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您觉得接对联,是追求意境好重要,还是讲究平仄的格律重要呢?

雷新宏369


对于平仄和意境好两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在意境好和平仄格律不能充分协调的情况下,我会选择意境好而破律的对联,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有些是地名、人名、书名等专用词,还有些是隐对联,在上,下联中直接看不到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但仔细观察就能领会联外之音(对联的真实用意),比如:二三四五,对:六七八九。橫批:南北。它的真实意思:上联缺一(谐音衣)下联少十(谐音食)模批无东西。比较上下联平仄明显不入格律。因此,大凡意对(宽对)是不太讲究平仄的


花园居士6


这道题是由好朋友提出来的,虽然未获邀请,但必须作答。

对联意境重要还是平仄重要?暂不论定。我打个比方,一副对联就如一个活生生的人,意境如人体,平仄如衣服,您说是人体重要或是衣服重要?也许您会说人体重要,没有人要衣服干嘛?但是,有人没衣服,整天光溜溜,您只能窝在家里,不敢越雷池一步,是否?您愿意整天窝在家里吗?再打个比方,意境如大脑,平仄如躯干,您说是大脑重要还是躯干重要?有大脑没躯干您活不成,如果有躯干没大脑,即便能勉强活着,那也是行尸走肉。

其实朋友们时常争论意境和平仄谁重要,我认为毫无意义。一副对联必须将意境和平仄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才能算是一副完整对联,否则便是有人没衣服或有躯干没大脑。如果朋友们一定要将意境和平仄分个清楚,我看就以意境为主,以平仄为副,如何?

谨此,谢谢!


老蒋错话7632


我对对联谈下粗浅的看法,也是我粗俗的见识。谈的是意境,没有意境就不叫对联。写诗讲的平仄,压韵,而对联是见景生情,见物生情,见人生情,一般都是根据对方出联的心意,才能接上句相对。没了解上句的用意,就成了牛头不对马尾了。

因为,我小时候一到过年爱去写对联的老师傅前去观看,只见老师傅们写对联时,都是根据对方主人提出的要求去写对联,而不是随心所欲去写。也就是人家过红喜事,就要写喜庆的对联,而不是去给人家写丧事的对联。

所以,我认为对对联,首先必须先要了解上联的用意,然后再以上联的用意去对下联,写出对联的意境才是出联人的需求。否则,把自己局限在平仄上是自梆手脚,发挥不出真实的含义。



上善若水231729154


对联当中,当然以平仄押韵为重要。平仄押韵才能让上下联对仗工整。

但要拘泥以平仄押韵,放不开思想,上下联就显得呆板,平直,生气全无。

应该以平仄押韵为轴线,左右跳荡,上下腾挪。思辫敏锐,古今中外,诗词歌赋,左右逢源。有厚积薄发,随手拈来,点铁成金的妙用。

出联或对联,要多一点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联主具有较高的诗才,对联句有高度概括能力,联句凝炼而生动。往往一个生动形象的字搭配,调换,放置最恰当位置,联句会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联句也和诗句一样,尽可能多一些运用比喻,拟人,夸张,隐喻,暗喻。尤其要修辞手法,要用得恰到好处,用得行云流水,用得不漏痕迹,那才是鹿死之手。

对联要对的妙,要注意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助词,语气词等的两两相对,双双环扣。当然,有时为了读来顺口顺畅,读来更生动诗意,也不必完全照本宣科。正如平仄押韵的运用,如不懂灵活变通,势必会呆涩,古板,矫揉造作。平仄押韵虽完全到位,但读来却索然无味,即不生动,也不顺口。

总之,联句读来要顺口,流畅,生动传神,形象鲜明,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大致吻合。没枝蔓,不拖泥带水,不流俗,简洁高雅,就称得上佳联或妙联。


88何明远


在这里接对联的人都是出于爱好,不是和题主抬杠,本人觉得写出心情最重要,其他的都不是要点。因为这里又不选才,又不付酬,又不考试,人家在玩啥呢?就是玩心情,写到云开雾散,水落石出…情境有了,好心情便来了。

如果问对联的规则和意境哪个重要,本人以为意境为第一,规则次之。这道理再简单不过,规则是形式,意和境属于内容。规则就如酒瓶子,而内容才是酒,哪个更重要很清楚。

但是为什么有人重视那酒瓶子胜过酒呢?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对联就如那酒和酒瓶子的统一体,沒有那些规则,完全打破了那个对联的形式约束,那就不是对联了,而是自说自话。

好联的规则也决不就是平仄最重要,词性往往更重要,因为词性对不上或跑的很远,与自说自话也差不多。因此,写对联玩心情也好,玩才情也罢,内容和形式,对句与出联都应照顾着点,心情和才情才会都见好。


手机用户山丁子


1.平仄制定者的初衷是,让诗词歌赋及对联读起来顺畅,具有音乐般抑扬顿挫的美感,一般情况下,按平仄写出来的律诗、绝句、对联,读起来会流利顺口,有美感。

2.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字词读音已有变化,对读音有变化的字还要硬用平仄去套,反而抝口而不流利,有违平仄制定者的初衷。

3.也有名家对联、诗词以意境为上而舍弃平仄的。

4.今人写对联讲究现代语法修辞方法,词性对应,句子结构相同,意境相符,上下联字数相等且不同字,读起来流利而不抝口也是可以的。

5.我认为写对联应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当形式和内容发生冲突时,则形式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也就是意境为主,平仄次之。


