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到了江西靖安县旅游·,况钟园林是必须要去的。

况钟,江西靖安人,明代著名廉官,是中国民间公认的古代三大清官之一,与他为原型的戏曲《十五贯》在中国坊间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况钟园林坐落在靖安县城东面,院内秀竹摇曳,古树参天。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进了园内,迎面便是况钟的铜像,伟岸挺拔,威严和蔼。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况钟墓分为三级,一级有八字形墓碑三块,正中一块镌刻“明敕中议大夫苏州知府擢升按察使司署知府事况钟墓”;二级为花岗石砌成的椭圆形墓;三级有两米高的墓志铭三块。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陵墓上方不远处有一座清风亭,亭内刻有况钟画像及况钟所作的四首饯别诗,亭柱上有一副对联:“一肩行旅试问封建官场有几,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了靖安人民对这位古代廉吏的缅怀敬慕之情。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在况钟纪念馆内,我们看到了一只复制的石龟。它的原件是一只破损的石龟,原本在况钟的老家靖安崖口村况家祠堂大门旁边,是明正统皇帝朱祁镇给况家的敕谕,用赑屃驮碑的礼制以褒奖况钟的功绩,遗憾的是石龟在上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毁。

听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说,况钟的故里崖口村离县城仅半小时车程,我们觉得怎么也应该去看看。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驱车行至高湖镇,拐入一条水泥村道,远山如黛,秋风送爽。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十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崖口村,(当地村民称岩口),这里的村舍与别处的没有什么不同,我有点纳闷,这个明代廉吏出生和生活过的村子,怎么会没留下一些古迹,难道我们走错了村子?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村旁一所““况钟小学”,打消了我们的疑虑,由此可以认定这个村子的确是况钟的祖居地。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我们在村头遇见了一位名叫黄香义的村民,他热情地领着我们在村里转悠起来。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原来,现在的村子并不是况钟的出生地,以前的老村坐落在稻田对面的山脚下,那才是况家祠堂和况钟家的老屋所在地,村人以前都住在对面,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场特大洪水将村庄冲毁,村里人便全部迁到稻田这一边来居住了。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黄香义指着不远处一座高山说,这座高山名叫神仙山,1442年冬,况钟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任上,苏州百姓如丧私亲,痛哭罢市,从府衙到枫桥,送别的百姓成千上万。他的灵柩被护送回故里后,葬在神仙山的万家尾,1966年8月被毁,当造反派用雷管将墓室炸开时,发现里面除了几身换洗衣服和一根发簪外,一无所有,可是况钟的遗体还是被暴尸。黄香义的父亲当年是生产队长,他亲眼目睹了这一暴行。后来村民们仍然偷偷地将况钟的遗骨放回了墓穴中,现在县城的况钟墓是只是衣冠冢。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我们在村里有幸见到了况钟的74代孙况宏坤,站在自家门口的他,一看就是一位敦厚朴实的农民。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他从厅堂里的供桌上捧起了祖父况承耀的遗像。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桌上还供奉着他父亲况先树的遗像。

况先树先生曾在人物传记片《大明况钟》中出镜解说。该片荣获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暨全国部分省市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二等奖)。

江西靖安崖口村:它生、养、葬了一位与包拯齐名的“况青天”

崖口村口有一大片空白的水泥地,黄香义透露,有关部门已有意向在这里再建一个况钟园林。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返程时,望着车窗外渐行渐远的神仙山,似乎看到况青天在拈须微笑。

我好想建议那些对历史人物感兴趣的网友,得闲时到这个青山绿水朴实无华的小村来看看,感受一下况钟“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的大爱情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