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面对腐败也发慌《史记》中的马屁96

千古一帝秦始皇,面对腐败也发慌《史记》中的马屁96

阿元

那么说贪污腐败是古代专制集权社会的常态,是不是夸张了一点呢?

咱们拿秦代来举例说明。

一般人的印象中,秦王朝是个法律极其严密、管理极为严格的一个王朝。比如说商鞅那么大一个官,那么有钱的一个人,想跑都跑不掉。按想象,这样一个纯粹的以法治国的朝代,腐败现象应该很少,或者是没有吧。

但是错了,秦代的腐败现象相当的严重,并直接造成了秦帝国的灭亡。

秦的灭亡一直是个非常奇怪的事情。

秦王朝拥有非常恐惧的战争机器,它拥有百万大军;武器生产以达到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水平;所修建军事专用道路将整个帝国连成一张强大的网络,只要那里有风吹草动,军队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军用道路赶到现场。有人测算过,当时秦王朝的军事实力比当时全世界的总和多好几倍,中国后来的任何朝代在军事实力没能超过秦王朝。然而如此强大的帝国,居然在几个农民的木棒前瞬间倒塌,不能不说是件怪事。

历代学者写了许多文章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归结起来,大致的原因有秦法苛刻、暴政、杀戮和大兴土木等。其实,暴政和杀戮历朝历代都有,相比而言,秦王朝还不算太严重,那个朱元璋杀起人来一点也不比秦始皇差。至于大兴土木实在有些冤,秦始皇只不过将原列国的长城接连起来,其工程比起大运河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那个阿房宫,据史学家研究根据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另外秦对民众的压迫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在秦王朝,民众可以说“彼可取而代之”,还可以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就是这样的话现在人敢说的也不多,当然喝多的人除外。

而大小儒们,包括司马迁之所以在总结秦帝国灭亡的时候,强调啥秦法苛刻、暴政、杀戮和大兴土木等原因,其实还是在拍儒家文化的马屁。完整的把这个马屁拍出来就是,你看秦国“弃礼任法”,重用法家,抛弃儒家,咋样?别看你统一了天下,不也没有几年就完蛋了吗?结论就是,儒家比法家强,治理国家还得用儒家文化。

受司马迁等系列大小儒们马屁的误导,历代学者秦帝国灭亡原因时,也基本上在秦法苛刻、暴政、杀戮和大兴土木等原因上转悠。

那么有着极其严苛、细致法网的秦帝国,有没有腐败呢?

这个可以有。

据记载秦帝国宰相李斯的儿子在京城以外做官,回京城探亲时,那些京城的官员居然全体出动来慰问这位公子,李家门前所停的车辆竟达千余辆,其实李公子的人气指数高不到那里去,归根结底是官员们巴结权贵。想来那一千多个官来看李大宰相的,谁也不敢空着手的,李斯这么一下子捞的钱,咋也得几百万。

这是有证据的。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刘邦老婆吕雉的老爸吕公,因为出事了,投奔了沛县县长。老朋友来了,沛县县令当然要大摆席宴。但要参加这个宴会,可是要拿红包的。规定贺礼不到一千钱的不准入席。后来的高祖刘邦当时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不给一分贺礼(其实他更大程度上穷的掏不出来),拿块竹简写上一万钱,就入席吃饭。

一个县长,请吃顿饭就要收十几二十万钱的红包,那么宰相能收多少不难想象。

这个幽默故事的背后则是冷冰冰的腐败现实。按照当时政府的工资标准,萧何等级的主吏,俸禄大约是六百钱一月;曹参一级次之,俸禄五百到五百七之间;亭长一级充其量也就是三百。如果按照单一的工资收入,每人送钱那么多,萧何以下的官员靠工资谁也拿不出来,拿出来后一家大小就要喝西北风了。

官员们疯狂敛财,官场上巴结奉称,在公款的使用上更是随心所欲,没有规具。刘邦亲口说,萧何是个好同志,干同样的活,给自己的报销的钱(解徭役费用),比别人多几倍。所以直到刘邦当上皇帝还不时感谢萧何的这点恩德。看来花公款没有个定数,可以随心所欲。一个小小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居然也可以优亲厚友。

敛财的机会当然不止这一次,名目繁多,借口无所不有。这些钱很少是这些官吏自己掏腰包,更不可能由政府买单。中国自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各级地方财政的收支都受中央严格控制,留存地方用于行政支出的部分财政预算,主要就是按官吏人数编制支付的俸禄,用为办公经费的数额微乎其微。

所以,这些钱只能是从老百姓身上出,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基层小吏们总要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吃拿卡要,中饱私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灰色收入。

