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华为最大的对手,并非现在的iPhone,而是5年后的小米,您怎么看?

披萨烘焙师


华为没有对手,[大笑]其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华为5G领航者,手机一出道即巅峰。就手机而言,目前三星、华为和苹果全球三甲,华为才做了几年啦?刚刚华为手机官宣突破2亿部出货量,要不了两三年,华为手机全球第一。至于小米,国内没进前三,最近第五,市占率下滑,要接近华为几乎是奢望,只能望其项背,因为实力摆在那儿,数量级差大了。

如果美国打压,小米会咋样?不敢设想。还是脚踏实地好。[捂脸][捂脸][捂脸]


李子正传


在网上怼了那么多,我今天想说句公道话。

华为最大的对手,不是什么小米,也不是苹果,而是海军。

华为的进步有目共睹,不然我也不会在去年年底6sp还好好的情况下满心想换,后来手机就飞出去了。

然后抢mate20pro一直抢不到,后来去了实体店,有黑色的,但是曲面把玩了一下实在不喜欢,x又太大,用苹果的时候就想着买小一点。然后当时一直关注的pro,在店里那店员忽悠我说差不多,我也就没多注意就买了,用了一个多月才发现相差这么多,算了,买都买了。

我说了华为进步很大,但是必然还存在着不足,前面有帖子其实我已经说过存在的一些问题了,现在就简单拿个震动提示来说吧,在户外信息几乎一漏一个准,因为那信息震动提示可以说跟没有一样,对于我就很重要。以前用苹果,用了华为才知道连这个震动马达还有区别,4599买的,好像pro也一样,这个我肯定失望的,毕竟好几千了,这个算不算需要进步的地方?包括双击亮屏,又不是什么难的技术,为什么没有?

然而问题来了,那时候我从来没有接触到过因为手机怼来怼去的情况,但就是自从这个华为开始,被海军喷的是越来越不爽,连带着后来手机出了的一点小问题也让我超级不爽了。

更可恶的是,以前用苹果在论坛吐槽下苹果也有的问题,回复都很正常,缺点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但是华为呢?我勒个去,马上被喷成米蛆了😱😱😱那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么激烈啊。然后刚好家里亲戚让我帮忙买了个小米,那好久没玩安卓了,我懒,有的功能不高兴研究直接论坛里问(注意,是小米的论坛贴吧哈),当时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小米的分屏我觉得比我手头的mate20感觉好一点,结果被海军喷的哦,我了个擦,真是追着喷吧。再就是如今的头条,你看看一些海军的双标言论哦,真是无语,不要脸到极点(自认为客观评价的请绕道,我就是说不正常的那一波,为什么我要拎出来说呢?因为那一波海军数量真的太庞大了)

这年头手机性能都大同小异,抛开华为,用着舒服的我可以选择苹果,毕竟我换华为不是苹果不好,而是用腻了想换换口味。谈性价比我可以选小米。外观好看的我可以蓝绿厂,而且我发现我自拍很少很少那种升降摄像头的才适合,毕竟屏占比高了。

上面这么多选择,我为什么还要继续选择华为?不是说华为不好,而是跟这些恶心的海军用一样的手机,我实在恶心死。因为我用着华为肯定会看看华为的新闻,可那下面评论里海军的高潮哦,真受不了,等哪一天手机换了,那么行,直接华为的新闻全部屏蔽世界就清静了。

所以我依然认为,海军才会害了华为,才是最大的对手,比如当年的白莲教。

我在此再说一次,用着某个品牌的手机却让我这么讨厌这个品牌的粉丝群体的,华为真的是第一个



咖啡半糖666


不敢苟同!

华为最大的敌人只能是它自己,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内的科技公司没有能跟华为抗衡的,阿里腾讯也不例外!

小米手机我用过两部,给我的最终感觉就是第一年真的很好用,性价比真的挺高,但从第二年开始,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小毛病!而我最后一部小米是5s plus,刚用了三个月的时候,在口袋里走动时不小心碰到了桌子的一角,也巧了,碰到的位置正好是后置指纹按键,这一下就把后置指纹给碰“进”去了,用手一按明显有向里松动的感觉。一年后,我刷了开发者系统,用了两个月直接变砖了,拿去修说是主板出问题了,没有修的价值了。

我对小米手机的综合感觉就是,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一般就能不接受。反正就是持久耐用性较差。

华为手机也用过,最早用的是mate7,也是第一年感觉很舒服,但接下来就卡的不行了,这也不是华为的锅,当时的安卓系统一般一年后都会卡,但至少mate7没有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能用,就是慢,后来也放弃了。

