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为何能成为中国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dimanlanke


卫子夫,史称孝武卫皇后,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位皇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自己独立谥号的皇后。

从出身来看,卫子夫可以说是非常卑微的。她原本是刘彻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歌女。刘彻去探望亲姐姐的时候,喜欢上了这个歌女。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卫子夫进入了皇宫。

其实从卫子夫的出身来看,她能当上皇后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但是,她架不住对手给机会啊!

刘彻原本的皇后是表姐陈阿娇,两人算是有过一段青梅竹马,刘彻还曾说过要“金屋藏娇”。而且陈阿娇老妈是馆陶长公主,当时除了太皇太后最有权势的女人,刘彻非嫡非长,能够成为太子,继承皇位。离不开这个姑姑加丈母娘的帮助。

所以陈阿娇无论是感情还是出身背景,那都要比卫子夫来得有优势。

但是陈阿娇由于出身贵胄,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十分人性的性格。众所周知,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谈恋爱的时候你作一作,那叫可爱。结婚后再这么玩儿,那就是作死了。而且陈阿娇身为皇后,一国之母,自然更需要稳重。

结果陈阿娇依旧我行我素,搞得刘彻很是不爽,最后为了躲这个女人,不得不老往姐姐平阳公主府上跑,这才遇上了卫子夫。

对于刘彻来说,奴婢出身的卫子夫和陈阿娇比起来,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又听话、又漂亮,关键是还会生。她一来就给刘彻生了三个公主一个皇子。这个皇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巫蛊之祸被杀的卫太子刘据。

这可把汉武帝乐坏了。至于陈阿娇,自己肚子不争气就算了,老老实实的就行了嘛。可她还要作,召集方士,行巫蛊之术,妄想将汉武帝重新拉回来。后来事情败露,刘彻实在是忍不了了,于是就当了一次渣男,把她给废了。

这无疑是给了卫子夫上位的机会。

而且卫子夫还有个牛逼的弟弟卫青。虽然当时卫青还未出征匈奴建功,但凭借着姐姐的关系,他已经跟了刘彻许多年了,刘彻对其非常信任,册立卫子夫为后,保不齐有拉拢卫青的意思。

公元前130年,卫子夫被正式册立皇后,而就是在同年,卫青正式统兵出征匈奴。两者必定是有着一些联系的。

汉武帝一直致力于平定匈奴的战争,在卫青出征匈奴的同时立卫子夫为皇后,无疑是在向卫青表示,你这是在给咱家自己人打仗啊,可千万长点心。既是信任,又是鼓励,有利于稳定军心!

结果大家都知道,卫青七征匈奴,连战连捷,直捣龙城。正式开启了西汉王朝对匈奴的大反攻。而后来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更是不得了,年方弱冠,便屡立战功,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与舅舅卫青一起,直接干翻匈奴单于和左贤王。

封狼居胥,威震天下。

后来舅甥两,分别被拜为大将军、大司马,封万户侯,成为了西汉帝国两大统帅。卫氏一脉更是当时帝国实力最强的外戚。

而这些都是卫子夫后权得以保证的基础。

不过,命运弄人,弟弟和外甥都先于卫子夫去世,自此卫家开始衰落。而年老色衰的卫子夫已经不再受汉武帝宠爱,取而代之的是李夫人。卫子夫唯一的依靠便是自己的儿子,太子刘据。

但命运弄人,巫蛊之祸,刘据遭奸臣陷害,满门被屠(只余下尚在襁褓中的皇曾孙,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而皇后卫子夫因为曾用皇后玺绶帮助刘据调兵,遭到汉武帝的怀疑,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被收回。

最终,对晚年刘彻已经彻底死心的卫子夫,选择了自缢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代贤后,就此终结。

至于她这个“思后”的谥号,是她的曾孙汉宣帝追封的。按照谥法,这个“思”字在那个时代,并不全是一个很好的字眼!

