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追求 一種信仰

9月25日,我作為一名人大機關的普通黨員,來到鳳臺縣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在鮮紅的黨旗下,在先輩烈士墓前,重溫入黨誓詞,較之於12年前剛入黨的我,更覺得熱血沸騰,充滿感慨,讓我認真回首我的入黨初心。

我的入黨初心在懵懂中萌芽。我們這一代人,生在新社會、長在黨旗下,從小就接受著黨的教育和薰陶。但再多的理論教育,不如黨員們實實在在的言傳身教,而身邊最早影響我的黨員就是我的父親。在我小的時候,父親是一名村幹部,在當時被稱為“大隊書記”,每當有群眾產生矛盾時,大傢伙說的最多的就是——走,找大隊書記評評理。那時候,父親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他的行為、作風、品質,就像一面鏡子,時時刻刻映照著我,激勵著我,鞭策著我,作為黨員就要為民服務的種子也悄悄地植根在我的腦海裡。

我的入黨初心在成長中堅定。懷著對黨員的崇敬,我在上大學期間,就迫不及待向學校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那時,我對黨員最多的理解就是“黨員就是優秀的人,是發揮帶頭和榜樣作用的人,是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人”後來在接受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期間,看到一則關於長征時期黨組織的故事,也是一則關於臨時黨支部的故事:長征過草地時期,29名負傷掉隊的紅軍戰士在一個寒冷夜晚聚在一起,某部三連副連長李玉勝建議:大家雖然不是一個連隊的,但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我們組建一個臨時黨支部,帶領大家走出草地。他的建議得到全體同志的一致響應,並推舉李玉勝為臨時黨支部書記。有了黨組織,29名傷員就有了“主心骨”,大家相互鼓勵相互幫助,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走出了草地,回到了組織身邊。這件事情當時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黨就是信仰,是國家和人民的精神脊樑。自那以後,我堅持以更高更嚴的標準要求自己,嚴以律己、率先垂範,終於在2007年5月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當我站在鮮紅的黨旗面前,緊握右手莊重宣誓之時,感受到的不僅是黨組織的信任和肯定,更是一步步的成長和喜悅。

我的入黨初心在歷練中閃光。2009年畢業那年,我有幸成為一名選調生,被分配到大通區工作。在基層工作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身邊的黨員幹部並不是通過做轟轟烈烈的大事情去獲得群眾的認可與尊敬,而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發揮好帶頭模範作用,切實解決老百姓關心的民生問題,使群眾在點滴細節中找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此為目標,我沉下心來紮根基層,歷任鄉鎮站所、區直部門等多個崗位鍛鍊,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盡心盡力地服務群眾,發揮著一名黨員應有的作用。

重溫自己的入黨記憶,是讓自己的靈魂與腳步同行。站在一名人大工作者的新起點上,黨員的標準也在不斷增加新的內涵。今後,我將繼續踏實勤懇、盡職盡責地做好文稿起草、機要保密、服務聯絡等本職工作,不辜負組織的培養、領導的關心和群眾的期盼。(陶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