所以比较来看,我认为华为的手机是优于小米的手机的,只不过最近华为在定价方面有点偏高,有点不能接受了。

目前小米主营手机,而华为确不是主营手机,华为是一家正宗的通信服务商,手机只是其一,只不过敢上了智能手机的风口,加上自己在通信领域的超强积淀,才实现了快速反超。

我认为,只要华为不出什么意外,小米这辈子是没有机会赶超华为的,毕竟华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有很多是自己生产的,对上游的依赖明显低于小米。


(声明:本人非米粉,亦非花粉。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用户,用过两部小米,用过两部华为,总体感觉华为比小米耐用。

针对各位的评论,本人简单回复一下:

第一:自己碰坏怪小米的言论

巧了,就是碰到后置指纹按键了,巧了,只是轻轻一碰,巧了,买的是小米5s plus,这三个巧巧在一起,结果就是让后置指纹松动了,虽然可以用,但是隔应人。

第二:小米5s plus刷了其官方的开发版,偶尔死机,但最后一次是彻底变砖,去修说要换主板。巧了,刷了开发版,巧了,主板坏了,就是这么巧,反正结果是手机不能用了

第三:华为mate7 当时近3000块买的,第一年确实不错,但第二年,巧了,真卡了,天天清内存,但还是巧了,真的有些卡了,最后由于巧了,就是不想用了)



(不是说小米不行,而是小米整体实力跟华为有较大差距,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华为手机主打高大上,就看用户个人的喜好了,不差钱的绝大多数会买华为,经济适用型的多数会买小米。另外,我认为华为没有将小米作为手机界的竞争对手,不然最近几年的价格不会这样高,华为还是对标苹果和三星。一个手机厂商敢卖高价,就是因为其自信,自信自己的高价依然有用户买单,但最重要的一句话是:高价手机不代表是好手机)


苏州欧小凯


华为公司未来五年的竞争对手现在看真不好说,可能现在很多人觉得拿小米和华为比较没什么可比性,毕竟从现在看体量差别还是非常大,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但是看看当面的诺基亚从巅峰到被手机业务衰败也没有几年的时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很多人看到这种问题觉得是在讽刺小米,到这个程度了还敢和华为公司谈理想。


任何一家公司在成立之初都会显得非常幼稚,甚至那么弱不禁风但无论多大的苍天大树也是从小苗长大的,华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差点打包卖给摩托罗拉了,因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行,如果真的执行了那么就看不到今天华为公司的辉煌了,在上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边上一个同事,有个师兄是百度公司的高管,毕业刚去北京的时候,由于基本功不是很扎实四处找工作碰壁,最后终于被一家叫百度的公司收留了,当初的百度公司只有几十人显得那么弱不禁风,李彦宏还在公司创立之初搞了个众筹的机制,结果响应的人少的可怜最后百度上市这位师兄直接实现了财政自由,所以不要以现在得眼光看待未来发展的事物。


本人也是小米的忠实粉丝,用了好几个小米的手机,平心而论小米的软件水平还是非常不错,但是在硬件方面差异还是非常大,手机的发热问题自己卡顿假死情况还是非常多,早期的小米手机的拍照功能明显不行,但是宣传的还是火的不行,对于一个刚成立没有多久并且成功上市的公司,要求太多也不过份,小米很高的抓住了智能手机这个风口,拓展了自己的业务量,把饥饿营销玩到了机制,等到传统的手机厂商把模式拷贝过来小米的压力就上来了,现在小米手机在国内的份额在持续下跌,真正有突破的地方就是性价比极高的红米手机,这个系统本身不赚钱完全是为了小米生态链服务用的。


现在的小米是遇到了真正的发展瓶颈期,没有核心技术在今天如何发展如何突破,毕竟只靠网络销售这个圈子太小了,饥饿营销也已经是过时的模式了,这个时候的小米才是发展的关键期这也是资本市场不是很看好小米的原因,小米发展的机会在小米生态链,但生态链的形成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这也是小米这么着急上市的原因,提高影响力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拿到资金为后续的发展蓄力。

五年后的小米是什么样子真不知道如何,华为公司从目前发展态势瞄准的对象是三星,全面发展全面突破已经是华为的大趋势,特别是5G技术上突破让华为一下子走到了竞争对手的前面去了,现在在手机领域也开始向第一冲刺了,现在的华为算是风头正劲,已经成为标准的民族骄傲了。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悲观一点小米公司五年后还在不在都是不可知的事情,华为公司五年之后是不是有现在这么强势都不好判断,只能讲一切都有可能,不要把事情看的那么肯定。

