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毛主席的《矛盾論》,作為經典哲學名著,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時隔八十多年,依然散發著智慧之光。那麼《矛盾論》經典在什麼地方?

在我看來,《矛盾論》中的“矛盾”和《周易》的“陰陽”、《道德經》的“道”一樣,可以解釋宇宙萬物。這就是《矛盾論》經典所在,一千年後人類讀起來,依然感覺非常有道理。這篇文章,我們來解讀《矛盾論: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1,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至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毛主席這段關於矛盾普遍性或絕對性闡述,與《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德經》“萬物負陰而抱陽”是同一個意思。只不過,毛主席結合了馬列主義,融合近代西方的哲學思想,用“矛盾”來闡述這個古老而深刻的哲學命題,這是偉大的突破與創新。

這就好比,同樣的水果,在中國叫櫻桃,外國叫車釐子。同樣是解決人體生理問題的地方,一個叫洗手間,一個叫衛生間。同樣是借貸行為,個體常常叫借錢,企業和團體就改叫融資,本質上都是借錢。從哲學這個角度理解,矛盾就是陰陽,陰陽就是矛盾。

《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1937年毛主席與朱德總司令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就是告訴我們宇宙萬事萬物都存在矛盾。

過去舊中國,社會階層存在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軍事上存在國民黨圍剿與紅軍反圍剿的矛盾。現如今社會依然存在矛盾,例如,互聯網商城購物,商家與買家之間就存在價格、品質、服務、物流等矛盾。又如:每天上下班路上,轎車與電動車的就存在矛盾,等紅燈時,開車的抱怨電動車穿來穿去,開電動車的也討厭轎車壓線或佔道,堵住了電動車道。

《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至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句話闡述得更具體深入,就是告訴我們矛盾有一個過程,它伴隨著事物發展的整個過程。《道德經》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宇宙萬物都處於循環往復運動變化當中,但是這個變化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也就是講每件事物的發展過程,從頭到尾都存在矛盾。

例如,男女青年談戀愛,從最初開始暗戀開始,到主動約會表白,建立戀愛關係,直到結婚生子,這個過程都會存在矛盾。又如,農民種植水稻這個過程,從最初播種,到耕田、插秧、管理、噴藥、到最後收割,每個環節都存在一定的矛盾,都需要農民去解決。再如,服裝廠生產衣服,這個過程也至始至終存在各種矛盾。最開始是布料的選取矛盾,不同供應商提供的報價都不同,存在價格高低的矛盾;最後成品完成後,質檢員在把控品質時,會存在合格品與部分次品的矛盾。

《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2;沒有什麼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毛主席這句話,對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闡述得更直白,很容易理解,且舉了多個例子加以說明,數學、物理、化學、社會科學等都存在矛盾。

《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前面講過,《矛盾論》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它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能解釋宇宙萬事萬物等各種現象。我們可以運用矛盾的普遍性理論,來解釋當今各種現象。例如,網貸、校園貸、房地產、豬肉漲價等社會現象。

再如,中美貿易摩擦、沙特煉油廠被炸、伊朗油船被炸、土耳其轟炸敘利亞庫爾德軍事據點、英國整天吵嚷著要脫歐等國際政治軍事現象。這些國際熱點,都充說明了這個道理,矛盾無所不在,矛盾組成了這個豐富多彩且風雲詭譎的世界。

只不過矛盾有主次之分,有重輕之分,有急緩之分。《矛盾論》第四章節,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也就是闡述矛盾主次之分。

《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3;舊過程完結了,新過程發生了。新過程又包含著新矛盾,開始它自己的矛盾發展史。

這段話,從辯證法角度,補充闡述“事物發展過程自始至終存在矛盾”這個觀點,在解釋“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論》的“舊過程與新過程”,同《道德經》“有與無”,《孫子兵法》的“虛與實”“奇與正”,《鬼谷子》的“捭與闔”,本質上是同一個哲學概念,都是講辯證法,講對立統一,講矛盾互相轉化,也就說大家熟知的“陰陽之道”。

《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拿個人成長來舉例,讀書上學存在升學壓力(矛盾),大學肄業後學習壓力緩解了,但是又會出現就業矛盾。過去學習壓力,屬於舊矛盾,畢業後的就業壓力,就屬於新矛盾。又如,時令輪迴,循環往復,不停地交換,構成了春溫夏熱秋蕭冬寒,這個過程就是“新過程又包含著新矛盾”。

總之,舊事物消亡,新事物催生,並不代表矛盾徹底消失。新事物,會伴隨新矛盾,以另一種方式呈現。

《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4、《矛盾論:矛盾的普遍性》啟示

讀《矛盾論》,大部分年青人會感到枯燥,就像很多人讀《道德經》一樣,難於進入狀態。這和年青人閱歷不多,涉世不深,暫時難於理解其中內涵有關。

人到中年,或知命,或花甲,或古稀,吃過山珍海味也嘗過粗茶淡飯,見慣了身邊人的沉浮起落,經歷的人與事比較多,就很容易明白矛盾的普遍性,也就懂得人生了。倘若明白這些道理,在生活中遇到難過的坎,心態就會變得從容,從容會給自己帶來戰勝困境的力量。

每個人,每個階段,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遇到矛盾。有的人遇到事,面不改色,鎮定自若,大將風範,成為家庭與團隊的主心骨。這種人,因為他懂矛盾,或許他沒有讀過《矛盾論》,但他卻懂這個道理。

《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有的人遇到事,驚慌失措,六神無主,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人就是缺乏大將風範,順風順水時比較出色,溝溝坎坎時就欠點火候。問題在於不懂矛盾,關鍵時刻容易發昏,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如果懂得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知道事物發展都脫離不了矛盾(困難、波折、失敗等),整個人遇到事情就會變得淡定從容。

人,遇到事情一定要從容,這是做領導必備素質!過去不懂的,沒有關係,有空多讀偉大領袖的著作《矛盾論》,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力、認知力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甚至能挖掘、培育、提高自己的領導力。反覆讀偉人的著作,且結合中國傳統典籍去讀,會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中華文化脈絡的薪火相傳。

《矛盾論》: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最後送一句話給大家:讀偉人書,修從容心,做正確事,結如意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