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和汉江的水不会融合在一起呢?

纯名_亦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按道理应该有“科学”或“科普”的标签才科学。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长江和汉江的一些基本知识。

我们都知道,长江发源于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北侧,最终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它是我国第一长、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总长达6300余公里,由于长江流域面积(汇水面积)广阔,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因此水资源十分丰富,年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据我国各大河流之首。

经常听到关于湖北省会城市武汉的介绍,其中比较经典的是“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流经湖北境内1061公里,长江及其最长的支流汉江交汇于此,将武汉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通过这句话即便是对自然地理不甚了解的人也能知道汉江与长江交汇于武汉。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境内,先后流经了陕西和湖北两省8个地级市【汉中、安康、十堰、襄阳、荆门、孝感、武汉(副省级)】,在汉口龙王庙一带汇入长江,河流全长1577公里,作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流量最大的支流是岷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是嘉陵江),汉江总流域面积达15.9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为245亿立方米,并且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江汉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了这么多,我们再结合相关地形图,关于为何长江和汉江的水不会融合在一起的答案就会一步步明朗起来。

上文讲到,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既然是支流那么汉江的水自然而然就会汇入到长江,并且最终两江之水会融合在一起,只不过在融合之前会水的流速、受到地形、河道(河堤)摩擦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汉江位于长江的左岸(北岸),虽然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江汉平原地势低平,但长江径流量是汉江的40余倍,因此长江之水的流速自然要比汉江水流速度快得多,假如设长江水流方向为正东,汉江水流方向为垂直于长江水流方向,由于长江水流流速快,受其影响汇入长江的汉江水的流向会向东偏,通俗的讲就是汉江水被长江水带着走。

其次,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的河道并非垂直,而是呈一个大约60度的夹角,即长江自进入武汉市汉南区之后直到青山区江段大为西南东北流向,而汉江与长江相连的河道大致呈东偏南10度左右,由于长江此江段较为笔直,河流流速也相对较快,而此时的汉江水在汇入长江之前受南岸河堤的阻挡流速有所降低。

第三,汉江流域面积相对较小,且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水土流失相对较小,因此汉江水多数是碧波荡漾,甚至在襄阳及以上河段达到了国家二级水质标准,而长江汇水面积广,且上游多为植被稀疏的高山高原区,含沙量较高且呈浊黄色,因此在汉口龙王庙一带也就上演了长江版的“泾渭分明”,由于汉江水清、长江水黄浊,自然而然给人的感觉就是两江之水互相不融合。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长江与汉江(汉水)是干流与支流的关系,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在入长江初期是不会融合的,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大多与流速、流量有关,到后来还慢慢会融合一起的,黄河上游也有这种类似情况,下面我们看一张图片,洮河与黄河最初也是不能融合。

洮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区域是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区,平时洮河水是清澈见底的,可是到了夏季,降水量突然增多,河流泥沙含量就高了起来,河水就开始变的浑浊起来,在入黄河时,洮河就开始“溜边”,而不能马上融入,呈现明显的差别。为什么支流相遇干流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过类似这方面的体验,驾车入高速时,主干道上车道多,车流大,我们只能“溜边”提速,当速度与主干道上的速度接近时,才开始融入主车道,实施变道,超车等操作。

回到正题,对于汉江与长江也是如此,长江主干道上流量大,所具有的能量大,而汉江的河水水量少,所具有的动能要远远低于长江,当能量少的汉江与长江交融时,干支流水具备不同的能量,速度不同,在最初的交界面产生切变,出现颜色差,我们就感觉两河之间不融合了,这在洮河与黄河特别明显,而汉江与长江因两河的泥沙含量相差不大,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很明显,但两条河流最终也是很难融合的。

由于河水所具备的动能与流速有关,当支流流速特别快(动能),或存在着高差(势能),支流的能量与干流接近时,支流很快就融入干流,当支流能量超过干流时,可能“截断”干流,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两条河流相遇后,交汇处干流被支流所“拖累”,干流能量不断消耗,能量值接近,两河水渐渐融合在一起了。

