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用以色列和新加坡进行对比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对比就不难发现这两国的基本国情具有许多相似性:包括戈兰高地等地在内的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只有2574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以色列的人口统计数据为8883800;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只有719.1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64万。可以说这就是两个弹丸小国,那么这两国到底有多小呢?我国首都北京的面积为16410.54平方公里、人口为2154.2万,这么一对比就不难发现:以色列的实际控制面积只有北京的1.6倍不到,人口只有北京的40%左右;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只有北京的4%左右,人口只有北京的26%左右。就是这样两个面积和人口只相当于我国一个城市的弹丸小国却有着不俗的实力,可以说这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远远超越其体量的影响力。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国家需要同时满足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资源储备、人口结构等先天因素;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组织动员能力等后天因素。先天条件是成为国际事务中有影响力的国家的基础,所以瑞士、科威特、卡塔尔等国无论人均收入多么富裕也没人会认为这些国家是国际事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国家,事实上这些国家由于受制于国土面积、人口规模的先天有限是很难成为国际事务中有重大影响的国家。不过体量大的国家也未必会有与之体量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和地位——饱受列强欺凌的旧中国和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就体量而言绝对是大国,然而当时的中国和印度在国际上却没与其体量相应的影响地位。由此可见国际事务中有影响有地位的国家必须同时满足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所以现在有的文章甚至将以色列、新加坡拔高到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平起平坐的地步其实是无稽之谈。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色列、新加坡在某些方面可能会超过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但像以色列、新加坡这种弹丸小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上的整体影响力是不可能和美、中、俄这种具备大洲级体量的国家比肩的。尽管以色列和新加坡的整体实力无法和真正的大国比肩,但不可否认以色列和新加坡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越了自身体量,可以说这两国都是同等体量的国家中最为出类拔萃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以色列和新加坡相互比较谁更强呢?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我们先对比一下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先天条件。尽管两国都是弹丸小国,但比较起来显然是新加坡更小:以色列的国土面积是新加坡的35.79倍,人口接近于新加坡的1.6倍。就地理位置而言:以色列的地缘环境是极为恶劣的,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地缘环境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以色列身处沙漠的包围之中,水资源严重缺乏,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可以说这是一个工农业发展条件先天不足的国家。整个以色列在排除掉荒漠后只拥有615万亩可耕地,人均耕地面积大约只有0.7亩左右,和耕地一样稀缺的是水资源——毕竟中东本来就是水贵如油的地区。当然上帝通常会在关上门的同时会为人打开窗:水资源稀缺的中东地区却因为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地区,然而中东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波斯湾一带,而与波斯湾尚有一定距离的以色列恰恰是中东地区的贫油国,可以说以色列从没像其他中东国家一样从油气资源中获得多少收益。事实上不只是油气资源,从整体上看以色列的各种自然资源储备都是相当有限的。这并不奇怪,要说以色列这个弹丸小国资源储量丰富那才是天下奇闻。资源匮乏的以色列从建国之日起就身处在资源、人力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以色列南、北长不过433公里,东、西最宽处也就五十多公里,而特拉维夫走廊,东、西的宽度也就10公里,几乎没什么战略纵深可言。尽管以色列在连续五次中东战争中都战胜了阿拉伯国家,然而这对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国力却并没多少实质性损害,可以色列只要战败一次就有亡国之危。国土面积更小的新加坡同样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甚至连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淡水都有赖于邻国马来西亚的供应。不过新加坡却有一样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新加坡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成为控制国际贸易和能源安全的关键节点。需要注意的是:马六甲海峡是公海,本来世界各国的船只从此通过都不需要向新加坡交一分钱,但新加坡在这条国际黄金水道边上建设了目前世界第二大的货运码头。