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自动给用户开通了增值业务,但是未经用户同意,这是为什么?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

雪琛2


我就是被联通“自动升级”的受害人。7月25日我看到头条登的联通广告推介大王卡,我就买了。明明是19元套餐。但是联通在没有经过我同意情况下给我增加了每月30流量包。刚刚2个月被“欠费”停机。停机后经和客服联系才知道增加流量包的事。当我要求联通纠正错误做法退回多扣话费他们竟用赠费手段欺骗我是退款。随后我要求销户,19元套餐我先后充值120元3个月,没有任何其他消费,客服通知我只能退回2元。现在已半个月了,还没有办完销户。这就是“被自动升级”


老骥伏励321


我就是移动用户,去年一直从我的话费余额中扣除增直费,我在网上多次发佈今年才取消了。扣我的钱应该让我知道吧,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强盗行为,我也不知道工信部知道不知道,但是我说的是事实。如果我说的是假话本人愿负法律责任。


老农民160601349


对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擅自给用户开通增值业务,怎么办?又如何解决?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使用卡片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

就以我现在使用的中国移动来讲,原基础套餐是38块钱,赠送移动光纤百兆,以及今日头条定向流量30 GB,和5 GB左右的全国流量,包括200分钟的语音通话时长,在使用的过程中,假设流量超出了赠送的五GB的流量,10085或者是短信就会频繁的提示,让我开通所谓更优惠的流量套餐包月,大多数都是套餐变更为48或者是68,还有108,这些看似比较优惠的套餐,基本都是将赠送的话费抵消部分的月租,而并非真实意义上的流量,或者是语音通话赠送



由于平时全国流量使用的较多,所以就咨询了客服是否能够开通一元1 GB流量,每天可以叠加两次,被告知可以开通,但必须要开通19块钱目前优惠八块的月租套餐,也就是30 GB的今日头条定向流量,否则不能开通,所以为了正常使用全国流量就被迫开通了八元定向流量包月

其中,在办理之前还查询了,这张卡片被开通了五元每个月的咪咕音乐会员,这根本就是用不到的增值服务,不过想要取消,就必须保证38元基础套餐开通一项增值业务,而且不能取消,所以这种基本属于霸王条款

如果你要投诉客服,个人建议就不要再次浪费口舌,直接拨打工信部电话强行,取消增值业务


侠客I挨踢T


感谢您的阅读!

2014年12月5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某市移动公司员工私自给用户开通增值业务,造成乱扣费情况。确实,有些公司确实会开通一些增值业务,来获得利润。

增值业务到底是什么呢?我相信你肯定有些疑惑。实际上,我们可以给大家看下,增值业务是什么?在已订业务中,我们可以看到我的套餐和增值业务,比如和助理畅聊版48元、本地主叫异地等等,都是增值业务。


增值业务是运营商提供给消费者的比基础业务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所以你如果发现你自己的增值业务出现了不一样的内容,可能并非是你订的内容,你可能需要去询问移动或者联通的客服,为什么需要开通这些业务,一般未经过允许,开通增值业务?

实际上,我们发现有经常会接到一些电话或者短信,运营商客服部门通过短信或者电话方式推销给消费者,通过免费的方式,鼓励大家使用,然而在收取费用。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是:

  • 确认不是自己私自开通,向运营商咨询

  • 向运营商投诉,比如10086,比如10080
  • 向工信部投诉,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将问题进行解决
  • 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

LeoGo科技


每个月的手机话费到底用在了哪些地方呢?说不定你的手机已经默默被运营商们强制安装了增值业务,不得不说,运营商们套路深,这显然都是不好行为啊!

增值业务要如何退订呢?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发送短信的方式

以联通为例,大家可以发送0000到10010来退订所有的增值业务,但是这样的短信发送方式比较鸡肋,比如说移动就是有这样的短信服务的,但某些运营商是不支持的,所以即使你在短信上回复了退订,但是运营商方面也是没有接收到关于用户的请求,实际并没有任何的卵用。

第二种方式就是进入相关运营商们的官网或者APP

查询相关的业务服务,并且退订相关的增值业务,但个人觉得,运营商们的APP界面和系统有待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并不是非常的愉悦呢!

在这里强烈推荐大家使用第三种方法

单刀直入,直接打电话找人工客服,询问人工客户是否有相关的增值业务,并要求退订这些增值业务,相比于前两种方法,人工客服是最高效的,当接到“人工客服正在忙碌”的消息时,不要生气,缓一缓继续打!


欧界科技


多次遇到,尤其是中国移动,霸道独大,没有办法,不得不把用了20来年的移动号码注销。

如您遇到,投诉要求3倍赔偿,如不赔偿,再投诉工信部,可以如愿,但耗费时间和精力。这就是电信企业套路,发现了,投诉了,才赔偿。如果您不懂,就给您返费,您还挺高兴。如果您没发现,就一直扣费,谁能总查话费,查也只能查最近3个月,至多半年。

我们欠费就停机,多收我们钱是什么行为?电信企业都是套路,尤其中国移动,霸道无理,我是销号了。不知道中国移动什么时间能警醒?打败你的不是我们,是你们自己的霸道无理!


