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个子矮还近视,班上座位两周轮换一次,打电话质疑老师后老师不高兴了,怎么办?

乱发言拉仇恨


教室里的座位,应该是学生最关心的事物之一。年过四旬的我,犹记得当年,学生时代抢座位的情形。抢到一个好座位,和交好的同学坐一起,心里那个美,难以形容。


不过,家长看座位,视角又不一样。在他们看来,哪个座位能接受到更多来自老师的信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座位。

网上流传很多关于教室座位等次的分布图,颇有意思,贴一张上来,与大家共享:

春晚小品《占位子》有一个金句,引发无数观众共鸣:孩子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了他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能够,就连教室里的座位,也是要争一争的。即使得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至少也培养了孩子的竞争意识。

家长们多多少少,都带着类似的心态,看待自家孩子在教室里的位置。

提问的这位家长,因位置问题向老师质疑,因未说明他是如何质疑的,是非暂无法判断。但是,他给出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近视、个子矮。

教育部曾发布一份统计数据,初中生近视比例,已高达74%。大部分学生视力有问题,老师在安排座位时,不可能全部照顾。事实上,能照顾到大部分人的方案,也就是最公平的方案,同时也是老师们正在实行的方案。如果有老师所采取的某种方案,能单独照顾其中的某个孩子,反而是一个不公平的方案。

个子矮,也是主观的判断。现在的孩子普遍读书早,特别是男生,到了初二,身体还没开始发育。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个子矮,其实,学校里这样的孩子非常多。所以,老师也不可能将身高作为调整座位的参考依据。

关于座位问题,老师们有过深入研究。总结了3个原则:

1、必须有公告过的、明确的调整规则。

2、调整的周期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3、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坐教室内每一个方位。

据此原则,老师们研究出各式排座位的方案,各有优劣。我们来看题主所言的这位老师,他的排座位方案,到底有没有问题:

一个学期约有20周,两周轮换一次座位,每个学生被轮换10次。如果是秧田式大组,一般只分4-5组,可循环两轮;如果是餐桌式小组,一般分7-10组,可循环一轮。无论两轮还是一轮,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轮到了每一个方位。

可见,这是最公平合理的轮换方式。

如果每月轮换一次的话,学生只能坐到教室的一部分位置,难免令家长疑惑,是不是有些座位,是为特殊学生所设,老师是否将手中的权力,交换了某种利益。

如果每周轮换一次的话,对学生干扰太大,也容易损毁课桌椅。

每两周轮换一次,既保证了学生可以坐到教室每一个方位,换座位的频次又比较合理。这是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排座位方案。

我不知道,家长将如何质疑。他质疑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不容否认,现在有一部分家长,对老师怀有偏见,习惯于恶意揣测老师的所有行为。或者,总站在利己的角度看待一切,缺乏客观的视角。

结果,惹老师不高兴了,内心又忐忑,担心老师报复自己的孩子。如此患得患失,何必?!

我一直认为,理解他人最好的方式,是换位思考。凡事只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心中的疑惑就能释然。

比如,觉得老师排座位的方式不公平,那么,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来排座位,你将如何保证公平?心中遍历所有可能的方案,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是老师这个方案最好。

好吧,现在你的问题,是唐突了老师,担心老师报复你的孩子,是不是?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不可能,老师不可能报复你的孩子。

教师这个群体,背锅无数,本身就被误解得很深,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没谁放在心上,这是其一。