夕阳红155908541


小编老师您客气了,对此话题夲无资格发言,但亲民的悟空老师给了我们这些"拼拼凑凑″之辈一个参与,学习,借鉴,提高的平台,於是不亦乐乎,竟频频试水,你还别说,收益匪浅。对联也好,诗词也罢,在我等看来意境和格律都重要。但相比之下,意境显得更重要些。因为意境不美,再严谨的格律也会没有生气,缺少生机的诗词对联,它是没有生命力滴,因为它吸引不了人嘛。 格力不讲則气质不高,对联的風采会打折扣。但较之意境,后者还是略次之。

我喜欢雨天出品老师,李说一老师的联,他们的联意境很美,美得让人浮想连翩,美得让人难以割舍,甚至美得让人窒息!一句"轻舟古月雁声远″多么维美的画卷?古月下缓缓远去的一叶轻舟,伴随着长空雁叫声,让岸边的雨天恋恋不舍……

再有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老师,一句"静夜听雪飘″,简简单单五个字,把人的思绪完全带了进去。那该是多静的夜,多灵巧的耳朵,才能听得到雪飘的声音,雪舞的弦律,雪花们婉转的歌声?想起了诗仙的《静夜思》,莫非李白在听?不会呀,李白酒后可没听雨赏雪的习惯。是"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李清照,还是"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晏殊?终不能也不敢断定,也因此怎敢冒然染指下联。

联意出得美,联意出得妙,联意出得深,联句出得生动,扣人心弦,就算平仄粗放一点也无大碍,就像做人,有些许个瑕疵又何妨?人无完人,联亦可如此。


原名红雨随心


当然是:意境与平仄格律均合规则为上作;当意境与平仄无法调和统一的情形之下,我浅见是,意境第一,格律次之。意境好知所以然,平仄合规是知然不知所以然!是知乎?


化学李


总有些人喜欢搬弄格律的是非,生造出平仄和意境的对立,以此作为自己不长进的遮羞布,甚者还想遗害给后学,同化至平庸,我真是没眼看你们。

首先,对联是汉字最小巧最有趣最简单最美的游戏方式。它言简意赅,往往三言两语能得无尽之意,这就是义韵美,这份美继承自古典诗歌强大的炼字功夫,是文言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的极致所得。

其次,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事境物境情境中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初见的人生,这就是事境呗,秋风里的画扇这就是物境呗,感情呢?人是情非初心不在的悲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闲至少年头白这就是情境呗,感情呢?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生不逢时的悲切啊。所有的古典诗歌都有事境物境情境的表达,而事境物境情境不一定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因为意境的营造也分好坏高下。

反观对联,正是因为它的小巧,三言两语营造的意境就会有些不足,“烟锁池塘柳”烟池塘柳这都是物境,想体会感情就只能读者自行去理解这个锁字了。没有上下文来映衬,你很难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感情,而下联如果是自己对,还能弥补这意境的不足,如果是别人对,那就往往要失望了。

所以,对于对联来说,具备义韵就很不错了,不必非得往意境上搭。

再次,关于平仄。平仄是每个汉字的基本属性,就是汉字声调,拿普通话汉语拼音来说,阴平(一声)阳平(二声)就是平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就是仄。对于古代汉语,平是平声,上去入是仄声。

对联的正体是马蹄格,什么叫马蹄格呢?就是律句就是平仄两两相间,拿七言律句来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样的音节变化能最充分最直观的体现出汉字的“音乐美”。而具体到创作中,又可以宽宥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严苛的“大忌”则是“三平尾(句尾三字皆平声)”和“孤平(除尾句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两仄夹一平)”。对于马蹄格律句来说,这就是最简单明白的规则了。

最后,意境和格律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关系,那些说以意为先,提倡不以平仄害意的人,要么是在拿对文学的普遍理解来误会格律,要么就是为自己的不思进取找理由,因为这种生造的对立关系基本只存在于初学者的成长过程中,一旦越过门槛,没人在乎这个。

我不知道平仄怎么就成了人们的痛点,你又想体会游戏的乐趣,又不想遵守游戏的规则,也此事古难全。拿毛笔瞎划拉我很难认同你告诉我这是楷书,手球破门不会因为你力度大角度刁就判有效还加罚一个(当然上帝之手马拉多纳不包含在这个例子里)。

所以我的答案是:对于对联来说意境并不比平仄重要,想要表达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留两个出句,欢迎来对。

上联:丈夫之心,不死之药,两般皆可盗。

求下联。

上将:诗拜凌烟最上层,提笔安天下。

求下联。

手机打字,就到这里,欢迎指教。另外,我知道你点进来是为了看图的。



风云散士


严格来讲都重要。首先要尊"律"而行,然后再意境"喧染"但万事万物不是一层不变的,有变化,就有新的表现出现。对对联,我是初学者,小学生,我以为只要不出什么大的"规矩",合乎情理之中,都可以对。纵观古今各式联对,偏意境者多,看来意境为先是创作者的首选。一个没有意境的联对,再好的平仄也会失去生命力。读之无味,更谈不上回味无穷了。可见意境在联对上的重要性。犹如画之布局,书法之间架,全在一个意境间流溢。平仄之法,是学写各式对联入门法,应是必知的一门课,如此,才能在出联上做到胸有成竹,至于个人发挥,我以为不必过于拘于平仄之约束,还是那句话,不出大的"规矩"之外,合乎一般情理之中,即可写对。又不是对联大家,兴趣爱好者而已,一切皆为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想一蹴而就,绝无可能。一孔之见,切勿见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