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河北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能激发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值得全国推广吗?

扬子杨志新


作为“高考深加工工厂”的衡水中学,教学模式一直备受争议,却让身在其中的每个学生都受益匪浅,但再许多人认为并不值得全国推广,“衡水中学现象”的成功存在一定的不可复制性。

高考是举国关注的一件大事,而衡水中学又是每年高考中躲不开的话题。

衡水中学的成绩究竟如何?

以2019年高考为例,下面一组数据极其震撼:

全校共计27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衡水中学文生的前四名就是整个河北省的前四名,成绩分别是706分、688分、684分、683分;衡水中学的前五名也是河北省的前五名,成绩分别是724分、721分、719分、718分、718分。

文、理科600分以上共计3145人,本科一批的上线率高达92.44%;

理科数学满分全省共16人,衡水中学有13人;

从今年公布的高考成绩来看,与毛坦厂中学这所“高考工厂”有极大地不同,衡水中学似乎是更盛产“精英”,在高考生中也有了许多别致的称号,比如说“名校收割机”、“超级中学”等等。

因此,有位衡水中学的走出来的学生,曾这样回忆称:“上了衡中,后悔三年;不上衡中,后悔一辈子“。

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遭质疑?

先来看一张衡水中学的学生作息时间表:

从上面的休息时间表可以看出,每天早上5:30分开始到晚上22:10分,衡水中学的学生几乎是连轴转。据说,衡中的学生每顿饭只花15分钟的时间,每天净学习时间超过9小时,每两周放一次假,每次假期时间不超过2天。

虽然不少高考生表示,自己高三的时候,学习时间和强度丝毫不亚于衡水中学,这个作息表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如果仔细看,作息表中关于午餐有一句备注——“12:40午休,学生即便是12:35分吃饭,也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在12:40分进入宿舍午休”。所以,衡水中学的管理模式又被称之为“半军事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还有另一种叫法——24小时无死角管理,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和节点,就必须做相应的事情,否则就会被处罚。

举个例子,网上曾经流传一份衡水中学的处罚决定,在不少人看来,原本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但最终的处罚内容十分“奇葩”,因为两个男生睡觉时“裸睡”,就被处以警告处分,并且责令回家自我反思教育。

因此,有衡水中学的学生这样形容自己的三年学习生活——“真空断档期”,几乎就是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衡水中学存在弊端和不可复制性

也曾经有衡水中学的学生表示,经历了衡水中学三年的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进入大学感觉毫无头绪,于是开始放纵自己,最终大学勉强毕业。还有些同学本硕连读,后期因为挂科太多被取消了硕士资格。

衡水中学的成功并不完全归功于“运气”,但却是并不具备可复制性。要知道,进入衡水中学的学生,基本都是本省或周边省一些城市最顶尖的学生,也就是衡水中学经常被外界诟病的“掐尖”,也是衡水中学不被认可的关键原因之一。正因为如此,不少人认为毛坦厂中学才是寒门子弟真正的希望所在,而衡水中学更像是“高考深加工工厂”,把一些“尖子生”齐聚在一起,通过极其严格的管理模式,把“半成品”深加工成为“精品”。而其他中学想要复制这种办学模式几乎是不可能,许多地方并不鼓励“掐尖”,一旦“掐尖”,许多学校就会失去优质生源,最终导致生源流失学校难以为继。


教育坤坤说


我是寒石冷月,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提到河北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恐怕全国很多高中都特别羡慕,因为这种模式真是出成绩啊,真能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啊。那么问题就来了,值得全国推广吗?

我的观点是:作为个别现象,衡水中学不具备全国推广的可能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属于掐尖式的集合了大把的优质生源。

没有优质生源,你办学模式再好,也不可能有大量的学生考入双一流重点大学。而衡水中学恰恰是属于掐尖式的办学模式,因为有名气,便形成了“虹吸效应”——吸引着大量的优质生源扑向衡水中学。并且这种效应会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宣传效果,而其他高中根本做不到这点,因此才会在历年高考中只能对衡水中学望其项背。

第二,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是多年经验的沉淀,也是校园文化的积淀。

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有半军事化特色,而那种严格的管理,和把时间榨干的节奏,是多年办学经验的不断完善才形成的,并且这种经验不是随便拿到哪个学校就可以现成用的,因为这已经属于校园文化积淀的一部分。放在任何一所学校里,这种校园文化氛围根本没有办法去移植,也不可能从零开始效仿。

第三,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有着极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容易推广。

若问一所有名气的学校最根本的灵魂是什么?其实就是连绵不断的精神传承,这是需要有历史的。而这种历史必须要有长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衡水中学不管换了哪任校长,都非常好地贯彻本校的过往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不仅对学生如此,对全校教职工更是如此。这就如地理气候差不多,同一种作物,在北方种可以,到南方就不行。