其二,因家长的不当言行而迁怒学生,这样的老师十分少见。老师的愤怒,更多来自学生的对抗,而非家长。

第三,如果觉得内心有愧,可以电话老师,解释一下。老师受委屈惯了,如果有家长主动道歉,简直是受宠若惊,不但不会再生气,可能还会感恩你的宽容和理解。

嗯,上面所言,也不是教你跟老师玩花招。以诚相待,永远是消除误会最好的方式。对老师,尤其如此。请你相信我。


毫米


我来说说发生在我自己班的事情,我们班是去年我刚接的班,54个学生,高低相差至少20厘米,班里一共七排,为了照顾到那些较矮小的学生,我让学生按高低个排位,1.2.3排自由循环,4.5.6.7排自由循环,每周一换,两周左右和中间调换。大部分家长还是很赞成的,也没听哪个家长和我交流过座位问题,可是有一天,校长突然跟我说,我们班有一个家长到区教体局监察室反映,说我们班这样排位不合理,他家孩子从没有坐过第一排,应该实行高低个排位,1到7排自由循环。校长问我能不能猜出来那个家长提的建议。我很茫然,校长就说,他认为我安排的很合理,不用理会这个家长。说实话,我其实挺生气的,像这个家长,如果有什么特殊情况完全可以和我交流,什么也不说就直接捅到区监察室,真心很过分。但后来想想,我们班数学老师身体不好,只能坐着上课,可能家长怕老师顾忌不到自己孩子。所以,上周我又重新排了座位,下周最高的学生就要坐到第一排了,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兜兜转转5943


座位问题确实比较难办,要想让所有学生和家长满意是不可能的。老师最多也只能做到公平,公正。

我的女儿上一年级,原来的同桌都挺好的。可是后来老师给孩子安排了一个新同桌,非常调皮的一个男生,而且经常讲脏话。老师的理由是:让调皮的孩子跟安静的孩子坐一起,可以让他们学会安静。

我的心也苦啊,孩子经常说上课被同桌打扰,而且课间活动的时候同桌经常说脏话.....

我朋友前几天跟我诉苦:她的女儿被安排了一个班里最调皮的男生作同桌。有一次那个男生拿剪刀剪了朋友女儿的头发,后来跟男生家长反映情况,结果别人的答复是:他的孩子没有拿剪刀去学校,用的是别人的剪刀。


遇到这种情况,谁的内心都不舒服。可是怎么办呢?老师要照顾孩子的高矮,又要照顾孩子的性格,还得方便自己管理......


您说的孩子个子矮还近视,但是事实上近视不可以作为坐前排的理由,因为大部分同学都可能近视。身高问题倒是应该考虑,老师可以采取前几排循环,后几排循环的办法。

一般来说,两周轮换一次还是比较合理的。我在高中的时候,我们班都是集体轮换,有可能个子矮的坐到了最后一排,但是从来没有人质疑过。当然,初二的时候,一般坐在班级后排的都是不怎么愿意学习的学生,所以一旦到了后排,听课肯定会受影响。

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学习受到影响,跟老师沟通即可。但是你去质疑老师,老师当然会不高兴啦。保持平常心,相信老师会考虑到孩子的情况的。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我也讲一下关于小学生座位的问题,我娃娃在小学的时候长期坐后面,她个子中等,眼睛有点近视,其他年级的都是要前后左右转,她们班就是家委会的给了钱巴结班主任的基本都在三四排坐,我没给过钱,所以我儿就基本在后面转我也就这个问题找过班主任,班主任是个马上退休的女的在学校以严厉出名了的,她是很强势的人,每次交流直接没我说话的机会。她就说我眼光短浅,成绩好不好不在于做在哪里,最后我也懒得找了给娃娃配了副眼镜,咬牙坚持到了毕业。


人生不易9955


我是老师,我的班上也有近视的孩子,而且也曾近视和我交流过座位问题,所以我来站在老师的角度来回答一下。

1、这位问题是个敏感问题。座位往往是家长关注班里的学生的焦点。在排座位事件当中,家长眼里认为是一个学生座位的小事件,其实汇集到老师这里往往就成了很多个。


有特殊情况的往往不是一两个学生。而且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差,不去在自己家庭教育中找原因,往往在孩子的座位上找原因。就拿我自己班的学生来说吧,班里有60个同学。带眼镜的就有十多个,有几个还是潜在的近视人员。虽然没有戴眼镜,但家长说视力有问题。这还是小学五年级。我相信在初中二年级班里戴眼镜的同学必然会更多。老师也很想兼顾到每一个同学,可是班里五六十个人,实在一人难称百人意。最早的时候我们确实是按高矮个儿来排坐。但是往往是高个儿的孩子的家长就找来了。孩子视力有问题要照顾。排一次座位两周不能消停,个高的学生家长也想让把孩子的座位往前排。理由是孩子眼睛视力有问题。侧边的学生家长呢,又有的说孩子斜视。每个孩子的问题在家长那里是一个,但是会去到老师这里就成了一堆的问题,所以每次排座位都很头疼。后来,索性我们就每周轮换一次。不管是高矮个儿。近视的矫正视力佩戴眼镜,轮流换座位,全班第一组到第六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这个座位的调换不需要老师再去一个一个的,知道了,他们每星期一到校自动调位置。

