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

大侃歷史


關於“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言論,不是說郭嘉的智謀有多深廣,其實他與同時代的諸葛亮、龐統、徐庶、賈詡並沒有所謂的高下之分。就事論事“郭嘉不死便無三國”當然有一定的客觀依據,但不至於用“恐怖”來過於抬高郭嘉之謀。

郭嘉之所以能夠被史學界看作是可能輔佐曹操完成三國大一統的人,更多的是他比諸葛亮、龐統、賈詡、司馬懿等人機遇更好一些,可以說郭嘉佔據“天時地利人和”。

郭嘉之天時

郭嘉出山時間相對比較早,漢末天下仍然處於割據紛爭最為強烈的時代,曹操集團只有袁紹一個最大的勁敵。郭嘉先後幫助曹操平定張繡,擒拿呂布,掃除袁紹,可惜在跟隨曹操北征的路上不幸染病、英年早逝。

郭嘉在最為良好的天下形勢下,才能得以發揮。這是後來的諸葛亮和龐統所不能比的。諸葛亮和龐統出山的時候,曹操已經將北方之地全部拿下,大有統一天下之勢。所以,郭嘉的儘早地出山佔據天時,所遇上的對手都不能特別強勁,才使得他的計謀發揮到淋漓盡致。

郭嘉之地利

郭嘉最早投奔袁紹,但袁紹一介庸主只想偏安一隅,不思進取,更沒有恢復江山,再造社稷的抱負,此後轉投曹操。曹操為郭嘉提供地利上的方便。曹操幫助漢室剷除郭汜、李傕等亂臣賊子後,成為漢室真正的掌門人,一直挾持漢獻帝向天下諸侯發號施令。這一點曹操處理的極其精妙,以漢獻帝為人質或者說是旗號,以漢朝老營為自己的根據地,可以說是佔據地利的優勢。

這種優勢恰恰也為手下大謀士郭嘉提供便利,身居漢朝根據地河南一帶,此處中原腹地一直都是封建社會的大糧倉,有如此穩定的後方供應,郭嘉所提出的攻伐策略才能得以施展。相比而言,諸葛亮就沒有這種優勢,畢竟蜀地相對來說人多地少,諸葛亮只能帶領蜀國軍隊長期進行對外北伐,最終積勞成疾。

郭嘉之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此三者中,郭嘉可謂將“人和”佔盡。縱觀曹操和郭嘉的一生,對於曹操而言最信得過的只有郭嘉。郭嘉的建議,曹操才會全盤採納。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那句“如有郭奉孝,又豈能如此境地”,這句話不單純是曹操推卸責任,也確實反映出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份量。

另外,同樣是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曾經建議殺死劉備,郭嘉阻攔說“劉備乃當世英雄豪傑,落難來投而殺之,恐丞相擔下殺害賢士的惡名”。曹操聽後,接受郭嘉的建議,放過劉備。

所以,佔據“人和”方面,整個漢末三國無人能比得上郭嘉,諸葛亮當年沒有勸阻攔住劉備伐吳,才導致蜀漢衰落。郭嘉卻能栓住奸雄曹操,足見其人和的威望之高。

羅貫中曾評價郭嘉“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將他比作范蠡、陳平。

最後,筆者認為郭嘉的“恐怖”之處,在於能夠引導曹操走向匡扶漢室的道路,如果他活著,完全可以使得曹操成為一代賢相。


鄧海春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是東漢末年,曹操贊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郭嘉早期投奔袁紹,後轉投曹操,並且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極大貢獻,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於公元207年英年早逝,諡日“貞侯”。

郭嘉跟隨曹操11年,在曹操早年的謀士戲志才去世後,經荀彧推薦給曹操,與曹操相見交談後,彼此相見恨晚,郭嘉擇明主而事,運籌帷幄,助力曹操,用曹操的話就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郭嘉給曹操出過的計謀,例:遺蹟定遼東,放棄進攻公孫康,使得公孫康主動殺死投靠自己的二袁。十勝十敗,擒殺呂布,平烏桓……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當郭嘉死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最終促成了赤壁之戰的形成,經過一番奇謀詭計之後曹操慘敗!曹操才長嘆說:“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嵩山少林文武學校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郭嘉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被曹操稱讚為“奇佐”,然其三十八歲病死於軍中,如此英年早逝實在是讓人惋惜。世人皆說:“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一說法或許是有偏頗,也有誇張。但這不正也說明了郭嘉才識超群、奇謀善斷,是天縱之奇才。

中國歷史上稱郭嘉為“鬼才”,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呢,且看一看吧!

