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宁愿买个奔驰乞丐版,也不愿意买个凯迪拉克高配版或者比奔驰高一个级别的车呢?

罗大耳朵夫斯基


昨天万达广场有奔驰小型展,和几个朋友过去看了一下。静态体验以后,朋友说有钱不可能买这样的车子!我也是一半儿赞同。



展车不多,有一台A200,有一台c,一台E300,有一台GLA,有一台E300。先看了外观,还是不错,很大气,尤其是大标志,很醒目。

转到车后,北京奔驰的字样相比车头的标志,显得很小。朋友问,为啥路上见的奔驰没有这几个字,我笑曰:车主觉得国产奔驰没面子,扣掉了。


朋友喜欢SUV,就进了GLA,后排。中间高高的凸起,只能坐两个人,坐垫特别短,腿部支撑不足,成人长时间乘坐指定会累。这样的奔驰,朋友表示"超乎想象"。

依次又进了A和C,空间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E挺好,够宽敞,明白了为什么国人喜欢加长车。

空间不是衡量一台车的唯一标准,但是会直接影响到每次出行的品质。家庭用车人数不多,这几台车子可以选择。但是经常满足,就不要为难家人了。


为什么国人宁愿购买乞丐奔驰,也不买凯迪拉克高配版或者是比奔驰大一些车子呢?

第一,奔驰的品牌影响力。开宝马坐奔驰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也是很多人的梦想,奔驰的品牌影响力还是非常深远的。

第二,爱面子,国人真的很爱面子,甚至是虚荣。很多人会有大众再好也是大众,奔驰再差也是奔驰的畸形购车心理。

第三,空间不是刚需,上边提到了。有些年轻消费者就三两个人用车,不满载空间也够。

并不是说奔驰不好,没有不好的车子,只有不适合自己的车子。如果空间是刚需,预算不多,就不要太在意品牌了,个人觉得现实一点好。如果注重品牌,不太在意空间、性价比、三缸机、双离合等,乞丐奔驰也可以。

购车,也是面子与里子的抉择。


小强说说车


为什么有的人宁愿买个奔驰乞丐版,也不愿意买个凯迪拉克高配版或者比奔驰高一个级别的车呢?

那也可以问,“为什么有的人宁愿买个大众乞丐版,也不愿意买个高配韩系车”,“为什么有的人宁愿买个合资乞丐车,也不愿意买个顶配国产车”,说到底还是面子问题,因为三叉星的奔驰标就是要比盾牌的凯迪拉克标更高级。

国人的畸形买车心理

在汽车市场越是成熟的国家,汽车的工具属性就更强。全世界很少有一个国家的民众像国人一样如此看重汽车的面子属性。对于很多国人来说,买车的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看牌子,德系车最高级,其中BBA尤为高级,其他合资车系次之,国产车排最后。

其次看空间,后排两拳三指,空间宽敞!

再看配置,全景天窗、真皮座椅、自动空调、无匙进入,该有的配置都有了!

最后再看价格,谈下优惠就刷卡成交了。

为了撑起国人畸形的买车观念,很多人都在承受着与自己经济实力不符的车价,多数人买车预算是自己年收入的2倍,在预算膨胀的同时,国人对品牌的追求自然水涨船高。如果你花30万买凯迪拉克,会有很多人嘲笑你,都三十万的预算,为什么不买BBA?这就是国人最真实的现状。

保值率的差异

除了面子的差异,保值率上的差异也让很多人更倾向于BBA品牌。很多人说买凯迪拉克相比于买奔驰省下来的钱,在卖车的时候又要全赔进去,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很多人说买车是为了开的,不是用来卖的,考虑保值率没有必要。然而说这话的人又有多少能把一辆车开到报废?数据显示,43%的国内车主不到3年就换车,只有1%的车主把自己车开到10年。

以凯迪拉克CT6为例,这款车长度超过5米2,轴距超3米,定位于中大型车,但是在售价上却可以和BBA的中级车竞争,但是这款车的保值率却非常低,三年保值率只有47.75%,五年保值率只有37%。

相比而言,奔驰E级要好得多。三年保值率为70%,5年保值率为50%,如果你同样花四十万买一辆奔驰E级和凯迪拉克CT6,三年两者的残值相差8万,五年两者的残值相差5万。使用的年限越长,两者残值的差距越小。

说到底,有的人宁买奔驰乞丐版,也不愿意买凯迪拉克高配版是有其原因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无从指摘,但是奔驰的三叉星车标带来的溢价中,又有多少智商税呢?