结束语:从根本上来说,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不具推广价值,尽管从目前来看有着极诱人的高考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尽早有一天这种掐尖模式会被根除了。在没有了优质生源的前提下,只要没有了高考的漂亮成绩,名气自然就慢慢消散了。


寒石冷月


衡中模式推广不起来。

河北衡中是著名的超级中学,几乎每年都包揽河北省的文理科状元。华为总裁任正非对其非常欣赏。经常拿衡水中学举例子,激发华为人的拼搏精神。最近一次是他看了《中国机长》以后给全华为发的总裁办电子邮件:“我们要学习衡水中学,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可以适应这种环境的胜利办法。”

被任正非称赞的衡水中学到底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呢?

以下是衡中一天的作息:

早上六点,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包括校长一起跑步,早锻炼。7点晨读,8点上课。

10点体育课,12点吃午饭,可以一边吃一边看新闻联播。下午1点午休,下午上课,看新闻。到晚上7点吃过饭老师答疑,务求当天问题当天解决。晚上10点晚自习结束,学生回宿舍,洗洗睡。

粗看会觉得衡中也不算特别过分,算上午休,一天睡眠也有七个多小时。那衡中凭什么牛呢?

一个是高效。

你可以看到,横中的学生时间衔接很紧,一天中没有放松的时间。最多就是脑子累了锻炼身体,身体累了用用脑子。据说衡水中学净学习时间高达14个小时,一个月只有一天假,不超过24小时。寒暑假相加不超过2周,没有清明十一五一这些假。在校期间不得用手机。

这是啥概念?我们一般工作时间8小时,如果加班996,一个月288个小时已经算高负荷了。衡水的孩子一个月按29天算要学406个小时。这就吓人了,而他们不是一个月这么搞,是一年四季都这样搞。算算这个复利效应是多少?

另一个是更多的练习。

每天衡中的印刷机都没休息过。三年高中,要经历100多次周测验,48次大型考试,每年2万张卷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四圈。衡水的成绩就是这样刷出来的。

这世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个人都要付出汗水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衡水中学的孩子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衡中不能复制?

衡中的制度可以照搬,但是衡水中学这样负责任,又高水平的老师难找。

衡水的作息制度都是透明的,他们的规章制度也不难搞到。问题是,这样“玩命”的老师去哪里找?

衡水的学生苦,衡水的老师比学生更苦。每天早上6点全员就要到位,包括校长在内。有几个学校的老师可以像衡中的老师一天每天早到?还不是在一旁监督孩子锻炼,是下场跟孩子一起锻炼。晚上学生10点下晚自习,老师才能回家。到家起码11点过了。不说照顾家庭了,就什么也不干,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受不了呀!

更不提国定假日、寒暑假学生不休,老师也不可能说学生上课,自己休息吧?衡水的老师真的是太拼命了。就凭这一条,就不可能在全国推广啊。

衡水的崛起绝对离不开老师的以身作则。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做学生的时候,看到父母能够下了班就看电视,心里就像小猫抓一样,忿忿不平:为什么父母可以看电视,我却要学习。

在衡中,这个问题就绝对不存在,老师都这么辛苦,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同学都这样刻苦,我怎么敢不认真努力?

如果要在全国推广衡中模式,就意味着要有许多乐于奉献的教师。说实话,教师也是人,也要成家立业,要辅导自己的孩子。都像衡中那么搞,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去做教师了。这就是为什么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没法普及的真正原因。

话说回来,我是极为赞成衡水的教学模式的。人一辈子,能有几次可以这样的拼尽全力的机会?现在很多孩子,整天想着手机,平时懒懒散散,读个书就觉得父母欠他的一样,跟父母提各种条件。前进多少名次就要问父母要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样的孩子就应该送到衡中去接受一下军事化的训练。

玉不琢不成器,经过衡水训练营出来的孩子就像从部队里出来的一样,精气神都不一样!这才是衡水中学存在最大的意义。


亦君说书


衡水中学无疑是成功的,不论有多少人说三道四,提什么应试或者素质,都掩盖不了衡水中学的成功。要不信,可以问问那些从衡水飞到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问问这些学生的家长。别人的瞎逼逼都没用,这些当事人说话才是真的。

那么,衡水中学模式是否值得全国推广呢?我说非常值得推广,但是,根本就不可能在全国推广,因为你推广不了。如果强行推广,不过是画虎不成反类犬罢了。

其一,全国高中校,有衡水中学校长水平的校长,能有多少。

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每一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办学思想,这种办学思想和办学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差别也是很大的。没有衡水中学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水平,去推广衡中模式,怎么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呢?只会适得其反。

其二,并不是全国的高中校,都有衡中那样的教师群体。

衡中的教师业务上也许并不出类拔萃,但是,他们有着铁一般的纪律,有着衡中特有的积极拼搏的精神。别的高中有这样一群老师吗?未必!