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编程指南


这个太看得起小米了。以小米现在的研发和收入来看,十年也难变成华为最大的对手。更何况小米公司的高管整天在微博怼天怼地怼空气败坏自身形象,小米很难变成华为最大的对手。下面就用数据分析一下。

研发

过去三年,小米在研发费用上累计投入111亿元人民币,仅去年就投入了58亿元。而研发投入上,去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015亿元,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4.1%。十年来华为仅在研发投入上总计就已经超过了4800亿元,位列国内第一。

两者研发投入相差快20倍,研发投入肯定和创新能力成正比,这么小的研发投入,意味着小米的技术壁垒很低。就像“性价比”一样,小米可以做,华为荣耀可以做,OPPO和VIVO一样也可以做。所以今年各家都出现了很多性价比手机。

华为研发投入


营收

华为去年销售收入7200亿人民币,其中运营商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40亿元,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企业业务则是实现销售收入744亿元,同比增长23.8%;消费者业务则是实现销售入手3489亿元,同比增长45.1%,占集团总销售收入超过48%。

而小米去年销售收入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可以看出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将近是小米去年销售收入的两倍,而两者的增长一个是45.1%,一个是52.6%,增长速度差不多。所以,五年后小米想取代苹果成为华为的最大对手,可想而知是很难的,几乎不可能实现。

公司业务

如上面所说,华为公司业务包括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目前来说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小米并没有涉足。而小米的所有业务华为消费者业务全部涉足。所以,小米的业务覆盖范围相较华为也是较小的。

核心竞争力

苹果的ios、芯片、生态、品牌影响力远不是小米几十亿的研发能超越的。

总结来说,研发营收和公司业务的广度,小米和华为差距很大。而且目前手机市场已经是血海,几乎停滞,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小米想要取代苹果成为华为的最大对手几乎不可能。


雾来了


不知是什么人说的这句话,小米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小米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步步下滑,而华为的手机业务则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两者的差距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按照目前的趋势,五年后小米还能不能位于国产手机四大品牌之列还不一定,怎么可能会成为华为的对手呢?



现在小米唯一比华为占据优势的地方就在于生态链

小米生态的布局较早,大概在13年左右便组建了自己的生态链团队,发展至今已经初具规模,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雷军的远见。小米生态链是以小米为中心向各个行业进行扩展的封闭模式,通过投资入股的形式进入各种智能硬件行业,依靠自身的品牌价值搭建小米生态链,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小米更像是传统行业的搅局者。


而华为所采用的模式则不同,其本身并不参与到投资,而是为合作伙伴提供HiLink协议和物联网芯片,整合各行各业的优质产品,不做传统行业的掠夺者,给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这一点要比小米的投资更加高明,虽然起步较晚,但个人比较看好华为生态链的前景。

总的来说,华为和小米基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但存在竞争总是好的,避免一家独大带来的弊端,对我们消费者是非常有利的。


电子维修


你提这样一个问题,是在赞扬小米呢?还是在黑小米呢?

我们不否认小米确实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从0到上市,从没有营业额到一年营业额超过1700亿,小米仅仅用了9年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确实了不起。但就算小米发展得再快,他跟华为的综合实力对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如果按照目前小米跟华为的发展速度,小米的营业额想要赶上华为至少需要10年以上时间。

最近几年小米的营业额增长速度非常快,但目前小米的营业跟华为的差距还是很大,而且小米增速很快,但华为的增速也不差。

2018年小米总体营业额达到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而同样是2018年华为的营业额达到7212亿元,同比增长19.5%。如果未来小米跟华为都能保持2018年这种增速,那小米只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超过华为的营业收入。

但是想要让小米在未来的时间一直保持52.6%的增速是明显不可能的,因为随着基数的增加,增速会变得越来越小。如果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小米能够保持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已经算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了。

如果按照小米年均增速20%,华为年均增速15%计算,小米至少需要27年才能够赶上华为的营业收入。当然这种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因为随着时间的增长,华为和小米的营业收入规模也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越往后要保持较高的增速会变得越来越难。