如果过往船只仅仅只是从马六甲海峡经过自然不必向新加坡交钱,但如果要享受新加坡码头提供的各种服务那就得另算了,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正是靠着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国际一流的服务为世界各地的船舶提供转口贸易的平台,新加坡才能坐地生财发家致富。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的重要港口之一拥有东南亚最大的修造船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最大的燃油供应港口。新加坡通过200多条航线连接着世界600多个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拥有世界第二大集装箱吞吐量和世界第一的燃油销售量。由此可见以色列所面临的地缘环境比新加坡恶劣得多。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新加坡这样一个小国控制着马六甲海峡这条国际航运的黄金水道难道不会引起别国的觊觎吗?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扼守黄金水道的新加坡自然会招来眼红,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新加坡一直重视国防安全建设。和身处阿拉伯国家包围中的以色列一样:新加坡同样是同等体量的国家中少有的具有独立自主国防力量的国家。不过和以色列不同:由于马六甲海峡涉及各大国的利益,因此大国不希望看到这一地区陷入混乱,因此这一地区真正爆发武装冲突的概念其实极低。以色列从建国之日起就与阿拉伯国家存在领土、宗教等方面的诸多矛盾,以致于前前后后经历了五次中东战争;相比之下新加坡只和邻国马来西亚存在领土争端,因此新加坡的国防建设几乎完全是以马来西亚作为参照目标的。那么以马来西亚作为参照目标的新加坡军队究竟具备怎样的实力呢?新加坡现役总兵力约为7.16万:陆军5万人编为3个混合师(各辖2个步兵旅、1个机械化旅、1个侦查营、1个炮兵营、1个高炮营、1个工程兵营)、1个快速反应师(辖3个步兵旅)、1个机械化旅;海军9000人、空军1.35万人。另有预备役部队35万人。新加坡装备有35艘各种舰只、210余架各型飞机和豹2A4型、百夫长等战车、重火炮、导弹以及轻兵器等装备。新加坡的军工研发能力较强——新加坡产的战车和装甲车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数量达到2000辆。可以说新加坡的军力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算不上什么影响力的军事强国,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同等体量的国家中新加坡是少有的具有独立自主的国防体系的国家,新加坡军队甚至走出国门,远赴海外驻扎:驻澳大利亚的有230人,驻法国200人,驻美国250人,驻中国台湾3个训练营地,驻泰国1个训练营地,参加联合国东帝汶维持和平部队24人,驻伊拉克和科威特军事观察团观察员5人。表面上看新加坡只有区区7.16万现役部队,但考虑到新加坡总共只有500多万人口而言:这已是一个较高比例了——若照此比例换算我国该有2000万军队。在战时状态下新加坡可以在48小时内组织27万精锐,两周内扩军至50万,这基本上已和邻国马来西亚的兵力水平持平了。作为弹丸小国的新加坡能打造一支实力与马来西亚持平的军队是相当难得的:要知道马来西亚的国土面积是新加坡的460倍,人口是新加坡的5.6倍。不过这样的实力和以色列比起来仍相对较为逊色,毕竟作为新加坡军队国防建设参考目标的马来西亚在国际上并不是一个因军事力量闻名的国家。相比之下以色列所身处的中东地区可是国际社会热点中的热点,而埃及、伊朗等以色列的对手在国际军事领域中的排名也是高于马来西亚的。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以色列现役军人有168000人,战时可迅速扩张至70万人。以色列陆军拥有3个装甲师,拥有主战坦克3900辆;以色列空军总兵力3.5万人,拥有11个空军基地,单F-16各个型号飞机就有362架之多;以色列海军总兵力9000人,尽管规模较小,却拥有不俗的战斗力——以色列海军装备有埃拉特级护卫舰3艘、海豚级常规潜艇2艘、各式导弹快艇12艘,此外以色列海军还拥有一支300人的海军陆战队。以色列国防军是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高的军队之一,也被列为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历史上国土面积只有2574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只有854.7万的弹丸小国以色列在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下一连打了五次中东战争并屡战屡胜,而在军队规模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阿拉伯国家却屡战屡败。就今时今日的中东格局而言:以色列尽管是弹丸小国,然而却是一个小而强的小霸。以色列的军事工业十分发达,能够自产大量武器装备。以色列空军是中东地区唯一拥有F-35隐形战斗机的空军部队,对所有中东地区军队的战机形成了碾压态势,以色列的F-15/16改型战斗机在中东地区同样是出类拔萃的。多年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不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军工体系:TAR-21步枪、乌齐冲锋枪、ATMOS2000自行火炮、梅卡瓦主战坦克、萨尔5型护卫舰等装备都是以色列军工根据实战经验研发,在国际军火市场都享有盛誉。如果从军工体系而言:小小的以色列得以同美、中、俄这样的军事大国一样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意味着以色列的军工产业不仅能独立自主地有效支撑以色列的国防安全,还能实现对外出口。相比之下被视为是世界军事大国之一的印度在很多武器装备上至今未能实现国产化。以色列究竟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呢?一直以来以色列就是全球无人机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大约占据全球市场60%的份额。要知道目前能独立自主研制无人机的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而以色列不仅能研制出自己的无人机并且能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以色列无人机客户的遍布世界各地: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巴西等国都出现在以色列无人机的客户名单之中。