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闯关东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去了严寒之地?

大侃历史


至于闯关东为啥要去东北有一下几点 其一就是东北的土地辽阔且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大宗农作物 也适合北方人的种植习惯。虽然现在的南方经济发达 但是80年前经济也不是很好的。且可利用的耕地 水田也不富裕最主要的是 也不适合北方人的耕种习惯


冰雨1619


我老家是山东威海,听我妈说,我太姥爷那一辈儿,他们是哥俩,威海地少那叫一个穷,哥俩一商量在家饿死还不如岀去闯一闯,于是哥俩划了一个小舢板在大里飘了三天三夜,来到了辽宁省今天的宽甸县,举目望去袅无人烟大片的土地捏一把能捏岀油来,这可把这哥俩乐坏了,他们在那奋斗了二十年,种出的庄稼换成钱就攒起来,后来形成规模,他们雇了很多长工,后来那出现了土匪他们都回了老家,在威海盖房子置地,当年威海北门外的十三趟门楼很有名气,那就是我太老爷盖的,老爷子富了不忘夲,看见要饭的他怎么的都施舍,有青壮年岀来要饭,他都收留做伙记給他们娶上媳妇成个家,有些人想做点生意钱不够就找他入股,他问清楚之后告诉人家上柜上取,有些没良心的人把钱取走之后逃之夭夭,太老爷自己自言自语,这是买卖没做好不好意思来,為自己解嘲,太姥爷当年在威海有名的大善人,他去世时在家停放了七七四十九天大殡,岀殡那天的送葬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威海市的大小商铺全关门。


茉莉花8888


山东人当年为什么要闯关东,而不去中国富裕的南方?

道理很简单。

第一,闯关东的都是山东胶东沿海一带的人,离辽宁近。走陆路走山海关,走水路到大连。那时的交通非常不方便,去南方根本不可能。

第二,闯关东的都是农民。胶东地少石头多。东北是地多人少,而且,土地肥沃。只要肯出力就能养活自己。

第三,山东胶州湾一代的农民,很早就有到东北淘金的。能活着回来就发家致富。这种诱惑力,一直吸引着胶东一带的人。

我的老家就在胶东。所以,略知一二。我的爷爷当年就是带着全家到东北做生意的,后来,在黑、吉、辽都有他的生意。不过,那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皛川


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经历:

“要不是身体壮,现在咱也是大连人了”!

我的一个营口大石桥农村的朋友,有一次来大连,聊天的时候说道:他的祖辈也是从山东逃荒闯关东来到了大石桥。当时,大连还叫“青泥洼桥”,是个小渔村。

朋友祖辈一批人从威海码头坐个小货轮,在海上飘了十几天才到了“青泥洼桥”。

下船后,休息一会儿,大家议论去哪里生存,有人说要到黑龙江 ,有的要去吉林投靠老乡,还有的人因体力不支,就要在“青泥洼桥”这小渔村生活。然后,大家依依作别,各奔东西。哪些身强力壮的人挑起行李,怀揣着希望继续北上。

朋友的祖辈身体也比较结实,就继续向北一路跋涉。当走到营口大石桥时,身体生病,停下来了,没有力气继续向北再走。只好在大石桥附近找了一块看起来不错的无主荒地扎根生存了。

后来,再后来,当年的“青泥洼桥”村经过不断发展,变成了今天美丽的大连市。

而朋友的一大家子人,现在就居住在大石桥的农村务农。每当看见原来一起逃荒的朋友现在大连生活的美滋滋,无比羡慕。每当想到此事,他的老祖就不由感慨的说道:“要不是咱当年体力好,身体壮,多往北走了几步,现在咱们也是大连人了!那轮得到他们在那臭美”。“哈哈”,听到朋友的讲述,我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现在看来,当时,祖辈们体格好的都北上去黑龙江、吉林了;体力稍差的人也选择居住大连往北的瓦房店、营口、普兰店、庄河了;祖辈身体最差的一些人无力北上,就留在了大连生活,现在就成了大连市城市户口。真是应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荫”了,时也运也!


