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鸭绿江的边城丹东 驻留在历史中的容颜 现在已物是人非


鸭绿江作为中朝两国的粉分界线,丹东与新义州两个城市隔江而望,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状态。

丹东是中国海岸线和万里长城的北端起点,地处辽宁省东南部。这里四季分明,有着“北方江南”的美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边陲重镇,归属也随着朝代发生过多次变更,并最终确定下来。

公元404年,高句丽曾占据丹东,并同时占据了30多座山城。唐朝时,设立了安东督府,薛仁贵平定高句丽,收复辽东,丹东归安东都护府管辖。直到后金采取定边政策,加强边境管制,将沿江居民全部内迁,丹东被划为禁区。

1874年清朝宣布“东边地带全部开禁”,同时大批山东和直隶难民因饥荒闯关东来到这里。形成了一个名叫沙河子的村落。1876年设立凤凰厅和安东县,丹东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设治。

1937年设安东市,隶属日本人在东北划分设立的安东省,解放后,东北恢复三省,安东划归辽宁省,1965年2月改名为丹东市。

80年代初的丹东,被定位为中等规模的轻工业边境城市,人口在45万左右。

锦江山公园大门

锦江山公园大门前的锦江桥

1955年建成的丹东市文化宫。

丹东市劳动宫

曾经丹东的地标,消防瞭望塔。始建于1920年,塔高28.4米,1992年5月30日下午19点54分被拆除,拆除时丹东当地报纸曾报道称“拆除这么高的建筑物,在我市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丹东站前广场的铁道局招待所,原为日本人开设的安东旅馆,1945年8月27日曾被作为苏联红军司令部。

丹东警备区司令部

丹东第六中学

路口转角的包子馆

丹东市一经路小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