有道德纯一曰思,也有追悔前过曰思;可以看得出来,汉宣帝是肯定曾祖母是一代贤后的。但是对于汉武帝这样的祖宗,又不能完全否定。当初卫子夫曾帮助刘据调兵,虽然做法没错,但确实有些越权,所以给汉武帝个面子,姑且算其有错。这才用了这个“谥号”。

而卫子夫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虽然独立谥号非常尊贵,但有点尴尬,因为古代皇后的谥号一般是跟着皇帝走的。像汉武帝谥号“孝武”,直接应该是孝武皇后才对。只不过因为巫蛊之祸,卫子夫地位受到影响,没能跟着汉武帝获谥。

刘询继位后,对于曾祖母的遭遇十分同情,于是就搞了个独立谥号出来。

总而言之,要怪就怪汉武帝这个渣男吧。


白话历史君


“谥号”是帝王及其后妃、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和品德,给予的中肯称号。在古代,皇后的谥号一般都会含有皇帝的谥号。卫子夫
出身卑微,后来完美逆袭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不仅改变的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其家族人的命运。大家熟知的卫青就是她弟弟,而霍去病是她的外甥。两个人都是汉朝著名的抗击匈奴的英雄。汉武帝晚年爆发了“巫蛊之祸”,卫子夫在两位女儿被株连冤杀以后,为了自保,行使皇后权利,帮助太子起兵。后来太子兵败自缢,卫子夫被收回皇后玺绶,或许是觉得自己对太子的死有责任,或许是以死明志,最后卫子夫也自杀了。

后来汉武帝对于卫子夫的死和太子刘据的死十分的后悔,在长安城内修了思子宫,用来寄托对卫子夫母子的哀思。可惜,人死不能复生,大汉一代贤后和太子都死在武帝晚年的一时昏庸和不辨是非。
十八年后,卫子夫的曾孙汉宣帝即位。用皇后礼仪重新安葬卫子夫,置陵园以及设周卫奉守。追谥卫子夫为“思后”,其陵墓为“思后园”。因此卫子夫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自此,历代皇后在皇帝的谥号之后也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谥号。


钱钱他爹


发现有些人陷入误区,认为古代皇后拥有独立谥号就是特别的高人一等似的,其实,那些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大多都是一个尴尬的存在,不被官方视为合法正统的皇后,才拥有独立谥号,那可不是多牛批的事,而是尴尬事好伐!

卫子夫为何拥有独立谥号,是因为她生前被丈夫武帝刘彻下令收了皇后玺绶,也可以说她被废了,只不过废后流程没有完成而已。

一个没有玺绶的皇后算什么皇后?就像清国孝惠皇后被停中宫笺表都把大臣吓坏了,预示着要废后,何况没收皇后玺绶。

只不过后来卫子夫的曾孙宣帝刘询继位了,给曾祖母追上一个谥号,还没好意思系武帝的谥号,当时官方承认的孝武皇后是李夫人。

卫子夫的思后是不伦不类的一个存在,比如朝廷停止有些前辈的祭祀,像那些不伦不类的不正统的思后,戾太子,戾后母子婆媳首当其冲,被停止祭祀。

古代女性依附男性,皇后没有谥号时只要系丈夫谥号就是合法的,就是正统的荣耀的,而没有资格带上丈夫谥号的都是尴尬的存在,就算子孙争气也改变不了她的处境。

说到第一个独立谥号的皇后,不能不说最后一个独立谥号的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也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她是被丈夫追封的,可是丈夫死后,并不被后世子孙承认,没有带上丈夫的谥号,在有些祭祀方面肯定不能和带丈夫谥号的正统皇后相比,所以才说她们是尴尬的存在,可不是显得她们多牛批啊!

就是这样。


猴格大人


卫子夫

卫子夫生于西汉时期,现在的山西人氏也,卫子夫可以算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皇后。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卫子夫原先乃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后来汉武帝去平阳公主家见到了卫子夫便喜欢上了卫子夫,于是便将卫子夫带入宫中封为夫人。卫子夫凭借着自己的一步一步的努力也是做到了皇后的位子上,并且卫子夫是中国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她为何有这么高的荣誉呢?

我们都知道谥号在古代很多的人都是有谥号的,可是卫子夫却是中国的第一位女皇后拥有谥号的,那什么是谥号呢?

谥号是人在死后,后人所给予的评价。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而且评价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的事迹,这些往往都是不能用只言片语所可以概括的,于是古人便习惯了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用谥号来总结一个人的生平。但是谥号通常是针对古代的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才能有的,所以可以看出卫子夫再历史上的地位也是足够的高。

卫子夫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地位呢?