1.能讓生性多疑的曹操對其深信不疑。我們都知道一代梟雄曹操生性多疑,不管是他“寧叫天下人負我,休叫天下人負我”的殺死呂伯奢一家,還是夢中殺死近侍,抑或是楊修之死,都表明了曹操這個人生性涼薄,難以相信他人。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確唯獨對一人例外,這個人就是郭嘉,甚至在郭嘉死後更是痛哭懷念他。

2.算無遺策有運籌帷幄的軍事才能。官渡之戰前,郭嘉提出“十敗十勝”論讓曹操信心倍增並最終大勝袁紹。郭嘉甚至在看到劉備才能不凡,預見劉備會自立門戶此後必會有一番作為。這次放虎歸山之後必會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此後更會是曹操的強勁對手。

《三國演義》中有一首詩是這樣評價郭嘉的:雖然天數三分定,神機妙算亦可圖。倘若奉孝仍安在,難容西蜀與東吳。這首詩和”郭嘉不死便無三國“的大概意思不謀而合,都高度讚揚了郭嘉的多謀善斷、足智多謀。




影視俱樂部


三國時期有兩大謀士的死亡最令人嘆息,一個是劉備失法正,一個是曹操失郭嘉。如果劉備不失法正,也許不會有夷陵之敗。如果曹操不失郭嘉,也許不會有赤壁之敗。世人皆稱,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呢?

郭嘉二十歲的時候意識到天下即將大亂,這正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於是他投奔了四世三公的袁紹,並且得到袁紹的重用。但是隨著郭嘉在袁紹身邊待久了,就慢慢意識到袁紹並非明主,袁紹優柔寡斷,缺乏霸主應有的氣概,恐怕難成大事。郭嘉就這樣一人獨自離開袁紹,轉而投奔了曹操。

曹操與郭嘉可謂知己,他們相見如故,郭嘉對他這位新主子十分滿意,並且說到“曹操真可謂吾主”。此後郭嘉在曹操身邊的十一年裡,不斷獻謀獻策,讓曹操統一了北方成為最大的諸侯。

曹操與袁紹官渡對峙,又恐怕身後呂布偷襲自己,為這事頭痛不已。這時候郭嘉對曹操說:“應及早滅呂布,否則日後與袁紹大戰,呂布必偷襲,袁紹性格優柔寡斷,應趁袁紹沒反應過來迅速打敗呂布,在回過頭來對付袁紹”曹操聽從了郭嘉的意見,果然一切如郭嘉所說。

袁術稱帝,曹操號令天下諸侯討伐,這時候只有劉備只有願意去討伐,郭嘉聽說後急忙勸說不可讓劉備去討伐袁術,果然不出郭嘉所料,劉備後來佔據徐州並且與曹操為敵。

曹操為了打敗二袁,問郭嘉計策,郭嘉系統的分析了當前形勢,讓曹操撤軍,二袁必定會反目。曹操後來撤軍,二袁果然反目,就這樣曹操輕易的打敗了二袁,二袁一死一傷。

只可惜郭嘉性命不長,僅僅追隨了曹操十一年,便因病去世了,郭嘉一生計策從未出錯。郭嘉要是不死,曹操很有可能早早就統一了天下,沒有三國也是有可能的。

郭嘉去世後,曹操十分痛心,親自到其靈堂前大聲痛苦,曹操視郭嘉為知己,卻不曾想郭嘉如此短壽。


歷史的火鍋


郭嘉確實有三國奇才的說法,更是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言論,這些足以說明郭嘉的智慧是多麼的深廣,那麼他真的恐怖?答案肯定是的。

郭嘉生前一定不會想到,他死後不光他的主公曹操唸叨他,更有許多人將他提高到比諸葛亮更高的地位,甚至認為他會幫曹操統一三國

郭嘉在他二十一歲之前還只是個不出名的人物,在他等待了許久都還沒有遇到賢主把他請下山,便開始自己下山去尋找,先是去到了袁紹處但是在相處瞭解後袁紹不是自己所尋找的人便離開了他,之後在她好友荀彧的推薦下去了曹操那裡,至此一代“鬼才”郭嘉便開始了他的道路。

和之前優柔寡斷的袁紹相比,郭嘉更加喜歡曹操斬釘截鐵的樣子,在曹操的賬下曹操不會干預下面謀士的發言,會讓大家暢所欲言這一點非常符合郭嘉的胃口,也這是這樣讓郭嘉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郭嘉也是這樣憑藉著自己智慧一步一步的分析各樣的對手,通過分析判斷制定出了不同的戰略謀劃。

一、對待袁紹<strong>

面對袁紹他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這是他在通過分析了袁紹的情況後結合曹操自己的情況提出的一個兵法論,可以很好的遏制住袁紹,在官渡大戰之後,雖曹操戰勝了袁紹,但是袁紹兵敗並不等於沒有實力了,在河北地區袁紹還擁有著自己大量的兵馬,這時候曹操認為要把袁紹斬草除根,覺得派兵前去,這時候郭嘉提出不需要我們出手,自然有人會收拾袁紹。因為袁紹和袁譚、袁尚素不和,他們常常其衝不久之後肯定會反目,自然不需要我們前去。後來果不其然這如郭嘉所說那樣。

