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高教法實施報告:中西部高水平大學數量較少,積極支持落後地區發展高等教育

10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報告充分肯定和贊同,針對報告中提出的一些問題也給出了具體的建議和意見。

謝廣祥委員表示,這次執法檢查是高等教育法實施以來首次執法檢查,對於推進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積極意義。報告內容翔實,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工作的進展和取得的成效,指出問題符合客觀實際,分析問題針對性強,提出的建議切實可行,表示贊同。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高教法实施报告:中西部高水平大学数量较少,积极支持落后地区发展高等教育

促進高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對於高等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的現象,羅毅委員表示,報告中指出的問題一針見血、直擊要害,全面客觀地反映了高等教育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為推動高等教育法貫徹執行,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指明瞭努力方向和工作路徑。“特別是要聚焦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公這一現狀,從國家層面加大政策傾斜扶持力度,積極支持中西部等教育落後地區發展高等教育,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優質公平發展。”

杜玉波委員認為,報告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法實施的總體成效,聚焦法律實施面臨的一些新問題新挑戰,提出的監督建議切實可行。要高度關注高等教育的佈局結構問題,真正解決好高等教育發展整體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東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差距較大,東部較強、西部偏弱,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而且存在“標兵”漸行漸遠,差距越來越大的趨勢和現象。

“檢查發現,中西部地區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數量較少,‘雙一流’建設滯後,特別是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老工業基地、民族地區高校經費投入不足,發展相對滯後。”杜玉波說。

肖懷遠委員也表示,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民族地區高等教育在辦學質量和水平上,與東部地區、發達地區的差距就是這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具體表現,需要逐步加以解決。“投入不平衡的問題在民族地區比其他地方更為突出,由於投入少,有限的經費花在人頭上,學科水平的提高以及外聘教師的經費很少,高水平的骨幹教師引不進、穩不住。”

應依法落實好高校辦學自主權

報告指出,檢查發現,既有地方政府“放不下”,也有高校“接不住”的現象。有地方高校反映,有的政府部門在崗位編制、進人用人、職稱評審等方面管得過多過細,學校缺少自主權。一些高校依法自主辦學的能力還不強,存在行政化的慣性思維,對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界限認識比較模糊,教師代表大會和學術委員會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李學勇委員表示,支持高校深化改革發展。一些高校反映,在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實辦學自主權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距。這裡應既有上面“放不下”的問題,也有高校“接不住”的情況。建議進一步解決好體制機制方面的深層次問題,依法落實好高校辦學自主權,推動高校在學科設置、教師激勵機制、考試招生制度、科研體制改革上大膽探索。同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規劃、政策、投入、服務等方面給予高校更多的支持,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邱勇委員則認為,建議在“落實辦學自主權,釋放改革發展活力”中,增加“進一步推進高等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容。因為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另外,從2014年底開始,大學先後啟動了綜合改革,現在也需要對改革的經驗和成果加以制度化、體系化。

林建華委員指出,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宏觀層面的問題,即國家和區域的高等教育,比如一個區域高等教育整體的佈局,一個省份裡應該有哪些類型的大學,應當有幾所研究型的大學、應用型的大學和職業型大學,要有這樣的佈局。“其實我們在做‘雙一流’規劃的時候,應該更多考慮到各省份一流大學的分佈。”

林建華進一步表示,另外,在規劃中,應該適當地把教育資源的調配權下移,交給地方,這樣才能把高等教育體系搞活。林建華舉例說,雲南大學進入“雙一流”大學以後,省裡每年給8億元的學科建設經費,這在一流大學建設中是非常大的一筆錢,可以看出來,如果中央給這樣一個計劃、一個牌子,其實地方政府還是願意拿出錢,對學校進行重點支持的。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