这要从汉武帝后期的“巫蛊之祸”说起,我们知道卫子夫为汉武帝刘彻生下了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按理来说,卫子夫稳稳当当的也还是会有着谥号,但是因为“巫蛊之祸”,卫子夫的儿子刘据被定性为造反,卫子夫帮助儿子起兵造反,可是后来太子兵败之后,卫子夫就被收回了皇后玉玺,卫子夫不堪受辱便自杀而亡。

<strong>

后来卫子夫的曾孙汉宣帝继位之后,便给卫子夫追加了谥“思”,思便是告诉卫子夫是一个很好的皇后,可是却因为一场叛变而导致犯下了一些错误,所以静思己过,追赠谥号为“思”。是对于卫子夫的较高评价,大家觉得卫子夫如何呢?


司徒历史


汉武帝卫皇后谥号为“思”,是汉宣帝即位后追谥的。根据谥法,“道德纯一曰思”,我们就来看看卫子夫是否能当得起这个谥号。

卫子夫出生低微,原为武帝长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武帝看上从而入宫,先后生下三位公主和皇长子刘据。

不久之后,武帝陈皇后因为不能生育,行不法事,事发后被废,卫子夫被扶正,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其子刘据也被立为太子,尊宠无比。卫子夫入主后宫三十余年,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年老色衰后,汉武帝宠幸李夫人等新贵,卫子夫也始终恪守本分,这与历代皇后善妒的表现形成强烈反差。

另外卫氏一门中,卫青、霍去病立功疆场,身居高位,可以说在武帝朝,卫氏是权势最显赫的外戚集团。但两人一直奉公守法,特别是卫青,待人极其谦卑,有古君子之风。因为卫氏在武帝朝,始终没有恃宠弄权,这和两汉外戚往往惹祸也形成强烈反差。

但是不幸的是,卫子夫晚年卷入“巫蛊之祸”,最终自杀明志。卫子夫为一代贤后,结局令人唏嘘。

汉宣帝追谥卫子夫为思后,一方面是对道德纯一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许是对其悲惨的结局予以同情吧。


越山青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说的就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史称“孝武卫皇后”。

她出身平民,没有什么显赫的家室,但是却能成为一代贤后,被后人赞颂。不仅如此,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谥号的皇后,本文就从卫子夫的谥号,来揭开那段惨痛的历史。

从汉朝男尊女卑的角度来看卫子夫谥号来的有多难

谥号是古代皇帝、诸侯,臣子去世之后,后世之人为了评价此人性格、功过、是非就会给他取一个称号,“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

这种称号的长短不一,一般视个人的情况而定。而且种类颇多,一般分为“上谥”、“下谥”、“平谥”、“私谥”。

通常人们都认为,谥号这种制度被认为起源于西周时期,因为最早在《逸周书•谥法解》中曾提到过“周公制谥”,这个“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西周时期人,因此谥号制度被认为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认为“以子评父,以臣议君。”有违人伦,逆君臣之理。所以就将这项制度给废止了。

后来秦朝覆灭,西汉王朝建立,统治者才将这项制度重新恢复,而且迅速兴盛起来,两汉时期,一般帝王、后妃和重要的大臣都有谥号。

但是在汉代初期,由于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妇女也很难取得谥号。

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妇女地位的低下,汉朝时期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女性的地位也开始降低。

卫子夫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谥号的皇后,但并不是死后就评的,而是经过了一番波折,一直到他的曾孙汉宣帝时才追谥为思皇后,尽管卫子夫已经取得了谥号,但是在西汉时期并没有形成定制,导致有的皇后有谥号,有的没有。

到东汉光武帝的皇后阴丽华去世后,其子才追尊其谥号为“光烈皇后”,皇后谥号才成为定制。

汉宣帝为何要为其曾祖母卫子夫为“思皇后”呢?

把故事再次放到卫子夫的谥号上来,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汉宣帝在给卫子夫定的谥号为“思”,也有一定的深意。

在古代评价妇女时,主要是以道德作为评价标准,类似“武”这样的字几乎不会成为后妃的谥号,一般来说,通常为“恭”“孝”“德”这样的字眼。

而“思”字解释起来则有些麻烦,在《史记正义•谥法解》中记载为: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在《后汉书•皇后纪》中特别解释为:谋虑不愆曰思。宋代苏洵在做《谥法》:谋虑不偕曰思,念终如始曰思。

可以说,以“思”为谥号,意义并不是特别好,感觉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

如果很难理解的话,其实结合卫子夫的儿子,汉宣帝的祖父刘据的谥号,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比较,汉宣帝即位之后,也同时给刘据谥号,追谥为“戾”,从这个字,也能看出不是一个很好的谥号,关于“戾”,在谥法中解释为:“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也就是说,汉宣帝的意思是,刘据在巫蛊之祸当中,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毕竟起兵造反不是什么好事。

汉宣帝幼年也因为巫蛊之祸遭受不少的磨难,因此即位之后,对于自己的祖父与曾祖母是心怀一定抱怨的。

在下文中,将详细讲讲卫子夫的人生经历,再来看看汉宣帝的这个“思”评价的是否准确!