以色列还是除了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法国五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外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0世纪中旬以来以色列一直有一座内盖夫核能研究中心在进行核武方面的研究,这使以色列成为除身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的美、俄、中、英、法之外少数具备核武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目前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权威机构在内普遍认为以色列实际上已拥有核武器,对此以色列方面既没承认也没否认。外界推测以色列可能拥有64~112枚核弹头,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500公里。除了弹道导弹科技以外,以色列保有一系列的海豚级传统动力潜艇,一般广泛推测海豚级潜艇搭载有以色列自制的中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450公里),有能力携带核子弹头。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几乎没什么战略纵深可言——所有阿拉伯国家部署的导弹几乎都可以打到以色列国土上的任何一个地方,这对以色利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甚至有可能是生存性威胁。因此以色列需要一个可以击落其邻国上空导弹的反导系统,这直接催生了“箭头”导弹系统的诞生。以色列空军装备有400多架第四代战斗机,还有7架第五代的F35战斗机。以色列的第四代飞机以F15和F16为主,以色列还有F16战斗机的组装生产线,可以按照许可大量的生产F16战斗机,因此以色列一共装备了200多架F16战斗机,这在世界上都算是规模很大的四代机群了。目前我国作为世界上四代战机第二多的国家一共有900多架四代机,而以色列以一个弹丸小国的体量能拥有接近于我国一半的四代机数量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如果就以色列的军事实力而言,那么以色列不仅在同等体量的国家中无出其右,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排的上号的。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球火力网站对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实力水平进行了排名,以色列在其中名列第16位。事实上这还不是以色列在该排行榜中的最高名次——2013年以色列甚至得以跻身全球军力第九名。7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使以色列国防军成为中东地区国防预算最高的军队之一,同时以色列国防军也被认为是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以色列实行的是几乎全民皆兵的征兵制度——任何年满18周岁的犹太公民无论性别都会被征召从军,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裔公民不在征兵范围内,但可以自愿从军。从实际战斗力看:1948年5月14日和15日的午夜之交已亡国两千余年、已在世界各地四处漂泊的过程中受尽白眼乃至遭遇屠杀的犹太人才在古代犹太人国家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然而仅仅就在一天之后的16日凌晨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五个阿拉伯国家就集结了4万多军队向以色列发起进攻,此时才刚建国一天的以色列甚至还没来得及组建自己的军队。此后以色列同在国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武器数量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阿拉伯国家先后爆发过五次中东战争,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均取得了胜利。即使时至今日以色列仍需不时面对各种冲突威胁,由此可见以色列丰富的实战经验是新加坡没法比的。事实上新加坡独立时几乎没一个国家向他们提供国防力量,是以色列向新加坡出售军火才使其在独立之初能应对来自马来西亚的威胁。其实新加坡相当一部分军事技术是来自于以色列的,尽管受制于体量的以色列不可能成为比肩联合国安理会五常那样的军事强国,可毕竟也是军事实力排名全球前二十位之内、在国际军火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家;相比之下新加坡只能说是同等体量国家中少有的具备独立自主国防实力的国家,但离世界军事强国的目标还差得远。即使我们不考虑两国的武装力量,那么单纯从战略纵深上看也是以色列略胜一筹:尽管新加坡和以色列都是小国,但体量更小的新加坡劣势更为明显——如果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爆发战争,马来西亚完全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对新加坡的所有空军基地形成火力压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不能只看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也必须看到军事工业、经济支撑、战略纵深等足以支撑战争进行下去的潜在实力。海湾战争前的伊拉克就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而言也曾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可由于在军工科技、战略纵深等方面的劣势直接被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回原形。以色列在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上具有更大的优势,然而一国的军事力量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的,那么两国的经济实力对比如何呢?以色列的经济总量约为3696.90亿美元、人均GDP为41614美元;新加坡的经济总量3239.07亿美元、人均57714美元。单纯从数据上看:以色列在经济总量上略占优势,而新加坡则在人均上略胜一筹。既然单纯从数据上难以看出孰高孰低,那么我们就接着再对比两国的产业体系:正如上文所说的以色列和新加坡作为资源匮乏型国家有着发展工农业的天然劣势,那么两国是怎么克服劣势的呢?