2、家长老师互相理解包容。


从高的层面上来说,老师和家长的心愿一样,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学,天天向上。但是再往下细化到每个同学的身上,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私心,家长的心只放在自己孩子一个人身上。家长一个人一个问题,到了老师这里就是60个人的问题。请相信我,做老师的最头疼的事儿,并不是上课备课改作业而是处理家长家长的问题。家校沟通实在是一大麻烦。但凡是有沟通就是有问题。比如上学期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儿小张。特别捣蛋,虽然人聪明伶俐,但是这孩子由于家长对他太宠溺了。没有一点儿规则意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他的座位问题让我们头疼了整整半个学期,和谁做同桌都不行。和安静的同学做同桌,他上课不注意听,有时候还喜欢偷偷的挠人家。扰乱别人。假如让他和一个强势一点的同学做同桌,两个人又会经常干架。每次排座位和谁做同桌过不了多久。对方家长就会找过来。为了让他反思自己的做法不受大家欢迎,把他的座位单列开,让他做单独做坐一张桌子,过了几天这个同学的家长受不了了又找过来。其实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最需要理解和宽容。家长想帮孩子。抗住一切不利于孩子学习的因素。其实也往往错失了让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机会。

3、以真心换真心。注意沟通的艺术。



、家长真诚的和老师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成年人的交往中,真诚应该放在第一位上。毕竟大家在交往的时候客套话听多了。往往也就无感了,但是真诚的态度还是最能够打动人的。这老师这么多年见过的奇葩的家长,又可气又可笑的也有很多。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特别的娇养。这也导致他自理能力有点儿差。有时候周末的家庭作业周一他忘了带过来,上班后孩子妈妈的电话会准时打进来。先说一大堆的客套话。绕了几分钟后最后说他儿子作业忘带了。其实直接了当的说就行了,之前说那么多虚的净是耽误时间。有事儿说事儿,这是最简洁高效的了。

②,注意沟通的时机。尽量不给对方造成困扰。

建议先了解班里的课时安排表,避免在老师上课的时间给老师打电话。也避免在老师休息的时候打来电话。老师到校以后不是一头扎进班里开始上课,就是要准备改作业备课。一堆事情等着去做。尤其是上课的时候,又不能带手机进教室。所以不能及时接听电话,等家长给老师发信息说事情过后总是要能看到的。我最厌烦的家长给老师沟通的打电话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夺命连环call。只要你不接电话,他会一直打一直打。到下课回办公室看你,这家长竟然打了十几个电话。回过去一问。原来是说他今天感冒了,让他注意喝水,其实也不是说天大的事儿。给老师的感觉就特别的厌烦,把老师的当成是随时随地使唤的保姆了。还有一种是不分时间任性打电话的家长。经常在午睡的时候被家长的电话吵醒。一问原来是给孩子请假,下午不去了。其实像这种给老师发信息就可以了。还有就是有的家长在和晚上和孩子聊天儿的时候,或者是聊到涉及到孩子的某种情况。到夜里九点多十点还给老师打电话。其实不管是给老师打电话,还是给其他任何人也好,在午休时间或者是九点半以后再给人家打电话都是不礼貌的行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沟通还可以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当面沟通效果也挺好的,更能展示真诚交流的态度。简短高效的陈述事实就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③,礼貌得体的交流,陈述事情的时候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要把主观的语气情绪带到沟通当中。

就像题主跟老师沟通座位问题的时候,我觉得可能就是在沟通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带到事情当中,很容易让老师感到这件事情是老师的责任,陈述事实变成了指责老师。老师成了过错方,孩子成了受害者。老师自然会感到不舒服。大大影响了沟通的效果。比如上面例子中我们班的小张同学。本身小张同学就不好和同学相处。偏偏他的家长又非常的护犊子。所以每次与同学有矛盾,家长都会给老师打电话,非常强势的替他的孩子推脱责任,指责别的同学和家长。有几次甚至和别的家长在校园里急赤白脸的争吵。所以我们年级的任课老师都知道6班一个刺儿头的张同学,他的背后有一个刺头的家长。惹不起躲得起,大家尽量避免去招惹他的事儿。

