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太难!对不出来!”,结果成状元!你怎么看?

瓜太郎


上联:烟锁池塘柳

——:平仄平平仄

下联:酒销梦境愁

——:仄平仄仄平


此联为秀才今日偶遇路过,眉头一皱,胡乱应得拙对。自以为意境虽然跟原对相比逊色不少。但本人此联从格律、平仄、意境都基本上能说得过去。而且上联"烟锁池塘柳"五字内含五行火、金、水、土、木为偏旁部首。我对"酒销梦境愁"五字联中亦嵌入了五行水、金、木、土、火,基本还能过的去。

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原对中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而我的下联中有梦、愁两字为上下结构之汉字。而且联末之字"愁"与"柳"词性不同,亦是该联瑕不掩瑜之处。所以还是与原对不匹配,希望高人赐教点评。


"烟锁池塘柳″在头条出现不下数十次甚至数百次了。却说此孤对并非乾隆所创,而是前人所撰,何人是原创作者,众说纷纷,在此无需考究,亦无从推敲,免提。

话说乾隆帝有一年自拟题目殿试新科前三甲举子。就是以"烟锁池塘柳"为上联让三大才子应对下联。以时间及工整度衡量名次,以次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并赐爵分官报效国家。

当主考官乾隆帝刚出完试题,不一会儿,其中一位才子转身便走,大臣奏请皇帝说此人无君无父,按律当以欺君之罪杀头问斩。熟不知一向天威难测的乾隆皇帝不但不恼火,反而哈哈大笑。众臣不知其意,弄得一头雾水。皇帝义正严词地说:"新科状元何罪之有?"。众臣更加不知究里,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乾隆为何钦点不应对的那位才子为状元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学子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一听试题是绝对便走是其大智。二、千古绝对千百年来都无人应出完美佳对,自己何德何能可应对呢!是其聪明,有自知之明。其三、明知本联为前人撰写,当今皇帝借典一用,自己对不上来正好抬高了皇帝文学身价。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是其谋也。其四、自己无以应对,倾刻便走,能在皇帝面前胆识过人,无拘无束。当机立断,一走了之。是其勇也。试想,一代圣君乾隆见到如此文武兼备之臣,岂能不青睐乎?故此状元非其何谁。

"烟锁池塘柳"此联古代文人也曾经应对过许多下联,但都是些牵强附会之作,登不得大雅之堂。就是乾隆朝大名鼎鼎的大才子,对联专业户纪晓岚所应的"板城烧锅酒"充其量只能把五行"金木水火土"与汉字左右结构对上来了。但是意境、词性、平仄格律还是相差甚远,不可以佳对论之。


却说,多少文人墨客对不出的绝对,却让一个武夫对出了"炮镇海城楼″的不错下联,自此"烟锁池塘柳"再不觉孤独了,而成了佳偶。但此联虽然从五行汉字结构对得准确无误,十分贴切,恰到好处。只不过按照格律平仄对仗却也瑕不掩瑜,现将此联平仄进行分析,大家一看便知分晓。请看:

上联:烟锁池塘柳

——:平仄平平仄

下联:炮镇海城楼

——:平仄仄平平

依据最起码的要求,就算一三五不论,本联二四六都不分明,不过迄今为此没有一联超越此联,不失为一佳对。


秀才品诗词


乾隆一生作诗四万多首,而全唐诗也才四万多首,也就是说乾隆一人就抵得上两千多位唐朝诗人。但尴尬的是这么多诗却没有一首被大家所熟知,那打油诗一样的诗作质量,让后人对他的文学素养表示怀疑。不过乾隆却十分的喜爱吟诗作对,甚至亲自出了“烟锁池塘柳”这一孤对难倒了考生。

乾隆的打油诗真的是一言难尽,唯一一首曾经写进小学课本的《飞雪》内容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点睛之笔的那句“飞入芦花”据传还不是乾隆本人写的。而这句“烟锁池塘柳”也不是由乾隆爷所原创,其最早是出现在明朝陈子升的作品《中洲草堂遗集》中,陈子升在书中记载了他所对的三个对句,其内容为:

“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

“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

但这三个对句都只是迎合了“烟锁池塘柳”的意境,对仗并不工整。

据说,乾隆游江南时,正巧碰上江南的科考,这一次的科考中有两名举人的文采是旗鼓相当,难分伯仲。于是乾隆就出了这一上联“烟锁池塘柳”来测试这两位才子,并说只要谁先对出,并且对的工整就是第一名。乾隆说完上联后,其中的一位才子听完后直说“太难了,太难了”扭头便走了,而另一位一直在冥思苦想,但是半天都没有想出下联来,最后只得悻悻然的走了。后来乾隆对考官说,先走的那一个举人应该定为第一名,众官员不明其意,乾隆高兴的解释到:“我这一联可是绝对,天下人对的下联是难出其右,这人听完就走必定是知道其难度,这才是才高之人。”



“烟锁池塘柳”这一上联确实称得上是绝对,这五个字中,包含了五行“火、金、水、土、木”,而且全是左右结构的偏旁。最妙的是,此联的意境十分玄妙,那一个锁字将烟雾弥漫的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想要对出这一绝对的确不易,要求五行相合而且意境相符,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对出的下联都只称得上工整,但都是意境稍逊。而那位举人的“太难了,太难了”满足了乾隆皇帝的虚荣心,毕竟乾隆皇帝都觉得这是一个绝对,贸然的卖弄文学难保惹得乾隆不悦。

而《巧对续录》中一个武士所对的“炮镇海城楼”被认为是“烟锁池塘柳”最佳的下联,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标准对句,但“炮镇海城楼”在意境和格律上面还是和“烟锁池塘柳”缺乏整体的和谐的,细读之下并不协调。

不知大家对于“烟锁池塘柳”这一绝对有什么绝妙的下联,不妨评论区留言讨论吧。


疑今察古几复


“烟锁池塘柳”是一个比较出名的上联,关于这个对联,有一个小故事也很出名,这个故事发生在乾隆朝时期。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这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这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作为偏旁部首,而且短短五字刻画了一个烟雾笼罩,绿水环绕,幽雅安静的景色,如果要对下联也必然要以五行对五行,以意境对意境,所以,在乾隆看来这绝对是一个非常难对的对子。

那么关于这个故事主流的版本是乾隆时期的一次殿试,乾隆出了这个上联,令考生对下联,结果有一个考生看完后直呼太难,然后想都不想就走了,而剩下的考生眉头紧锁,思考良久后才不得不放弃,纷纷离去,最后乾隆毫不犹豫的钦点第一个离开的考生为状元,当时大臣们都不解,既然都对不出来,为何第一个放弃的就成了状元呢?后来乾隆说明了缘由,他说能一眼看出此上联的高深之处并第一时间就判定自己无能为力的也必然是有真才实学的,他比之后那些思忖良久还对不出来,白白浪费时间的考生要厉害的多,所以,这位第一个离开的考生顺理成章的就成了状元。



说实话,这个故事有点扯淡而且错漏百出,首先,古代科举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严肃到连皇帝都不敢大意,科举考试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童试在地方考,乡试在考生所在的州府进行,会试在京师,殿试在宫中大殿之上进行,明清时期殿试的题目通常以策问为主,考的是考生的治国安邦的能力,像故事中仅以一副描写田园山水的对子来定考生成绩未免太随意。其次,明清时期殿试是在紫禁城保和殿上进行,由皇帝亲自宣布开始开始,如果皇帝还没走,考生答不上来就走了,这可是大逆不道之罪,有可能吗?

