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頒給“鋰電池”,讓未來出行充滿更多想象

“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在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的現場,當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漢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的照片出現在大屏幕上的時候,瑞典皇家科學院給出了這樣的獲獎理由。

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做出的貢獻。顯然,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卻帶來了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新視角——鋰電池的發明與綠色能源革命還在進行時。

從上世紀70年代,鋰電池的基本概念提出,到1991年首次進入市場,當下,小到手機、筆記本電話,大到電動汽車,鋰電池已經被應用到方方面面,人們已然對身邊的這些“移動”電子設備更輕便、續航更久的迭代習以為常。可以說,鋰離子電池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其他商業化的可充放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由於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工作溫度範圍寬和安全可靠等優點,成為了各國科學家一直以來努力研究的重要方向。


閱車快評 | 諾獎頒給“鋰電池”,讓未來出行充滿更多想象


上世紀90年代,鋰離子電池被成功運用到手機中,標誌著鋰離子時代的到來。如今,以鋰電池作為“心臟”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得如火如荼。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34.1萬輛,到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有望增至192.4萬輛,市場佔比份額達到2.1%,同比增長72%。行業分析,從目前全球汽車電動化的趨勢來看,如果未來電動車型能夠佔到新車銷量一半的份額,電動車的銷量將是如今的20倍,這是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

戴姆勒計劃到2030年電動車型佔據乘用車新車銷量一半的份額;不僅是梅賽德斯-奔馳品牌,寶馬集團曾預測從現在到2025年,電動車銷量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平均每年增長30%左右,到2023年,寶馬將向市場提供25款電動車型,這比之前公佈的完成時間提前兩年;大眾則計劃到2028年旗下各品牌基於其電動平臺共銷售2200萬輛電動車; 2025年豐田計劃全球電動化汽車銷量達到550萬輛以上。

筆者認為,在全球發展低碳經濟的願景之中,汽車企業都在加速電動化戰略的節奏,並視其為競爭的關鍵,動力電池勢必會成為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從根本上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鋰電池”,這也讓我們對未來的出行有了更多的想象。


採寫 | 新京報汽車評論員 劉陽 實習生 汪林


小夥伴們,如果你們有關於汽車維權難或是維權中遭遇不合理的事情,可以私信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