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事实上农业发展条件先天不足的以色列只用了占总人口不到5%的农民不仅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还通过对外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农副产品创汇,以色列出口到欧洲市场的农作物之多甚至使其被欧洲人冠以“欧洲厨房”的称号。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以色列的农业产出翻了5倍,被公认为已跻身世界农业最发达国家的行列,然而以色列全国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每年13亿立方米左右,这在全世界的农业大国强国之中是相当少的用水量。以色列人之所以能用有限的水资源打造出世界级的发达农业和他们的灌溉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以色列所有农田都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现代灌溉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这使灌溉水平均利用率达到了90%。饱受水资源匮乏之苦的以色列人发现通过控制水流的流速、使用缓慢而均匀的滴灌方法不仅可以节约用水量,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此同时以色列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还采取了水量计量、灌溉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和遥控、水肥同步施用等诸多措施。灌溉技术是以色列农业技术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但并非以色列农业技术的全部内容——事实上以色列的农业生产是一种精准农业模式:通过对作物种植区域内的数据采集、监测、反馈,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农业管理,力争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实现同等收入乃至更高的收益。以色列的农民都可以熟练运用一款软件,而这款软件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因为这款软件会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应该种植?干旱的时候浇多少水最合适?什么样的温度、湿度最适宜作物的生长?说完了以色列的农业,我们再来看以色列的工业:以色列的工业企业集中分布在海法与阿什杜德之间的沿海平原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钻石加工业、军事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这其中军事工业和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以色列工业部门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典型。以色列曾把法国的“幻影”战斗机改装成“幼狮”战斗机,把英国的“百人队长”式坦克改装成“战车”式坦克,把苏联的“卡拉什尼克夫”式冲锋枪改装成“加利利”式自动步枪......另一方面以色列自行设计、制造了包括各式战斗机、多种口径的火炮及所需弹药、常规炸弹、舰对舰导弹、巨型舰只、卫星、通讯系统与电子设备等在内的1000多个武器品种。以色列的武器生产制造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同时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梅卡瓦”坦克等都是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抢手货,目前的以色列已成为和美、俄等国一样的武器出口大国,武器出口额超过70亿美元。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同军事工业一样是以色列工业的典型代表:目前英特尔、IBM、微软、惠普、雅虎、Google、摩托罗拉等公司都在以色列设有研发中心,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因此被称为“中东硅谷”。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超过80家,这一数据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仅仅在2016年这一年之中以色列就涌现出1000多家创新科技公司,平均每天都有3家新公司诞生。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新加坡的产业布局在相当程度上利用了自己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区位优势,关于这点我们在上文已有所提及,现在进一步深入展开:由于新加坡国土面积有限,因此很多新加坡本土品牌通过国外企业代加工的方式发展壮大并成功推向世界。新加坡航空公司、虎航、虎牌啤酒、麦城黑啤、美珍香、康元饼干、傲胜、虎标万金油、高品乐、嘉德置地集团、铅笔俱乐部、普柏琳、卡帝乐鳄鱼、星展银行、大华银行、华侨银行、面包新语、土司工坊、杨协成、悦榕控股等等都是国际上相对较为知名的新加坡品牌。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根据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的服务业在其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经济角色。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重头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由於包括贸易在内,因此份额最大。新加坡的商务服务业则包括不动产、法律、会计、咨询、IT服务等行业。交通与通讯行业包括水陆空交通及运输,也包括传统的邮政服务和新兴的电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则包括银行、证券(股票、债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可以说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从1964年起新加坡就宣布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如今超过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承建的房子,其余20%的居民则住在有地房地产以及私人公寓。截至2014年12月新加坡居民住房拥有率达90.5%,人均寿命82.5岁,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96.7%。全国平均每一万人有医生23人,共有病床1.2万张。每千人拥有私车110辆,手机渗透率148%,家庭电脑拥有率81%,上网率77.7%。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小国大业


