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向财主借地葬父母,财主不给,朱元璋后来如何对待财主?

岳祥聘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历史上罕见的布衣天子,他和汉高祖刘邦一样,从最基层的农民最终逆袭成一国之君,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明太祖朱元璋原籍苏州,其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世居苏州,以务农为生,家境贫寒,后来因为灾荒而迁徙至凤阳。到了凤阳后,朱家依然可以用上无片瓦,下无立锥来形容。

朱元璋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父亲朱五四和母亲陈氏都是老实巴交的佃户,靠租种地主刘德的田地勉强糊口。

尽管如此,灾难还是不期降临。公元1344年,也就是朱元璋17岁那年,淮河流域一带旱灾,蝗灾纷至沓来,紧接着饥荒和瘟疫开始四处蔓延。朱元璋一家也再劫难逃,一个月内他的父母和大哥相继饿死,家中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朱兴盛。

人死之后讲究入土为安,可朱氏兄弟犯难了,且不说找一口像样的棺材,就连坟地都没有。无奈之下,朱元璋找到了一直为其放牛的地主刘德,希望他能施舍一块地用来给逝去的亲人下葬。结果刘德不但直接拒绝了朱氏兄弟的请求,而且还将他们赶了出去。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朱氏兄弟哭得泪如雨下时,刘德有个远方亲戚刘继祖听说了此事,觉得朱元璋兄弟俩确实可怜,于是将他们接来请他们吃了一顿饱饭,还将自己的一块土地送给他们用以下葬。

朱元璋兄弟俩对着刘继祖千恩万谢,第二天,兄弟俩用破衣烂裳将亲人包好,用门板抬出家门,草草下葬。随后离开家乡,各自逃命。

朱元璋跑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再后来沦为乞丐。再后来,在发小汤和的邀请下,他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他从一个小兵做起,用十多年的光景,一步步逆袭成统领千军万马的吴王,随后消灭枭雄陈友谅和张士诚,并最终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

当了皇帝的朱元璋,马上做了一件事:厚葬父母。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傍徨。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廓,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朱元璋回想起当年父母死后连一块墓地都没有的场景百感交集,“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这是怎样的一种凄惨。

出于弥补心理,朱元璋决定把父母、兄嫂的坟迁址,盛装豪椁隆重再葬,并派精通风水的刘伯温前去安徽凤阳老家堪查。刘伯温去了一趟,回来说:山川灵气不可动,一动风水就不灵了,会破了朱家龙脉。

朱元璋一听打消了重葬的念头,选择在原址上修建大型皇陵。

其实,朱元璋葬父葬到了风水宝地上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当时朱父“尸陷地裂”,得以平地起坟。雨过天晴,朱元璋急急跑出躲雨的寺庙,到原地一看坏了,父亲的尸体没有了,感到十分迷惑,便横在抬尸的扁担上四肢拉开,仰天长叹,等二哥赶回来商量怎么办。

一个老和尚恰好走过,觉得惊奇:扁担与朱元璋的身体正好构成了一个“天”。不一会儿,朱元璋又侧身翻转,这更不得了了,又成了一个“子”。“天子”现世,此人必贵。果然不出老和尚所言,朱元璋后来当了大明皇帝。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朱元璋能够建立大明王朝,也是与蒙人、张士诚、陈友谅等拼杀出来的,是“马上得江山”。

因为民间一直盛传朱元璋家祖坟葬到了风水宝地上,后来明末的李自成率义军攻打到安徽凤阳时,便将朱氏的祖陵破坏得乱七八糟,坏其风水,名为“断龙脉”。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当不得真。而朱元璋在重修父母皇陵时,也没有忘了当年给他土地安葬家人的恩人刘继祖。他于是派人前去寻访,可惜刘继祖早已病故多年了。但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赐以特权,10个字:世袭罔替,与明朝相始终。也就是说他的子孙后代都可以沿袭这一爵位。

刘继祖虽然死了,可当年不肯施舍墓地的刘德却还活着。不过朱元璋并没有为难刘德,反而以德报怨,下令赏赐给他田30倾,并免除10年赋役。并对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意思是,你当年那样做也可以理解,我不会追究。当年我贫贱的时候,你怎么会知道我现在能当上皇帝,贵为天子呢?

