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直升機認識的三大誤區


走出直升機認識的三大誤區

通用航空 直升機 理解誤區

空軍某軍工廠直升機研究室主任謝錫海教您——走出直升機認識誤區。

提到直升機,大家一定會想起國慶70週年閱兵上炫酷的直升機群。無論軍用還是民用,直升機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不過,對於直升機常識,不少人依然存在認識誤區。本期空軍某軍工廠直升機研究室主任謝錫海為大家解讀。

誤區一

把直升機叫作“直升飛機”

不少人習慣把直升機叫作“直升飛機”。雖然直升機會飛,但把它叫作“直升飛機”是不對的。謝主任解釋說,飛機通常指固定翼飛機,依靠向前運動讓機翼獲得升力,從而使機身離開地面。飛機機翼上下兩側形狀不同,當空氣流動時,機翼上方流速大於下方流速,在機翼上下兩側形成壓強差,為飛機提供向上的升力。為了維持升力,飛機只能向前飛行。

與固定翼飛機不同,直升機靠旋翼旋轉產生的升力拔地而起,不需要靠飛行來維持升力,它既能保持空中懸停,也可以來一段“空中芭蕾”。正是這個優勢,直升機可以在小面積場地垂直起降。在某些特殊場合,它能發揮出其他交通工具無法替代的作用,比如擔任救援現場的“空中120”、充當撲滅森林火災的“及時雨”。

誤區二

把直升機旋翼叫作螺旋槳

直升機頂部類似“竹蜻蜓”的部件,很多人把它叫作螺旋槳,其實正確的提法是旋翼。雖然都是會旋轉的葉片,但不能把旋翼和螺旋槳混為一談。螺旋槳葉面為螺旋麵或近似螺旋麵,旋轉時,葉片通過推動空氣獲得反作用力,將發動機的功率轉化為飛機的推進力。螺旋槳曾是飛機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從第一架飛機誕生到二戰時期的戰機,它們大多都裝有螺旋槳。

旋翼的截面與固定翼飛機機翼截面類似,旋轉時翼面上下兩側產生氣壓差,為直升機提供升力。由於工作原理和應用場景不同,螺旋槳與旋翼的尺寸也有很大差別,螺旋槳葉片通常較短、葉面較寬,而直升機旋翼的運動遠比螺旋槳複雜,葉片寬度受限,只能通過增加長度來提高升力,所以直升機旋翼葉片呈長條狀,甚至有的葉片長度超過30米。

誤區三

認為武裝直升機就是加裝了武器的直升機

提起武裝直升機,有人認為它是常規直升機的軍用版。不可否認,我國早期的武裝直升機的確是常規直升機改裝而來的,但隨著技術發展,我國在武裝直升機領域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研發之路。

事實上,兩類直升機在外形上就有很大差別。常規直升機“魁梧敦實”,而專業武裝直升機則“瘦小幹練”。在研發上,這兩類直升機也有很大不同。

謝主任介紹,由於用途不同,常規直升機通常用來執行民用任務,研發時更側重乘坐體驗、裝載能力、運輸效率等方面的性能。例如,森林救火直升機就希望單次吊水能力越強越好。我國目前裝備最多的AC313型森林救火直升機,一次起降能外吊3-4噸水,單次投水救火面積相當於半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武裝直升機則強調作戰能力,為了適應嚴苛的戰場環境,其機動性、隱身性、抗打擊性等方面要求嚴格,設計難度遠高於常規直升機。不過,無論是哪類直升機,每種型號都要針對應用環境和任務需求進行“量身定做”。所以,直升機的研發生產能力代表了一個國家科技綜合發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