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的山东青岛 栈桥上人好少

一组三十年代的明信片,带您走入那时候的老青岛。

三十年代的山东青岛 栈桥上人好少

山东路北段,不过图片中的这个山东路不是现在的山东路。

三十年代的山东青岛 栈桥上人好少

广西路,老青岛的一条老马路。

三十年代的山东青岛 栈桥上人好少

海滨公园,1929年我国著名园艺家葛敬应先生根据抱岸环海的自然环境,依势造型而修建。

三十年代的山东青岛 栈桥上人好少

太平路海岸。。德国侵占青岛后不久,将这条土路改造为沥青路,并命名为威廉皇帝海岸。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改名舞鹤町。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为祈求太平,将该路定名为太平路。

三十年代的山东青岛 栈桥上人好少

天主教堂。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塔身高56米,曾是山东省最高的建筑。文革时,教堂受到严重破坏。

三十年代的山东青岛 栈桥上人好少

日本高等女子学校,是日本为解决青岛当地日本人的教育问题于1917年修建,由日本建筑师仿德式风格设计,现为青岛大学医学院黄台路校区。

三十年代的山东青岛 栈桥上人好少

青岛迎宾馆。迎宾馆原是德国驻胶澳(即青岛)总督的官邸,故名“总督官邸”,俗称提督楼。始建于1905年,1908年正式竣工使用,是一座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建筑。

三十年代的山东青岛 栈桥上人好少

胶济铁路管理局办公楼。

三十年代的山东青岛 栈桥上人好少

大名鼎鼎的青岛栈桥,人有点少啊,那时候的栈桥还只是个码头。这样冷清的场景,现在是绝对看不到了。

喜欢我发的图片,喜欢我发的文字,还请您关注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