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练功是不断调整的过程

“矛盾论”中曾经说过这样类似意思的话,当外部条件改变的时候,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也会发生相应的换位。

因此,站桩的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

站桩一开始的放松,主要是解决引气下沉,不要两肩上耸,后面又逐步添加别的内容。

过分放松,会产生一个弊病,就是整个人像一摊泥一样堆在那,这样就会造成下肢的气血不畅,两脚发麻。

有人自己琢磨着瞎练,结果导致脚掌筋膜炎,这是身体重量过于压住脚底的结果。

松到一个程度,感到腿很沉,脚发胀、发麻,这时要注意身体的提领,用假想的力量。

先是头的提领,“顶心一发如线系,遍体松静力如泥”。

再就是肩沉而复提。

肩胛骨需要练出足够的前后伸缩量,这样就需要松肩之后有一点提劲,肩胛骨提着点劲才能产生前后伸缩。

打劈拳,你得提肩提胯吧?练分合力你双肩得有足够的活动量吧?

拿肩来说,松是为提肩服务的,松下来,才能提上去,能松能提,才能进一步具备打拳相应的肩部前后伸缩。

要改变脚的发胀、发麻,就要注意膝盖的髌骨上端略有上提,再在两手臂的小臂后端或者肘部设一个上托的力量支撑点,如设想水上漂木,看看能不能把体重搁上去,特别注意把脚的重量也放上去。

找着这个劲儿,我们再找松沉就对了。

提的劲儿大了,重心就会漂浮,脚底没根,别人一推站不稳,这时就以松为主。

两腿重心在两腿之间的变换不灵活,那就说明你全身松的劲儿过大,重心压得太狠了。

松和提不要认死理,练拳要灵活点,别自己以为挺能耐,练错了还不知道。

站桩需要调整的地方还很多,如撑抱劲的调整、分合劲的比例调配等,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

同样站一个桩,外形都一样,但里面的劲儿练得是什么,只有练习者自己知道。

刚才说的是提沉,咱们再来说说撑抱。

撑抱和推拉,撑抱是被动的,推拉是主动的。

同样是向前,别人推我,我的反应向前是撑;别人拉我,我的反应是抱。

我的主动用力向前是推,主动用力向后为拉。

推和撑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拉和抱也一样。

有的人不懂这个,一辈子只练撑,从没主动练过推,因为拳论上没写这个;因此导致推手、打人不会主动用力,一用力桩架就散。

抱和拉的区别搞不清楚,也会造成间架瘪。

这些都要在站桩练功当中随时随机调整,老按着一个意思练,一辈子也就是个初级水平。

还有的人拘于形式,桩的抱球式始终不敢丢,胳膊永远不敢贴身,永远不知道“学拳要不着相”的道理。

这个要不要调整呢?不能照搬书、视频去练功,就是这个道理。

站桩要不要调?怎么调?一点也马虎不得。

练习站桩要知道,身体内部松紧之矛盾双方的调整,不能影响到桩法安静的外形,有点像高空中受气流托举的鹰,双翅展开,看似凝固不动,地面一有异动,盘旋不动的飞鹰,便如流星划过,疾如闪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