小米跟华为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营业额上,更主要体现在技术等综合实力上。

目前华为和小米都是我国主要的手机生产厂家,所以很多人喜欢拿小米跟华为进行对比,把小米当作华为最大的潜在竞争者。



但说句公道话,目前小米跟华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这种差距不仅仅是体现在营业额以及利润的差距上,更重要的体现在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2018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000亿元以上,而小米的研发费用只有60亿左右,目前华为的PCT国际申请专利是国内最多的,而小米虽然在一些手机工艺技术上也有很多专利,有不少专利还获得了国际大奖,但是目前小米在核心技术竞争力上跟华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华为的技术不仅仅体现在手机技术上,更重要是体现在5g通讯设备,智能装备,云服务以及芯片等核心技术上。而这种技术的积累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之后才取得的成绩,小米在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赶上华为的。

所以从综合实力来看,目前小米跟华为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小米更应该做的事专注于自己的一些优势,比如手机还有一些智能设备等等,而不是跟华为硬碰硬。

华为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华为作为我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华为都有一定的竞争力,而且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也很多。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华为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刚创立的时候,华为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富士通,爱立信,西门子等国际巨头,那时候华为跟这些巨头相比,貌似根本没有机会从通信设备市场当中分到一杯羹,但是华为仍然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毅力克服了很多困难,战胜众多竞争对手,成为国际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而在新的时代,华为所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有爱立信,诺基亚这些企业,包括苹果,三星,甚至是国内的小米,OPPO,vivo等厂家。

但这些都是市场上的竞争者,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华为并不惧怕这些竞争对手,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5年之后,华为都不会真正的惧怕这些竞争对手。

我觉得目前对于华为来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因为随着华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企业的一些通病会显现出来,到时候华为能否保持那种艰苦奋斗,以及铁律作风将成为影响华为发展的核心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任正非一直保持高度危机感的原因,比如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之所以不上市,因为他害怕华为上市之后,很多人变成了百万富翁之后,财富变得更多了,大家就缺乏了工作上的动力和追求,一旦大家工作怠慢之后,对于华为来说将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所以直到现在,任正非一直保持高度的危机感,每年华为都实行末位淘汰制,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大家的危机意识,无论企业发展到什么时候,都必须时刻保持一个创业者的心态面对各种事情,这样企业才能够保持活力以及激情,才能够长时间保持战斗力和竞争力。


贷款教授


提出这样的问题,要么就是小米内部的人往自己脸上贴金,要么就是小米脑残粉无知的看法。别说华为的竞争对手是五年后的小米了,确定五年后小米还能活着么?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手机业务目前竞争不过华为,而且差距会越拉越大,五年后会被华为落下更远。几年前,小米手机的销量曾经是国内第一,因为当时国内手机市场处于一个初期发展阶段,触屏智能手机还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恰逢全国用户换机潮,这时候,只要你有,就能拥有巨大的市场。小米确实在这方面占到了先机,以iPhone为模板,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第一代触屏智能机,而且相对于iPhone五六千元的价格,魅族三四千元的价格,小米1999元的起步价确实让人感到震撼,凭借着“性价比”的旗号,小米火了好些年。

但小米在后续的发展中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没有集中精力进行技术研发。按理说,小米一开始几年获得了那么好的销量,在资金储备方面应该是比较充沛的,如果小米管理层的眼光稍微能放长远点,就知道要进行技术储备,自己要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市场成熟阶段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但小米没有,而是把大部分钱放在了营销上,这是非常短视的,导致小米发展失去后劲。二是品牌形象问题。小米一开始就打着性价比的旗号,但这个标签其实局限性非常大,在初期市场可以笼络很多未被教育成熟的用户,但到后期,随着手机行业发展逐步成熟,这个标签会与“屌丝”、“廉价”等负面标签关联在一起。而且,小米手机并不是真正的性价比,性价比指的是价格便宜,品质超出价格的预期,而小米一直以来的性价比都只是采用骁龙最新处理器,但在其他方面缩减成本,没能保证质量,现在上网一看,说到小米质量问题的,一搜一大把,大家也逐渐对小米感到失望了。

所以,现在小米手机,在这个注重自家核心科技和差异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力不从心,在华为、OPPO、VIVO各自推出自己特色鲜明、黑科技满满的产品时,小米只能继续性价比,继续堆料,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色,在市场上很容易被人遗忘。同时,当其他竞争对手都成功冲击高端市场时,小米因为品牌和产品的问题,价格一直卖不上去,只能在3000元段位徘徊,高端市场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本进行研发和渠道建设,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小米进入不了这个循环,差距当然也会被越拉越远。

有人说,小米可不只是手机,更重要的还是智能硬件,小米已经布局了未来。说到智能硬件,小米确实又是国内走得比较早的一批,但小米智能硬件的发展,路径和手机业务差不多,都是占到了先机,尝到了初期市场红利,但后来发展都会逐渐乏力。

