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街道百幢老舊住宅樓“改”出居民幸福感

今年7月份,崇明街道對葛仙、義臺街等5個社區102幢老舊住宅樓259個單元道口進行綜合整治,著力解決老舊小區建設標準不高、設施設備陳舊、功能配套不全等老百姓反映較多的問題。經過近三個月的施工,曾經的老舊住宅樓迎來了“大變身”,改造後的小區展現出的不僅是建築物的舊貌換新顏,同時還有居民們越來越多的笑臉。

功能完善,“裡子”與“面子”並重

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葛仙小區共有常住人口2000餘人,30年來,小區的樓體、道路、基礎設施等已嚴重破損。此次,葛仙小區共有33幢居民樓納入改造範圍,使得曾經的老舊住宅樓迎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現今走進小區,斑駁的樓棟內外被粉刷一新,凌亂的飛線變得整齊劃一,破損嚴重的木質單元窗也被鋁合金窗所取代。“真沒想到我們小區還能變得這麼漂亮。”說起變化,居住在小區20年的樊大爺不禁豎起大拇指。

據瞭解,葛仙小區只是此次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一個縮影,為了讓老舊小區不僅變得“好看”,更要保證“好住”,該街道著力加強小區功能完善,提檔升級各類基礎設施,確保各項功能齊全。此次改造,共安裝樓道燈1260盞、單元窗1613平方米、單元門226平方米、落水管18062米……通過一系列改造,讓原本“髒、亂、差”深受居民詬病的小區,徹底得以改變。

環境改善,“內在”與“外在”兼修

“睦鄰友好”“珍惜資源”“移風易俗”……當這些公益廣告標語出現在整潔的牆面上,過往居民不禁眼前一亮。據該街道宣傳委員介紹,此次街道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充分利用已改造完成的樓道、外牆陣地,打造文化牆、樓道文化,培育社區人文精神。家住銀桂公寓的劉大媽表示,這家門口的“別緻風景”讓小區看起來更加生動靚麗起來,積極向上、和諧文明的文化氛圍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施工過程中,為了最大程度做到文明施工,該街道專門配備除塵灑水車、為居民的家門安上“防塵罩”,並安排人員對施工現場即時進行清掃,改善揚塵汙染,降低項目改造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問需於民,“政府”與“群眾”互動

家門口要怎麼改造,還得居民自己說了算。在改造過程中,該街道堅持居民參與原則,問需於民,確保群眾滿意。在項目改造前期,聘請了27名居民代表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全過程,施工材料必須由居民代表簽字認可,才能進場使用,確保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增強民生工程的透明度。

“我提前走訪了265戶人家,居民們對於小區改造,都提出意見建議。” 葛仙社區網格員樊孝山表示,他每天都會到現場來轉一轉,確保工程按質按量推進。據悉,該街道將網格化管理融入改造工程中,通過網格員收集居民對小區改造的意見,並對現場進行監督,及時處理居民和施工方之間的矛盾。網格中的彙總意見成了施工改造項目中的重點內容。根據居民需求進行的改造,更讓每個細節都受到了居民肯定。 夏德婷 唐激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