结束语:老师工作特殊,不但要面对学生群体,还要面对家长群体。注意沟通的艺术,学会同理心,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真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礼貌得体的交流避免消除不必不必要的误会。有助于事情圆满的解决。

欢迎关注我,专注解答教育问题,力求给您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建议,助力您解开教育困惑。


小禾妈妈帮


我当了这么多年班主任,怎么从来没有学生,家长来找我说座位的问题。

我排座位很简单,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按高矮个排。男生单数,女生双数。坐好以后,有需要换位置的,互相协调好。协调好后,就不允许不自己私下换位置。

以后一周左右轮换一次。不前后倒换。换座位不能追求绝对公平,前后倒换,班里秩序太乱。个子矮的坐前面,个子高的坐后面。个子高的在前面会,挡住后面的同学。

现在近视的学生很多,如果把近视眼高个子放前面,后面的学生怎么上课。有些家长有误区,认为不带眼镜好。近视眼不带眼镜实际上会加深近视。所以如果近视了赶紧去配眼镜。班主任也照顾不过来一大堆近视眼。


司马冲


我们这儿就比较好,没有家长提意见。

就一个条件,每次较大考试后调座位,按成绩高低自己选,优秀学生先选,剩的座位给差生坐。也有家长给老师送礼,可老师不收,他说我收了你的礼却换不了你孩子的座位你举报我咋办。我孩子在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坐在三四排中间,有的班主任我都不认识。


二哥55526702


如果我是孩子老师,我也会不高兴,甚至还会说“你行,你来!”孩子个子矮、近视,想得到老师的照顾,这种想法很正常,但是因为这个质疑老师调座位的方式,你觉着合适吗?

一、怎样调整座位,才会让所有人满意?

调整座位,这在外人看来是再小不过的事情了,和老师打个招呼就能解决问题,殊不知,在教室里,调整座位,牵扯每个学生甚至学生背后家庭的利益,如果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老师是否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会引发质疑,容易产生矛盾。

所以,在老师看来,调整座位,是一个大事!为了能够公平公正,老师会采用一些原则,比如按照高矮个排位,比如按照成绩排位,再比如按照时间进行平移轮换等。

但是,没有哪种方式,是可以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比如这里所说的平移,已经算是非常公平公正的了,但是如果孩子个子矮还近视,怎么办?初中生学生的身高差距很大,有些学生已经长成大个子了,轮换到第一排合适不合适?不合适!但是,大个子就只能坐在后面吗?这也不公平。

至于近视,这更不是你质疑老师的原因了,近视的学生多的是,不可能因为这个照顾孩子。

二、当你不满意时,应该如何做才对?

当你的认识和老师的做法不一致时,最不可行的方式就是去质疑老师,你不要期待老师都是圣人,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你质疑他,他不高兴,这很正常,尤其是被你冤枉的时候。所以,聪明的家长,会选择积极沟通,取代抱怨质疑。

1、积极跟孩子沟通:

“睡不着觉,不要怨床歪”,越到高年级,座位对学习的影响越小,即便有影响,也是客观影响,学得好不好,关键还是看个人。班级实行定期轮换,孩子就有可能坐到任何一个座位上去,不可能每次都会照顾你的孩子,所以让孩子正确认识座位、个人努力和成绩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你改变不了规则,只能去适应规则,如果你成绩不好或者下降了,只能说明你自己做的不够好,单纯将原因归结为座位的影响,显然是在招借口,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积极跟老师沟通:

还是刚才说的,老师也有喜怒哀乐,也不是冷酷无情,如果孩子确实因为特殊原因需要照顾,去积极跟老师沟通,老师认为可以照顾,有可能会给学生进行一些微调,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你在不了解事情真相之前,不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而选择去质疑老师,老师凭什么理你,凭什么给你面子?只因为他是老师,好欺负?

一切家校矛盾,都源于沟通不畅;解决家校矛盾,实现家校合作,沟通很重要!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我来作为曾经学生的角度说一下,希望各位老师可以看到。

从小到大老师都会两周换一次,就是整体的左右移动,偶尔会有调整同桌这种人事变动。这些都没什么问题,看不见就配眼镜。

但是,高三最后一学期,班主任为了让大家都有公平的靠近黑板的机会,让大家每两周前后换位,也就是第一周做第一排,第三周做第二排,N周以后就坐到最后一排了。

简直是噩梦般的换座方式。

眼睛近视300°的我,往后换了两排就看不清了,配了400°的眼镜,一个月以后又看不清了,又配了500°,最后以一个月100度的速度飙升了300°左右。

过些日子又换回前面了,新眼镜又晕了,换回了旧眼镜。

就感觉眼镜的焦距一直在变化,重新适应。

真的很崩溃!!!