同时,因为法律是通过掌握权力的人来实现的,所以不管秦王朝制订了多么详细可行的法律,并不能创造社会公平公正,反倒是方便了那些操作法制的官吏,掌握人民生死大权的他们,找到了徇私舞弊的机会。秦朝的法制终于走向腐败的一面。

案例一:项羽的叔父项梁,曾经在栎阳县犯法入狱,但他通过熟人写信,让栎阳县司法官吏司马欣人为地及早结束案件,让自己没事出狱。项梁出狱,又杀人,也没被逮着,带着项羽逃到吴中。

案例二:又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也曾经杀人,结果被张良想办法救出。

案例三:刘邦押送的犯人逃跑,按律当斩。但时间不长,估计是通过行赂,刘邦就啥事也没有的回家哄孩子了。

从这几桩民间刑事案件来看,嫌疑犯和刑事犯罪分子可通过一封信摆脱司法程序,犯有杀人罪可以逃避惩罚,秦朝的司法机构已经腐败到了一定的程度。

司法的腐败导致治安恶化,下面的案例最具有说服力。

公元前217年某夜,秦始皇带了四个武士微服私访,在兰池,他们碰到了民间武装,“逢盗兰池”。这帮势力居然让秦始皇“见窘”,差点叫人给抢了,可见当时的治安状况有多么糟糕,而且还是在天子脚下。还有更可怕的,这些差点把秦始皇帝给抢了的强盗,最后还逃之夭夭,一个也没有抓着。

还有张良,光天化日之下雇凶杀人,往秦始皇的车上扔大铁球,居然也啥事没有。

而秦王朝发生的最大的腐败现象,是权力已经成了超脱于法律,成为决定性的存在。

秦始皇在沙丘死了之后,遗诏中指明要大公子扶苏为他送葬,意思是接替他当皇帝。赵高和扶苏有仇啊,就对李斯说,扶苏可是最信任蒙恬的。他要当了皇帝,还能有你的好吗?别说接着当宰相了,就冲你贪的那些钱,你能不能平安离休都两说,还不得给打老虎了啊!

李斯吓坏了,那咋办呢?赵高说这遗诏的内容,只有咱们两人知道,把它改了不就完了吗?李斯觉得行,两人就把秦始皇的遗诏给改了,改成让小儿子胡亥为皇帝,并命令公子扶苏、大将军蒙毅自杀。

这是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中的小团体,为保护自己既得利益,不惜任何代价的典型案例。

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忠义、法律、国家,甚至皇帝,都被赵高和李斯扔在一边。

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在专制集权制度下,权力是具有决定一切的唯一因素。

而说秦灭亡不是因为秦法苛刻等原因的理由,还有就是秦在商鞅变法之后,“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的记载。既然商秧死后,秦法未败,而且秦始皇也没有对秦法进行大规模的修改,那么同样的法律咋就出来不同的效果了呢?

况且秦二世当皇帝的时候,秦始皇已经统一天下十一年之久,正好是秦法能让老百姓“大悦”,也就是得到了好处的时间处,它咋一下子不灵了呢?这也能证明,秦灭亡不是法治的问题,而是腐败的原因。

说完以秦始皇帝的能耐,也没有战胜腐败的例子之后,咱们再说大家印象里的坏皇帝,他们也反腐倡廉,但啥用也没有的例子。

在一般人的想法里,签订第一个卖国条约的大清道光皇帝,是个昏君,是个混蛋。比如说阎崇年教授在他的《正说清朝十二帝》里,就说道光皇上“无知无勇”,意思是他啥也不是。但实际上道光皇帝表现还是不错的,起码他敢禁烟,而且还是个反腐斗士。

道光皇帝反腐的措施,和朱元璋只知道杀人不一样,充满了儒家文化的味道。

咋回事呢?

千古一帝秦始皇,面对腐败也发慌《史记》中的马屁96

关注《历史有坑请注意》,《中的马屁》,长篇连载,每日更新,精彩无限。

真心建议大家关注下《历史有坑请注意》,因为是连载,所以很多内容很难在一章内说明白,不看上下文,就是一头雾水。更何况阿元还会有更多的精采内容上线,《爆笑三国》为您解读说阿斗到底是不是个笨蛋?诸葛亮是个阴谋家还是个伟大的统帅?刘备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关羽是高大尚的英雄,还是道德低下的混蛋?是诸葛亮还是刘备干掉的关羽等等迷题;如何教育孩子,阿元与您交流陪伴孩子成长的感受。

《历史有坑请注意》,欢迎您的光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