此外两条河流不融合与密度也有关系。汉江与长江同处于一个气候区,流域内相距不大,蒸发量也不会有很大差别,河水的理化性质接近,应不是造成两河流不融合的原因,这方面可能忽略。但在黄河水与海水相融时就应该考虑这方面因素了。


地理纵横


长江,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度为6397公里;同样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领土面积20%左右。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源头被称为沱沱河,属太平洋七大水系之一,注入我国东海。长江呈“W”型,自西向东流淌,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主要八大支流有:雅砻江、汉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赣江。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而雅砻江是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年径流量大的;汉江是支流中长度最长的支流。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汉江,汉江又被称为汉水,长1577千米,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流域面积在原来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但是由于气候环境发生变化,流域面积缩小,被雅砻江超越,退为次席。汉江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由于上游植被茂盛,汉江是中国中部区域水质最好的大河,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有“亚洲天池”之美誉,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汉江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但是在此出现“泾渭分明”的奇观,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长江水和汉江水在此地有明显分界线,我们用肉眼都可以看出,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由于水的温度、含盐量、含泥沙、含有生生物成分等多少不同,会出现这种两水不相融的现象。像黄河与支流洮河、黄海与东海、大西洋与太平洋、大西洋与印度洋等等都有“泾渭分明”的奇观。长江水与汉江水在汉口龙王庙交汇,黄颜色的长江水与绿颜色的汉江水互不相融,给人一种视觉的震撼感觉。长江与汉江水不能融合在一起,“泾渭分明”的原因如下:

第一、长江水变“混了”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长江中上游支流众多,不乏有几条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的河流,长江年含沙量为4.68亿吨,由于年径流量为9600亿立方米,因此长江成为了我国第二大含沙量的河流,但是年径流量是黄河的十几倍。由于人口激增,人类活动加剧,尤其是长江水源区,“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是水力侵蚀为主,其次为风力侵蚀包括草地退化和沙化等,我们已经加大了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恢复植被。加上长江上游各支流开荒、滥砍滥伐、工矿资源的开发和道路工程的兴建等等,环境植被遭到破坏,加剧了长江干流含沙量增多,长江开始变“混”了。



第二、汉江水一直清澈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陕西宁强县境内,长度1577公里,汉江年径流量为517亿立方米,年含沙量为1.3吨,比长江少三分之二还要多。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古代汉水位置极其特殊重要,与长江、黄河、淮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汉江上游植被茂盛,是中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有“亚洲天池”之美誉。其实任何河流都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只是汉江上游水土流失较少,河流携带泥沙量不多,大部分又都被拦截在了丹江口水库内,水库作用不仅仅是调节水量,防洪排涝,对于清淤排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过滤”后的汉江水显得尤为清澈见底。



综上所述,在汉口黄色长江水与清澈的汉江水显得格格不入,但是时间长了,在流经一段距离后,同一河道中的长江水还是会融合在一起。谢谢阅读。


这么近那么远F4


长江汉江的水终究会融合在一起的。汉江上游环境保持得好,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取水地,水质相对清亮。长江上中游流域面积很大,从青藏高原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还有湖南全省的水在武汉与汉江汇合。既然有那么大面积,又是降水量多的区域,上游还时有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得流域水质变混浊一些,这就形成长江与汉江汇合处有明显的清黄蓝白分界线,但随着水流继续往下游流去,在波浪滔滔江水中还是混合在一起流入东海的。



手机用户山正饶


我不是地理和水利专家,不宜信开河。


齐声唤贤


武汉长江汉江交汇处出现“泾渭分明”的水上奇观由于涨水含沙量较高,长江水呈现浊黄色,而汉江多数时日碧波荡漾,汉口龙王庙前两江口出现“泾渭分明”的水上奇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