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木工皇帝”朱由校的這些純手工作品,這才叫工匠精神

皇帝的主要職責是幹什麼?當然是治理天下,作為最高權力的象徵,當他從登上皇位的那一天起,他就不再屬於自己,而屬於整個天下,整個上層建築。

皇帝能不能有私人愛好呢?當然可以,他喜歡什麼還是可以去追求的,但一定要有個度,如果超出了這個度,那麼這個愛好就會演變為一場國家的災難。

比如,春秋時期的衛懿公,他特別喜歡鶴,隨時把鶴帶在身邊,打仗的時候也不例外,他還給鶴封爵和發放俸祿,把鶴看得比人還重要。

為了養鶴,衛國耗費了大量錢財,國庫虧空,入不敷出;為了斂財,衛懿公就從民間強加賦稅,弄得民怨四起、怨聲載道。當衛國遭受侵略的時候,沒人再為衛懿公效力,衛懿公最終戰死沙場,成為玩物喪志的典型。

再比如,書畫皇帝宋徽宗,他喜歡花石,就不顧一切地從全國各地徵集花石,結果導致了動搖大宋國本的“方臘起義”

這些都是鮮活的例子,然而,還是有皇帝對自己的愛好樂此不彼,以致國破家亡。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木工皇帝”——朱由校。


看看“木工皇帝”朱由校的這些純手工作品,這才叫工匠精神


朱由校是大明朝倒數第二個皇帝(不算南明的話),諡號明熹宗。朱由校在位只有短短7年時間,但這7年卻是大明鉅變的7年。

朱由校幹了兩件事情讓大明一步步墮向深淵:

1、內政

在內政上,他重用了歷史上最強悍的太監——魏忠賢。我們都知道:魏忠賢對大明朝的荼毒那是無以復加。

2、邊事

在對後金的作戰上,朱由校出現重大失誤,屢次撤換邊將,導致遼東戰場危如累卵。

有這兩大失誤,朱由校就足夠揹負罵名了。導致朱由校出現這些昏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這個愛好——木工活

朱由校非常痴迷木工活,他整天就待在後宮裡搗鼓那些木頭。

清初人吳寶崖在他的《曠園雜誌》 中記載:“(明熹宗)嘗於庭院中蓋小宮殿,高四尺許,玲瓏巧妙。”

明末清初人文秉在他的《先撥志始》也說到:“(明熹宗)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

天啟(朱由校年號)年間的內宮太監劉若愚在他的《酌中記》這樣描述:(熹宗)曾經用木桶鑿孔,內設機璜,往裡面灌水,打開機關,竟然能夠像噴泉瀑布一樣噴灑淋漓,美妙至極。

朱由校的木工作品有很多:

1、他喜歡雕刻小木人,經常雕刻身邊的妃子和藝伎,雕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雕完還派遣太監將這些小木人拿去宮外賣,竟被搶購一空。


看看“木工皇帝”朱由校的這些純手工作品,這才叫工匠精神


2、他還喜歡雕刻袖珍版的亭臺樓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花草樹木,亭臺水榭,往來人僕,飛鳥走獸,均活靈活現,甚至連房樑上的鏤刻花紋也與真的一般無二。


看看“木工皇帝”朱由校的這些純手工作品,這才叫工匠精神


3、朱由校有時在木工房一待就是幾天,為了在這裡休息,他自己設計了一張床。親自繪圖,鋸木釘板,很快就造出一張精美而實用的大床,還設計了一道機關,可以使床任意摺疊,移動方便,人躺在上面,還能根據自己的姿勢調整角度,讓人拍案叫絕。


看看“木工皇帝”朱由校的這些純手工作品,這才叫工匠精神


4、朱由校還很具有工匠精神,每件作品都精雕細琢,寧缺毋濫。每次作品完成後,他都會讓親近太監們來評價,但凡聽到半點兒不如意的地方,馬上手起錘落,砸了重來,直到無可挑剔為止。

可惜,朱由校的傑作目前只有一件流傳了下來,就是一個木雕壺,請大家欣賞一下,如圖:


看看“木工皇帝”朱由校的這些純手工作品,這才叫工匠精神


且不說材質,光上面的紋飾就讓人歎為觀止,這樣的水平,不管放在哪個年代都是大師,可惜,他生錯了人家,如果不做帝王,他或許會成就更多曠世之作。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