就两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极为接近的。不同于科威特、卡塔尔等海湾产油国:以色列和新加坡的产业布局结构相对合理,而海湾产油国几乎是完全依赖于油气资源出口成为世界富裕国家,但由于缺乏齐全完备的产业结构而并不被视为发达国家。相比之下以色列和新加坡被美国中情局同日本、韩国列为亚洲四大发达国家。当然国家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广泛涉及医疗、教育、环保等方方面面,于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依据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指标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这一概念作为综合衡量各国综合竞争力的标准之一。在联合国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中新加坡的人类发展指数高达0.925,排名世界第11位;相比之下以色列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9。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发展指数这一标准主要着眼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新加坡之所以能在人类发展指数上胜过以色列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加坡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福利政策;其二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新加坡对环保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单纯就已宜居性而言:新加坡是优于以色列的,事实上以色列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恐怕很难使自己在宜居性上达到新加坡的标准。事实上衡量国家间的竞争力除了国民宜居舒适程度之外还有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研发创新的能力,因为这事关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运。在这点上以色列有极强的科技研发创新能力,而这得益于以色列的高水平教育:以色列有着中东地区最高的平均受教育年数和最高的识字率,与日本并列为整个亚洲平均受教育年数最高的国家,而在全世界则排名第22位。中东地区最好的10所大学里有7所位于以色列,其中前四名都是以色列大学。中东大学中排名全世界前100名之内只有一所——就是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当然以色列人也有就读于国外大学的,而在所有中东国家中以色列是拥有耶鲁大学校友最多的国家。24%的以色列劳动人口拥有大学学历,这使以色列成为工业国家里学历程度第三高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和荷兰。还有12%的以色列人拥有大学以上的学历。小小的以色列诞生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这在世界范围内位居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瑞士、奥地利、荷兰、意大利、波兰、丹麦、匈牙利、挪威之后,与澳大利亚并列全球第17位。目前以色列在全球科技创新能力上排名第十一位、高科技出口总额排名第十六位。以色列人对教育的投入始终保持着GDP的9—12%区间范围内,以色列政府为每个小学生每年花费4000多美元,为每个大学生花费11000多美元,均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在以色列从事高技术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早在1999年在每1万个以色列人中有145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而在美国每1万人中只有85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日本的同类数据则是70多人,而德国还不到60人。以色列的人均论文发表数为全球最高,大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事实上新加坡的创新能力也很强,尤其是在金融创新领域,不过和以色列比起来仍是有差距的:在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的全球创新力排名中以色列排名第二,新加坡排名第九。这样两个弹丸小国能跻身全球创新力前十名可以说都缔造了各自的奇迹,不过相比之下以色列的优势更为明显。

现在我们可以综合衡量以色列和新加坡各自的实力水平了:两国都是属于小而精的国家,在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以及人类发展指数、研发创新能力等各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相比之下以色列的军事实力更为强大一些,事实上以色列本身就是新加坡的军事技术来源国之一。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说各有长处,尽管以色列在经济总量上略占优势,然而新加坡却具有人均收入上的优势,两国的产业体系布局各具特色,都足以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新加坡由于多年来在环保、社保方面的苦功,因此在国民生活的宜居舒适程度上略优于以色列,而以色列则在科研创新能力上具备优势。可以说这两个弹丸小国都缔造了属于自己的发展奇迹,不过总体来看以色列应该更强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