不过好在大学加上班几年后,度数自动降下来了一二百度,现在维持在500°左右。

希望看到的老师们可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影响生理健康啊!

拜托了,不要再用这种方式了!😥😥😥


北鸢生活志


小徐老师一直以为,小学一至三年级,家长要求老师照顾个别学生的居多,没想到到了初中依然有家长希望因孩子的近视或者其它原因要求被照顾的孩子,这不,一个初二的家长很委屈,因为自己家的孩子个子矮还近视,班上座位两周轮换一 次,家长希望老师能照顾到自家孩子的特殊情况,就打电话给老师,质疑老师换座位的方式,于是惹得老师不高兴了,问大家该怎么办?

很明显,家长觉得自家孩子的视力有问题,并且个子矮,老师就应该照顾,家长不理解老师为什么会不高兴?老师不高兴的原因在于:

一、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一个班上五六十个人,初中学生近视率高达75%以上,人人都需要照顾的话,这座位就没有排了,所以排座位不应以近视需要照顾为理由,不然其他近视的学生也会要求被照顾,实在照顾不来。

二、老师排座位的基本标准是个头高低问题,不会让一个个子矮小的排在高个子学生后面,会保证学生看黑板时不被阻挡。这一原则毋庸置疑。

三、对个别同学的特殊照顾,实则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公平,比如,大家都两周轮换一次座位,你家孩子以近视需要照顾为由,长期占据最有利的位置,那么班上就有同学占据不利的座位,这就产生新的不公平。

四、初二的孩子,早已过了什么事要家长出头的年纪,自己有问题可以自己跟老师沟通反映,要家长跟老师施加压力,一则体现孩子的不独立,二则体现家长的自私自利。

五、家长以个人利益来质疑老师,是对老师辛苦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寒了老师真心对待学生的心,老师肯定不高兴,何况老师排座位是在顾全集体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

那么,如今事情落得这个地步,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正确的沟通,家长不理解老师的做法也好,老师不理解家长的要求也好,只要本着沟通理解的心态来进行,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不会出现误会。因此,家长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缓解此次矛盾种下的阴影:

一、亲自到办公室找老师,向老师解释自己一时过分考虑了自家孩子的特殊性,而没考虑到老师的难处,所以说了一些过分的话,请老师谅解。

二、如果家长不愿意向老师道歉,让孩子替家长道歉同样可行,必竟孩子都初二了,完全有能力把这事担下来。

小徐老师所在学校的初中部,就有一次家长找到老师,言语中表达出老师偏爱成绩好的孩子,对学习不好的同学不闻不问的情绪,其实她的本意是想让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但是不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让老师觉得既委屈又气愤,跟我们直抱怨,说自己之所以在好学生那里停留的时间多,是因为好学生经常提出问题,而她儿子就算是问到他脸上,你还有不明白的题,他都不说,让我怎么照顾,还说我偏心,岂有此理?

晚上,孩子回家听到自己母亲在学校惹老师不高兴的事,第二天大课间,那孩子就来到办公室,为母亲的行为跟老师道歉,说他妈是被他的学习折磨得发疯发傻,才怨天尤人,希望老师不要生气。

这样一来,办公室里的老师们纷纷为这孩子点赞,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好好学习,以后必成大器,也是因为这次沟通,该生和老师们建立了更加亲密的关系,这孩子也找到了学习动力,后来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三、给孩子配个眼镜,个人问题自己克服。

四、告诉孩子,在一个班集体里,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如果自己确实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先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让老师刮目相看,其次再找老师沟通解决,不要带着情绪学习,否则被情绪所害的只能是自己。

一个无法认识到问题的两面性,不能站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必然被不良情绪所左右,如果问题的解决不从自身的改善和努力做起,只希望他人做出调整,你会发现最终很难解决问题,因此教会孩子正确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方法才是最大、最有效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