由歌女而成为皇后的卫子夫,究竟有着怎样的本事?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卫子夫出身十分低贱,母亲是平阳公主府中的仆人,她年少时学习歌舞,后来成为公主府中的一名歌女。因她容貌美艳,聪明伶俐所以在府中也很受喜爱。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当时十八岁的汉武帝虽然已经成婚,但一直没有子嗣,平阳公主便挑选了一些女孩子进献给汉武帝,一是为了给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子嗣;二是为了讨好汉武帝,以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

但是汉武帝的眼光也挺高,平阳公主为他挑选的女孩子,他一个也没看上。平阳公主为了缓和这种尴尬的气氛,立马命人演奏歌舞。而卫子夫也在歌舞队之中。由于她身姿曼妙,歌声柔美,一下子就吸引了汉武帝的注意。

汉武帝的心思又怎么能瞒得过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在汉武帝起身更衣之时,卫子夫就被派去服侍汉武帝,汉武帝也不嫌地方简陋,就在换衣间里宠幸了卫子夫。之后就将卫子夫带回了宫里,还赐给了平阳公主黄金千两,以示嘉奖。

但是卫子夫进宫之后,汉武帝就被宫里的美人迷花了眼,早就忘了这个小歌女了。卫子夫就这样在宫中呆了一年,竟然连汉武帝的面都没再见到。

但也是卫子夫颇有福缘,一年后汉武帝遣散年老宫女,卫子夫也趁此机会再次见到了皇帝,她哭着请求汉武帝放她出宫回家与亲人团聚。美人一哭,可谓是梨花带雨,不胜娇羞,汉武帝心生怜惜,便再一次宠幸了她。

也就是这一次,让卫子夫有了翻身的机会,她怀有了身孕。汉武帝此时子嗣不多,因此对于卫子夫也是愈发重视,荣宠甚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卫子夫如此受宠,又有子嗣这也惹来了皇后的不满和嫉妒。这位皇后就是“金屋藏娇”典故中的“阿娇”,陈阿娇原来是窦太后长公主刘嫖的女儿,也是汉武帝的表姐,在汉武帝年幼的时候,汉武帝表示如果能够娶到阿娇作为妻子,就为她修一座金屋让她居住。

刘嫖听后十分欢喜,在刘嫖的帮助下,汉武帝被立为太子,汉武帝即位后封陈阿娇为皇后,

然而阿娇进宫多年,一直没有子嗣,便对卫子夫十分嫉妒。

她花重金求子不得,便用巫术邀宠害人,此事被汉武帝知道后,就废了阿娇的皇后之位,囚禁于远郊的离宫之中。

而卫子夫因为生下了皇子,母凭子贵,就成为了新的皇后。

卫子夫一家对汉朝具有重大的贡献,为何被逼自缢

在汉朝政治生态中,外戚专权是经常有的事情,卫子夫也不例外,他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朝中重臣,与那些祸害朝政的外戚不同,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武帝抗击匈奴的杰出军事将领,多次击败匈奴。

卫子夫先是为汉武帝生下子嗣,其家人对国家又具有重大的贡献,功劳可谓不小,在当皇后的三十八年里,内宫被管理的井然有序,后妃们也都和平相处,没有什么宫斗事件的发生。就连《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都曾对卫子夫大加赞赏,赞其贤德蕙质。

然而卫子夫的晚年,依然没有一个好的下场,跟汉武帝的晚年的思想变化有着巨大的关系。

在后世史学家的笔下,人们都将巫蛊之祸的主谋推给汉武帝宠信的酷吏江充,我认为这不是江充一个人就能干得出来的。

班固在《汉书·武五子传》说:“巫蛊之祸,岂不哀哉! 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时,非人力所致焉。”古代的皇帝都是天子,班固虽然说非人力所致,干脆就差直接说出是汉武帝干的了。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宠信钩弋夫人,尤其喜爱钩弋夫人与他生的儿子刘弗陵,然而,废长立幼在汉朝时期十分困难,在卫青与霍去病活着的时候,汉武帝断然不会有这样的打算。

