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待久了,回东北是什么感觉?

三省格格


说实话在南方呆习惯了真的回东北不习惯。不习惯的原因是关系网太重。人情味太淡。在东北处处靠关系没关系无论是工作还是别的真的很难。


147258刚子


首先是气候吧,小时候在东北呆了十几年,都觉得很正常,夏天热死冬天冷死,也没有觉得干燥什么的。我去年刚下飞机,身上还穿着深圳买的薄羽绒服,忘记提前把我的大厚波司登羽绒服拿出来了,结果差点把我直接冻成冰棍,习惯了深圳的温度,作为一个东北人竟然忘了冬天刺骨的寒冷。但东北的冷和南方的冷又是两码事,正如大家经常说的,南方的冷是魔法伤害,带有穿透性打击,你穿的再多都感觉寒风无孔不入;而东北的冷是物理伤害,只要你穿的够厚,衣服外寒风凌冽衣服内四季如春。

等回到家之后,又感觉东北是这样的舒服:在深圳冬天回到家还是冷得要命,在家穿着外套都恨不得马上钻进被窝。但东北的冬天回到家,面对舒适的暖气,真是直接脱到只剩一个小背心,看到下雪了还能在家吃根雪糕眯着眼看雪景。这方面咱东北的暖气真是没得说,建议全国都安装暖气!

我再说一点消费观念吧。小时候在东北上学的时候,和铁子们一起出去撸串或者点几个菜,每次总是有兄弟抢着说这顿饭兄弟请了,你们往后稍稍等。在南京和深圳之后,和朋友和同事们出去小聚,大家吃完总是心照不宣的在群里发起AA收款,虽然其中不乏有很多东北老乡,但大家仍旧心照不宣的用AA的方式来聚餐,说实话很难感受到东北时候的江湖气。

过年回东北之后,找老同学聚餐,吃完饭正欲说咱们群里AA吧的时候,那个带着金链子金戒指在老家开个个家具店的兄弟说,兄弟我刚才上厕所的时候已经结过账了。我掏手机的动作就那么尴尬的静止在空气中。在消费观这方面,不能说谁对谁错,但作为一个东北人,我还是更喜欢咱东北这样,有浓浓江湖气息的兄弟义气。

其他还有好多就不一一分享了,希望大家能把咱东北建设的越来越好!


坝上座山雕


大学毕业那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带着母亲背井离乡去了南方,本以为是新生活的开始,没想到在芜湖生活了3年之后,我才发现,生性老实本分的北方人并不适合在南方生存,冬天没有暖气,夏天热到脱皮,办事情总担心背后有人捅刀子,所以3年后决然决定回东北,回来的那一刻,没有感觉多亲切,只是感觉很舒服。冬天坐在有暖气的屋子里更佳安心而已。也许有一天我这个小人物发达了,我也想去南方享享福,但是绝对不去那边工作发展,振兴东北现在正好,我也愿意出一份力


古小谷爱美食


我来珠海生活近三年了,感觉南方珠海夏天第一的炙热,温差小,白天中午行人特别稀少,出门回来赶紧冲凉,晚上8点左右,夜生活才开始,各种新鲜的海产品,烧烤,海鲜味到处都是,小摊前,几张桌子,人流,车流,川流不息,第二蚊子特别多,我总挨咬,挨咬后一痒我就挠。第三这里阴天下雨特别潮湿,衣服和菜板都发霉,第四珠海冬天不是特别冷一般都在零上10度左右,我在东北生活了47年,我自认为对东北的生活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特别有好感。四季分明,春夏秋冬都特别美,在珠海情侣路上听到东北的乡音特别亲切,看看老乡是那里人。无论是住南方还是北方,我目前就是南北都适应,适者生存!过候鸟式迁徙生活。


用户4860802248517


深有体会!!

本人老家长春,现在坐标无锡,过年回家。

说一说回家的第一感觉,冷。

冷冷的大风在我脸上胡乱的拍,把我的耳朵冻成两瓣。

早上六点多在长春的大街上到处游荡,走了20分钟不到,直接冻傻了,还不认识路,打车回的宾馆。在南方冬天我靠抖动还能生存,在东北一旦被冻了,也不用抖动了,分分钟僵的你觉得这不是你的脸。

第二个就是热,回到家,就是把衣服全脱,换上半袖大裤衩,玩手机不冻手,了解一下。

第三个就是阳光,东北虽然冷,但是当你被阳光直射的时候,却会感到热和晒脸,所以冰火两重天是可以有的,一边热的晒脸,一边冻的抖不动。而南方的太阳。。。哦,对不起,南方不是没有太阳嘛。

第四个:人文风情,在南方出去玩,买点东西,别人都喜欢叫你,帅哥,美女,叫的我差点以为是真的了,但是当表白的时候,恩,南方的叔叔阿姨骗起人来,都不打草稿的。在东北,听着就热情多了,“大兄弟啊,搁哪回来的啊”“小老弟,去哪啊。”诸如此类,听着亲切舒服。

第五个.身材。回到东北得第一感觉,感觉自己很渺小,恩,纯是身材上的渺小,一个个长的那么大一点都不习惯。南方的不管男女,就算是长的高也是相对瘦弱。而东北,可能是基因问题?

