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戲曲演員對角色的體會

戲曲是一種古老的表演藝術,是我國五千年輝煌歷史的凝練者和承載者,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美感,貫穿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發展,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浅谈戏曲演员对角色的体会

中國戲曲聲腔演唱的基本要求就是“字正腔圓”,字正即吐字咬字清晰、準確,字與字之間的發音不能模糊不清、相互混淆,這樣才能將戲曲蘊藏的情感與劇情變化明確表達出來,讓戲詞變得更加清楚、優美動聽。

作為一名專業的戲曲演員,不僅需要積極適應劇情、時間變化等,不得脫離劇中人物。必須保證表演的內容在劇本特定的情境中,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形象,還要通過人物主觀意識準確把握劇中人物所處的背景、環境等,只有更全面掌握人物行動,才可以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因此,戲曲表演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將劇中人物的行動、活動等都演繹成生動化、形象化的動作行為,從而將表演藝術昇華為個人藝術。

我從事戲曲表演工作已有30多年,主工花旦,正小旦,曾主演過秦腔傳統戲《竇娥冤》、《殺狗勸妻》、《庚娘殺仇》、《海瑞訓虎》、《天鵝宴》、《雙官誥》等;現代戲《月上柳梢》、《油菜花開的時候》、《落葉禮讚》、《綠色大棚》、《打工妹》等,使我深有感觸。

其中秦腔傳統摺子戲《殺狗勸妻》講述的是曹莊辭官後,以打柴為生。曹莊有妻焦氏,甚不賢,好吃懶做,刁鑽成性,尤對婆母經常虐待,吃穿不周。曹莊曾對之多方規勸,但焦氏一味蠻橫,拒不認錯。一天,曹莊打柴在外,焦氏乘曹莊不在,在家大吃大喝,卻不顧婆母餓肚。曹母飢餓難忍,向焦氏討口飯吃,反遭焦氏打罵。曹莊回家,曹母向兒子訴苦,曹莊怒氣衝衝指責焦氏,焦氏胡攪蠻纏,耍賴使潑,引得曹莊火起,操刀欲向焦氏。焦氏見事不好,一邊求饒認錯,一邊逃走。適有家養之狗跑來,曹莊怒氣未消,一刀將狗砍死。焦氏經此一事,幡然悔悟,改變對婆母的態度,從此一家人和睦相處。

關於《殺狗勸妻》這出戏我是非常有感情的,這是我在省藝校(現在的陝西省藝術職業學院)坐科七年的畢業劇目之一,當時我們學校邀請了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楊金鳳老師為我們排導這出經典的摺子戲,楊老師是以這出戏紅遍三秦大地的,深受觀眾的喜愛與好評,也是楊老師的代表作之一,觀眾中甚至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快走快走,楊金鳳的《殺狗》”,這足以說明觀眾對一個演員的喜歡程度。

楊老師給我們排戲非常嚴格,就一個出場要反覆排練好多遍,直到滿意為止。我敬佩楊老師,喜歡她所塑造的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焦氏形象,因此我在飾演這一角色的時候並非空殼模仿,而是用心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需要那些完美無瑕的、如聖人般的人物,這些帶著瑕疵卻又讓人感覺真實可信的人物仍舊可以打動觀眾。

戲曲植根於民間,在發展流傳中又受到人民群眾的檢驗。因而不能不反映人民的喜惡,人民的愛憎是鮮明的,反映在戲曲舞臺形象的處理上也是愛憎鮮明的。含含糊糊、傾向不明或客觀主義的處理,在人民心目中沒有地位,這是戲曲的群眾性和人民性在表演藝術上的反映。就其性格刻畫的深度說,具有深刻的批判力量;但在藝術上卻是精雕細琢,在進行道德評價的同時,充分滿足觀眾對美的欣賞要求。

再談談我在秦腔傳統戲《雙官浩》中飾演二孃(劉千金)一角的點滴體會。二孃這個人物在劇中是主要配角,雖戲份不多,但卻是全劇中矛盾的導火索。這一人物形象性格潑辣、善於刁難、刻薄刁鑽,在演這個角色的時候,先要將自己置身於劇中人物,用心感受她的心裡活動並轉換到自己的意識裡,再通過表演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的表演就會與劇本中的角色最貼切。

二孃偷情求歡被三娘發現,二孃反誣三娘不良,隨後棄子盜物另嫁。我在表演處理偷情這場戲時,從一出場假裝家裡什麼事情都未發生,有意表演出睡意正濃卻被三娘和老家院吵醒,當得知老家院和三娘發現了她的醜聞後已無法遮掩時,表現出窮兇極惡、極力爭辯、嫁禍於人,運用了大幅度的肢體表演和聲音的失控歇斯底里來表現二孃的內心活動,這樣演出效果也非常好,更能讓觀眾對這個人物的憎恨。