然而,卫青与霍去病相继去世,给汉武帝废掉刘据,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机会。

巫蛊之祸一开始的矛头就直指卫子夫,先是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一家遭到灭族,卫君孺的丈夫公孙贺是当朝丞相,也是卫家在朝中的重要支柱,此案也牵连了卫氏家族许多人。

到最后,江充构陷太子刘据,刘据被逼迫之下造反,失败后自杀,汉武帝收回卫子夫的皇后玺绶,虽然还没有下诏废除皇后,却也昭然若是,卫子夫随后自缢而死。

其实,我们也能够看出来,汉武帝对卫子夫一家也是带着些许愧疚的,还为太子刘据建立了一个“思子宫”。

其实,真正该思考的人,不是卫子夫,而是汉武帝。

汉宣帝刘病已是巫蛊之祸中刘据幸存的皇孙,早年曾经流落民间,其继承的皇位应该来自汉武帝,因此刘病已在登基之后,为了宣扬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极力推崇汉武帝的功绩,并且为汉武帝立庙号。

所以,即使对自己的祖父和曾祖母有着深刻的同情,也不能过分的宣扬,将卫子夫的谥号立为“思”,将刘据的谥号设为“戾”,其实也是在变相的指责汉武帝。古人常说:“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史论纵横


卫子夫是怎么得到独立封号的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本身是平阳侯府的歌女,平阳公主为讨好18岁的刘彻,为上门而来的刘彻准备了十几名女侍,谁知道到刘彻一个没有看中,却在席间相中了身为歌女的卫子夫,并且迫不及待在车中就临幸了,虽然史料中并未有记录卫子夫相貌如何,可一定也是很美的。到宫中以后,卫子夫品德优异原皇后死后就被封为了皇后。

汉武帝晚年,卫氏一门功勋卓越,为了清理外戚,武汉帝就自导自演了巫蛊之祸,说自己梦见几千人拿大棒打他,就让宠臣江充调查,江充本来就与太子刘据有矛盾,就把矛头对向了太子,太子刘据为了自保,起兵诛杀江充,被汉武帝镇压,不想刘据竟然自杀了,身为母后的卫子夫也自杀身亡,后来汉武帝幡然悔悟,建立了思子宫,为了平衡权利不想把自己的儿子皇后都逼死了,内心十分后悔。

原本皇后都是与皇帝同一个谥号并且合葬的,结果霍光出于私心主持安排追封李皇后与汉武帝合葬,到了汉宣帝时,追封自己的曾祖母,所以卫子夫才成为了第一个成为历史上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月下读史


世上大多人都认为有谥号的皇后要高其他皇后一等,拥有谥号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似的。可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古人追封谥号是有特别要求的,皇后逝世后通常都会冠上皇帝的谥号。那些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她们的地位其实是极为尴尬;因为在后而表明她们是不被皇朝官方承认为正统的皇后。要知道封建古代是男性为尊的,女性是依附于男性存在;哪怕就是地位尊贵的皇后也不例外。而华夏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她可以说是很悲惨的存在了。生前她是一直在背后支持汉武帝大业的贤后,可死后却是得不到皇朝的认可。皇后都该有的尊贵和荣耀她有没有且不说,单是付出这么多却得了个凄凉下场;真的是令人为之惋惜。

在古代能够拥有谥号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必定是很高的;比如皇帝皇后及妃子、各诸侯以及为朝廷做出突出贡献的官员才会有谥号。而他们谥号的由来,都是后人根据其生前的事迹、秉性和功绩给予的中肯誉称。独立的谥号对于那些诸侯功臣来说,自是光宗耀祖的无上荣耀;而对于皇后来说,这不是突出她的贡献而是默认她的不合正统。

据悉,古代的谥号制度形成于西周。然而到秦朝后,始皇觉得谥号就像是子议父、臣议君;所以就把这项制度给废除了。直到西汉王朝的时候,谥号制度才得以恢复。古代王朝除了亡朝的皇后,少有皇后是独立谥号的。就比如隋朝的隋炀帝,作为末世皇帝的他追封为“炀”。而这个“炀”的谥号是唐朝追封给他的,很有些嘲笑他的意味。他的皇后萧氏则被追封为“愍”,这还是萧后要迟隋炀帝二十年去世的缘故;不然她可能也要用“炀”这个的谥号了。萧后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其他皇后的独立谥号几乎是不受王朝正统认可的。而不被朝廷承认正统地位的结果,自然就是停止对其的祭祀;思后卫子夫以及他的儿子戾太子就是如此。