AI中访网辽河文化


三大运营商个人业务中的几个主要业务有:1、通话;2、流量;3、宽带;4、增值业务;

增值业务都有哪些呢?举几个例子:家庭网、彩铃、手机网盘、手机邮箱等。增值业务每个月的费用和其他的套餐费用比,都不算高,大部分都只有几块钱。

移动和联通的体系里面,都会把增值业务的发展,作为短期的收入来源和短期的KPI来做,然后将指标下到地市、地市下达到区县,再逐级下达到渠道营业厅。部分渠道为了完成指标,直接将增值业务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开通。

还有一部分增值业务,开通时和语音套餐一起的,但是用户时没有完全知晓,所以系统中就自动开通。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直接拨打10086或者10010要求关闭,或者去相应的营业厅去关闭。另外短信关闭也是可以的,移动和联通用户直接发送0000到10086或者10010,根据相应的短信提示回复相关序列号,就可以直接关闭了。

如果需要赔偿相应的话费,可以直接拨打客服电话进行投诉,客服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IT老菜鸟


中国移动、联通以及中国电信私下给客户开通增值业务的情况并不少见,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其实三大运营商对于这类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根本不会出现这么普遍性的情况。

运营商的电销人员

目前的电话营销人员是各大运营商最主要的员工构成部分(当然很多都是劳务派遣的)。运营商一般都会给各电销人员下发任务数量,比如每个月要新营销开通多少咪咕音乐、彩铃、手机报、139邮箱等等。不过任务数并不是那么好完成的,现实中我们接到各类营销的电话,大部分人都是直接啪的挂掉,只有中老人很多不清楚情况下,迷迷糊糊之中就答应了。

完不成任务咋办?完不成任务会扣罚绩效,完成任务会有奖励,因此有的营销人员在任务无法完成的情况下,私下就会偷偷替客户把业务给开通了,因为一个增值业务一个月的费用往往就五六元,很多人在没注意的情况下,根本不会发现,以我本人为例,就被私下开通过两个增值服务,直到大半年后有次查账单才发现。

遇到这类情况怎么办?

遇到这类情况,基本上而言,只能是让移动的人员关闭服务,至于要获得赔偿,难上加难,印象很深刻的一点就是我当时打电话质问移动的客服,让他们给出我有去营业厅办理的申请记录证明或者电话营销同意的语音留言证明,但是移动客服一直无法拿出,给出的回复一直是:(1)已经取消了相关业务;(2)已经向上级反映。简单来说就是拖字诀,后面投诉几次后麻木了,也没再继续投诉。


有人说可以通过工信部的网站或者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解决,有可能会获得理赔,但是因为太多麻烦,没有尝试,大家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或许会获得妥善的解决。不过我估计难度也很大,2014年12月5日,央视《焦点访谈》就曾曝光某市移动公司员工私自给用户开通增值业务,造成乱扣费情况,但是截止目前,移动仍然存在这种行为,这如果说没有公司的默认许可,我是不相信的。


鲤行者


现在投诉比较复杂了,我来说下基本流程吧。

1.先给运营商客服打电话进行投诉要一下投诉编码(以前可以直接到工信部网站投诉,但现在规定改了,必须有投诉编码工信部才会受理)

2.登录工信部网站http://t.cn/zHeGzKg

按提示信息填下变等待结果就行了😊

3.等待工信部的电话回访(一般为一到两天)。工作人员一般会再次向你询问确认一些具体情况,如实回答即可。\r

对于申诉要求请注意以下几点:\r

1.申诉要求一定要合理,不要存在无理取闹或存在报复心理\r

2.对于的计费错误问题,一定要坚持“话费误差,双倍返还”的原则\r

3.可以要求运营商在执行应有的赔偿要求之外进行合理的补偿(如要求适当补偿话费等)



有分有享


无用户允许的情况之下就给开了增值业务?其实公道来说,运营商这个锅接的有点冤枉吧。可能更多的只是用户在不多加思考的情况之下,就糊糊涂涂给答应办理了吧。就个人的使用来说,也确有这些事情,多数都是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导致的。

就中国移动而言,用户可以自主发送0000到运营商那里查询增值业务办理情况。以便可以更好掌控号卡消费。

我么知道,业务办理决定权应该是牢牢掌握在用户手中的。但特殊情况也难免会是有的。也常有用户吐槽说运营商自动开通业务等行为。我们说,这一些无非就是出于利益的驱使吧!

用户不回复就是默认办理吗?

几年前的“焦点访谈”也曝光了某运营商的“黑幕”。没有经过用户允许的情况之下就自动办理了业务。我们说这是不可饶恕的。

实际使用中,我们会经常收到运营商下发的一些推广短信,旨在提醒你更换更为实惠的套餐或者是推介什么所谓的增值业务了。更有甚者会经常性收到运营商们的来电,说是回馈老用户诸如此类等。

就我目前主用的联通卡来说,就频频有来电让更换套餐的。前段时间还稀里糊涂办理了一个低消业务。

事实上,就目前而言所有的业务办理和套餐更改都需经过用户们的同意。但用户难以分辨的是运营商们耍的一些“小套路”,至于会不会还跟以前一样会出现“不回复就默认办理业务”的情况?目前也没有具体的事例指向。但出现前事的考虑,消费者们仍有必要谨慎而行之吧!

应对措施?

在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后,消费理性维权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我们又该如何去维护自身贴切的利益?

  • 运营商内部投诉:内部投诉是较为合理和快速的投诉方案之一了。通过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客服、网上营业厅提交投诉工单等途径进行。

  • 工信部投诉:这也意味着投诉的升级,维权成本也更高了。因为你所面临的可能就是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