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於大自然的思考——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生活實驗

來自於大自然的思考——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生活實驗

亨利·戴維·梭羅,美國作家,他從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在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郊的瓦爾登湖畔進行了為期兩年的世外桃源生活,在這天堂般的世界裡他有了別於人間的巨大收穫:無論是生活方面的寶貴經驗還是思想方面的醞釀結晶,都給我們以啟迪。在這忙忙碌碌的人世間,駐足喘息一下,讓我們重新思考人活著的方式與意義,勇敢邁出人生的偉大一步,走向新生,活出精彩,活出價值。

我發現這裡的居民都好像正在贖罪似的,做著各種費心勞力的苦役。……或者像毛毛蟲那樣,用他們的身體去丈量廣袤的國土。

是的,我們正在為物質的豐富而奔波忙碌著,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於多餘的利益,一會兒撈不到,就為之焦躁不安,茶飯不思,好像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別的生活方式了,我們還會為這種固定的生活方式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老人需要照顧、孩子需要上學、孩結婚需要買房、買豪車,自己需要養老……殊不知,只有生活別有洞天,靈魂才能心曠神怡,工作才會遊刃有餘,壽命才能頤養天年。

誠然,賺夠車費的人終究還是可以乘車的,但只怕他們到時已經喪失了旅行的活力和慾望。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用來賺錢,以便能夠在人生中最沒有價值的階段享受。

斷舍離,對大部分人來說還只是一種勇敢的奢望,沒有“斷”的決心,“舍”的勇氣,“離”的乾脆。老是有一種對未來的擔憂與責任,沒有活在當下的浪漫與快樂。

他反對的是那種把改善物質條件當成人生最高、甚至唯一的目標的做法。

慾壑難填,人對物質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解決的辦法,一個是國家用制度來引領人們,抑制人們對物質的無限慾望,一個是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用思想境界的提升去限制毫無節制的物質慾望。

但他特別擔憂客觀條件的改善無法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甚至會導致人們忘記生活的意義,本末倒置地去追求一些外在的東西。

的確,我們對於名利追求得太過於熱衷了,過度的追逐名利,以其作為人生的出發點、終結點,讓人的一生都在充滿過度的緊張與勞累中度過,沒有絲毫的愜意。幸而人生還有退休一說,幸而人生只有一百年,如果活上一千歲,真不知人生的苦惱將會多麼漫長,愜意的而有價值的活著是多麼重要。一個特別重視物質利益的時代,還不是一個理想的時代,我們正是要向著物質較為豐富和精神極大豐富的理想社會進軍。


但我盼望每個人都能非常清醒的去發現和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唯有清醒才是真正地活著。像黎明的公雞那樣熱情的啼喚,以便喚醒我的鄰居。

清醒的活著是多麼重要,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不清醒的,稀裡糊塗地在一畝二分地裡兜圈子,少有快樂,多有怨言。其實生活也是有技巧的,這正如每個行業裡邊,有的人不用費很大的力氣就能事半功倍,有的人費了很大力氣卻事倍功半。對待生活,智慧的人,春風得意馬蹄疾;愚昧的人,寒風失意步履艱。

懷著信仰去生活。

生活是需要目標的,人生是需要理想的,生命是需要寄託的。否則,漫長的人生如何度過,空虛的老年時光如何安享。信仰是人生路上的長明燈,指引並激勵著人們前進。

身外財富比誰都少,內心財富比誰都多。

內心是需要滋養的,內心是需要呵護的,用陽光,用鮮花,用甘露……

由衷的熱愛智慧,從而依照智慧的吩咐,過著樸素、獨立、淡泊和堅定的生活。

樸素是滋養心靈最好的辦法,也是人生最大的生活智慧,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淡泊明志,才能返璞歸真。

我想要活在當下。

這一點很重要,只有現在才是最真實的,才是自己真正所擁有的,要珍惜現在,做有意義的事,有價值的事,善待自己,善待親人,善待朋友。

普遍而言,人們追求衣服時髦或者至少乾淨並且沒有補丁的心情,遠比追求良知完整無損的心情要迫切。

我們有許多詞語可以用來形容這一現象:“表裡不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驢糞蛋子表面光”“衣冠禽獸”“人五人六”……我們要創造人人追求良知完整無損的環境,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精神生活的極大豐富才能達到此點,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庭都有此責任。

我們總是想要學會如何得到更多的東西,但有時候應該學學如何滿足於更少的東西吧?

簡單簡單再簡單。……我們得了舞蹈病,無法讓我們的腦袋保持靜止。

沒有飛鳥的住房,猶如沒有調味的牛肉。

我到森林裡生活,是因為我想要清醒的生活,拋開各種細枝末節的事情,看看我是否能夠少走點彎路,以免等到臨死才發現自己虛度了一生。

在社會生活的大潮流中,人總會被裹挾著向前方衝去,而這個方向並不是良知的歸宿;只有到了原始曠野中,人的思想才會如疾流入川,雜質沉澱,變得清澈起來,清醒起來。

人們每天只去離家不遠的田野和街道,到了夜裡就乖乖地回去;他們的生命漸漸失去了活力,因為缺乏新鮮的空氣;他們在早晨或傍晚的身影,比它們每日走過的路還要長。我們每天應該到遙遠的地方去探索,到危險的地方去尋找新的發現,獲得新的經驗和品德在回家。

每天都在循規蹈矩做著同樣的事情,似驢拉磨,只是在原地打轉兒,沒有新的發現,沒有興趣,沒有激情,形同枯槁朽木。


一個階級的奢侈,需要另一個階級的窮苦來支撐。

只要所有人都過著我當時那種樸素的生活,我堅信偷竊遇搶劫將會絕跡。這些事情只會發生在有人富得流油有人食不果腹的社會里。

在一個缺少良知的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相互提防、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在這樣的生活氛圍中人心是很累的,是倍受煎熬的,這種社會也是必須要改變的。


我們花了許多錢來治療身體的病痛,對精神的疾患卻不管不顧。

我們吹噓我們處在十九世紀,發展的步伐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快。但仔細想想吧,這個城鎮在文化上的成就是多麼微不足道。

物質與文化生活兩方面都要一齊抓,忽視哪一方面都是不健康的,猶如人的兩條腿,要平衡起來。

我認為在學會認字之後,我們應該閱讀最好的文學作品,而不是永遠死記硬背幾篇課文,認識幾個簡單的字,終生停留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水平上。

但有雄心的學生永遠只研究經典作品,無論他們使用哪種語言寫就的,也不管他們的年代有多麼久遠。因為經典不就是人類最高貴思想的記載嗎?它們是僅有的不會失效的神諭;關於現代生活的種種問題,都能在經典中找的答案。

梭羅老先生說得很對,對我們做老師的尤其是語文老師的很有啟發,對做家長的也很有啟發,思想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的豐富,都有賴於經典的文學作品。用人類最好的營養來餵食缺少養分的身體吧。學校的老師們不要再只停留在生字詞的重複書寫上了,教育部門的領導也不要再只停留在對死記硬背知識的考察上了,重視經典閱讀吧,用別人的思想來建立學生自己的思想吧,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考分機器。學校就應該是學習經典的地方。家庭裡也要有藏書,要用書籍來裝修房子,而不是豪華的地毯、精緻的鞋櫃與華美的燈飾。

只有擁有一顆智慧大腦的人,才能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智慧人生,我們永恆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