其三,并不是全国各地都有衡水的重教氛围。

河北衡水,可以说在重视教育这一块上,是很少有地区拥有的。因为衡水的教育,已经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每年有多少学生进入衡中,每年有多少人次的家长到衡水去。这些来来往往的人,要乘车,要住宿,要吃饭,第三产业也就拉动起来了。所以政府对于学校这一块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

其实,衡水并不是只有衡中,衡水第二中学也是相当牛逼的存在,只是被衡中遮住了,放到其他地区,那同样是超一流的学校。衡水有这样的氛围,别的地方很难形成。

综上所述,不是值不值得推广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具备推广的条件。


当代师说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O^*

菜鸟觉得不可全国推广,也不适应全国用来推广了吧,这个只是适应一部分人,而不是可以用以普遍实行的方法了,很明显这样做是实行不通的,至少很多人是适应不了这种模式的。

1.创造奇迹的方式(1)

不可否认,衡水中学真是在屡次创造高考的奇迹,这所中学的发展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是这种发展模式的背后,是以优质生源作为支撑的,一般的考生是适应不了这种发展模式的,或者是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的了。衡水中学这些年一直都长盛不衰,和这所中学同时期的黄冈中学已然已经泯然众人了,但是衡水中学还是依然在坚挺的发展着,而且这几年的发展模式看样子是更加的成熟了,每年送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非常多。也为各地区的985高校也输入了大量的学生,这的确是展现了衡水中学实力强悍的一面。

2.创造奇迹的方式(2)

大家可以看看衡水中学学生的作息时间,这个时间可能在很多中学都是这样实行的,但是为什么只有衡水中学的这种模式成功了呢?这其中有很多的诀窍,其中有一个就是菜鸟所说的,生源是第一个要素,除了生源还有人家独特的教育方式,各种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提升他们素质的方式一直在进行。也有很多的中学去学习衡水中学的这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方式,但很多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很多中学都学的似是而非,照猫画虎。其中的精髓却是没有学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或者是没有衡水中学这样紧凑的学习密度,关键是人家的老师也是非常厉害的,都是按照能力统一来分配,这样在师资方面人家就统筹的非常好。

3.创造奇迹的方式(3)

激发潜能是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探索的一个方法,但是没有合理科学的方法,就别轻易激发学生的潜力了。这样做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有些学生压根就不适合短时间的激发他们的潜力,而且很多同学的潜力都是有限的,也没必要都将学生的潜力激发殆尽,这样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当然了,这种想法希望是菜鸟杞人忧天了。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一旦对孩子的后续发展不利,谁也不能承担这个责任。因此呢,这个只适合衡水中学的模式,是符合人家发展的实际,到别的地区发展,很可能造成水土不服的情况。菜鸟还是觉得不适宜全国推广。


菜鸟大师兄


衡水中学模式值得全国推广吗?适合所有学校吗?

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浅显观点。衡水中学作为全国名校,创造过高考奇迹、高考神话的地方,是很多高中生眼里的牛逼高中,每年看到衡水中学本科上线率,没见过的人都会大吃一惊,哇塞,怎么这个衡水中学这么厉害,能考这么多二本以上的。衡水能考这么好,是有原因的。



我以前高中时期也听过衡水中学,看到他的本一上线率90%多,这也太吓人了吧,当我看到这个升学率的时候,确实吓了一跳,当我了解了实际情况之后,我就觉得人家就活该考的这么好。


在我高二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老师去了衡水二中学习,回来之后就大搞改革,学习衡水模式,这个模式大概是这样的,半封闭式管理,所有学生,艺体生除外,全部住校,衡中三年,100多次周测,48次大型考试,每年2万多张卷子,连起来可绕地球4圈,得来的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他们坚信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这里的学生每餐只花15分钟 净学习时间超过9小时 每两周会放一次假,每次放假一天多 每年寒暑假至少超过八周 也有清明、十一、五一假期 除去假期,没玩过一分钟手机电脑。


可是我们只是模仿衡水,最后的结果还是不欢而散,没有取得什么好成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虽然那时候我是艺体生,没有参与过那个衡水实验班,可是我看着他们那种模式,只适合喜欢读书的人,如果成绩不好,不喜欢读书的人进去,就是折磨,一天到晚都没有自由,都在读书背书做作业。

这样的有名学校,就像是部队一定是有严格的选人制度,就像有的人会坚持不到最后,受不了这种苦,最后就退出了。所以我觉得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我知道有的名校就是到处找成绩好的,免费提供食宿,免学费,还有奖学金,不知道衡水有没有这样做,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

所以我觉得不一定全国学校都适合这种模式。


一线教育


三年148次考试,二万多份试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生极少有“自主”,虽然经过魔鬼般的训练能取得高分,但思维品质不高,这就是清北大、985、211、培养不出世界级人才的根本原因。衡水中学只能培养出“考霸”而培养不出学霸!