智能硬件与手机一样,最重要的还是技术研发,特别是芯片和物联网连通基带,这方面小米还比较薄弱。小米在2013年就开始做智能硬件,发展至今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智能硬件厂商,并通过收购、入股等方式,聚集了一批中下游硬件厂商,依靠自身的品牌为小米搭建智能生态链,这种发展方式也是有局限的,没有一个厂商愿意永远只做一个小米光环下的代工厂,据我所知,很多小米系的智能硬件企业,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目标:脱离小米,独立品牌。

而华为在智能硬件方面,除了自己做,更多的是为合作伙伴提供HiLink协议和物联网芯片,整合及智能化各界的硬件,这样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其他硬件厂商,都留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机会,虽然起步晚,但看起来更加高明。

小米就是这样,擅长“从无到有”,但落后于“从有到优”,现在无论手机还是智能硬件,都已经处在“从有到优”的时代,小米还要怎么追?



科技扯谈官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您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5年之后华为最大的对手并非是苹果与小米,很可能将会是三星。

  • 苹果手机创新能力持续下降,市场份额已经开始出现下滑的现象;

  • 小米手机核心技术能力较差,紧靠性价比无法长时间领跑市场。

一起来看看,小米为何无法成为华为的对手,三星又是何种的存在呢?

小米手机发展存在的问题

小米获得爆发式增长,主要是通过低利润主攻中低端机型。

  • 在苹果、三星、国产手机厂家将注意力集中在高端手机的同时,小米抓住了市场空缺;

  • 依靠超高的性价比,通过中低端手机打开了自身快速发展的道路。

当手机厂家回味过来,丰富自家产品线的同时,小米性价比的标签反而制约了其发展。

  • 华为专门成立荣耀系列、就连vivo、OPPO也开始发力性价比手机;

  • 反观小米缺少核心竞争实力,在高端旗舰发展并不顺利,性价比机型供货依然问题较大。

5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增长,用户购买能力的增强,用户将会逐渐向高端品质旗舰机型转变。


三星将会成为华为强劲的对手

虽然苹果在手机端利润率较高,但是三星将会是华为更加需要担心的对手。

  • 三星在于手机产业具有全产业链的制造能力,90%零部件可以实现自己供应;


  • 三星的屏幕技术、内存、闪存等存储芯片均处于全球领先。

除此之外,三星并没有放缓研发的脚步,2018年研发费用投入全球排名第一;

未来十年,三星还会在逻辑芯片投资1158亿美元,将会牢牢的确定行业领先地位。


五年之后,华为手机潜在的竞争对手,您觉得会是哪家公司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极客谈科技


作为苹果,小米手机曾经的用户,现在我坚持用华为,看好华为。

亮出我的观点,华为最大对手绝对轮不到小米!

为什么呢?

1. 实力派

研发决定了你的科技竞争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全球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的四家企业分别为:三星1060亿元、华为1,015亿、谷歌1055亿元和大众1035亿元。苹果研发投入950亿元左右,而小米的研发投入仅58亿元。

2. 知名度

华为的知名度随着美国对华为的暴力制裁,世界各国纷纷议论和报道,使得华为的品牌知名度大大的提升。美国特朗普的确给华为做了一个免费的无价的广告。


小米手机,除了在中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有因价价廉物美而受欢迎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其影响力非常有限。

3. 良性循环

最最重要一点可以说是小米的死结。

华为已经基本具备了,尤其是在5G 。

华为良性循环链: 大量研发投入-技术领先-定价权-高利润-加大研发投入-技术保持领先------

小米在这一点,可以说非常的糟糕。因为小米是靠高配低价去拼的市场,而且是低端市场。这注定了小米的基因是便宜。

小米恶性循环链条: 加大研发投入-技术不够领先-无定价权-低利润-无钱加大投入(亏本仍大投入,投资者反对)-技术不领先

爱国热情

谁说中国人不爱国?那是未到关键的时候。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打响,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觉醒!

华为,作为中国一家民企,用一己之力对抗强大的美帝的打压和封锁和流氓手段(扣押任正非之女孟晚舟)。

这难道不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吗?

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该站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我们的民族企业,当我们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了世界级的伟大企业,我们国家经济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4.超越苹果:

苹果因为有天才乔布斯,在研发,资金,人才等积累的先发优势,使得苹果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然是华为的对手。随着乔布斯的去世,苹果创新力和研发投入的下降,苹果已经显示出它的增长疲态。所以华为超越苹果只是时间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