另外我認為主要演員與同臺的其他配角演員之間,血脈交融,情感交匯,相互刺激,相互依存,好比“紅花與綠葉”交相輝映,呈現出缺一不可的態勢,有一首歌名叫“綠葉對根的情意”它表達了我的心聲。在我看來,戲曲事業是“根”,而“綠葉”的情意正是我對事業熱愛的象徵。投身演藝事業三十年,在戲曲表演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種對藝術的無比熱愛和執著追求與堅守,一直貫穿於我的人生之旅中。現代人塑造古代人物形象,這與現代人的生活經歷、行為意識更是相隔甚遠,就更需要演員與角色融為一體。因此,演員要從自我出發,尋找自身與角色相近的東西和相似的情感,並加以擴大,還應設法抑制與角色相反的東西,通過演員的身心情感去塑造一個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演員要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必須要創造角色,理解人物,勇於實踐,不斷探索,把握角色的主題.挖掘人物的性格核心,這樣塑造的藝術形象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一個演員能否成功的扮演好一個角色,首先必須對所飾演的角色與劇中其他的關係有一個清醒的深刻認識,那麼分析精研劇本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從而才能準確把握表達和傳達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感情起伏。

藝術來源於生活,劇中的每個人物形象都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它將真實生活進行最好詮釋,通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找到戲曲藝術的存在價值。演員要在親身體驗基礎上,藉助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揣摩人物心理活動,包括人物背景、遇事態度、思維方式等,充分理解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思想以及情感,從而演繹出形象、生動的人物特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傳統戲曲藝術所遺留下來的文化,具有豐富的藝術底蘊,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精神思想,為人們帶來一定的文化薰陶。戲曲的每一個劇種都有它的觀眾群,不同人有不同的喜好,這正是戲曲生命力的強大之處。戲曲對生活的反映應該具備廣闊性,卻又不能喪失其針對性。

秦腔戲劇小品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樣式,短小明快,新穎活潑,形式多樣,擷取生活中的某一件小事或人物的一個特徵,迅速及時地反映生活的某個側面。

很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拿到了戲曲小品《瓜女子》劇本,劇中主人公瓜女子的藝術形象使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在熟讀劇本後,先對劇情發展的起因、年代、背景、經過、結局進行分析;對劇中人物形象、性格特點、心理活動、生活動作等進行揣摩,對角色有了更深層的瞭解,內心就有了客觀的見解,從而將人物形象真實、自然地表現出來呈現給觀眾。

1998年陝西電視臺《秦之聲》欄目春節戲曲小品專場晚會上,我主演的戲曲小品《瓜女子》脫穎而出;同年春節小品專場晚會中,《瓜女子》倍受觀眾喜愛,反響異常強烈;在“匯豐杯”陝西省首屆電視小品大賽評比中,《瓜女子》獨佔鰲頭,一舉奪得大賽唯一的一等獎,我榮獲最佳女主角獎;獲陝西省戲曲小品大賽一等獎,最佳女主角獎。

1999年4月,《瓜女子》被省文化廳推薦參加在合肥舉辦的“金獅獎”全國第三屆小品大賽,經過初賽、複賽、決賽激烈的角逐,《瓜女子》榮獲綜合二等獎,我個人榮獲全國金獅表演獎、全國文華表演獎、曲藝政府最高獎、全國都市戲曲邀請賽金獎、最佳表演獎,使這種嶄新的陝西戲曲小品第一次走出潼關實現了零的突破,本次又榮獲代表當前我國舞臺藝術創作最高水平的文華獎,更是在我省地方戲曲小品史上譜寫了光輝的首頁,為我省贏得了榮譽;緊接著《瓜女子》錄像分別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湖南衛視等電視臺錄像並循環播放,收視率一直創新高;在文化下鄉演出中,場場爆滿,掌聲雷動經久不息。《瓜女子》得到了專家、領導、評委和觀眾的認可,並榮幸的受到李鵬委員長、陝西省省委書記李建國、陝西省省長程安東的接見。隨後又排演了《瓜女子考劇團》、《瓜女子相親》、《瓜女子誇富》、《迎親路上》等系列戲曲小品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俗話說:戲無情不感人,戲無理不服人。戲曲表演作為一種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新思想新文化的表演形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和喜愛。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出栩栩如生的戲曲劇目,曾經以為博大精深、深奧難懂的戲曲藝術其實就近在咫尺,並綻放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影響力。振興戲曲表演藝術,增強我國文化自信,戲曲藝術的土壤中萌芽,戲曲小品演繹萬舞齊開玉樹花!(通訊員 魏青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