二、對待劉備。<strong>

郭嘉認為劉備日後必然會成為曹操的心頭大患曾多次想提議讓曹操殺掉他,但是他想到劉備以“仁義”立世,如若殺掉他在社會上必然會引起波瀾,會認為劉備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投靠曹操,但是曹操卻把他給殺掉,自然而然會影響到曹操的聲望,後來便給曹操建議,讓曹操把劉備給軟禁起來,可是曹操卻最後放走了劉備更是有點像放虎歸山,如果曹操真是聽取了郭嘉的意見,想必後來便不會再有蜀國,更不會有三分天下的說法了。

三、對待孫策。<strong>

在對待孫策上郭嘉認為是最容易的一點,當初孫策要進攻曹操,鬧的曹操內部將領人心惶惶的,可是郭嘉卻對曹操說孫策所帶之兵雖然勇,但是孫策此人卻是輕率自傲不善於防備,日後必然會遭到他人的暗算。最終果然如此孫策還未杜江便被仇人給殺害了。

不過可惜的是郭嘉死於他早了,如若他不死曹操在日後的赤壁之戰中就不會有失敗,便可以在有生之年內統一全國。<strong>

過去已過去,但過去的那些事,總有奧秘值得你去探究。


談談歷史中的那些事


臥龍怎麼能跟郭嘉比,郭嘉是謀士,臥龍統領千軍萬馬帶兵打仗,治理內政,隆中對讓很弱的劉備三分天下,他們都不是一個層次的比什麼比,郭嘉厲害到正史三國志找不到一次曹操因為用了郭嘉的計謀而獲得勝利的戰役。唯一一次水淹下邳附議荀攸的,十勝十敗馬屁文記載在野史傅子中,連出處都沒有。荀彧的四勝論明確記載在三國志正文,按時間線也比某些馬屁文出的早。一個五人合傳魏書十四卷的玩意,歷史上幾乎沒人提的東西。其實壓根沒帶過一兵一卒,死之前食巳區區二百戶,跟武將中李通一個級別,李通在曹操武將中啥水平,郭嘉在曹操謀士中就是啥玩意。現在硬是被網絡大神吹成軍神。你說厲害不厲害?



一夕一夏一世紀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郭嘉生前一定不會想到,他死後不光他的主公曹操唸叨他,更有許多人將他提高到比諸葛亮更高的地位,甚至認為他會幫曹操統一三國。

二十一歲之前的郭嘉其實也想像諸葛亮一樣裝一把,等著有賢主能上門拜訪,請他下山。可惜等來等去沒有等到,所以他不得不出去碰碰運氣。

郭嘉先是去看看當時的大佬袁紹,發現不是自已的菜,然而又果斷後退,等到幾年後好友荀彧推存他去找曹操,這才算找到自已的用武之地。

和“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的袁紹相比,曹操是太合自已心意了,曹操十分善於用人,他手下謀士很多,而曹操並不指手劃腳,親自謀劃,而是讓大家暢所欲言,從中選擇最優。特別讓郭嘉開心的是,曹操把他當成好朋友,很多別人不敢說的話他都敢說,曹操也不生氣。這也讓郭嘉的才華發揮到了極至。

和動不動就裝神弄鬼的諸葛亮不同,郭嘉完全憑智慧,他如一名國手,走一步看十步,通過分析對手的各種情況制定對策。

一、對袁紹。

他首先提出了十勝十敗說。這不僅僅是對曹操和袁紹兩個陣營的系統分析,更是一個全面的兵法論,言簡意明,卻又切中要害。其精華堪比孫子兵法。

通過官渡大戰,曹操佔勝袁紹,實現了對中原的平定。而且曹操要斬草除根,將袁紹的後人勢力一舉滅掉,但郭嘉分析曹操不用動手,因為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

後來也正如他所說。可以說,正是有郭嘉,才有曹操的三分之一天下。

二、對劉備。

郭嘉看出劉備得人心,又有張關二兄弟做為後盾,所以認為劉備是曹操的心頭大患。

只是因為劉備有英雄名聲,不好在劉窮途末路時投靠曹操時將他殺害,惹來殺害賢士的惡名。讓智者自疑,而危害到四海的聲望。但最好是將劉備軟禁,這樣他就沒有用武之地。只是曹操對劉備惺惺相惜,不捨得殺劉備。後來更是放虎歸山。

如果劉備就一直如郭嘉所願,被當個清客圈起來,那劉備的蜀國也就沒有了。

三、對孫策。

正當孫策要進攻曹操,曹營人心不安時,郭嘉說孫策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

結果孫策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只可惜他英年早逝,以至曹操在赤壁大敗後,大哭思念郭嘉,正常情況下赤壁之戰中曹軍是很有優勢的,如果這次不敗的話,那麼孫權的吳國也沒有了。

士為知己者死,郭嘉雖然早早掛了,但他建議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並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徹底鞏固控制抵禦。曹操採納了他的意見,甚至重用了曾經詆譭過自己的陳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死了郭嘉一個,一大批賢士接踵而來,而不像蜀國那樣後繼無人,這才是郭嘉最恐怖的地方。雖然曹操失去郭嘉,以至三國鼎力,但最後魏國還是一統天下,郭嘉打下的底子功不可沒!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