当然,这些赏赐与义惠侯的爵位相比还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估计这时的刘德的肠子都要悔青了吧,如果他当年做善积德之举,其子孙后代都会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朱元璋幼时家贫,一家人穷困潦倒,过着有这顿没下顿的日子。由于家贫,朱元璋小时候便靠着给地主家放牛贴补家用,后来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朱兴隆先后因灾害去世,当时朱元璋给地主刘德借地安葬父母,但遭到刘德拒绝,那么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又是如何对待这位地主的呢?

朱元璋幼时家贫,父母死后借地安葬被拒

朱元璋祖上数辈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后来迁居至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依靠给地主家做佃户而勉强度日,一家人的日子依然过得捉襟见肘,食不果腹。由于家贫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

元至正四年(1344年)春天,在朱元璋17岁那年,在前一年发生旱灾的情况下,淮北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疾病四处蔓延,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朱五四)、母亲陈氏和大哥朱兴隆先后因灾去世,家里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二哥。

由于家贫,家里不仅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埋葬秦人入土的土地都没有。兄弟二人便想向东家刘德要一块地来安葬父母,却被刘德狠心拒绝,任凭朱元璋兄弟二人如何哀求,刘德就是不松口。

后来,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粉底,兄弟二人这才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死去的亲人安葬。而朱元璋后来为了感谢刘继祖,将其追封为义惠侯,并且荫及子孙,与明朝相始终。

那么曾经拒绝朱元璋的地主刘德呢?他的下场又将如何?

朱元璋回乡祭祖,送给地主刘德一句话

历经千难万险,朱元璋最终一飞冲天,从一介布衣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帝,开创了大明百年基业。俗话说衣锦还乡,成为皇帝后的朱元璋于是便也回乡祭拜父母。

得知朱元璋回乡,曾经的地主刘德自然是万分焦虑的,往日历历在目,他怎能不忐忑。然而朱元璋在见到刘德之后,却并未难为他,而是对其说道,“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意思是说,你当时的所作所为,也在情理之中,我曾经那么贫困,你怎么能料到如今我会成为天子呢?

朱元璋不仅没有难为刘德,而且还赏赐给他30顷土地,免除其10年徭役。毕竟,曾经高高在上的地主刘德,如今已经与自己根本不在一个层次,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刘德而落下一个“瑕疵必报”的名声。


香茗史馆


历史上朱元璋虽然是明朝的建立者,开国皇帝。但是在他最早的时候他只是一位家庭贫穷的放牛娃,妹纸只能放牛为生。而朱元璋一家人最早的时候是官府的淘金者,而且是属于那种淘不到金的困难户,父亲朱五四就只能去借高利贷买金给官府。这样日复一日,朱家被彻底拖垮了,朱五四只能带着全家人逃走。

后来他们家寄住在一个地主家做工人,但是呢这个叫刘德的地主是一位抠门的人,朱家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法解决。结果有一年遇到了天灾,蝗虫过境导致颗粒无收,朱元璋的父母也在这一年去世了。身无分文的朱元璋只能去找地主刘德借钱安葬父母,可惜的是刘德并没有这样的善心。最后还是他的哥哥刘继祖给了朱元璋一块地让他安葬父母。

后来朱元璋做过和尚,参加过起义,最后甚至跟一群人一起建立了明朝。不得不说命运就是这么神奇,谁也没想到曾经的放牛娃有一天会变成皇帝。古代人很讲究一个衣锦还乡,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当他要回家祭奠自己父母的消息传了回去的时候,曾经的地主刘德非常的害怕,躲起来不敢见人。

最后朱元璋怎么做的呢?他特意叫住了地主刘德,对他说道:“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最后朱元璋赏赐了刘德天地三十顷,并且免除徭役十年。虽然当年刘德连安葬父母的地方都不愿借给自己,但是当年自己也是一无所有,这是人之常情。

而且要不是地主刘德愿意收他们做长工,可能一家人也是要饿死。朱元璋以德报怨的做法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不过可惜的死是朱元璋在找当年帮助自己的刘继祖时,却得知他已经去世了。对于这样的好人,朱元璋封其为义惠侯,子孙一直承袭了300年,至明朝灭亡。

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新媒体投票工具!共享投票,一个完全免费的投票创建平台,在共享投票平台您可以根据您的需要,创建跨平台投票(PC端+手机端),或者是仅微信参与的投票。共享投票平台的投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面向组织机构的公益投票、面向公司群体的大众投票、面向内部人员开放的“指定用户”投票、面向特定人群的“邀请码”投票,还有具有独特风格的“口令投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