所以乾隆皇帝即使再自负也不会以一副对子来定状元的,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发生过,最大的可能就是乾隆下江南时偶遇地方童试或乡试,一时心血来潮,出了此对子来干涉考试成绩,这是有可能的。

那么,那时候的考生对这个对子一点不了解吗?也不一定,“烟锁池塘柳”最早出自明末清初文人陈子升的《中洲草堂遗集》,在此作品中,陈子升自己给出了三副下联,分别是“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如果有考生看过他的作品,一定不会对不出来。

而最有名的当属“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了吧。


但到了现在,很多朋友对联之兴大发,也时常会拿这个上联来对下联,其中不乏一些恶搞的,比如著名的“深圳铁板烧”,“板城烧锅酒”,“锈堵油烟机”等等,虽然恶搞但确实能令人捧腹。


咸鱼闲聊


乾隆虚荣心太强,自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天下无敌,喜欢被人抬高、拍马屁。他出的上联若被别人轻易对出下联,岂不是显得自己才疏学浅,脸上挂不住,一时气急龙颜大怒,非得杀了对方不可。而今天这位,不管学才如何,但是个聪明人,懂得心理学,会揣摩人的心思,知道别人想要啥。他看透了乾隆的内心,利用了乾隆的弱点,即便能对出下联,也故意装不会,高呼太难太难,对不出。这就满足了乾隆的虚荣心,真的认为自己有多么厉害,出的上联无人能对出下联,一时高兴龙颜大喜,就赐了他一个状元。


星际旅行者2


乾隆自以为是绝对的对子,如果你对出来,多半就没命了。

据说清朝 时期 一次科举考试 , 杭州西湖有两名考生名列前茅 , 令主考官难分上下 。 适逢乾隆皇帝巡视 江 南, 路 过此 地 , 主 考官便将 其两 考生 的 答 卷呈上 , 请他定 夺。 乾隆看后也觉得学才不分仲伯 , 便决 计 以 一 副对联来考察他俩。次日晨, 乾隆将考场 定在西湖岸边 。 此时 , 天高云淡 , 徽风和煦 , 乾隆兴致勃勃。 两 考生 则垂手 而立 , 毕恭毕敬 , 紧张地子待着决定命运时刻 的 到来。乾隆缓缓地吟一副对联的上句来 : “烟锁池塘柳” 。

此联看似乾隆即兴吟出 , 但却是没有人能对出下联的绝对。 在一般人看来 , 这上联 不过是“ 淡烟袅袅笼革西湖 , 岸边 柳依 依 ” 罢 了。 然 而 , 它却非常奇特古怪 : 仅 五个字 , 偏旁依次为“ 火 、 金、 水、 土 、木 ” 字 , 恰恰是我国传统的五行 学说 的五个字。 要用乾隆绝对谁知晓这五个字作偏旁对出下联来, 谈何容易? !

两考生也并非等闭之辈。 联语一出 , 便掂出了它的分 童 , 甲略徽沉思 , 便惶恐告退了。乙冥忍苦怒良久 , 方才认输作罢 , 快快而去 。 结果甲被乾隆定为科考头名 。 随臣不解 , 问其故 。 乾隆曰 : “ 脱之出句 , 乃一 绝对 。 谁人能读对了若能在瞬间断定是绝对 , 才华必高人一筹”。众人听 罢 , 才解其故 。 据说此联至今无人以对。

其实,这个对联根本不是绝对,只不过比较难而已。但凡同一点楹联知识的人,都能对一对。1999 年 , 四川省楹联学会和 《成都晚报》合办《 大家对 》专 栏 , 用过这 个 出句 , 应征的几 百 封来 信 中有 些 对 句, 如 “ 风 吹稻 谷 香” 、 “ 春催 原野花 ” 、 “ 花 开 园 圃 春” 、 “ 党 修幸福桥” 、 “ 风扬马列旗“、” 杯 斟富 乐春 ” “ 花熏茉莉茶” 。

很明显四川的这些应征者,没有理解透这个对联的妙处,因为,上联中包含着五行字,这里面没有。

其实,早在明朝时,这个绝对就十分流行起来。徐坷《清 稗类钞 》载有佚名对句 : “ 炮镇海城楼” 。 今天好些联书还照录并称赞它“ 字字天成 ” ,似乎“ 绝对有偶”了。 然而它却缺少对联必须讲究的声律美 (也可称为语言的音乐美 )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只看对仗和和用字,这也不是什么好对联。