老司机侃侃车儿


题目说有的人宁愿买个乞丐版的奔驰,也不愿意买个高配版的凯迪拉克,这确实是一个很尖锐的现实问题。话说回来,我如果问你:“有的人为什么愿意买个高配版的凯迪拉克,也不愿意买个次顶配的大众呢”?如果再递进一层,我再问:“为什么有的人愿意买个次顶配的大众,也不愿意买个旗舰版的国产车呢”?


无疑,这是面子问题,而面子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品牌力的问题。

以奔驰GLA和凯迪拉克XT4对比的例子来看,虽同样定位紧凑型SUV,但XT4无论在车身尺寸、发动机性能、变速箱档位、底盘系统等等方面,无不对GLA进行了全面压制,可很多人还是愿意选择GLA。


何以如此?

BBA在国内销量、保有量都很高,属于国内豪华车的第一阵营。早在二三十年前,奔驰的豪华性都已经深入人心,那时候感觉奔驰车是“遥不可及”的。奔驰品牌的发展也比较好,始终定位高端豪华车,不会因为低端车存在潜在市场而放弃身价自甘堕落。

反观凯迪拉克,民间的知名度不高,农村里面也就只有那些懂车的才知道。这对于一些“爱面子”的车主来说,起不到“衣锦还乡”的效果。

这就间接的导致“宁做凤尾,也不愿意当鸡头”选车怪相的发生。


奔驰的销售网比凯迪拉克丰富的多,由于销量、保有量都很高,其保值率也就升高了。

曾经我就问过BBA中的奥迪Q5的车主,问他为什么没有选择英菲尼迪、凯迪拉克等品牌的同级别、配置更高的SUV,得到的答复不是“没有面子”,而是其一年后、三年后等保值率均不如BBA的车型,而这是由保有量决定的。

虽然车买来不是为了卖,但车子也算是家庭的“产权”物件之一,谁希望自己的东西贬值过快呢,况且国人都有一丝丝的不安全感。指不定哪天破产了,车子还可以用来抵押贷款呢。

BBA相对国内二线豪车品牌如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英菲尼迪等来说,销售网点及售后网点都非常多。特别容易宣传品牌,让众多消费者认可该品牌并购买该品牌。其次,不少老司机特别在意售后网点的问题,车子换个零部件什么的也不至于没货。


最后,不要光顾着同情二线豪车品牌了,同样的质量、配置、性能,很多人又为什么不选择合资车或者国产车呢

同样以XT4和GLA来对比,你会为凯迪拉克感到惋惜、不值得,但定价二十多万的SUV,大众可以给你中级SUV途观L、探岳供选择,而国产可以提供中大型SUV如长安CS95、传祺GS8供你选择,而你为什么又不选呢?


以上原创内容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要了解更多汽车技术、资讯等方面知识,请关注“有车时光”。


有车时光


问这问题的人首先是没有车的,或者只能开十多万以内车子的人!

车子对于富豪来说就是工具,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很多人就成了羡慕虚荣的招牌!

比如,身价上亿的老板,买个上百万的S级或者500多万的迈巴赫,这些车基本上都是已公司名义买的!消费比是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这些老板是很精明的,性价比很高!

普通人买车,基本上几十万身价买十几二十多万车子的人大有人在!这消费比,只能呵呵!还有些人收入十多万,贷款买个三十多万的奔驰宝马,不知道是享受还是找难受!外表光鲜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豪车不管所谓的一线二线,比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做工和逼格!做工和逼格就是后期保养的费用!

车子就是交通工具,等国人经济生活水平提高,对车子就没有那么多迷信了!

家里5辆车,一辆奔驰s 和凯迪拉克XTS都是公司车,这样可以免购置税,节约15万元,还有一台大众迈腾,老爸代步车,雪铁龙我偶尔开开,山路很好开!雪弗兰,老婆也开!长途基本上开凯迪拉克和奔驰多点,毕竟安全性能稳定!命只有一次!

车子就是消费品,建议大家有钱先买房或投资理财,不差钱了什么车都可以买,这时候就不在乎品牌和价格了,在乎的只有安全性能和车子的功能及设备先进水平了!