自陈皇后之后,卫子夫成了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一生是颇为传奇的,她本事平阳候府地位卑微的小小歌女;但是她通过自己的美貌和手段成功坐上了皇后之位。当然了,这也跟他卫氏一族也接连出了几位能力出众的将军有很大关系。毕竟王朝的前朝和后朝看似毫无关系,实质上它们之间关联很大。汉武帝和卫子夫能相遇,也是缘于一次偶然。当初平阳府公主想要讨好正值十八岁青年的汉武帝,特意为他准备了十几个身姿妙曼容貌不俗的侍女供他玩乐和选择。可是那些个侍女汉武帝是一个也没看上,唯独相中了宴会上表演歌舞的卫子夫。

于是乎,卫子夫就这样成了汉武帝的宠妾;开始了她一步步登上后位的崛起之路。之后,她就连为武帝诞下几个孩子;这其中就是后来的太子刘据。而陈后阿娇则一直未能生育,加之她又极为善嫉总是迫害宫中其他妃嫔;而且美丽的容颜也逐渐老去,所以最后就被打入了冷宫成了有名无实的皇后。然而性格骄横的陈后如何能忍受丈夫的残忍对待,于是她就找了巫师诅咒汉武帝。最后当她的这一行径被发现后,自是被汉武帝废了后位;而卫子夫自然就成了西汉的第二任皇后。

随着卫子夫被皇帝扶正,卫氏家族的权势也日渐强大起来。要知道西汉的大将军卫青可是她的亲弟,西汉另一个名声赫赫将军的霍去病是她的亲外甥。这两人都是为汉朝抗击祸害边境匈奴的英雄,后者更是差点把匈奴打残。可想而知,当时的卫氏家族权势和威名是多么的强大;简直可以称作西汉第一大外戚集团。若不是卫青和霍去病是忠君爱国奉公守法的贤将,尤其是卫青;他行的是君子之风一直待人谦卑,很可能大汉皇室又要出现外戚持宠弄权干涉朝政的局势。这与西汉朝吕氏外戚一族屡次架空皇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些可以说是有卫子夫的一份功劳在内的。

不仅如此,在卫子夫入主东宫的这三十多年来,她可谓是把武帝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当儿子刘据被封为太子后,她也没有以此来胁迫独霸后宫诸多妃嫔;而是贤良淑德地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等到容颜衰老不复以往美貌之时,汉武帝逐渐把宠爱转移给了年轻貌美的李氏等后宫新贵。卫子夫也没有因此对武帝以及那些受宠的妃子生有嫉恨之心,她始终恪守本分对自己的失宠淡然处之。这跟汉朝历代皇后的善嫉和狠毒形成很是不同的反差,不愧是世人要敬称为汉朝一代贤后的存在。

可很不幸的是还是发生了,晚年的卫子夫卷入了巫蛊毒术的陷害之中。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侄子在这场祸事中被诛杀。为了保全自己和儿子刘据的性命,她只能借助皇后的权力帮助太子起兵剿灭陷害者。之后,太子不敌前来捉拿的军队兵败自缢了。卫子夫也因此被汉武帝缴没了皇后玺绶并监禁起来,或许是深感现实的无奈和太子之死的责任;她选择了自尽以此结束自己的一生。然而一个被收回玺绶的皇后逝世,又能得到多少的尊荣呢?虽然武帝最后醒悟了过来,对卫子夫和太子之死感到深深后悔;为他们母子修建了思子宫一寄托他的哀思表明他的悔意。

可是这些不能让卫子夫得到一个正统皇后死后应有的尊贵。若不是后来她的曾孙汉宣帝继承大统后,重新安葬了卫子夫给她修建了思后园陵墓并设周卫来奉守她并对她进行追封;可能卫子夫连一个“思”的谥号都会没有。当时武帝刘彻死后本应跟卫子夫合葬并系上同一个谥号,但是霍光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心安排李皇后跟汉武帝合葬并主持了他们的追封。因此,卫子夫成了我国第一个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