另外一个《振振堂联稿》为这个绝对给出了下联,并且给出了背后的故事:

出语不知何人 , 人以相难 。 适渝城铁板街以煤油失火 , 余遂以“ 油烧铁板街 ”为应 。后又得此“ 檐挂煤油灯”、“ 霜堆炭洞银 ”二联 , 然皆不爽于口也 , 故志之 。此暗藏 “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 五 字。

1990年那次征文活动中,就出现了一个妙对“灯镶港埠楼 ”。不管是思想美还是形式美上面,都是俱佳。

“ 烟锁池塘柳” 描绘出一 幅淡雅的水墨 画 : 澄清的池水 , 迂回的堤岸, 曳枝的柳树, 萦带烟霭 ,由一个“锁”将几者有 机组合 , 让 那 安宁、静 穆的黄昏景色映入作者眼帘。

“ 灯镶港埠 楼” 的作者也在绘画 , 他用的是厚墨重彩 , 笔酣色浓 , 献给读者一幅绚丽 的油画 :灯 , 智慧的结晶 , 光明的象征 。 9 0 年代的中华大地上 , 高楼广厦犹 如雨 后春笋 , 群 立如 峰 , 连绵似岭 ; 何等雄伟 ! 千 万颗 夜明珠 , 五光十色 , 斑斓 璀璨 , 镶嵌 其间 , 连缀四 面 八方 ; 何等状观 ! 读者不妨远观俯瞰 , 左顾右盼 , 只见港口埠头 , 天 空 水面 , 无处不是灯 , 无处不是光 。 真可谓 楼间实 体 ,凝重安稳 , 灯火通 明 ; 水底 幻影 , 灵快活 泼 , 交相辉映 。 处处大光明 , 家家多笑语 , 既见万家灯火 ,又闻千户笙歌 … … 这正是祖国安定团结 、繁荣昌盛 、兴旺发达 、娱乐升平的真实写照。

不过,好像重庆合川人早就对出下联了,“灯染钓鱼城”,五个字巧妙使用了金木水火土,平仄上也还尚可,最关键的是钓鱼城三字,比池塘柳不知道好了多少去。

返回来说,乾隆一定为自己知道这个绝对沾沾自喜,如果考生对出这个对联,岂不是驳了皇帝的面子?所以考生干脆放弃,不费劲就拍了马屁,乾隆一高兴,就给他一个状元。


历史知事


"烟锁池塘柳"是乾隆出的联。



一、玄妙。

这副联的玄妙在于每个字的左偏旁不按顺序即为:金、木、水、火、土。

二、对联要求。

1、下联要求每个字的左偏旁按上联,即为:"火、钅、氵、土、木。"

2、工对。


三、对乾隆出联"烟锁池塘柳"剖析。

1、写意。

幽静的池塘边,绿柳垂枝,老百姓家里生出冉冉炊烟,一缕缕笼罩缠绕在柳树上。它既是国家稳定、人民幸福的象征,又是一种祥和、安静的社会景观。句子用了一个"锁"字,这个"锁"字用的十分美妙,锁住了安、静,大大提高了句子的美感。

2、寻源。

其实"烟锁池塘柳"不是乾隆原创。明·陈子升《续作锁柳销鸿之曲》:"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

3、对"烟锁池塘柳"韵律分析及分析后所引发的其它思考。

1)、韵律分析。

烟锁池塘柳,平仄平平仄。我用"平仄杆"一截,它是一句变格联。从"2、寻源"可见"烟锁池塘柳"是出自陈子升所作的诗,按照通常的说法,诗词中的对仗,若未单独使用,不应作对联看。

2)、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乾隆还要为之呢?