社论消息


因为奔驰这个品牌在大多数国人眼中要比凯迪拉克更高级,开出去更有面子,所以是不是乞丐版完全无所谓,只要是奔驰就行。而且对于很多注重外在的朋友来说,配置不是很重要,他们也不愿意把更多的钱花在那些所谓的配置上,因为那些配置别人看不到,只要让别人看到、知道自己开的是一辆奔驰才是重点。而且奔驰这个品牌的认知度非常高,下到几岁的孩子,上到几十岁的大爷大妈,都知道那个挂在车头的“人字形”标志是奔驰,但是凯迪拉克就不一定了。而且凯迪拉克近几年在国内的影响力和销量确实一般,除了旗下的ATS-L销量还算说的过去,其他车型貌似都有点儿要凉凉的意思。

本来美式豪华品牌车型在国内的豪华车阵营中就不占绝对优势,而且凯迪拉克最近几年还不太争气,所以影响力和奔驰比肯定要逊色一些。奔驰的车型产品线更加丰富,车型众多,从20几万到200多万,从轿车到SUV,只要您手里有银子,就不怕买不到喜欢车。岩哥的观点:如您所说的这种情况,选择奔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一辆奔驰,这一点就足够打动消费者了。而且奔驰的4S店网点儿多,车型多,价格覆盖区间大,所以从选车到维修保养以及性价比方面,选择奔驰没毛病。

我是岩哥,如果您有关于汽车方面的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向我提问,记得关注和点赞!


岩哥侃车


在购买汽车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拥有30万元的预算,大多数车主都会选择购买低配版的BBA。因此很多车友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有30万元的预算,为什么不去购买高配版的凯迪拉克或者更高级别的车型呢?而偏偏要去购买低配版的奔驰宝马呢?

首先对于中国人来说,在购买汽车的时候除了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之外,很大一部分车主是相当看重面子的,即使是开低配版的BBA也比高配版的凯迪拉克更有面子。毕竟在中国BBA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也是家喻户晓的豪车品牌。而凯迪拉克的知名度比起BBA来说就差远了,所以很多好面子的车主就会果断的选择BBA。

其次就是保值率的问题了。在众多的进口汽车品牌当中,BBA的保值率一直都是比较高的,三年以上的保值率甚至能够达到70%,这也是很多其他进口汽车品牌做不到的。而且现在汽车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一般一辆汽车的使用周期也就在3-5年,如果保值率比较低的话,车主在换车的时候损失也是比较大的。而购买了保值率比较高的BBA,即使使用的年限比较久,也能卖一个不错的价钱。

最后一个原因是高配版的汽车有很多都是徒有虚名。有些汽车4s店为了提高汽车价格赚取更多的利润,会对一些低配版汽车加装配置,这些加装大部分都集中在内饰方面,比如给汽车加装倒车影像、车载导航、真皮座椅等。大部分都是一些可有可无而且实用性比较低的功能,但是加装完之后价格就会提升很多了。所以很多车主购买完低配版的车型之后,就可以选择自己来进行加装。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还可以省下一大笔的钱,何乐而不为。

综上来看,国人喜欢购买低配版高端车型而不选择配置比较高的车型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而且我们在购买低配版豪车时,无疑也需要承担豪车所带来的溢价问题。其实随着国产汽车的崛起,一部分在配置和价格上都更加具有优势的国产品牌也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所以大家在购买汽车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进行选择。


汽车观察家


其实这个问题就类似于“为什么有人宁愿买合资乞丐版的车子也不愿意买国产高配”是一个道理,无非是考虑面子、质量的问题,但凯迪拉克质量不一定比奔驰差,甚至比奔驰好,但为什么会有人宁愿选择低配的奔驰呢?我认为到了豪华品牌购车这个层级,当各家车子硬实力都差不多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人们会考虑这个车子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附加值,这也就是品牌溢价的概念。

我们就拿凯迪拉克的CT6和奔驰E级比较,凯迪拉克CT6的入门版原价37.97万,现价30万,奔驰E级入门版原价42.58万,现价35.58万,两车终端优惠价差了5万,虽然不多,但是看看他俩的配置你会大吃一惊。奔驰E级是1.5T发动机,配一个48V轻混系统掩盖小排量发动机起步动力弱的缺点,搭载一个9AT变速箱,百公里加速可以做到8.7秒左右。反观凯迪拉克,2.0T发动机,5.2米车长,长宽高都要比奔驰E级的加长版还要大,搭载一个10AT变速箱,百公里加速7.47秒,100公里以下的时速两者的加速成绩虽然差不多,但实际感受一个是有条不紊,一个是嘶声力竭,个中差异可想而知,特别是上了高速之后两者的差异更大,2.0T的凯迪拉克明显动力储备更充足,不会让你加速显得很狼狈。


