“短期套利”,上市企業應做“價值併購”

【獵雲網北京】10月26日報道(文/張鵬會)

“很多上市企業進行併購時,名為產業併購,實為財務併購。”10月25日,在“2019上市公司併購與融資峰會”上,路演天下董事長張永剛談到上市企業的產業併購時,一針見血地指出。

張永剛認為,財務併購的盈利模式是靠“高買高賣”,交易產生利潤;而產業併購的盈利模式則是靠經營產生的利潤。上市企業應該明白,併購到底是為了實現戰略、做強產業,還是為了實現市值增長,短期套利。

2018 年10 月10 日,證監會發出重要消息,支持優質企業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將IPO 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間隔期從3 年縮短為6 個月。10 個月內,證監會在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領域推出了多項新規,進一步鼓勵市場化併購,引起資本市場廣泛關注。

然而,2018 年諸多上市公司併購失敗,商譽大幅減值,進而形成鉅額虧損。併購是把雙刃劍,併購成功,市值穩步上升,併購失敗,影響到上市公司正常運營。

根據Choice數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1月30日一天,就有335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預減、預虧的業績預告;2019年4月26日,在已公佈2018年年報的公司中,虧損金額超過1億元的公司達299家,創A股歷年新高,商譽減少超過5億元的公司有87家,商譽減少超過10億元的公司超過48家。

那麼,產業併購到底能不能夠對上市公司的市值及營收規模產生正增長?產業併購與增長到底什麼關係?

張永剛認為,產業是產業運營,併購是資本運營,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實現產業整合和價值提升。

至於如何進行產業併購,恆信東方董秘吳狄傑認為,細節決定企業發展深度,戰略決定高度,企業家在做戰略併購時,應該審時度勢判斷。

尤其是傳統企業做跨行業併購時,一定要看準企業週期。“因為跨行業意味著轉型升級,當企業處在經濟系統正向循環時,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而當經濟問題負面循環時,所有問題都是問題,例如整合問題和人事問題等。”吳狄傑說。

久銀控股創始人林開濤認為,產業併購分為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報表合併,第二個維度是業務合併,第三個維度是人才、管理、文化上的融合,三個維度的合併才能實現成功的併購。

在併購的交易環節,張永剛指出,相比股票支付,上市公司更偏好現金支付。據統計,在近一年A股和新三板共計1萬餘起的併購事件中,純現金併購事件佔比79%。

林開濤認為,很多現金併購其實是被迫的,上市公司更願意股票併購。“這是因為目前我國依然存在過度監管的問題,審批流程太長,企業不得不做現金收購。”

“如果是現金支付,作為併購的資產方會因為突然拿到了幾十億的現金,萌發遊戲人生、享受人生、周遊世界的想法,對併購後整合工作投入的精力就會變少。”張永剛指出,股票支付則意味著雙方深度綁定,後續協同性和效率更高。

2019 年,降槓桿、產業轉型、新舊動能轉化、中美貿易戰加劇、大股東股質爆倉、併購失敗等問題,使民營上市公司的生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導致民營上市公司急需各類資金來紓困。

清控基金首席投資官高春霞認為,目前我國的金融政策大力支持實體經濟,市場上並不是“資金荒”,而是“項目荒”。

至於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原因,高春霞認為,國家在新經濟等行業放開了財力和政策支持,如果企業在定位的時候,並未與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形成交集,就不能感受到政策利好。

高春霞建議,企業家在發展時,一定要抬頭看路,沿著國家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佈局,並適時進行企業的結構化調整,尤其是高汙染、高耗能的傳統企業,應該積極擁抱互聯網、高科技等新興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