致胜管理—春清


当年我爷爷领着一家老小闯关东到了黑龙江,黑龙江地广人稀,那时候只种小麦,主食就是馒头,我爸十三岁来的,十六岁就上班了,生产队,我爸说他二十岁左右回山东接我姑姑来黑龙江,跟山东的亲属说在黑龙江天天吃白面大馒头,山东的亲属说我爸吹牛逼,怎么说他们都不信,没办法只把我亲姑姑领来黑龙江了,一晃我爸今年70周岁了,黑龙江农垦退休了,现在山东发展的好了,我问过老爸后悔闯关东来黑龙江吗,他说不后悔,当年如果不来黑龙江在山东就会饿死,他说十几岁的时候一顿能吃十几个馒头,父辈们曾经经历的挨饿现在的小孩都不相信!所以请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墨绿色捷达


我是山东人,对人们为何下关东成人潮,我有发言权。我老家村近代有四次大迁徏流动,几乎家家有人闯关东下南洋。到今天还有近几十户人在关东和南洋,并和家乡有联系。

一次是三十年代初由于家乡遇灾,为找活路出现一次大的流动,大部去了三棵树,伊春一代,一般奔老乡去,那里有地种。

第二次是三十年代中末,掀起去南洋(印尼,马来等地)背包袱,(去给布商背布卖),后有干好成商人,但大部解放前回国,一部分排华返回。

第三次是57年左右至60年,一部分青年去鞍钢,一部分全家去黑龙江佳木斯以北,和大杨树一带农场及林场。

第四次是64年家乡水灾,大部人成群去了新疆阿尔泰农村和南彊建设兵团。

后来陆续回来了一半人。

现在家乡好了,在东北的又都开始想回来了。


三茅居士


我告诉你山东人为什么闯关东,很简单从清朝开始山东人就闯关东,那时候东北人稀地广,那时山东人多地少,闯关东也是为了能活下去,可以说东北那个地方都有山东人,特别大连地区山东人最多,现在大连本地人可以说都是山东人,大部分都是从清朝过来的,也有民国时期过来的,为什么有的人说大连口音和烟台一样,就是因为都是那面过来的,口音一直延续至今,口音也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


岁月如诗62


山东人闯关东,前几年我座飞机去辽宁,我的家人都过的很好,大爷和叔叔全家说当年多亏爷爷一拐仗,我家地少人多,为了卖洋线,我爸姑家表哥骗钱跑了,我爷爷喝上酒,我大爷才十六岁没有经验,这不爷爷拿拐仗打了大爷,从此他跑辽宁找他表哥要帐不回来了,要帐人都问我爸讨,我想要到我念初一了吧,大爷九十六岁,老两口干部退休,五个孩子退休,看看人家,我爸九十岁为了这个家西河矿干部不干回家,前几年我有个叔拿房产证要老房子,我爸当年没要老房孑,村占了,我爸思想好,打官私你们能胜,可你们给我得罪人,我爸意思干部退休费那么高不给老家几个搞建设,我才去了一趟,社会变了人也变的自私了,农村人年老靠国家呀。


用户6749300950


你好!

山东大男子主义过于严重,大噪门,打媳妇到没看见!媳妇吃饭在后面,不上桌常事!满旅家里一来客人吃饭,是女的都不让上饭桌,男的那怕是刚刚会吃饭他也上主桌,菜多!女人的一桌菜少!现在的情好很多了(我们家是奶奶满,爷爷汉,)

现在的老伴是山东人!典型的山东人!

谢谢你的约请!

谢谢!


user8291935453692


这么多人没一个说到点上。直白一点就是不管东北当时比不比南方穷或者富,但比我山东河北……一些要好一点,我他妈现在连饭都吃不上肯定要走出去,去南方能吃饱,可以,去东北能吃饱,也可以。放着近的不去难道要去远的吗,说不定半道就饿死了,语言也不通。灾年,百姓需要的是快速,稳定的解决吃饭的问题,谁先满足这个条件就去谁那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