除了两者本身配置上凯迪拉克先天优势之外,在用料做工上面凯迪拉克明显更舍得花成本,奔驰E级的底盘部件国产之后由铝制减配成铁质的我就不说了,只能说奔驰的溢价能力太高了。而凯迪拉克用料方面同样豪华,但是在豪华感营造上面不如奔驰,有一种低调奢华的感觉,图片拍出来的感觉没有奔驰好。凯迪拉克的用料厚道也体现在高速车厢的静谧型和底盘舒适性方面,这两点是美国豪华品牌一贯的优势所在。


在造型方便,奔驰的轿车都在向奔驰S级靠拢,就连C级这样的车子外观也要搞个立标,看起来就像一个很瘦的人穿了一件很大的西服一样,有点不符合它的定位。在造型方面我一直觉得凯迪拉克非常有自己的特色,钻石切割外形,凌厉的线条让它看起来个性又豪华,在外观豪华感上面我觉得凯迪拉克营造的更好。但是,在内饰方面,奔驰硬实力方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内饰的豪华氛围,坐进车厢无疑给人一种在奔驰S级的感觉,就连最入门的奔驰A级内饰都搞得像S级。


最后说说软实力,奔驰的品牌不用多说,很多人宁愿在奔驰里哭可能也不愿意在凯迪拉克里笑,毕竟你说你开个奔驰别人会觉得你超有钱,成功又有内涵,奔驰品牌妇孺皆知。你说你开个凯迪拉克,可能有一半的人不认识,还以为你开的是吉利,自己换了车标。奔驰相比凯迪拉克不会轻易降价,通常定价也比宝马和奥迪更高一些,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其高贵豪华,毕竟价格高了也更有面子。凯迪拉克则相反,定价更低,配置更高,尺寸更大,准备以大欺小上下通吃,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价格优惠到跟它小一级的车型,但依然卖不过奔驰宝马。凯迪拉克的降价害了他,因为大家不喜欢降价货!不喜欢看到自己买的东西被别人以更低的价格买下!因为这样会显得自己很亏。

综上,奔驰硬实力也有,但是它的软实力比凯迪拉克高了太多,但豪华品牌的车子之所以成为豪华车难道是因为质量超群吗?显然不是,因为豪华品牌更加在于品牌上。


道远说车


国人买车看重什么?无外乎就是4大要素:价格、品牌、外观、质量。


先说质量,质量是国人最关心但是却无法直接判断的,质量的好坏其实包含在对品牌的信任上面,也就是说质量=品牌的力量。

价格是买车的重要因素。在买车在需求明确的情况下,价格上遵循的原则是:同配置选低价、同价位选高配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性价比最优的方案。当然也跟我们自身的预算和收入有关系,就像普通人不会买奔驰、宝马,一般的中产也不会花钱去买劳斯莱斯、迈凯轮一个道理。



品牌就是商誉,是质量、技术、服务、售后能力的综合表现。丰田为何在国内市场长盛不衰?因为丰田在国内的口号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在国内品牌还有另外一个力量,中国特色的力量,就是“面子”。国内有句古话:“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可见中国人固有的面子观念有多重,有了这个光环的加成,品牌在国内的分量重太多了。


外观的选择。每个人的个人喜好差别很大,所以外观可以说是最不确定的因素。

所以为何有人选择奔驰乞丐版版,也不愿意选择凯迪拉克或者奔驰高一个价格的车呢?有可能是因为价格只买得起乞丐版;也有可能是单纯喜欢乞丐版的外型;也有可能是喜欢奔驰的这个品牌,有面子;也有可能是觉得奔驰质量好吧😊(手动滑稽)。理由千万条,高兴第一条,也许人家买乞丐版高兴呢?