①乾隆是一个自命才高、自以为是、遗迹谈虚之人。他说什么都是对的。他觉得古人及汉人都没有他聪明,如果有谁在其面前显示比他有才华,那是要杀头的。例如:他焚毁古典文献,编修《四库全书》代之。

②乾隆是一个浮笔浪墨之人。他写诗词对联,不讲究格律,称为乾隆打油诗。他一生中写了四万多首诗词,没有一首出彩的。

四、对已有对联进行比对分析。

一联"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左边偏旁相对,意境相融。可是:


韵律不符。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二联"烟锁池塘柳;钟沉台榭灯"。

偏旁不符。

三联"烟锁池塘柳;深圳铁板烧"。

词性不符。

"锁"在此句里作动词,"圳"是名词。

还有"油烧铁板街 、檐挂煤油灯 、霜堆炭洞银、锈堵油烟机 、灯镶湖堤桥、灯垂锦槛波、烽销极塞鸿、灯烁河堤桥"等等,都不符合偏旁为"火、钅、氵、土、木"及工对要求。


五、我也滥竽充数对了一联。

我查阅了"火、钅、氵、土、木"所有的字,通过排列组合及词性分析,对联如下:

烟锁池塘柳;

炳镶汛地杨。

平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


汛地,明清时代军队驻防地段。杨,杨树(杨树和柳树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但同属杨柳科)。

字义意思为:照耀的光芒镶嵌在边防地区的杨树上。

上联所描述的安宁环境是前方战士日夜防守换来的。

六、我怎么看?

乾隆以愚弄禁锢人们的思想著称。小编以后就不要学乾隆的样了,尽量少发布这些不规则、奇葩的对联。劳命伤神。


秋暮烟雨


烟锁池塘柳,

秋锯河堤枫!





老龙潭酒坊陈健强


从这件事看,乾隆皇帝也是有些小虚荣的。我试对一个下联,自认为比目前公认最好的下联“炮镇海城楼”好些,请各位看官评价。我下联是:

柳烰镇江城(烰,音服,热气上升)

我认为“炮镇海城楼”这个下联平仄不对,五行雷同,意境牵强,不是最佳。我的下联首尾回环,平仄对应,五行相生,意境更吻合。

对子:烟锁池塘柳–柳烰镇江城

五行:火金水土木–木火金水土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感觉比《巧对续录》中载的文句:“秋唫涧壑松”武句:“炮镇海城楼”都好些。

附:乾隆出对传说

传说中,乾隆有一次主持殿试考试,其中两名考生的卷子,难分伯仲,考官就交给了乾隆钦定。乾隆看完两人的答卷,也觉得无法定夺。可是,他一抬头,望见殿外的池塘,灵光乍现。乾隆想起了下江南晨游西湖时,风拂垂柳,烟雾袅袅的景色,提笔便写了:“烟锁池塘柳”的上联。第一名考生一看之下,大惊失色,连称:“太难,太难,对不出来!”而另外一位考生,看了半天,才说对不出。乾隆看两人都对不出下联,得意地笑道:“无妨,是朕出的上联太难了。”然后御笔一挥,将首先说“太难,对不出”的考生点成了状元,而另外一位则点为了榜眼。








北京之北积善承德


此“烟锁池塘柳"一联,但凡有点楹联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楹联史上有名的孤对,对不出来,实属正常!乾隆皇帝文韬确实还是不错,用此孤对考察下臣,当然卖弄一下学问是肯定的。但下臣如何作答,既能适时拍下皇上的马屁,又不能祸从口出,那就有讲究!若此下臣才疏学浅,腹内空空,贸然以如该“悟空问答”里的一众“草包下联”作对,那乾隆可能以“欺君”罪名,把此人打入大牢也不是没可能!若此下臣直接说此联为孤对,世间再无似“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类与其作对!那岂不又拂了乾隆的脸面,也难有好果子吃!故此考生以“太难、太难,对不出来!"作答,看破不说破,大家各得其所,皆大欢喜!乾隆皇帝老儿一高兴,就此钦点此人高中状元!呵呵,当然,上述皆是稗官野史!


QINGSHANGBUG


烟锁池塘柳,

云遮月中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