产业化、市场化的考试,只能有少数学校胜出,这是竞争规律,每个行业都一样,就像通信行业全球可以出现100个华为吗?

全国衡水中学那样的老师有很多,但是有条件成为衡水中学的只能是少数,如果多了,去哪儿掐尖去?清北大能扩招吗?


恒星之火2


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时间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再加上环境影响,对于学生的心理暗示造成的。

这种行为简单上讲的确是可以推广到全国,但实际上,表面上的推广可以实现,而一些本质上的应用却无法实现,因为所有的制度最终都是人的制度,如果人在这个关键的制度中发挥不了积极作用的话,再好的制度也无用。

许多极致的学习主义通常会把时间安排以及个人的学习进度,发挥到极致中的经典。

我们不否认,这种学习方式对于人的学习成绩的提升的确有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否认,这种学习机制在有强迫体魄的前提下和健康的前提下,能够保证我们的学习质量,如果一旦人到中年或者到了某种极端状态下,这种学习体系很容易把一个人搞到猝死的状态。

所以即使是再好的制度,对于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安排高强度的环境暗示,造成的心理身体压力,始终是对人是一种伤害。

对于像我这样向往悠闲生活的人,这种学习,如果兴趣而至的话可以使用,但是如果感到疲劳的话,在完成基本的学习或者时间安排的前提下,大可以放弃这种强度,对于人心对于身体绝对是一种摧残。

基于这样的思想,基于这种无为的思想,我觉得学习是一种率性而为的行为,真的不应当通过一些严格的类似于电脑程序式的方式,来压迫到我们的肉体之上。

太折磨人了。


宜城老师


实在不敢认同这句“衡水中学模式能激发每个学生最大潜力,值得在全国推广”,要知道,衡中学生的模式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最为关键的地方还在于衡水中学的优质生源,缺乏优质生源的衡水中学,即使模式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其结果也是于事无补。

我们知道,每到每年的六七月份,都是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被媒体关注的时刻,这类超级中学以此超高的升学率力压群雄,在我国的高考界实属难得的高考明星,但是有人不禁要问,这么好的模式,为什么不在全国推广,那样不是会产生很多优秀的人才吗?

其实,在现实中,衡水中学模式早已被其他地市学习和模仿过,但效果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如果非要刨根问底的话,那就是生源,衡水中学吸收了全省甚至周边省份的优秀学生,这些优秀学生甚至本身在其他学校已经够考取985、211的能力,外加上每年大批的优秀复读生源,再经过衡水中学中学一年地狱式的雕琢,其能取得多高的成就就可想而知。

不过,类似衡水中学这类超级中学,就像一个教育黑洞一般,疯狂的吸收着周边教育资源和生源,也导致周边的高中与衡水中学没法比拟,两极分化极为严重。

至于以为什么在其他地市的中学学习衡水模式为什么吸收不来优秀生源,一是因为这类学校本身就不是很出类拔萃的学校,明星效应不是很明显,二是现在地域之间的距离,外加上不算高的成功率,也让这类学校吸引优秀生源的能力不足。

当然,要说这类的模式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最大潜力?在我看来并不绝对,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而每套学习方法好坏的关键在于效率,就衡水中学模式能否让每名学生都有如此的学习效率,说实话,实在难以打包票。

总之,衡水模式固然能取得骄人的高考战绩,但是否适合自己的学校,是否能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很难打保票。


小猪的教育经


河北衡水中学是同当今高考配合得最默契的,最炉火纯青的楷模!

如果有弊端,那绝对是高考的弊端!

如果有功劳,那绝对是高考模式的功劳!

当今中国高考的三大弊端:

第一是绑架学生学习!

绑架九千九百九十八个学生放弃自己喜欢的外语和民族语言,陪两个同学学习英语!

第二是把三千六百个状元考出文理科两个状元,把姚明,莫言,张海迪三个行业的优秀人才用一套高考题,考出个毫无意义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第三是只有普通学校培养文化理论知识的一条腿教育,而缺少行业能力培养的行业学校另一条腿教育!教师和学校既当教练又当裁判给自己的学生发文凭!

结论:文凭不等于能力,高考状元不等于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