深蓝月华


现在国内豪华品牌普遍都有比较大的价格促销力度,可能花个二三十万就能入手一台配置、性能各方面都不错的二线豪华品牌车辆,特别是凯迪拉克、沃尔沃等品牌,堪称是物美价廉的豪华车。可即便价格力度十分到位,仍然有人就是喜欢BBA这样的一线品牌,宁愿花同样的钱,去买它们的低配车型,也不会选择想凯迪拉克这样的二线品牌。可能有人就奇怪,这到底是什么心理?宁愿买奔驰之类的丐版,也不愿意买凯迪拉克的高配?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现象。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倒也不能说没人买凯迪拉克,毕竟这两年凯迪拉克的高销量增长,也向市场证明,价格促销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每年不断攀升的销量就足以佐证。至于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奔驰,宁愿付出同样的成本,选择低配车型,想来和国人的消费心理有很大关系。

宁当凤尾不做鸡头

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是消费者没有明确自己的购买行为,以国人看车只在乎牌子的调性,促使很多人在买车时,优先考虑的是品牌问题。在全球范围来看,似乎只有国内,才把豪华品牌分等级来看,BBA明显胜过日美系豪车,日美系豪车又强于普通品牌。因此,消费者在买车时,只要预算差不多,往往会先计算自己是否够的上BBA,如果差距不大,可能就会看上BBA级别的车型。

尽管配置或许并不高,但是这个品牌带来的所谓的“优越感”和“面子”是其他二线豪车所不能给予的。说白一点,如果你花个几十万买了台凯迪拉克或者其他品牌的豪车,可能就会有很多人质疑你,都花了这么多钱,干嘛你买BBA?买啥凯迪拉克啊。为了不被嘲笑,也为了面子,咬咬牙也就选择了BBA。只是我们也不用觉得他们勉强,正相反,他们也许很享受品牌带来的愉悦感,哪怕现实中,低配车辆带来了些许不便,也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用车心情。中国有句俗话,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他们的做法将这句话,掉了个头“宁当凤尾不做鸡头”也许认为,凤就是凤,哪怕做凤尾也是很荣耀的,鸡就是鸡,哪怕是鸡头还是鸡。


谈二手车保值率都是耍流氓

看到很多人的回复,说什么以保值率来考虑,甚至还罗列了其他一大堆原因。我觉得,这些纯粹是无稽之谈。首先,豪华品牌的二手车的保值率普遍都比较差,越贵的车辆二手车价值就越低(经典车型除外),举个例子,奔驰E级和凯迪拉克CT6都是中大型车,CT6的低配车型售价比E级便宜了七八万以上,车身尺寸和动力、配置各方面都是完全强过E级的,以某网站给出的两车五年后的保值率,届时两车的二手车将会相差5万。看着似乎凯迪拉克卖不上价,但综合E级新车的高价,其实两车在五年后的实际价值是,CT6的车主比E级车主还多赚了3万。不能只考虑二手车价值低的问题,新车售价高其实对二手车价格也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凯迪拉克的车型普遍都是降级和BBA进行比较,选择凯迪拉克车型,车主也肯定能有更好的驾驶乘坐体验。





不过,钱是自己的,别人只能是给出建议,至于怎么选,还是看买家个人的选择。我们也愿意相信,无论选择什么品牌,肯定也都是基于个人的使用需求出发,只要自己觉得合适,买了也就买了,外人也没有说三道四的权利。在此,仅仅是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够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更合适自己的车辆,不要被风向所裹挟,不要为品牌充值,不要为自己的IQ充值。


鸿渐谈车


个人认为,我能中肯的说明这个问题。

1.品牌力

不可否认,奔驰,宝马在豪车世界的品牌力确实是显著的!一个以营造豪华感和平衡性出众,一个以操控和运动性出众。

有消费能力后的第一台车,不是奔驰或宝马,会让你人身有遗憾的。

相信,至少在目前,这两个品牌显著的品牌力难以被替代。

所以,除此外的其他品牌,都用定价略低或者加量不加价的方式,来跟奔驰,宝马竞争~奥迪也是如此,看看同级别车奥迪和宝马奔驰的定价体系,一目了然。

2.两种情况例外

2.1你太懂车了,也没有品牌情结~或者说对奔驰宝马的品牌情结~比如,有个人就一直以为奔驰就比宝马差。

2.2豪车的二次消费者。这类人群,消费能力到了~都可以的水平,同时,也消费体验过了,更不需要用奔驰宝马开展示自己的身份。这个时候,他会倾向自己的需要。更关注性价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