南方经济虽然发达,东北却是更具有地区特色。各有优劣!


晨晓cc


我是南方广东人,东北没呆过,北京待了六年。北京冬天是寒冷,可屋子暖乎乎的,除了好几个月不下雨不舒服,其它四季分明。然而作为南方人,很喜欢南方冬季繁花似锦,处处还绿意油油。有一年元月,我从阴冷不见阳光且路边大树光秃秃的北京飞回深圳,特别是走在绿树成荫的南山大道,看着可爱灿烂的阳光。。。竟不想回北京。


夕阳格外美


在浙江打工两年多,回到辽宁第一个感觉是辽宁老人多孩子少,公汽上、广场上、公园里、银行内到处是大爷大妈,社区里都是大妈大爷,小孩子不像浙江,没几个孩子,尤其是很少见到带两个小孩的年轻夫妻。

在银行里,老年人成群,你要办个业务至少要排号半小时以上,那些老年人在银行交纳电费、水费、煤气费,每次交个一二十元,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也不嫌长。

我就见过一个大妈交了三十元话费,又觉得交多了,跟柜员大吵大闹,非要退回二十元,柜员无奈,又重新办理,退回了二十元。

再有一个辽宁人爱喝酒,饭店无论大小,里面都有人喝酒喧哗,在杭州的快餐、小吃店(我只敢在这里吃饭),人们吃饭,很少有人喝酒


手机用户53100851025


南方在江浙一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再往南到了珠三角南部海南和云南南部就算是热带气候了,一般都是夏天闷热多雨,冬天一些偏南地区也是高温少雨的天气,普遍是比较潮湿的,而且雨一般都是一下一个星期半个月,夏天洗的衣服干得很慢,还不得不洗,一般去哪里都会带着一行李箱的衣服,要不然真的会出现没衣服穿的尴尬局面。

福建一带的朋友和同学一起吃饭都习惯要汤菜,而且不知道是他们的个人原因还是整个地域都是这样,他们的口味比较清淡,一般他们吃起来刚刚好的菜我会觉得比较淡。

冬天在东北老家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足不出户就是一年都是一个温度,东北的暖气和防寒保暖设施可以让你在冰天雪地之中尽情地放肆。但是南方有些地方的冬天,那个风是自带穿甲效果的,阴冷刺骨,回到家里还没有暖气,冬天取暖完全靠自身的浩然正气。

人文习俗上的差别也很大,不同于南方人们晚上喝汤吃小菜,聚餐都是鱼虾,闲暇喜欢散步爬山。回到东北,人们更热衷于啤酒烤串花生毛豆,没事儿喜欢打打牌搓搓麻将。

南方秋冬天潮湿的天气会有很多小虫子,无论是花丛中,街道上,甚至是楼道里。但是如果说东北的秋天和冬天出现到处都是会飞的虫子的情况,我想感到惊恐和烦恼的不会是我们普通民众,而是国际生物气候领域的学者们。因为东北的冬天除了家禽家畜和家雀(qiǎo),不论大街上还是田野里是找不到其他生物的,就算是有,那也是没来得及迁徙的动物标本,已经冻成冰块了。


世界地理笔记


过年的时候从南京上学回到吉林,一路上觉得过年回家的人很多,当我走出火车站,感受到那股冷风和街头叫卖的人群,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在南方待着不冷,但是我受不了那种天气,还是觉得东北的寒冷适合我,毕竟东北人只有到了冬天才会开启狂欢模式。

再有就是吃的东西,从小我吃惯了东北大米,吃惯了东北菜,吃已经养成了那种习惯,但是到了南方很不适应,首先大米很硬,就像没熟一样,饭菜也很清淡,东北的的酱骨头,杀猪菜,在南方根本没有,在南方上学的时候,我瘦了有10多斤足以说明饮食真的不习惯,但是我回到家以后,熟悉的味道再次出来,20多天的假期我又胖了五六斤,叫我妈都说我,是不是逃荒去了。

最后一点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南方兄弟有南方兄弟的义气,同学东北人也有东北人的豪爽,在南方我从不和其他人乱开玩笑,因为有的时候我觉得是玩笑,但是其他人可能不这么想,但是回到东北后就没有这一说,即使两个人不认识,一杯酒,一根烟,两个人立马哥俩好,这种交际方式才是我们东北人的打开方式。


超级栩


十五年前去的深圳,待了一年多回到家乡哈尔滨市,给我第一感觉就是跟走时一样没有任何变化,朋友还是那样拽的要命,大金链子小金表没事就是一顿小烧烤,没有南方人那种睿智聪明,不能说南方城市建设好与坏,就去诋毁家乡不好,而是生活成本赶超北上广,工资低到全国倒数,三千块是平均工资,老工业基地已是物事人非了,国企改制职工下岗,落寞的感觉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希望大家都能过的好,打开电视看看新闻吧,看到征仪路安置房有开路虎奔驰宝马去跟那些贫民百姓争取那些保障房,真心不想说什么了。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可是眼睛看到的无奈自己只能随波逐流。小时候吹过的牛逼,现在又实现了几个呢!走的正行的直又能怎样,人潮人海中浮沉度过余生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